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源文库网

帆源文库网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 正文

《梁家河》读后感3篇

2022-09-20 17:15:02

《梁家河》读后感3篇《梁家河》读后感 精编党员《梁家河》读后感两篇 近期有幸拜读了《梁家河》,这本书以“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里长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梁家河》读后感3篇,供大家参考。

《梁家河》读后感3篇

篇一:《梁家河》读后感

党员《梁家河》读后感两篇

  近期有幸拜读了《梁家河》,这本书以“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一声声喊我小名”、“我们走在阳光路上”四个章节、34 篇文章分别讲述了 1969 年 1 月至 1975 年 10 月,青年时期的习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的生活经历,再现了一代领袖在沧桑岁月中艰辛磨炼的成长历程。从中让自己体会到党的核心是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联、情深似海、心贴着心的鱼水之情,让自己看到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兑现誓言、克己奉公、履行职责、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感受到了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领群众苦干实干加巧干的作风、浓浓的使命担当和亲民爱民的博大情怀。读过《梁家河》,我深切地体味到蕴含其中的修身立命、理想信念、为民服务、治国兴邦和忠党爱党、亲民爱民的大学问。作为一名驻村扶贫的第一书记,《梁家河》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在扶贫工作中实践中不断学习并从中受益。要把学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与梁家河的实际做法有机的相结合,学习理解新时期党中央以服务人民为核心的强国理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做到“四个服从”,坚决捍卫习总书记为首

 的党中央核心,捍卫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践行党的宗旨,甘心扎根脱贫攻坚一线为民奉献。要学习先进典型,不断强化自身修养,全面增强为民服务本领,勇于担当职责使命,带着责任、带着感恩真扶贫、扶真贫。

 把从《梁家河》中学习的以民为主的初心力量运用到驻村扶贫工作。梁家河插队期间,青年的习近平在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的过程中,孕育了他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作为扶贫干部,我们要从《梁家河》中汲取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丰厚营养,深入领会总书记立足群众、造福群众的工作方法,从思想深处树立起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都必须放在心上、抓在手中,要把当前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件老百姓的关心事做好做实做到心坎上,大力发展特色扶贫产业,把困难群众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全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在驻村中真实的体会到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这句话的真实感受。

 把《梁家河》中习近平总书记体现的真抓实干作风运用到驻村扶贫工作。首先,凡事必须实事求是。

 陕北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恶劣,习近平同志当年在解决这个困难的时候,就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通过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带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次,工作必须真心实干。想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就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带头做什么,群众盼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于是他就带领村民打井,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用水、用电难等问题。他也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拥戴。作为一名从事基层扶贫的党员干部,我们更应该从服务群众的工作中去实践,以群众满不满意、实不实惠、幸不幸福来衡量和检验。最后,我觉得做人做事必须实实在在。在梁家河村在建大坝时,水沟旁铲土是个苦差,习近平同志总是会主动去水沟旁铲土。这虽然是个微小的细节,但却体现出习近平同志做人做事实实在在的朴实品质。我觉得扶贫干部的良好形象就是从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工作中累积起来的。

 把《梁家河》中敢为人先的精神运用到驻村扶贫

 工作中。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时期,带领广大社员打出了梁家河第一口水井,建立了第一个铁业社、缝衣社和第一座磨坊,建成了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这一桩桩鲜活的事例,生动诠释了习近平同志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责任担当精神。我们扶贫干部要学习习近平同志当年在梁家河当大队支书时,时刻把群众利益记挂心头,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好作风。结合当前正在大力推进的乡村振兴战略,创新思路,选好产业,扩大渠道,充分利用好国家出台的各项好政策,带头实干、立说立行,切实将梁家河蕴含的精神贯彻落实到自己的扶贫工作实践中,勇于担当、争优创先、,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共奔小康。

 把《梁家河》中“一碗水端平”廉洁奉公的做法运用到驻村扶贫工作中去。我们响应党的号召投身基层驻村扶贫,在项目争取、产业奖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运用“八个一批”过程中应该恪守“三严三实”的要求,坚持原则,廉洁奉公,“一碗水端平”,不搞优亲厚友,不与民争利,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奉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传统,以公平公正取信于民。

