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源文库网

帆源文库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 正文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途径4篇

2022-09-14 19:30:05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途径4篇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途径 青春岁月268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完善,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校园文化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促进力,它可以为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途径4篇,供大家参考。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途径4篇

篇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途径

岁月268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完善,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校园文化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促进力,它可以为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完善提供有利环境和条件,工匠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理念,它在校园文化中的渗透结合,一方面可以推进人才培养的进程,实现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统一,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使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就需要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下,创新办学理念,加强内部管理,为工匠精神和校园文化的融合提供各方面支持,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一、工匠精神简述所谓的工匠精神就是一种精神理念,它属于是职业精神的范畴,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它与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紧密联系的关系,可以说它是人们在从业过程中对岗位职业的一种态度和精神理念。具体来讲,它是从业人员对产品进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理念的体现,在整个生产中是对生产工艺进行改善的过程,它的核心是对高品质的追求,形成本行业的精品品牌。二、工匠精神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1、促进高职院校整体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将工匠精神合理运用其中,就可以在校园中起到一种无形的凝聚力,对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精神感知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无意识影响,这样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更为融洽,团队合作意识更为强烈,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与此同时,工匠精神还可以对高职院校学生及其领导人员产生一种意识上的感化作用,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将高校长远发展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进而从自身实际出发对各方面素质进行健全完善,由此就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模式,使学生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校领导之间和谐共处,共同努力,进而就可以增强高职院校学生、教师以及领导层的思想文化认识的进一步发展,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更好的进行。2、可以提高教师工程积极性和责任心要构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就必须要在各方面的共同协调努力下,尤其是在教师和学生的作用下,这样可以在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师生文化素养水平的提高。从高职院校的自身来讲,它存在的基础是教师和学生,学校竞争实力的提升也是由师生共同努力实现的,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管理者要对师生心理变化有准确把握,调动其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用工匠精神,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实践中,教师在不断学习培训的过程中,也可以对院校发展知识有所了解,会在心底形成一种依附感,进而全心全意的为校园文化建设做贡献。3、提高高职院校的对外影响力,树立良好形象工匠精神所具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精益求精,将其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运用,就是教师对于教学工作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学生对学习效果深层次探索和完善,这对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是极其有利的,高职院校的自身竞争力会由此得到大幅度提高,进而在社会上树立良好形象,对外影响力提高,这样也可以激发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对于原始文化的一种品位和怀念。在这些有利条件的带动下,再结合院校师生认真努力的工作态度,可以促使高职院校的整体实力得到提升,得到社会的好评,同事还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其在新形势下有更好的发展姿态。此外,工匠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合理运用还可以给院校自身留下一个好的信誉度和形象,使其招生生源进一步扩大,进而在高校竞争中把握先机,处于有利地位,这样也可以吸引到更多优秀教师和学生,这样生源数量的增多,也就为校园文化建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张京京(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摘要】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各行业的用人需求。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策略中,校园文化建设是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并不是单一的途径完成的,它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并以学生为中心来完成。工匠精神作为新时期的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它和人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有紧密联系,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不仅仅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充分把握自身实际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融入途径。【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校园文化;路径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工匠精神也由此得到体现。4、有利于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工匠精神作为中职业精神,它在学生的整个生涯规划中占有位置,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合工匠精神,可以为学生的自我完善和提高提供一种精神参考。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精神才可以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从现代市场竞争角度来看,企业在用人招聘时,都会或多或少的比较看重应聘者是否具有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态度,这就不难看出,工匠精神在学生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确保学生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完善,具有很好的职业素养,可以以更好的姿态进入社会,因此,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加强对工匠精神的培养,就可以大大提高人力资本的附加价值,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更容易得到工作。现阶段的市场用人标准越来越高,而职业精神就占据着重要地位,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可以看作是准职业人,必须要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其职业精神的培养,时刻保持有良好的工匠精神,这与拥有较高专业知识技能是相一致的,也是学生走向社会,融合社会的重要保障。三、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通过上述对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要性的探讨,可以知道,它对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来说是极其有利的,尤其是在当前教育形势下,那么如何高效的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呢?从实际开展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爱岗敬业精神和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在工匠精神的内涵中,爱岗敬业是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其运用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高职院校的管理中,学校要定期的召开关于爱岗敬业的互动,让师生对爱岗敬业有充分的了解,并将其作为日常工作的一个原则,从而实现其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这样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起到影响作用,教学理念得到创新,对教师这一行业有正确认识,提高对岗位的热爱程度,从而自觉主动的完善自身素质,给予学生更多的教学指导,带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发展水平提高。2、改革创新精神和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当前时代发展趋势的创新和改革,通过创新和改革可以为时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这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通过对自身教学管理模式和理念的创新可以提升管理水平,使教学方式更贴近学生实际。基于此,就需要将工匠精神中的创新和改革精神合理运用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与此同时,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下,也可以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帮助,对于教师来说,就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来实现科研工作的创新,并且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和其他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探讨,整体教学水平得到提高。除此之外,工匠精神更注重的是影响力,在当前教育形势下,教师会在因为形势的影响,不断的调整自身状态缩小和时代之间的差距,对于教学的认知也有明显改观,这样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就会有新的理念作指导,并且积极投入到建设行动中,可以确保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序进行,总体发展水平得到保障。3、别具一格精神和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在工匠精神体系构成中,别具一格,独具匠心理念是关键部分,它是整个工匠精神的核心,基于此,在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的过程中,就需要注重思想层面和实践层面的相结合,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思考。这种独具匠心理念,可以促使高职院校更为清晰的认识到自身实际情况,然后确定适合自身长远发展的>> (下转第 269 页下)万方数据

