帆源文库网

帆源文库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 正文

幼小衔接案例9篇

2022-09-14 14:25:04

幼小衔接案例9篇幼小衔接案例 大班幼儿幼小衔接案例一、幼小衔接主题活动思维导图: 二、幼小衔接主题进程预设表 主题名称 《我要上小学主题进程一: 活动目标 减少对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小衔接案例9篇,供大家参考。

幼小衔接案例9篇

篇一:幼小衔接案例

幼儿幼小衔接案例 一、幼小衔接主题活动思维导图:

  二、幼小衔接主题进程预设表

 主题名称

 《我要上小学主题进程一:

 活动目标

 减少对小学的陌生感,为入小学做好心

 理准备。

 能够在同伴交流和分享中了解小学,萌

 发对小学生生活的向往。

 学会用完整地语言表述对小学的认识。

 主要活动

 (预设)

 活动名称《小学,您好!》

 *采用多媒体、照片的形式为幼儿呈现小学的景象,让幼儿对小学有个初步的认识。

 语言、社会、健康

 啦》

  环境创设与资源利用

 1. 在幼儿园活动室中布置一个小学体验区,渲染幼儿入小学的氛围。

 2. 在语言区中投放有关小学校园、小学生活与学习的图书或图片,让幼儿观察、讲述。

 3. 创设一个幼儿的“会话角”供幼儿在此角中进行关于小学的交流平台。

 主题进程二:

 活动目标

 乐意与同伴交流和分享对小学的了解,

 萌发对小学生生活的向往。

 尝试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对小学的认识。

 *学会比较、发现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之处。

 *模拟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做小学生的乐趣。

 主要活动

 (预设)

 活动名称《小学怎么样?》

 *1.创设一个“小学体验区”引导幼儿亲身体验小学学习生活与幼儿园的不同。

 2.以采访的方式了解幼儿们与同伴之间对小学的认识。

 语言、艺术、科学、社会

 环境创设

 1. 将幼儿们绘画的《我心目中的小学》的绘画作品在美工区墙面上进行展示。

 2. 将幼儿的采访结果展示在幼小衔接板块“说到小学我想到……”中。

 主题进程三:

 活动目标

 能设计分类标识并根据标识进行收纳。

 愿意并用较完整的语言阐述自己的分类

 理由。

 *学会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勇敢面对困难。

 主要活动

 活动名称《我会管好我自己》

 *采用集中活动、区域活动、家园合作、小任务等形式帮助幼儿提高自我管理的技能。

 语言、社会、科学、健康

 环境创设

 1. 将幼儿自制的分类标识粘贴在区域角。

 2. 将幼儿分类收纳的过程用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

 主题进程四:

 活动目标

 感受歌曲中表现小朋友向往做小学生的

 愉快心情及对幼儿园生活的惜别之情。

 学会用艺术和建构形式表现对小学的认

  *能连续的、有感情的朗诵儿童诗。

 主要活动

 活动名称《再见了!幼儿园》

 *采用艺术、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感受与同伴的惜别之情。

 语言、艺术、社会

 环境创设

 1. 在幼儿主题墙面上展示幼儿在幼儿园的成长过程,勾起幼儿的回忆。

 2. 展示幼儿建构的我的小学的图片在建构区中。

 三、

 幼小衔接推进式案例

 案例

 来源

 大班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本次幼儿幼小衔接阶段,孩子们学习了《整理书包》的本领后,大部分的幼儿能够自己整理好书包。在一次与幼儿的聊天中我们发现有些孩子们平常在家中也会帮助自己的爸爸、妈妈收纳整理一些物品,于是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点,我们开展了生活体验区《收纳小能手》;幼儿使用学到的知识运用进生活中,并养成良好的收纳整理习惯,帮助幼儿与小学更好地接轨。

 预期

 目标

 1. 知道日常生活中收纳整理的重要性。

 2. 学会在操作中按照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表格。

 3.能够在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愿意自己动手操作,并动脑筋解决困难,体验自己解决困难的喜悦。

 教师

 支持

 策略

 1. 教学支持:活动后的分享交流、活动中的介入支持、集中活动的开展。

 2. 材料资源的支持:如图片、调查表、记录表资源的支持。

 3. 家园互动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主要

 活动

 生活体验区《收纳小能手》

 

 案例推进

 一

 :收纳衣物初体验

 观察

 分析

 观察:

 区域活动时,彦均来到《收纳衣物》处,将一堆的衣服从衣柜里抱了出来,然后在桌子上依次将衣服和裤子分成两堆,接着将衣服与裤子一件一件折好,最后一件一件按照衣服一柜裤子一柜的方式放进衣柜里;放了有一会儿,衣柜的格子就满了,彦均嘟囔起来:“放不下了,怎么办?”彦均拿起剩下的衣服,使命将这些剩下的衣服挤、挤、挤、挤进衣柜,挤得满头大汗,终于把衣服挤了进去,看了看桌上的还剩下的一堆裤子,叹了一口气;这时陈芷玥走了过来,对彦均说:“你再放一个柜子不就行了。”彦均一听,点了点头,他听取了陈芷玥的建议,将放不下的这些衣服和裤子放到另外的两个柜子里,“好了,我把衣服收好了。”说完,两人开心地离开了。

 分析:

 1. 该案例中的幼儿对于收纳衣物的经验不足,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很少会去收纳自己的衣物,所以在潜意识中孩子们觉得收纳衣物就是将衣服和裤子分开各自都放一个柜子就可以了。

 2. 彦均在区域活动中缺乏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容易倾听和接受同伴的建议,并进行改进;如案例中使命将衣服挤进同一个衣柜里,听到同伴的提醒马上就接受。

 调整

 推进

 ( ( 附 图片) )

 教师支持策略调整:

 1. 教师与幼儿共同分享交流本次区域《收纳衣物》中的情况,提出问题:(1)你们是怎么收纳的衣物的?(发现孩子们都是采用衣服一堆、裤子一堆的方式将衣物收纳到衣柜中)

 (2)你觉得这样的收纳方法好吗? (3)你们家里衣柜里的衣物是怎么收纳的? 1. 请幼儿收集家中衣物收纳的照片,并带来幼儿园。

 展示调整:

 

 案例推进

 二

 :家中衣物收纳法

 观察

 分析

 观察:

 拿着家中拍下的衣柜照片,蔡方越开心地进入区域中,蔡方越小朋友按照拍下的衣柜照片将衣服分成长袖衣服一堆、短袖衣服一堆,裤子分成长裤一堆、短裤一堆,他依次将这些衣服放进衣柜;这时蔡方越发现还有一些裙子有长裙与短裙是照片中没有的,那怎么办呢?蔡方越认真看了看照片,确认照片中并没有这一收纳方式后,放下照片,将长裙单独放一个柜子,短裙单独放一个柜子,完成了衣物的收

 纳。

 这时,朝垄也拿着从家里拍下的衣柜照片,过来收纳衣服,他先开始将这些衣服都拿出来看了一遍放在桌上,然后开始分外套一堆、短袖一堆,这时他开始翻来翻去找,找来找去就停住了,他走到我的跟前:“老师,衣物里没有毛衣呀,那要怎么分?”“那你可以将其他的先分一分呀。”朝垄继续将剩下的衣物进行分类,又将薄长袖分了一堆,最后将这些分好的衣物放进衣柜中,看了又看,满意地点了点头。

 分析:

 1. 经过家中衣柜中衣服收纳的照片,幼儿们参照照片能够将衣物分成几类进行收纳,但是出现按部就班的现象,并没有自己的想法。

 2. 在操作中孩子们发现照片中没有的衣物区域中有;照片中有的衣服区域中没有。如:多出来的裙子、少掉的毛衣。

 调整

 推进

 ( ( 附 图片)

 目标调整:

 能够用自己的喜欢的符号、图案记录自己收纳衣物的方式。

 教师支持策略调整:

 1. 在活动结束后组织班级幼儿们进行分享交流,针对衣物与照片不符情况进行商量解决,得出结论:应该结合实际的情况对衣物进行收纳,如区域中的衣物种类有几种、有什么特征可以怎么分进行收纳;家中的衣柜有几种什么样的种类可以怎么分。

 2. 开展活动《我是收纳小达人》,引导幼儿掌握多种收纳整理的方式,懂得收纳可以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3. 提供幼儿收纳辅助图表,如下:

 4.在语言区中投放关于幼儿收纳的书籍如:《小熊满满成长绘本——收纳》、《整理小姐》等供幼儿进行观看,进一步提高收纳整理的本领。

 展示调整:

 收纳记录表:

 (该表格幼儿可以结合自己衣物收纳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绘本:《收纳》

 《整理小姐》

 

 案例推进

 三

 :我设计的收纳方式

 观察

 分析

 观察:

 在区域游戏开始前,孩子们纷纷将自己在家设计的收纳标识进行展示并阐述自己的分类理由。其中,林梦琳小朋友的分类标识清晰可见,她还拿着自己设计的收纳标识,向同伴魏逸宸说道:“我们家的衣柜有 4 层,所以我把我们所有的衣服分成四类,我画的大大的太阳,表示是夏天,所以上面的两层我们放的是夏天的衣服,在夏天衣服中我分别在左边画了一件短袖的衣服,表示要把夏天的短袖的衣服放在