  以上是我学习《梁家河》的几点浅显体会,作为进入新时代的我们,应该从《梁家河》中不断地汲取营养,总书记讲过:“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身处全国各地驻村扶贫的基层干部,扶贫所住的村子就是我们的“梁家河”,我们要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身经历,勉励自己坚持学习,严于修身,埋头苦干,攻坚克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打赢脱贫攻坚这一伟大战役中淬炼自己,不断成长。

 党员《梁家河》读后感

  全体教师在学校党支部书记张勇校长的带领下,一起品读了《梁家河》的动人故事,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陕北高原摸爬滚打的青春岁月,追寻我们党的新一代领航人在植根群众中历练成长的光辉足迹,进一步坚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969 年,习近平同志来到了梁家河。在那里,他度渡过七年的艰难岁月,在那里他从一个懵懂少年逐

 渐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有梦想的青年。他胸怀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从习总书记的人生成长历程中,从梁家河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中,我们应当汲取最宝贵的经验。我们要坚定信念,发愤图强,把个人理想与民族希望融为一体,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奋力前行,为实现人生理想而永不懈怠。

 在学习过程中,张勇书记告诫全体教师要珍惜美好的生活、珍惜现有工作,用感恩之心和奋进之情做人做事,用实打实的干劲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去,努力争做新时代新教师,真正让“梁家河精神”在城区三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时,他还希望教师们时刻做到慎言慎行,常怀赤子之心,以实际行动无愧于时代的重托和人民的深情厚望,争做一位人民满意的老师!

 《梁家河》不仅是一本革命传统教育的读本,还是一座“不忘初心、坚定信仰”的精神丰碑,是一个“怀揣梦想、继续前进”的人生驿站。通过学习,我们三小教师将会用“梁家河精神”武装自我,用“梁家河”精神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以满腔的热情为教

 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二:《梁家河》读后感

办公室“ 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 活动心得体会 4 月 11 日,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全省上下要大兴学习、讨论、调研之风。

 学习是基础,讨论是探究的基础,是合作学习的灵魂。开展大讨论,思想有碰撞,认识才深刻。全省上下要在深化学习、调研查摆的基础上,对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指导作出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照初心和使命,对照全省人民的殷切期盼,紧密联系实际,对标反思,开展专题讨论,碰撞思想、交流体会、深化认识。

  大讨论活动不是孤立的,要以开展大讨论活动为契机,把开展大讨论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讲话精神相结合,与各地重点工作紧密结合,真正使大讨论的过程成为提高认识、找准短板、完善措施的法宝。

 安排部署有力度。一是层层压实责任。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黄波、县政府副县长龚贵明、乡党委书记胡昌贵及联乡单位交通局、安监局、森林公安局一把手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组织学习、亲自督促落实,乡党委成立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各支部、驻乡企事业单位相应落实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活动统筹推进、抓好落实。二是层层严格要求。乡党委做好示范,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各支部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对标开展,要求不降,力度不减。领导干部发挥好关键少数作用,带头、带动、带领参与活动。三是营造浓厚氛围。在乡村主

 要路口、机关单位悬挂横幅标语 8 幅,利用短信、微博、微信等平台向全乡党员群众广泛发送学习通知、各级学习活动开展情况等 1000余条。

 新时代党员干部面对“四大考验”,应对“四种危险”,要实现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用好“大学习、大调研”这剂“良药”至关重要。

 抓实大学习,紧跟时代精神。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学习的第一属性是政治属性,第一内容是政治理论学习,就是要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足功夫;就是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补足精神之“钙”,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另一方面,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情况新问题,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加强经济、科技、人文等不同领域业务学习,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跟上知识更新、时代发展节奏,思维与方法与时俱进。

 抓实大调研,增强干群感情。无论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还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如果不遵循客观规律,凭经验办事、拍脑袋决策,就不可能有效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甚至出现打折、走形、变样情形。党员干部唯有主动迈开腿、扑下身、沉下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到基层一线“抓活鱼”、在百姓中间摸实情,把党和国家政策宣传贯彻下去、把实践中的问题建议和群众呼声收集上来,然

 后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出立得住、行得通、见实效的解决办法,从而推动政策机制不断健全完善。这样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打通“中梗阻”,有效激活“神经末梢”,党的执政基础自然坚如磐石。