 2016 年 11 月下青春岁月269>> (上接第 268 页)方向,打造精品专业,形成品牌教育,可以在某一个专业占据优势,具有独特的办学特色。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输送更多复合型人才,培养各方面素质完善的综合型人才,这就可以使它的人才培养策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要多给予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此外,高职院校还要对新形势下学校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进行理性分析,要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特色办学理念,打造优势专业,对不同的院系部门制定合适的发展方案,从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序化进行。4、坚持不懈精神和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在工匠精神体系中,坚持不懈也是重要构成部分,这种精神是工匠精神不断创新、保持活力的关键所在。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坚持不懈,奋斗拼搏也是师生共同坚守的原则之一,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一方面可以使教师对教学工作有更强的责任意识,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和引导,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完善,另一方面学生自身也可以严格要求自己,对社会实践投入更多精力,坚持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放弃,并在和教师相互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实践效率。对于高职院校的管理来说,还要逐步的开展师生知识交流会、优秀教师评比活动等等,这样可以使充分发挥前行文化的影响带动作用,教师可以积极对待教学任务,真正发挥自身的优势,为校园文化建设投入自己的一份力,这也是新时期教师完善自身综合水平的需要。四、总结现阶段,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职院校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综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理念形式,它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多种,对人们的价值观有重要影响,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来看,将其运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有效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氛围更为融洽有利,学生也可以在这种文化氛围下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综合素质得到完善。要实现工匠精神和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就需要对工匠精神内涵有准确把握,有针对性的制定融合路径。【参考文献】[1] 刘小勇 . 略论工匠精神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6,30(3):31-33.[2] 王丽媛 . 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J]. 职教论坛 , 2014(22):66-69.[3] 胡

 冰 , 李小鲁 . 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对理性缺失下培育“工匠精神”的反思 [J]. 高教探索 , 2016(5):85-89.[4] 邓

 成 . 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 当代职业教育 , 2014(10):91-93.[5] 陈玉华 . 论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 [J]. 河南教育 : 职成教版 , 2016(5):13-14.[6] 徐