 这边柜子里;右边画了一条短袖(无袖)的连衣裙,表示连衣裙要放在柜子的右边。……”魏逸宸听了林梦琳小朋友的阐述,点了点头,还为她鼓掌。

 这时魏逸宸小朋友也拿出自己的一张收纳标识:“我是将我们班级区域的这些衣服进行收纳的,我将这一堆衣服分成冬天的衣服和夏天的衣服,在冬天的衣服中我分成了外套一格、马甲一格;夏天的衣服中我分成了短袖一格、短裙一格、长裙一格。”梦琳听了:“哇,你这样分更清楚了耶!”那我们现在一起去将区域中的衣物收纳一下吧,两人拿着收纳设计标识开始动手起来。

 分析:

 1. 案例中,幼儿能够结合自己衣物的情况设计出自己的收纳方法,说明了该幼儿已经具有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成果,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分类收纳的标准,体现了案例中的幼儿有较强逻辑、厚实的绘画功底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较好的。

 3. 通过与与同伴的分享,达到了互相学习的效果,如案例中的梦琳小朋友在聆听了魏逸宸的介绍后,有效地学习了魏逸宸的衣物收纳方法。

 调整

 推进

  教师支持策略调整:

 1.在区域活动结束后对幼儿本次收纳方式给予一定的肯定,并表扬幼儿能够将自己的设计收纳方式进行巧妙的运用。

 2.教师鼓励幼儿将自己这种收纳的好方法运用到自己生活中去,可以在家中整理自己的小衣柜;并尝试帮助自己的爸爸、妈妈收纳一些自己会收纳的物品。

 展示调整:

 

 案例推进

 四:我是收纳小能手

 观察

 分析

 观察:

 上次林威格妈妈发来一段小视频,视频中看到凌乱的衣柜,以及威格妈妈和威格的对话:“威格,你看你的衣柜太乱了,这几天你都没有收纳整理哦。”威格小朋友表情非常累并用撒娇的语气说:“妈妈,每天都要整理,太累了,你能不能帮我整理呢?”威格妈妈意志非常坚定的说:“当然不行。老师说了,你们马上就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了,要学会自己收纳物品,这样不仅是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还是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呢?你看,你现在能够自己收纳自己的物品,养成习惯后,以后你的学习用具也可以自己的收纳,那妈妈以后就可以就不用操心了。”妈妈成功地劝动了威格,不一会儿,威格的衣柜焕然一新。

 分析:

 1.简短的视频,看出了幼儿是否有坚持的信念以及家长教育幼儿的观念。持之以恒是一件非常需要毅力的事情,案例中,该幼儿用嗲嗲地语气请求妈妈帮忙,但是妈

 妈不“买单”,可见家长与教师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2.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在收纳整理上幼儿坚持性不高,在收纳一段时间之后就出现了懒散的现象。

 调整

 推进

  目标调整:喜欢分类收纳,并且能够主动、坚持收纳。

 教师支持策略调整:

 1.通过调查表的方式了解有多少幼儿能够在家中坚持收纳自己的物品。结果显示有72%的幼儿能够在家中坚持自己的物品自己收纳,有 23%的幼儿就会出现不愿意坚持收纳,总会拖延一下让别人帮忙收纳物品;5%的幼儿几乎是不收纳的。

 2.家长可以在家设置红花榜的奖励机制,让幼儿在奖励机制的条件下,将收纳行为化为内部动机,慢慢地成为一种习惯。或采用设计计划表的方式,引导幼儿对自己生活中的任务有计划、有目标去完成。

 3.引导家长要做到家园一致,不能因为幼儿的乞求、累,就破坏原则,这样有害而无益。

 展示调整:

 调查表:

  红花榜:

 计划表:

  总结:

 随着幼儿教育在社会地位中的不断提升,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起幼小衔接的内容。我们知道幼小衔接从“做好入学的心理准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三个方面着手。在本次的案例中,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从生活习惯中的收纳这一小点着手观察,并在班级为锻炼幼儿收纳的能力提供平台;让幼儿在收纳衣柜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

 当然分类收纳不是单一的精细动作的发展,还有其它领域的渗透、融合。幼儿在一次又一次的自己尝试操作中掌握更好的收纳整理的本领,做自己生活的小主人,自己设计收纳整理的方式并运用到实际中去,帮助幼儿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同时通过家园合作,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收纳整理的好习惯。体现的家园一致的教育理念。

篇二:幼小衔接案例

班:大 班 执教教师:赵雨霞 活动名称:

 我和书包做朋友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准备:书包若干、小熊玩具一个、餐巾纸、铅笔盒、书本 主要过程:

 一、引发

 1 、[ 出示小熊] ,T:小熊呀,今天特别地高兴,因为它收到了一份礼物,是熊妈妈给它买的书包。小熊快上:小熊呀,今天特别地高兴,因为它收到了一份礼物,是熊妈妈给它买的书包。小熊快上 一年级了,很开心的,可是它不知道上一年级和上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小朋友也快上一年级了,我们来说说看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呀?一年级了,很开心的,可是它不知道上一年级和上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小朋友也快上一年级了,我们来说说看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呀?

 2 、请幼儿讲讲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

 二、讨论

 1 、幼儿讨论小学与幼儿园的区别

  S:小学里要背书包,上小学要很早,要带红领巾,不能带玩具,有书本,每天都有作业等等。:小学里要背书包,上小学要很早,要带红领巾,不能带玩具,有书本,每天都有作业等等。

 2 、T:上小学跟我们幼儿园有很多地方不一样了,小朋友们也知道了一些,我们看到大哥哥大姐姐上小学都背着书包,那小朋友们都准备好了书包没有啊?:上小学跟我们幼儿园有很多地方不一样了,小朋友们也知道了一些,我们看到大哥哥大姐姐上小学都背着书包,那小朋友们都准备好了书包没有啊?

  S :准备好了!

  T:恩,小熊的书包是熊妈妈送给它的,老师很想知道小朋友们的书包是怎么来的,你的书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请你们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书包,好不好?:恩,小熊的书包是熊妈妈送给它的,老师很想知道小朋友们的书包是怎么来的,你的书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请你们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书包,好不好?

  S :好!

 

 T :好,先想想该怎么介绍自己的书包!想好了我们就开始介绍了!

 3 、给幼儿两分钟时间考虑如何介绍自己的书包。

 4、幼儿介绍自己的书包,要求:书包怎么来的?用什么特别的地方?你最喜欢书包的哪个地方?、幼儿介绍自己的书包,要求:书包怎么来的?用什么特别的地方?你最喜欢书包的哪个地方?

 5 、T:听小朋友们介绍,我发现你们的书包都很好。上小学呀,除了要准备书包,还要准备些什么东西吗?:听小朋友们介绍,我发现你们的书包都很好。上小学呀,除了要准备书包,还要准备些什么东西吗?

 6 、请幼儿回答上小学所需东西。

  S :铅笔盒、铅笔、卷笔刀等

 7 、T:上小学还要带这么多东西,上学之后还会有很多的书本,我们应该给他们在书包中找个合适的位置放起来,对不对?:上小学还要带这么多东西,上学之后还会有很多的书本,我们应该给他们在书包中找个合适的位置放起来,对不对?

  ; S :对!

  T:现在,我们就来整理书包,给每一样东西找个好位置放起来,看看哪一组放的又快又好。要听好陆老师的口令,我说开始才能开始整理,违规就输了!:现在,我们就来整理书包,给每一样东西找个好位置放起来,看看哪一组放的又快又好。要听好陆老师的口令,我说开始才能开始整理,违规就输了!

 三、整理

 1 、幼儿分成五个队,整理书包,看哪个队整理的又快又好。

 2 、教师观察幼儿整理书包的方式。

 四、总结

 1 、T:我们来看你们是怎么整理的,都把东西放在哪里了,每个队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说一下,好不好?:我们来看你们是怎么整理的,都把东西放在哪里了,每个队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说一下,好不好?

  S :好!

 2 、幼儿介绍自己队整理方式,要求:说清楚把什么东西放什么地方。

 3 、T :我们把书包整理好了,要上学就要背书包。你们讲讲看书包应该怎么背

 呢?

  S :双肩背!

 4 、请幼儿示范背书包,纠正不正确的方法。

 5 、T:今天我们知道了怎样来整理书包,知道了小学与幼儿园的区别,知道了小学里上学是不能迟到早退的,这样你会少学很多东西的。好,下次活动呀,我们来研究一下铅笔盒,看看你们都有些什么样的铅笔盒,有哪些功能好不好啊?:今天我们知道了怎样来整理书包,知道了小学与幼儿园的区别,知道了小学里上学是不能迟到早退的,这样你会少学很多东西的。好,下次活动呀,我们来研究一下铅笔盒,看看你们都有些什么样的铅笔盒,有哪些功能好不好啊?

  S :好!