  广泛学习有深度。一是编制学习资料。综合整理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来川、来凉视察重要指示讲话精神,省委书记彭清华在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上的讲话和到凉山检查指导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省政协副主席、州委书记林书成来德昌督查指导工作时讲话精神,以及县委书记瓦西亚夫重要讲话精神,汇编成《中共大陆槽乡委员会“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学习资料》50 余册,分发到机关干部、各支部及驻乡企事业单位。二是大力宣传宣讲。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黄波、县政府副县长龚贵明、各联乡单位负责人、乡党委班子成员及各单位负责人精心准备讲稿,开展大宣讲 20 余次。三是撰写心得体会。全乡 100 余名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别撰写心得体会,其中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村三职干部、机关支部党员心得体会提交乡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

  扎实讨论有热度。一是讨论内容广泛。各单位分别围绕理清全乡改革开放、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思路举措,确定讨论内容,并主动邀请联系县领导、联系县级单位、联系乡党委班子成员到会指导。二是讨论准备充分。乡村社党员干部、各驻乡企事业单位中层以上干部紧紧围绕中央、省、州、县委及乡党委的决策部署,就如何推进大陆经济高质量发展,促

 进乡村振兴,推动产业发展,打好“三大攻坚战”,全力改善民生和积极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结合单位实际,在讨论前认真撰写发言提纲 40 余篇。三是讨论成效显著。在层层召开讨论会的基础上,及时收集整理党员干部、群众职工提出的好看法、好建议,形成好的经验做法 20 余条,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明确“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在全乡范围内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党员干部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近日,全省上下掀起了阅读纪实文学《梁家河》一书的热潮中。拿到《梁家河》这本书,第一眼感受就是朴实无华,实实在在。封面除了题目《梁家河》三个大字外,映入眼帘的就是: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深深的吸引了我,一口气读完全书,去探寻奥秘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手捧《梁家河》这本纪实文学书,认真阅读,仔细标记和记录,细心品味,深刻领悟。读完后,让我感慨万千,梁家河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精神,情怀就是不忘初心,精神就是砥砺奋进。

 梁家河,一个陕北山沟沟里的小村庄,习近平在这里生活了七年之久,这也是少年到青年时期习近平一步一步迈过了各种困难,受过各种挫折,经历了各种坎坷,成长变的地方。把人生最美好时光奉献给了梁家河,把峥嵘岁月燃烧在了黄土地上,把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注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根本宗旨中。习近平的人格魅力和为

 民情怀,在梁家河这个地方得到了锤炼与升华。梁家河,回馈给习近平的更是肯于吃苦、顽强拼搏、勇于担当、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求实创新的好品质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在那样特殊历史背景下,习近平把自己看作是黄土地的一部分,凭借对生活的历练和火一般的热情,结合当时农村的真实情况,立足于自身实际,带领着乡亲们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发展生产,在苍茫的黄土高原上,在苦难的灰烬中,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人生天地。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里的磨难和对农村艰苦生活的切身感受,让他陷入了沉思之中,让他懂得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让他悟到了为民做事的信念与担当,为国家鞠躬尽瘁奉献终身的崇高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情怀和坚定信心。从而孕育出今天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个人把人民永远放到第一位,他才会得到人民爱戴、拥护。心中有百姓,脚下才有根。在读《梁家河》后,我深刻感受到了习近平与群众之间淳朴深厚的感情。陕西是根,延安是魂,那么梁家河就心,心系群众,为民造福。只有始终把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是真正的对党忠诚,才能保持干事创业的持久动力,才能步履坚实,行稳致远。我也深刻感受到了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的深刻哲理。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在习近平心里,梁家河是挥之不去的乡情,是他精神升华的起点,是他为民做事的信念以及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就再次告诫我们,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都必须放在心

 上、抓在手中,落实到行动中去。习近平一心为民、为党、为国的崇高情操与境界,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与拥护。

 习近平的青春是一首同人民群众一起奋斗的青春赞歌!为“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贡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做了最好的解读。是的,只有选定了目标从而努力奋斗,奋发图强,才能真正的没有虚度光阴,这样的生活才会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梁家河,这是一部中国农村发展建设进步的光辉史。细读《梁家河》,让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真正理解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现实意义,使我真正感受到了人民领袖的伟大风范。这就是习近平,坚定的信念,坚韧的品质,为民的情怀在梁家河的山山峁茆历练了他七年难忘的知青岁月。七年的农民生活,人生的大课堂,造就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和优秀品格。

  今天,我们在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习总书记的带领下,正朝着新时代的新征程而奋进!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务光荣而艰巨。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阅读《梁家河》,结合自己学习,成长、工作中的过往,感受习