篇三:幼小衔接案例

与家长分享幼小衔接经典案例

 名师与家长分享幼小衔接经典案例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需要在生理、心理以及能力等各方面做好准备,如果在某一方面准备不够充分,就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入学不适应。为了帮助广大学前幼儿做好科学的幼小衔接,帮助广大入学新生尽快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从 2005 年 9 月起,在华东师大 新基础教育 研究课题组专家指导下,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展开了专题研究,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积极配合。近年来,该校一年级新生进入小学之后的适应期由原来的半个学期缩短至一个半月左右,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以下就是该研究负责人袁文娟老师选取其中典型案例与家长们分享。

 学生个案

 小伟个子不高,长得很结实,白净的脸上架着一副黑框远视镜,看上去文质彬彬。在大部分一年级新生还在小心谨慎地适应新环境、新老师、新伙伴的那段时间,小伟的表现则显得非常老道。语文课上,老师刚刚揭示学习内容,小伟就在下面随口背诵起来,并且很得意地告诉同桌:这本书上所有的课文我都会背了。数学课上,小伟最期盼的就是做题,因为他做得又快又好,常常能拿满分。同学们向他投来羡慕的眼光,第一名的感觉让小伟很有成就感。

 在小伟看来,老师讲的东西他全都会了,所以课堂上听讲很不专注,而且还常影响同桌。随着其他小朋友入学逐渐适应和良好习惯的逐步养成,小伟 我都会了 的优越感和自豪感渐渐不再凸显,而且作业也常常会出现 卡壳 ,每当这时,小伟就会觉得特别委屈,有时甚至会哭着怪奶奶之前怎么没有教过

  原因分析

  像小伟这样的孩子在每年新生入学中我们都能见到好几个,而且会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常常有备而来:有的拿一份报纸大声朗读,一旁的家长则喜滋滋地告诉老师说,我家孩子已经把小学阶段所有汉字基本都认全了;有的会主动请缨,叫老师出算术题考他,因为他已经会做进位加法、退位减法了,乘法口诀也背得很熟;还有的则拿出厚厚一大叠硬笔书法纸,展示书写的课文生字,并告诉老师,我都会默写了等等。这类孩子的出现,常常会引起很多其他家长的自责,感叹自家孩子学前教育的失败,入学准备做得不充分。但是,在小学老师看来,事实并非如此,有时我们甚至觉得这些家长是在帮孩子的倒忙。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每个年龄段都有各自的核心发展目标,作为家长,帮助、引领孩子主动、健康、快乐地发展,首先要基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成长需求。学龄前儿童期是培养良好习惯,激发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常用的方式是玩中学,学中玩。而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过早剥夺了孩子游戏、玩耍的时间,让其大量认字、写字、做算术题。要知道,之前你花 10 分钟时间教会孩子一个字、一道题,入学以后,他可能两三分钟就能轻松学会了。就像小伟,奶奶退休在家,每天下午把小伟从幼儿园接回来,总要拿着邻居家孩子用过的语文课本读给小伟听。小伟倒也乖巧,跟着奶奶说上三五遍,就能基本背出来了,奶奶逢人就夸孙子聪明。后来奶奶又教他写字,每天一页。一开始,小伟很高兴,一回家就嚷着要写字.可没几天就不乐意了。奶奶不想中途放弃,连哄带骗,要求小伟一定要写好一页字,方可下楼去玩。小伟写字的时候,奶奶很少看着,所以小伟握笔的姿势、写字的笔顺都缺乏正确的规范、相应的指导和督促,养成了不少坏习惯。入学后,老师花了很大的气力才帮他勉强矫正过来。

 再看数学,小伟虽然能很快地进行百以内口算,但这决不是一年级数学的全部。数学本身的神奇、和谐、简约和逻辑被反复并枯燥的演算所替代,孩子必然难以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有些家长认为 会

 算题的孩子数学一定学得好 ,这样的认识过于片面。家长认识上的偏差,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误导。小伟刚开学那阵子,几乎就把数学课看作是做题课、口算课.对于课上老师组织小朋友开展的一系列 算理 探究活动全然不感兴趣,更不要说对思维过程的锻炼和培养了。要知道,这可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性活动。每当这时,任教老师总会感叹,正是家长的过于提前,使得孩子远离了真正的数学。

 行动对策

 入学准备把握好重点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这种提法很显然地表明,识字和写字不是幼儿教育或者说幼儿语言文字教育的核心目标。所以,孩子的入学准备无需以此为重点,而应该围绕 引发兴趣 和 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做文章。所谓 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除了考量孩子小肌肉动作的发展水平,还涉及读写的兴趣、专注程度、坐姿、耐心等。后者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呈现出较好的发展状态。

 在生活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作为家长只要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可供孩子学习数学的资源,例如看公交车牌学认数字,上下楼梯练习数数,玩具整理按颜色、形状、材质、用途等不同的分类标准变换进行分类,让孩子分发物品感受等分的意义等等,看似随意的做法,都可以引导孩子和数学亲密接触。生活中学习数学可以让孩子学得轻松自然,而且富有情趣。

  另外,孩子的玩具,例如扑克牌、各种棋具,有时候也可作为学具,用来比大小、动手分分合合,练习简单加减法,让孩子边玩边学,并在此过程中激发自主探究的精神,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逐步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呵护孩子对上小学的美好期待

 有些家长在孩子进入大班下学期后,经常会在孩子耳边唠叨:

 马上读小学了,到时又要写字,又要做题,看你还有什么时间玩!

 这样一种表述,或多或少会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上小学很无聊,除了写字,就是做题。原本对小学充满向往的孩子,也会因此而产生内心的担忧、恐惧。所以,家长在孩子入学准备的过程中既要引导孩子为做一名小学生做相应的准备,又要激发孩子到小学学习新本领的愿望。有梦才有一切,呵护孩子对上小学的美好期待,让孩子拥有一个积极心态进入小学学习,对于孩子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入学适应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篇四:幼小衔接案例

能力(学习兴趣、 学习习惯、 时间观念)自理能力(自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任意识)幼小衔接

 案例一:今天又到了写作业的时间了, 我督促着宝贝拿出作业, 可宝贝刚坐下就说:

 “妈妈, 我要喝水” , 喝完水过了几分钟又说:

 “妈妈, 我想尿尿” 。

 就这样一直反复的找各种借口, 明明可以在十几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 结果一个多小时才勉强完成。您也遇到过这种现象吗? 您是怎么解决的?

 分析:1、 写作业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情, 孩子的兴趣不高。2、 没有养成学习习惯, 有的时候可以学习一会, 有的时候完全不想去学习。3、 没有时间观念或时间观念不强。

 策略:1、 为孩子准备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 让孩子在自己的学习空间里进行学习。2、 有时间和孩子一起养成每天学习二三十分钟, 同时用您的行为告诉孩子学习的时候是安静, 专注的, 做到以身作则。3、 如有时间, 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做手工讲讲故事。4、 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 并坚持按计划进行实施。

 案例二:“老师, 到大班了, 还不会好好吃饭, 每天都要喂。

 ” “怎么孩子在家还连衣服都不会穿, 还要我们家长给他穿。

 ” “老师, 孩子的衣服、 毛巾不见了 。

 ” “老师, 孩子在家看电视没完没了,提醒他关电视, 就像没有听到一样。

 ”您也遇到过这种现象吗? 您是怎么解决的?

 分析:1、 大班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强, 在家家长包办较多, 养成了 孩子的依赖心理。2、 没有管理能力, 没有管理的机会。3、 总把他们当小孩看, 不知道孩子真正的想法和需求。

 策略:1、 请您该放手时就放手, 带动孩子一起做他们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甚至家长还可以在孩子面前偶尔扮一下脆弱。2、 只要你给机会让他坚持, 孩子会越做越好, 一段时间后你会突然发现孩子不知什么时候突然会了, 而且还做的很好。3、 在家里您可以选择一个物品或你家的某一个区域让孩子来管理。4、 在家里每天可以给孩子半个小时的自由空间, 让他们自己来安排自己的工作。5、 可以提前和孩子一起商量着制定一份计划, 星期一的这个时间段干什么? 星期二干什么? 当然计划里还要有奖惩, 建议奖品不要以玩具或零食为主, 可以加一些学习类的。

 案例三:“老师, 他拉我衣服、 老师, 他把我的水弄撒了、 老师, 他不给我玩、 老师, 他抢我的玩具、 老师, 他挤我、 、 、 、 、 、 ” 每天都会出现这种告状的声音。

 洗手间里有几个孩子在排队接水喝,这个时候身后的水龙头却哗哗的没有关, 有几个孩子从它身边无视的走过去了, 最后洗手间里已经没有人了, 可水龙头的水任然在哗哗哗的流。

 最后老师关了水龙头后问:

 “请问, 刚刚哪个小朋友用了第二个水龙头没有关水? ” 无人回应, “谁看到水龙头没有关? ” “我看见了” 有好几个小朋友很自豪的举起了手,“那为什么你没有把它关了呢?”“不是我开的, 我洗手的时候关了 。

 ”您也遇到过这种现象吗? 您是怎么解决的?

 1、 有什么事情第一时间是找老师或家长来解决, 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2、 做错事不承认, 推卸责任或寻找各种借口、理由。分析:

 策略:1、 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2、 具有责任心是做人的一个方面的素质, 而责任意识要从小培养, 不能因为孩子小, 而不让他承担本应该承担的责任。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 几个大人围着他一个, 捏着怕碎了 , 含着怕化了。

 孩子摔了, 怪地不好; 孩子撞了墙, 怪墙不好……久而久之, 孩子就会产生推托心理:

 磕了, 碰了, 忘了什么东西都是别人不好, 我是没责任的, 一旦形成的这种心理,以后他就会慢慢变成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3、 责任心的培养需要家长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 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案例四:红伟入小学后不断打同学, 爸爸几次被叫去给被打孩子的家长赔礼, 回家后爸爸越想越气, 这么大年纪还经常替儿子低头认错, 于是, 家里又出演了一场“暴力片” 。如果您是这个家长, 您会怎么做?

 _分析:1、 孩子喜欢动手是受身边人的影响。2、 当孩子与同伴发生冲突, 家长没有给予引导, 该怎么解决问题才是有效的。3、与同伴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 导致了孩子遇事就用暴力解决。

 策略:1、 家长经常给孩子讲与人相处的美德故事。2、 多创造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3、 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不是包办解决。4、 更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曾经, 在众多人的关爱下, 我们丫 丫 学语, 蹒跚学步。曾经, 在众多人的呵护下, 我们开始尝试着, 迈开人生第一步。关注我们的眼睛永远有那么多!

 那么多!呵护我们的双手永远有那么多!

 那么多!妈妈, 请放开您温暖的手, 让我独自在坎坷的路上,磕磕碰碰向前走。爸爸, 请放开您慈爱的手, 让我踩在坚实的土地上,与一切困难、 一切胜利交朋友。老师, 请放开您关爱的手, 请您相信我很勇敢, 在任何的困难和挫折面前不会低头。

 知识不用教,学习要感悟!

篇五:幼小衔接案例

小衔接主题进程预设表

  我

 要

 上

 小

 学

 主题进程一:

 我的小书包 活动目标 1.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学习用品,建立起爱护学习用品的观念。

 2.学习整理和保管学习用品的意识和能力。

 主要活动 (预设)

 *活动名称:

 1.神秘的礼物 1.教师设计颜色醒目的礼物盒,以神秘礼物的形式来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了解礼物的兴趣。

 2.打开礼物盒后,引导幼儿拿出自己的书包,以分部展示、讲解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书包的用处和外形特点。

 3.鼓励幼儿介绍自己的书包:你们桌上放的书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最喜欢书包的哪个地方?为什么? 2.自制小书包 教师组织引导幼儿选择不同的游戏来制作书包。

 1.通过剪、折、黏贴的方法进行制作 教师:我们的书包是我们的好朋友,但小朋友你们了解你的这个好朋友吗?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书包,好吗? 2.两人一组制作书包。

 3.分组合作,尝试用最合理的方法整理书包 1.出示书本、铅笔盒、作业本、雨伞、纸巾、水壶、零钱包、点心杯等上学必备用品,引发幼儿整理书包的欲望。

 教师:上小学要带这么多东西,你们觉得这些用品要怎么放进书包里,才是最合理的? 2.幼儿四人一组,共同讨论和商量如何将这些用品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合作整理好书包。

 3.各组选派一名幼儿展示和介绍整理书包的方法,要求说清楚整理时先整理了什么、后整理了什么;什么东西放在书包的哪一格最合适?为什么? 4.请幼儿背上小书包,表演“我要上一年级”,结束活动。

  环境创设与资源利用 1.在教室进行书包的讲解,各种书包(绘画)以及文字表述。

 2.在美工区做书包的步骤图、粘合工具、手工纸。

 3.参与幼儿书包的整理,激发孩子对书包的了解兴趣。

 4.为孩子购买一些学习用品:书包,铅笔盒,铅笔,卷笔刀等。

 主题进程二:

 参观小学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初步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萌发上小学的积极愿望。

 2.提高幼儿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为幼儿进入小学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

 主要活动 (预设)

 1.在参与小学前向幼儿讲解小学的基础设施 建设,作息时间、学习、安全教育等内容, 让幼儿做出心理准备。

 2.提前给孩子做好教育,带着问题去参观, 明确参观小学的任务与要求,并提幼儿外出 参观活动要注意安全及不影响小学生学习等 事项。

 3.组织幼儿到小学去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 早操活动、课间活动。把幼儿带进小学生课 堂,与小学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感受小学 课堂教学氛围,比较两者教学氛围与组织形 式的不同。

 环境创设

 做好参观准备(路线、纸巾等)。

 主题进程三:

 模拟小学课堂 活动目标 1.模拟小学生的生活,初步感受小学生的学习活动。

 2.体验上小学的乐趣,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主要活动 (预设)

 1.定期进行小学课堂模拟教学,在幼儿园 区域活动中创设“小学课堂”区域,营造 小学课堂教学氛围,学习环境等,让幼儿 提前感受小学教学氛围和模式。

 2.定期举办“我要上小学”主题活动,组 织幼儿生活、学习、游戏、运动,培养幼

  儿上小学的兴趣。

  环境创设 1.在班级区域活动中创设“小学课堂”区 域,营造小学课堂教学氛围,学习环境等, 让幼儿提前感受小学教学氛围和模式。

 2.家园互动充分运用好家园互动平台,增加 与家长沟通的频率,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 园的情况,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 的家园合作与培养,以求发挥其优势,改正 其习惯等各面的不足。

  二、 幼小衔接推进式案例(选取主题推进活动中的一个案例)

 案例

 来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合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大班最后一个学期是进行幼小衔接教育的关键时期,这个学期幼儿园开展的一系列的教学策略,会直接对幼儿对小学的认知,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心理发展、能力培养等多个方面造成影响。在此,在这个阶段,遵循幼小衔接教育要求,开展“我上小学了”这一主题活动,为孩子能平稳过渡到小学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促进这一阶段孩子的整体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预期

 目标

 1.尝试独立整理和保管学习用品的意识和能力。

 2.初步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萌发上小学的积极愿望。

 3.体验上小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教师

 支持

 策略

 1.通过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教学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正确使用、整理学习用品的意识和能力。

 2.组织幼儿到小学去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把幼儿带进小学生课堂,比较两者教学氛围与组织形式的不同。

 3.定期进行小学课堂模拟教学,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创设“小学课堂”区域,营造小学课堂教学氛围,学习环境等,让幼儿提前感受小学教学氛围和模式。

 4.定期举办“我要上小学”主题活动,组织幼儿生活、学习、游戏、运

  动,培养幼儿上小学的兴趣。

 主要

 活动

 1.我的小书包 2.参观小学 3.模拟小学课堂

  案例推进

 一

 :我的小书包

 观察

 分析

 观察:观察幼儿日常使用书包和学习用品的情况。

 分析:分析幼儿使用学习用品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创设“我的小书包”主题活动,设计多样化的主题活动。

 调整

 推进

 ( ( 附图片) )

 目标调整:

 根据班上幼儿特点,明确主题活动开展目标:1.进一步了解、熟悉如何正确使用学习用品,建立起爱护学习用品的观念。2.学会儿独立整理和保管学习用品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支持策略调整:

 1.讲解演示:通过实物讲解来让了解书包和学习用品的特点和重要性。2.游戏活动:通过自制书包来了解书包结构。3.分组合作学习:通过分组开展多种形式的书包游戏,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熟悉如何正确使用学习用品,培养幼儿独立整理和保管学习用品的意识和能力。

 展示调整:

  案例推进

 二

 :参观小学

 观察

 分析

 观察:观察幼儿学习态度、学习生活习惯、学习兴趣、心理状态、家庭教育等情况。

 分析:目前幼儿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一些幼儿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的自觉性、缺乏时间观念、

  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不了解小学环境及教学模式,没有形成基本的“上小学”意识,不符合幼小衔接教育要求,没有为进入小学做出准备。针对以上现象,创设“参观小学”的主题活动。

 调整

 推进

 ( ( 附图片)

 目标调整:

 1.初步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萌发上小学的积极愿望。

 2.初步让幼儿建立上小学的意识,通过系统了解减少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萌发上学的兴趣。

 3.懂得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为幼儿进入小学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支持策略调整:

 1.在开展活动前做出准备工作,如确定所参与小学的时间、参与项目、互动活动开展形式等。

 2.做出安全防护,确保幼儿的安全,提前给孩子做好教育,带着问题去参观,明确参观小学的任务与要求, 3.组织幼儿参与小学各类场所,介绍用途。参观小学课堂学习情况、体育课堂开展情况、升旗仪式、课间活动、就餐环境等内容。

 4.把幼儿带进小学生课堂,与小学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感受小学课堂教学氛围,比较两者教学氛围与组织形式的不同。

 展示调整:

   案例推进

 三

 :模拟小学课堂

 观察

 分析

 观察:观察日常教学中幼儿的学习情况。

 分析:分析幼儿在幼小衔接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课堂问题。

 调整

 推进

 ( ( 图片)

 目标调整:

 1.模拟小学生的生活,初步感受小学生的学习活动。2.体验上小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积极性。3.懂得正确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师支持策略调整:

 1.定期进行小学课堂模拟教学,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创设“小学课

  堂”区域,营造小学课堂教学氛围,学习环境等,让幼儿提前感受小学教学氛围和模式。2.定期举办“我要上小学”主题活动,组织幼儿生活、学习、游戏、运动,培养幼儿上小学的兴趣。

 展示调整:

篇六:幼小衔接案例

衔接和入学准备

 实验小学幼儿园

 董海霞

  问题:九月一日意味着什么?