 近平总书记凝聚、饱藏梁家河群众汗水与智慧的温暖记忆,乡亲厚重朴实的情意。感悟总书记坚韧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格和为民造福的初心,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情怀,勤奋好学的精神,苦干实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汲取珍贵的政治营养和心系群众的情怀,激发爱岗敬业不懈怠,追赶超越再出发的豪情。用“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梁家河精神照亮前行每一步。

 我用书中的的一段话,结束这篇读后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人方便,与己方便,扎根人民,团结群众,贴近群众,带着泥土的芳香味去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国为民做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篇三:《梁家河》读后感

文学《梁家河》全书 10 余万字,40 幅图片,共分为四个部分。该书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情节生动,具有浓厚的陕北乡土气息,有很强的可读性、思想性、教育性。该书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及深刻体悟,对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为当代青年坚定理想、立志成才都有着重要意义。书中蕴含的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并且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始终保持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部分“树高千尺忘不了根”

  第一部分“树高千尺忘不了根”,记录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回梁家河的生动场景及 40 多年来对梁家河乡亲们的绵绵深情和关心牵挂。书中难忘梁家河这一篇目中讲到,2004 年 8 月 14 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接收延安广播电视台《我是延安人》栏目记者专访,回忆起在延安的插队岁月,他说:“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以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

  当在回答“有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延安人”的提问时,习近平脱口而出:“我确实把自己当做一个延安人,因为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启程点„„我现在所形成的很多基本的观念,形成的很多基本的特点,也是在延安形成的,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看作是延安人。”

  第二部分“窑洞里长满了故事”

  第二部分以“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为题,讲述了他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等发展生产的为民情怀以及刻苦学习、不忘修身的励志故事,让人深刻认识到青年习近平是如何在逆境中成长,在磨砺中脱胎换骨,在窑洞里读书求知、汲取精神力量,在实干中逐步树立“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理想信念。正如梁家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石春阳所说, “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当年的北京知青习近平,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成为他后来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

  书中提到高产的淤地坝、陕西第一口沼气池、磨坊和裁缝铺、知青居住的窑洞„„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照片、一个个故事,无不诉说着习近平七年知青生活的艰辛,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让贫穷落后面貌

 一去不复返,习近平在山沟沟里和村民情同手足、同甘共苦,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战天斗地,一干就是七年。

  2015 年,习近平在英国伦敦时,回忆起梁家河:“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这股一往无前的执着和永不松懈的劲头,源于总书记无比鲜明的人民立场和坚定真挚的人民情怀。正是这种真情大爱,获得了群众的情感认同,让群众发自内心地崇敬爱戴,发自内心地坚定追随。

  第三部分“一声声喊我小名”

  第三部分以“一声声喊我小名”为题,讲述了当年与习近平交往中的小伙伴们获得了哪些人生大学问,进而提升了他们的人生境界,影响了他们的人生道路。四十多年过去了,铁锁、黑子、王栓、随娃„„

  现如今,习近平的这些“小伙伴”已是儿孙绕膝,但耳旁依然萦绕着习近平插队时在土窑洞里、热炕头上说的话:“做行动上的巨人”“一碗水端平”“人来到世上,就是要为人类办好事”“要想办法巧干,避免苦干”“当干部的身上要留住泥土味”„„该书中“随娃”是石春阳的小名,习近平当时任大队支部书记,有意推荐石春阳当大队党支部副书记,习近平为了培养“随娃”,在一次给村民分配救济粮时恪守“一碗水端平”的处事原则,至今让“随娃”受益匪浅。

  第四部分以“我们走在阳光路上”为题,讲述了梁家河 40 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乡亲们的幸福生活,为我们展现了梁家河村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近年来,梁家河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住上了大房子,用上了互联网,种植高端水果,发展起观光农业,成立了公司经营文化旅游产业,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同时,村上实施生态环境治理,营造美丽宜居环境,引导村民树家风、正民风,打造文明村庄,还办起了民间艺术馆,成为名副其实的“最美乡村”。

  据了解,去年 12 月,在“2017 寻找中国最美乡村推介活动”中,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标准,经过专家学者和媒体公众评选,梁家河获评全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

  梁家河,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一个把心留住的地方,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读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读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推荐访问:《梁家河》读后感 读后感 梁家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