  在座老师们的多重身份:

  1:新生的妈妈  2:曾经的小学老师  3:现在的幼儿园老师

 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每个年龄段都有各自的核心发展目标,作为家长,帮助、引领孩子主动、健康、快乐地发展,首先要基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成长需求。学龄前儿童期是培养良好习惯,激发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常用的方式是玩中学,学中玩。而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过早剥夺了孩子游戏、玩耍的时间,让其大量认字、写字、做算术题。要知道,之前你花10分钟时间教会孩子一个字、一道题,入学以后,他可能两三分钟就能轻松学会了。

  就像小伟,奶奶退休在家,每天下午把小伟从幼儿园接回来,总要拿着邻居家孩子用过的语文课本读给小伟听。小伟倒也乖巧,跟着奶奶说上三五遍,就能基本背出来了,奶奶逢人就夸孙子聪明。后来奶奶又教他写字,每天一页。一开始,小伟很高兴,一回家就嚷着要写字.可没几天就不乐意了。奶奶不想中途放弃,连哄带骗,要求小伟一定要写好一页字,方可下楼去玩。小伟写字的时候,奶奶很少看着,所以小伟握笔的姿势、写字的笔顺都缺乏正确的规范、相应的指导和督促,养成了不少坏习惯。入学后,老师花了很大的气力才帮他勉强矫正过来。

  再看数学,小伟虽然能很快地进行百以内口算,但这绝不是一年级数学的全部。数学本身的神奇、和谐、简约和逻辑被反复并枯燥的演算所替代,孩子必然难以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有些家长认为“会算题的孩子数学一定学得好”,这样的认识过于片面。家长认识上的偏差,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误导。小伟刚开学那阵子,几乎就把数学课看作是做题课、口算课.对于课上老师组织小朋友开展的一系列“算理”探究活动全然不感兴趣,更不要说对思维过程的锻炼和培养了。要知道,这可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性活动。每当这时,任教老师总会感叹,正是家长的过于提前,使得孩子远离了真正的数学。

 家长的困惑

  案例一:孩子在幼儿园就学会了不少拼音、汉字和数字,进入小学以后一开始在学习上比较主动,相比其他学生略占“上风”,但一二月后,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因为他对于一年级课本不再有新鲜感,或者是觉得自己已经学会,产生骄傲、自负、厌学情绪,上课不愿意听。

  案例二:孩子在幼儿园没有接触过拼音,进入小学后很多同学都学过,学习和考试都很轻松,单元测试他只对了三分之一,妈妈失望之极,自己和他爸爸都是大学生,怎么自己的孩子表现这么差?妈妈专门找了一个老教师带孩子,第二个月,听说都没有考及格……

  案例三:孩子很聪明,可进入小学后的第三天爸爸就被老师请到了学校,说孩子上课捣乱,课上到一半自己就跑到教室外面玩起来了,说他也不听,家长很头疼。

 幼儿园的困惑  幼儿园“大班流失”

 

  9月19日下午,记者来到市青少年宫院内的伟才幼儿园。在幼儿园门口的宣传板上,记者看到,这家幼儿园开设有小小班、小班、中班、大班和大大班。伟才幼儿园负责教学的主任芮亚品说,目前幼儿园大大班有33个孩子,而大班仅20人,其中16人是从去年的中班升上来的,两个是转学来的,两个因大大班人数较多,只好又留在了大班。实际上,去年的中班共有25个孩子,3个直奔了本园的大大班,其他几个转园了。

 

 在市青少年宫院内的金色童年幼儿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肯定地告诉记者,他们幼儿园的孩子不上大班,直奔本校大大班或是其他地方的学前班的情况也存在。“这没办法,家长有自由决定权。”这位老师说。

 社会的“怪现象”  央视等媒体报道

 问题  1:幼儿园和小学在教学方法和时间等方面存在什么差异?

  2:作为家长应该为即将入学的孩子准备些什么?

  3:你觉得提前学习小学内容对幼儿有益吗?

 一:幼小衔接的定义  幼小衔接工作指的是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及儿童终身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和手段,帮助儿童逐步学会独立生活与学习,使儿童入小学后能尽快的适应新生活,减少因两种教育的差异给儿童身心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幼小衔接的意义  (一)

 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也就是幼小衔接)的这个过程,正好处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所以不难看出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的转换是孩子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承上启下的环节,正因为如此,针对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合理、正确的培育无疑就是影响孩子一生(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的决定因素之一。

 (二)《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互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

 事实上,据调查显示:30%~40%的孩子在刚刚进入小学后,不能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例如:生活学习环境、作息时间、被动学习、人际关系、集体意识、教师授课方式等不适应。此类现象如不能及时解决,持续下去会衍生到心理上产生紧张、退缩、厌学、孤僻、焦虑或羡妒及攻击性行为等偏差。由此可见,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三、儿童从幼儿园入小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德国的哈克教授认为,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化。他根据观察和研究指出,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通常存在着下列六个方面的断层问题:

  ①关系人的断层。孩子入学后,必须离开“第二个母亲”角色的关系人──幼儿园教师,而去接受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这使孩子感到压力和负担。

 ②学习方式的断层。小学中正规的科目学习方式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方式有较大区别,孩子必须有适当的时间加以适应。

 ③行为规范的断层。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在小学不再被重视,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

  ④社会结构的断层。孩子入小学后与幼儿园的友伴分离,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

 ⑤期望水平的断层。家长和教师都会对上了学的孩子给予新的期望和压力,为了学业而减少了孩子游戏、看电视的时间等。

 ⑥学习环境的断层。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发的学习环境转换成为分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孩子容易陷入不注意状态或学习障碍。

  以上断层使德国30%的小学生有不适应现象,导致学习兴趣低落、恐惧、焦虑以及攻击性强等行为发生。因此,解决好这六个断层的连接问题,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

 (一)幼小衔接因为成绩而走样,幼儿教育严重小学化。

 目前,在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和相当一部分公立幼儿园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且呈加速蔓延之势。不少幼儿园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往幼儿头上套。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听话,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玩小动作、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这些要求用于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尚且有失偏颇,用于规范幼儿的行为就更显荒唐。要求幼儿尤其是即将升入小学的读大班孩子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不少幼儿园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

  四、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 课讲完后则要求幼儿做作业,一个字母或一个字抄写10遍甚至一页,还有计算、英语、常识等等,作业一大堆,幼儿园里做不完,回到家里还要做。幼儿园以学知识为主,本已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则更是危害不浅。幼儿教育小学化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扼杀幼儿天性,与社会要求背道而弛,不符合新世纪用人的需要,与小学教育相脱节,对小学教育形成负面影响。

  (二)为个人私利,违规学前班严重存在。

  社会上存在着租小学校舍办学前班、小学校内改名换姓办学前班、以及幼儿园为了生源为了盈利办学前班,美其名曰的“大大班”。这些都不是个别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不经意间阻碍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顺利开展和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些学前班还上英语课,某种意义上是实行填鸭式教育,这种教育不见得会取得多少效果,一旦实施不当,将会给幼儿心灵造成伤害,这种拔苗助长的行为对处于天真活泼时期的幼儿心理与生理都是一种摧残。

  (三)师资薄弱,幼儿园与小学缺少联系。大多数幼儿园缺少既熟悉幼儿园教育特点又了解小学教育规律的教师,而小学低年级教师对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知之甚少。

  师资薄弱局面的存在割裂了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这种联系包括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之间的联系及幼儿与小学生之间联系。幼儿园与小学没有一起研究衔接工作。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对彼此的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工作方法等不了解。幼儿也没有去观察小学的环境,不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小学的学校环境和小学生角色都感到陌生,对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的生活,对幼儿园教师有较深的感情,都有不愿意离开幼儿园的意念,这对幼儿园这个教育阶段向小学教育阶段过渡很不利的,同时也会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 (四)幼小衔接中,小学的协调工作往往被忽视。

  现阶段入学儿童个性强、自理能力较弱、情绪不稳定,而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教师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幼儿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另外,学习以口头语言为主改变为以文字或符号写成的教科书。刚由大班升上小学的幼儿心理情绪必定会经历兴奋、紧张、焦虑三个时期,由于小学对于协调工作的忽视,新入学的儿童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交往压力,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进而出现抗拒心理。

  (五)家长教育理念的落后、陈旧影响幼小衔接。

  许多家长重视儿童知识积累,而不注意儿童兴趣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无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需要,拔苗助长,压抑儿童个性,影响健康成长。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养态度等多方面的偏差与不当,造成很多家长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重视短期成效而忽视幼儿的终身发展,甚至有的家长出于过急而超前训练,竟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交给幼儿掌握。

  他们认为入学前应该让幼儿学会读和写,学会做数学题。他们关注的是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写字、拼音、还是算术,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是否聪明,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否集中、能不能大胆回答问题,致使幼儿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觉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了,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故而,给幼儿园、小学的教学活动造成压力,幼小衔接难以顺利进行。

 五、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幼儿园篇)

  (一)应端正学前教育思想 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目的是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人,它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养成幼儿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品质。幼儿园要切实为培养下一代负责,严格按着幼儿教育的规律组织教学,决不能拔苗助长。

  (二)做好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日常联系工作 

  建立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之间的联系。幼儿园教师可以参加小学教师的教学活动,参加研究幼小衔接的研讨会,与一年级教师之间进行教育教学双向交流活动,使双方在交流。互了解、互相配合,互相补充。这是搞好幼小衔接的主要前提。

 

 幼儿园教师只有在了解小学一年级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如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形式、方法以及对学生的要求,才能为完成幼小衔接,幼儿园大班进行必要的安排和适应性训练。小学教师也应深入研究幼儿教育的特点、具体内容,然后根据一年级授课大纲要求,适当地对新生进行适应性训练,这样才能在儿童生理和心理上顺利适应幼小之间过渡。

  (三)做好幼儿入学前心理准备 

  要顺利完成幼小衔接,必须重视一个客观因素,即实现幼小之间时间和环境的柔性过渡,这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极其重要。可从以下着手:

  ( (1 )培养幼儿上小学的兴趣。

 

  可带幼儿参观小学,看小学生上课。还可以通过让幼儿在课堂上模仿小学生上课等组织主题区域游戏,在培养注意力的同时也让幼儿熟悉了解小学教育的情景。

  ( (2 )营造循序渐进的外部条件。

 

 可采用以下做法:第一,遵守作息时间,养成幼儿按时起床,按时上学,按时离园的好习惯。第二,加强幼儿体育锻炼,重视对幼儿独立性的培养使之入小学后能坚持小学的紧张生活,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如果缺乏自理能力,不会自己收拾书包,不会做值日,就容易产生自卑感。第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上课认真听讲、做事要一心一意、多思考、多提问。

  (四)做好幼儿毕业离园工作 

  幼儿在幼儿园快乐地度过了自己的幼年,即将进入小学学习,这是幼儿一生中头一件大事情。幼儿应严肃认真地做好幼儿毕业离园工作,...

篇七:幼小衔接案例

衔接案例一

 小学一年级,对于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孩子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离开生活了三年的幼儿园,来到一个新的环境,老师和同学都是陌生的,一切都跟以前不一样了,部分学生就会不太适应。开学初,在学校门口总会看到有那么几个一年级新生拉着家长的手哭闹着不肯进学校,或一段时间,孩子在家中哭着对家长说,“我不要读小学,我要回幼儿园”。如果孩子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会对他今后的学习,心里带来不良的影响,那如何帮助一年级的学生顺利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让孩子较快地适应并喜欢小学生活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案例:

 我班的某某某,男孩。在开学第一天,家长把他送到学校,带他进了班级完成交接任务,要离开学校时,就使劲地拽着妈妈的手,哭着不让妈妈走,以后一个星期也有这种情况发生。

  分析:

 原因是他年龄比较小,也由于家里是几代单传的男孩,家长与外公特别溺爱,整天呵护,与妈妈形影不离,他也整天在长辈面前撒娇,上小学后,离开妈妈的身边不是很适应,对上学就存在着恐惧心理。

 措施:

 一、多关心,消除上学恐惧心理 看到某某的这种情况,会就多关心他,多跟他聊天,以鼓励为主,夸他一天比一天乖,一天比一天勇敢,鼓励他下课多和同学玩,还叫容易适应学校生活的同学跟他玩,我也参与,和他聊一些比较随意的话题,使得他觉得班主任与幼儿园的老师一样与他亲近,慢慢消除恐惧心理,从怕上学到慢慢喜欢上学,引导他尽快融入到班集体中来,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在学习上我也特意多关注他,课堂上多提问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答对了,立即表扬,增强其学习自信心从而喜欢学习。还对她进行榜样教育,班上表现好的同学,鼓励某某向他们学习。

 二、家校携手努力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善的效果。”于是,我就与家长进行密切的沟通。及时了解该生在家的表现,也将他在校的表现及时告知家长,让某某明白,虽然离开了妈妈的身边,但妈妈的关爱一点也没有少。并且让孩子将学校的事情告知家长,与家长分享他的快乐。这样既培养了他的说话能力,还增强他与学校的感情,从而更加喜欢上学。还跟家长沟通,交流,小孩已经上小学了,家长不能过分溺爱,不能生活上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一些

 事情是需要让孩子自己去完成。如穿衣服,收拾书包,自己独立学习,独立做作业等,还要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因为一年级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更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习惯的好坏,不但影响孩子的生活、性格、行为等,还直接关系到学习和工作的成功与否,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将来。

 效果:

 开学一个月过去了,某某在老师的引导下,渐渐活泼起来,上课、学习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下课也能和其他同学一块玩,完全融入了这个班集体。

 幼小衔接案例二

 作为一年级班主任,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常重要,做好了有效衔接工作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使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健康成长。

 案例:

 小学与幼儿园生活内容的变化,大部分学生上课不会倾听。老师讲课,有些学生就顾自己玩,铅笔盒、橡皮、铅笔,都会成为他的玩具,或也自己发呆,或者与同桌讲话,甚至过位,他们根本没有听老师讲什么,这样的课堂效果特别差。

 分析:

 究其原因是小孩的年龄特点,注意力特别差,注意力维持在 10 分钟以内,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能力较弱,缺乏倾

 听别人说话的耐心,在听的过程中难免会做小动作,东张西望或与幼儿园一样想玩就玩,想讲话就讲话。

 措施:

 一、要求学生听别人说话时,他们看着说话人的眼睛,耐心听,不插嘴,等别人把话讲完他再说。

 二、课堂上要求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更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为了训练学生能听同学的发言,我经常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生的读的情况,这样,后面的同学就能集中注意力,将“火车”顺利地开下去。有时上课还会刻意让某个同学复述刚才回答的问题,通过多种形式训练学生倾听的能力。

 三、利用学校开展每天的 20 分钟阅读时间,我给学生读故事,然后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因为一年级的学生特点喜欢听故事,这样用有趣的故事情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也培养他们倾听的能力。还在班内开展亲子阅读,妈妈读故事给孩子听,让他专注地从头听到尾,不随便插话,不走神,经常训练,学生就会静听。

 效果:

 经过一个多月的家校配合训练,班上的同学大部分课堂纪律,听讲能力都有较大的进步,随便说话的现象已减少,知道发言要先举手,认真听其他同学发言也逐渐形成习惯。

 幼小衔接教育案例三

 案例:

 今年我教小学一年级,来到这个班级,很快有一个学生就引起我特别的注意.她叫***,是一位女生,她上课的时候经常不专心,老是跟旁边的同学讲话,影响课堂的秩序.要不就是故意用铅笔去弄别的孩子,在作业方面,经常不能按时完成,要不就偷抄,字迹十分潦草,在单元考试里,经常是班级最低分数,课外还经常买零食吃,还会偷拿家人或同学钱和东西.有种种的恶习.在我眼里,她是个聪明的孩子,只是行为习惯比较不好。オ一年级的孩子就这样子,真是可悲啊每每看到她被同学孤立,下课都没人愿意跟她玩,我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她的坏习惯改掉,一定要让同学们重新认可她. 分析:

 针对她的情况,首先,了解学生恶习来源,用赏识的目光对待她,我马上与她的家人取得联系,从中オ得知,她爸爸妈妈都在打工,工作很忙碌,而忽略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把孩子的一切都交给外婆,外婆本身也存在着些恶习,导致学生深受影响。

 措施:

 一、 关注孩子 我对孩子投入更过的关注,我利用放学的时间把孩子留

 下来,亲自监督,让孩子养成做作业,认真的习惯。还经常对她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她偷东西的坏处,等等,经过一段时间,孩子每天坚持完成作业,学习态度也变认真了。

 二、及时表扬 进步的孩子都应该得到表扬,在班级里,我及时表扬她,班级有什么事情都尽量叫她去完成.让她感受到老师在关注她。

 二、 同学互助 充分发挥集体和班干部的力量,我组织几名同学来帮助她,跟她一起玩,一起做作业.让她感受到同学对她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从而不再课堂上讲话,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四、责任意识 为了让她找到自己在班级的位置,树立自己的自信心,我决定让她负责浇花的工作。再次与她聊天的时候,她告诉我,现在她自信多了.因为她觉得老师重视她,她负责的工作也让她找到了自己是班级的一名重要成员的感觉. 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有了可喜的进步,她现在有了可以说知心话的好朋友了,偷东西的习惯也有了改变,上课认真了,回答也积极了,而且在学习方面更加努力了.工作也很认真负责任.也看到她追着老师问问题的情景.她现

 在很有干劲,自己更有勇气面对生活了。

  幼小衔接教育案例 四

 案例:

 我在对一年级的教学中发现孩子们没有责任意识,班级的任何事仿佛都和孩子们无关,地面脏了,没人捡;桌椅乱了,没人摆。孩子们似乎都不知道班级是大家的。

 分析:现在的孩子独身子女比较多,孩子们在家都是小太阳,家里你爱比较严重,孩子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家什么都不做,缺乏责任意识。

 措施:

 一、给孩子布置任务 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通过教育活动,分阶段地培养学生任务责任感。例如,“六一”到了,班级有个大合唱《闪闪的红星》,安排每个幼儿回家让家长协助做个红星来,一天下午我给幼儿发回去了,反复强调第二天带到幼儿园来合唱要用,可是第二天还是有几个人没带来,合唱排练时,我不失时机地针对那些没有完成任务的孩子,道出:这些拿来红星的小朋友能认真记住老师分配的任务,帮了老师的大忙,是个负责的好孩子。并让孩子们说说大家谁都没带东西来,

 合唱会怎么样?从而使孩子们了解到不负责任的后果。通过这一类型的教育活动,教育幼儿做事要认真负责,善始善终,从而逐步树立起幼儿的任务责任感,为小学生生活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游戏中培养责任感 由于学生喜欢游戏,,如果教师能寓培养学生责任感于游戏中,效果将佳。例如:我在每天的课堂活动中,设计一些角色,让学生既要记住表演角色的对话,穿好服装如何表演; “爸爸”“妈妈”如何照顾娃娃”,“妈妈”怎样为“娃娃”煮东西,又如何收拾;在音乐表演中,每位表演的学生应如何配合打击节中,每位表演的幼儿应如何配合打击节奏,乐器如何拿、放等等,通过游戏,不认真负责的幼儿将被淘汰,逐出游戏。这样,每个幼儿都能自觉地去完成某一区域的任务,无形中增强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责任目标 学生的心理具有情绪性,易受他人影响,做事不能有给有终。基于此,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个别差异,向幼儿提出合理的要求,制定可行的责任目标,促使学生责任感的形成。合理的责任目标是指幼儿通过一定的努力能达到的。如我在安排幼儿每天值日生进行值日生活动中,我制定的目标有三项:

 (1)知道每天值日生所要做的事情,

 (2)清楚地记住各个活动中老师要求

 (2)清楚地记住各个活动中老师要求自己做的事情。

 根据目标我制定出相应的任务,如擦桌子、分发学具、整理桌椅、扫地等等。在这一定时间观念,有一定程序的值日生活动中,孩子们能根据目标认真去执行,从不会到会,从中得出了经验,掌握了值日生工作方法,从而逐步强化了孩子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效果: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强化学生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完成任务意识,良好的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和认真负责的完成任务的责任感,能减小幼小衔接的“坡度”使学生能以最佳的心态适应小学生活。

篇八:幼小衔接案例

衔接的案例:我有一个小闹钟 旬阳县甘溪镇中心幼儿园 赵华

 案例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合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进入大班,为了使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们顺利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老师通常会开展一些幼小衔接的教育活动,给予孩子在心理上、能力上、经验上的多方面准备。结合教师的了解,以及和家长交流中发现,大多数家长往往有以下几种担忧:有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动作慢,做事拖沓,效率低缺乏时间观念没有紧迫感;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依恋性强自理能力差懒散的生活习惯无法适应相对紧张的小学生活,也有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缺乏学习的自觉性等等。针对以上几种现象,我在教学活动上尝试跳出常规教学的框架,开展了“我上小学了”这一主题活动,从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自我服务能力及学习习惯出发,为孩子能平稳过渡到小学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促进这一阶段孩子的整体和谐发展。

 案例描述与分析:

 改进策略一:遵循作息时间,培养幼儿时间观念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发现经过了孩子们由于假期生活的宽松,变得有些懒散和拖沓。很多孩子还没有从假期的生活作息中调整过来,变得爱睡懒觉。孩子的来园时间从 7:50 到 8:20,参差不齐,这缭乱了幼儿的正常作息时间,也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学习,更不利于适应将来的小学生活。如何鼓励孩子早起来园,积极参加晨间活动成为教师尝试解决的问题之一。

 常规的做法及存在的弊端:

  很多教师会采取一些激励性的手段和措施,如:通过早上按时来园的孩子给予表扬和鼓励,吸引孩子都能早起来园。但是这种靠精神激励的做法往往难以达到长久的效果。没过多久孩子们还是遵照自己的生活习惯,早到幼儿园的还是那批孩子们,而“小懒猫们”还是姗姗来迟,促使活动达不到老师预期的效果。

 我们的新思路:

  要改变“小懒猫们”的生活作息,仅仅凭借教师权威的发号施令,或是外界的简单激励都不够,真正能产生影响的做法是使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从内心体验到时间观念,知道要遵循幼儿园作息时间表。通过开展的教学活动《我有一个小闹钟》,让孩子学会看懂时间,并将时间与图片配对。如:早上 8 点入园,8点 10 分晨间活动,8:30—9:00 吃早餐等,让孩子渐渐了解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活动,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前一阶段是让幼儿了解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表,待幼儿都能遵守作息时间表了以后,后一阶段我们与小学老师取得联系,让孩子通过调

 查,询问等手段,向小学老师和小学生了解小学的作息时间,让孩子预先知道小学的作息时间表。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让孩子对小学的生活环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对未来的小学生活有了充分的心里准备,还在调查、询问中增强了孩子的时间观念,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

  案例分析:

  幼儿园有序而宽松的生活节奏,使幼儿对时间的意义理解和时间的长短的体验教少,“认识时钟,逐步建立时间概念”是上学之所需。我们可以在幼儿园和家中备一个小闹钟,让孩子自觉地遵守作息时间。在家时,家长也可以发挥小闹钟的叫醒功能,及结合小学的生活和孩子一起制定在家的作息时间表,适当调整孩子学习、休息、游玩的时间。家长要引导孩子每天晚上自己整理衣物、学习用品,每天早上独立洗漱、穿戴、吃早餐,培养孩子按时早起的习惯,让孩子从容面对每天上学的第一个困难,通过《我有一个小闹钟》这一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良好习惯,增强了时间观念,还让孩子有了充分的自主权。同时,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满足幼儿需要,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如:时间观念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为了贴近生活,我们并没有采用说教的方式,如讲个《龟兔赛跑》之类的故事来教导孩子好好珍惜时间,而是将关注点深入到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细节中去,从孩子身边问题情境入手,“早上起不来,睡懒觉、吃饭拖拉”等等,这些问题的一一解决,对孩子来说才是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

篇九:幼小衔接案例

学一年级教室幼小衔接教育案例 1 刚从师范毕业的我走进一年级 1 班,担任了班主任的工作.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却是琐碎而复杂的.大至教育教学工作,小至扫把、粉笔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样样少不了班主任操心.如果班主任不去管理这些小事或管理方法不到位,可能就会使班级纪律涣散,学生思想懒散,更不必说形成一个学风浓厚、紧密团结的优秀班集体.来到这个班级,很快有一个学生就引起我特别的注意.她叫陈怡晶,是一位女生,她上课的时候经常不专心,老是跟旁边的同学讲话,影响课堂的秩序.要不就是故意用铅笔去弄别的孩子,在作业方面,经常不能按时完成,要不就偷抄,字迹十分潦草.在单元考试里,经常是班级最低分数.课外还经常买零食吃,还会偷拿家人或同学钱和东西.有种种的恶习.在我眼里,她是个聪明的孩子,只是行为习惯比较不好.魏书生老师说过:“每个人都有过向真,向美,向善的一面.”才一年级的孩子就这样子,真是可悲啊.每每看到她被同学孤立,下课都没人愿意跟她玩,我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她的坏习惯改掉,一定要让同学们重新认可她. 针对她的情况,首先,了解学生恶习来源,用赏识的目光对待她.我马上与她的家人取得联系,从中才得知,她爸爸妈妈都在打工,工作很忙碌,而忽略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把孩

 子的一切都交给外婆,外婆本身也存在着些恶习,导致学生深受影响.但是为了孩子,家长愿意配合,尽量争取时间,来监督孩子,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也就变好了.有时候两个家长都要上班,没有办法照顾孩子了.我利用放学的时间把孩子留下来,亲自监督,让孩子养成做作业,认真的习惯.还经常对她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她偷东西的坏处,等等.经过一段时间,孩子每天坚持完成作业,学习态度也变认真了.进步的孩子都应该得到表扬,在班级里,我及时表扬她,班级有什么事情都尽量叫她去完成.让她感受到老师在关注她.其次,充分发挥集体和班干部的力量.我组织几名同学来帮助她,跟她一起玩,一起做作业.让她感受到同学对她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从而不再课堂上讲话,遵守纪律的好习惯.为了让她找到自己在班级的位置,树立自己的自信心.我决定让她负责浇花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有了可喜的进步.她现在有了可以说知心话的好朋友了,偷东西的习惯也有了改变,上课认真了,回答也积极了,而且在学习方面更加努力了.工作也很认真负责任.也看到她追着老师问问题的情景.再次与她聊天的时候,她告诉我,现在她自信多了.因为她觉得老师重视她,她负责的工作也让她找到了自己是班级的一名重要成员的感觉.她现在很有干劲,自己更有勇气面对生活了.

 反思: 一、以人为本,爱心感化.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徐世茂这样的孩子,要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用赏识目光去感染学生心灵 如果说一个好学生是一朵含笑的鲜花,那么后进生则是含苞欲放的花朵.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仅仅欣赏盛开的鲜花,而要多用激情去催开那待放的花朵,用赏识目光去感染学生.

 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教育案例 2 从踏进小学的校门,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的那一刻起,这些在幼儿园里无忧无虑的孩童就要面临着各种班级制度、

 学校要求等。对于刚刚踏进校门的这些孩子们来说,除了要学着去如何配合老师学习更多的知识,同样也要不断学着如何自觉遵守纪律,并且知道纪律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班主任”,我深深地知道一年级是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看我们班主任怎么做了。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每天的工作可以说琐碎而重复。“来学不要早到、不要随地扔垃圾、物品摆放要整齐、上课文具提前准备好、课间文明游戏、不要追逐打闹、路队要整齐、放学回家不要私自去其他地方……”不停的重复同样的话语,不停的解决孩子们这样那样千奇百怪的小冲突。为了让孩子们能迅速的适应小学生活,也为了减轻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工作量,我也是想了很多办法。今天,我就来回顾今年我们一(1)班发生的一些和班级管理相关事情吧。

 班里有个叫宋宝的学生,刚开始并没有多注意他,过了一周多的时间,我发现他上课时,总是目光呆呆的,其他孩子们在做课堂练习的时候,他总是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作业条也总是抄的错误百出。通过和其家长的交流,知道了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没有接触过系统的课堂训练,也比较内向,不怎么和其他孩子交流。找到问题在哪里,我认识到在学校要多关心他,多提醒他应该怎么做、多督促他和其他孩子游戏交流。偶尔在课堂上,对举手回答问题和写完作业的他进

 行表扬与鼓励,为此,这个孩子也在慢慢进步着。他的妈妈最近总是在微信中高兴的对我说起孩子进步的种种表现。

 我班王子同学是个让人喜欢的小个子男孩,活泼开朗、特别乐于帮助其他同学,但是最大的不好的表现是,眼睛太灵活,上课不认真听讲,只看到别人在干什么,也经常在我讲课的时候跑到我的跟前说谁谁哪个同学不认真听讲怎么怎么的。刚开始我觉得他是个爱动爱说的学生,但时间长了,好像就成了习惯似的,一到上课就开始“打小报告”。因此,我多次引导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单独找他谈心,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课下可以帮助老师监督那些调皮的学生,但是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听讲,不要把注意力放在黑板以外的地方。通过那次交流,他也懂事多了,上课再也没有随便乱说、随便乱动的现象了。

 班里还有个叫李泽的孩子,天生活动活泼,是个小“机灵鬼”,可是最近他总是在犯错。因为身体的原因,开学初的一个多月,他一直请病假在家休息。在家中是一直是妈妈在教他学习,他好像对妈妈的教育产生了“依赖”,上课总是不怎么听讲。在课堂上,我多次提醒他要认真听讲,他也就是听那么一会儿,坚持不了几分钟就会随便拿个小东西藏在桌子底下玩,要么就是和同桌说话或趴在课桌上发呆,最近成绩也是有些下滑。我在微信中与他妈妈做了交流,他的妈妈也觉得孩子对她教育有一些依赖,于是,积极的跟我商量调

 整的办法,并且也教育李泽在学校里听老师的话,上课要认真听讲。通过我和他妈妈的共同努力,这个孩子现在在课堂上有了明显的好转。当然,作为老师,在学校多对他进行表扬与鼓励也是必不可少的。

 有句话说得好:“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发芽,但只要你播下去了,就会有发芽的希望;不是所有的花朵都会结果,但只要开花了,就会有结果的希望;不是所有的辛苦都能带来收获,但如果不付出辛苦,就永远得不到硕果。”我知道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结果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用爱的教育来感染他们、影响他们,那么总有一天我们的收获会是巨大的。

 小学一年级教室幼小衔接教育案例 3 这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的班主任,一学期下来,我最大的感受是充实和快乐!在不断地摸索与实践中,我尝试了一些做法,效果已逐渐显现,现总结如下:

 一、班级工作重在家长的支持。

 案例:入学第一天,家长带孩子进教室,我利用这个机会召开了一次简短的家长会,简要地介绍了我自己以及我的教育理念,然后跟家长分享了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该如何与老师沟通配合,以便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并第一时间建立了家长微信群,考虑到家长对孩子第一天上学的情况

 很是担心,我拍了一些照片发到群里,消除了家长的担忧。之后的日子里,我每天都会查看天气预报,遇到特殊天气就会在群里发布温馨提示,比如:“明日有雨,请家长记得给宝宝带雨具;明日降温,请家长记得给宝宝加衣!”这样为孩子们着想,家长们的感动与感激溢于言表。有了这种良好的关系,还怕接下来的六年里,他们不支持我的工作,不配合学校吗? 二、常规教育重在习惯的养成。

 1、阅读习惯的培养 小学的重点在于阅读。阅读习惯的培养越早进行越好。

 案例:入学第一天,我要求家长给孩子准备一本课外书,书的种类不限,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爱看的书就行。由于每天早晨到校的学生参差不齐,先到校的孩子就拿出自己准备的课外书开始阅读。早晨我会在孩子们之前来到学校,对他们的阅读情况加以监督,一天中只要有空闲时间,就让他们看书,并与科任老师沟通,当堂的学习任务如果完成,可以让孩子们看课外书,让他们有事可做,既避免了孩子们因无事做随便说话现象的发生,又培养了他们阅读的好习惯。自己带的书看完了,班级成立了图书角,每人把自己看完的书放到书架上,大家互相借阅,相当于用自己的一本书,看别人的 47 本书,何乐而不为呢? 经常朗读对孩子们的好处颇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能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

 于是,“每日诵读”是我每天必留的功课,孩子们每天放学回家会把当天学的课文大声地读给爸爸妈妈听,我还会把自己的范读录制下来发到家长微信群里,供孩子们朗读练习。

 2、学习习惯的培养 包括课前准备,如何听课、发言,注意力的培养,以及小组合作学习,这些都是我训练的内容。

 案例:每节课前,我要求孩子们把下节课需要的学习用品按照指定位置摆放整齐。针对刚入学的新生不能一下子适应小学生的上课要求,注意力分散、上课不专心听讲这一情况,我着力加以培养。先向他们传授儿歌,然后带领他们反复吟诵,再通过“比一比”“演一演”等多种形式,对孩子们进行强化训练。不仅教给他们儿歌,还教给他们口号,比如当发现教室里有嘈杂声,小班长马上就会喊:“1、2、3、4”,其他孩子们说“坐好姿势”;小班长喊“5、6、7、8”,其他孩子说“闭上嘴巴”,“1、3、5、7、9”“我是好宝宝”“2、4、6、8、10”“身体要坐直”。上课要求学生看黑板,我会说:“小眼睛”,孩子们说:“看黑板”。

 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我就训练他们指读,训练他们读到哪,小手指就指到哪,看哪道题,小手指就赶紧到位,这样加以训练,课堂上变得轻松起来,课堂上溜号的孩子很少。

 回答问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就从训练他们说完整话开始,节节训练,节节渗透。

 做完题目不会检查是目前所有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于是我就训练他们做完题检查的习惯,交给他们检查方法。这些课堂上的好习惯,都是在点滴中培养起来的。

 3、行为习惯的培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们的规矩是在一点一滴地打磨中培养起来的。

 案例:入学第一个月,不着急给孩子们上太多的学习内容,要先把他们的一些基本习惯养好。教会他们自己整理书包、文具,教会他们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下课了要排队走出教室,走廊里要有序无声;课间让他们分组活动,教他们做有益的游戏,避免他们追逐疯闹;教会他们做事不拖拉,不推脱;教会他们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如上课不能吃东西,下课要上厕所,培养孩子爱帮助人的习惯。品德高尚比知识更重要,在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中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花一个月的时间把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培养好了,接下来的教育活动事半功倍。

 三、能力训练重在小干部的培养。

 案例:班级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班级里的小干部。孩子们的座位是经过我精心安排的,方便他们上课时的帮扶合作,同桌的两个孩子,一个是小老师,帮扶表现相对差一点的同

 桌,小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做出表率,还要监督同桌,如果其上课溜号,要及时用手势提醒,如果同桌题做错了,还会及时给予讲解。这么多的小老师,都是我的小帮手,两人一组合作学习,两个人都在进步与提高。根据座位的编排,我还把他们分成了八个小组,每组六人,没人都有自己的管理范围,这样既保护了每个孩子的热情和积极性,又锻炼了每个孩子的能力,培养了他们“我是班级小主人”的责任意识,还减轻了老师的管理难度。

 四、习惯养成重在活动的开展。

 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各项活动的开展。

 案例:十月份,班级举办了“字母书写我最棒”“数字书写我最棒”活动,培养孩子们规范书写的能力;十一月份,举办了“小小朗读者”活动,培养孩子们的朗读能力;十二月份,以“营口有礼,从我做起”为契机,班级举办了“我是文明礼仪小明星”活动,让孩子们背诵《32 条教养礼仪》,还举办了“我是计算小能手”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计算能力;这些活动在九月份已经通知家长,并让家长监督孩子每天进行练习。

 每一项活动的展开,其实也是孩子们自我成长的过程,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在活动中品味快乐,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五、完整教育重在个别的呵护

 案例:我们班有个叫陈德钰的孩子,开学第一天,我就发现了这个孩子的不同之处,他不与小朋友们交流,也不和我交流,总是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下课总是最后一个走出教室,大课间站排我需要到处搜寻他的影子,把他领到他所在的位置。个子不高却总是喜欢站在最后,课堂上更是自己想怎样就怎样,我在跟他的沟通中发现,他总是说他是一个坏孩子,我就跟他说你为什么这样说自己呢,老师认为你很可爱呀,你是老师的好宝宝,老师喜欢你,以后老师就叫你陈宝宝吧!当天我就跟家长取得了联系,询问了一些情况,说明了孩子在校的表现,与家长交流了一些做法。以后的每天,我都会特别关注他,渐渐地,他开始对我笑了,数学课上我给他读题,他也能拿笔做做题了,最重要的是,在这个集体中,他能够跟我沟通了。每当他表现好的时候,我就伸出一个大拇指给他,有时还会跟他说:“老师亲一下你的小脸蛋好吗?”他的眼里满是光芒地看着我,笑着点点头。一学期下来,他已经能够很好地融入到这个班级体中了,并且跟小伙伴们相处融洽。

 班级里还有几个特别的孩子,我都会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相信我这份特别的爱,能够让他们展现出不一样的自己。

 一年级班主任的工作是复杂的琐碎的,一年级班主任的工作虽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却是有方法可循的,作为教师要

 从点滴做起,踏踏实实,用心培育,静待花开!

 

推荐访问:幼小衔接案例 幼小 衔接 案例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