 健. 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极致绽放[J]. 江苏教育: 职业教育版, 2015(11):38-39.在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十八世纪以来,从经济角度的考虑一贯是实施美术教育的重要动机。著名德国美学家 C·朗格曾说:“高尚的艺术,最有益于经济,为任何实业所不能及。可悲的是多数德意志人只知道艺术为快乐的、美的,而不知其实用的价值”。另一位德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 A·利希德沃克则把美术教育当作整体的现代文化问题来考察,其重点也是社会经济角度。他指出:“我们如果在经济竞争上凌驾于他国,我们工业的将来,必须视此代国民有否施行认真的美术教育的决心,以及能否实施认真的美术教育。……其实国家经济活力,依托在国民文化状态上,只有注意消费者的教育,才可希望有工业的独立和活力”。在陆霄峰的《中国古代美术教育与经济》一文中指出“作为人类精神文明产品的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人类有了艺术,才有了文明,进而有了文化。美术是人类认识世界最先进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并始终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承担着文明建设的使命”。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改革的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是当前职业教育追求的目标。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大力推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拓展职业教育的实训和就业渠道,满足社会多方面人才需求。目前的美术类职业教育处在一个新老更替的转折点。根据行业一线技能型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艺术创造能力、操作技术能力、市场适应能力,高职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这三大能力为目标来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继而结合浙江部分地区经济和美术产业的发展,构建金华特色的美术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美术专业的健康发展。二十一世纪,我国正处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施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是我国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对专业人才需求最大的时期,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本课题力图在总结经验、分析事实、考察案例的基础上,通过对普遍性和特殊问题的探讨,得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成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周绍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0)【摘要】中共中央关于教育结构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教育的初、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城乡劳动者”。由此可以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是职业技术得专业人才及专业教育。【关键词】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果,提炼出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内涵及其实施依据,得出一些理论化的成果,理清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载体和运行机制,为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实践模型和操作路线,以适应金华市高...

篇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途径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途径 作者姓名:何伟楠 工作单位:南沙区石排小学

 【 摘 要 】

 校园安全文化就是指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有关师生健康安全,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方面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关键词】

 校园安全

 安全教育

 文化建设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是不可欠缺的一块,是保证学校师生稳定安全的基础。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应当时刻摆在第一位。这是校园安全教育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日常生话中,沉浸周围的安全文化氛围中,把安全意识慢慢提高。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精神层面的建设,制度层面的建设,设施设备层面的建设。

 一、努力构建校园内安全精神文化建设 [1]校园安全精神层面建设是指,学校领导及师生的共同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安全教育,安全态度等,是师生对于安全校园构建的认同程度的提升。安全态度是最好的前提(领导态度,学校态度,教师态度,学生态度),把态度放在第一位才是关键。

 如何让师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慢慢的把安全意识转换成为安全态度,这个过程很重要,必须持之以恒的坚持。加强校园安全文化的渗透,唤醒师生对于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健康安全的责任,从自我做起,慢慢感染身边的人,让安全文化以燎原之势蔓延在校园中,生活中,社会中。

  二、构建校园安全制度及各种应急预案 (一)

  各类安全制度:校园的各类安全制度及各种应急预案,在校园安全保证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对校园师生起到规范性,约束性的作用。学校通过制定

 《学校安全教育制度》,《学校学生人生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学生日常安全制度》等关于师生安全的制度,做到在安全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

  各种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为了校园师生在遇到紧急情况下,有序地开展应急措施,做到在危急情况下不慌乱,从容面对。本人管理学校安全工作一年,充分认识到安全制度的落实及应急预案的制定尤为重要。我校建立制定了《校园安全应急预案汇编》,《小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为主要引导,各种专项预案为辅(卫生,饮用水,天气等)

 (三)

  构建校园安保组织机构:为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小学日常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由专人负责全面日常安全行动的总体安排,跟踪学校专项行动的进展情况,负责检查和督促学校安全设备及仪器情况,收集、汇报、梳理及上报等工作。

 (四)

  安全隐患排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切实落实学校的安全主体责任,消除安全隐患,改善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状况,遏制重大事故发生,确保学校安全形势稳定,学校安全教育进一步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明显增强。

 三、建立各种安全设备设施 完善的安全设备设施能够最直接第保障学校师生的安全,是保证校园安稳的最有效手段。

 (一)

  按照学校人数要求,校园内设立校园 110 报警系统、门卫室,配备合适的安保人员,并且保证安保人员装备齐全,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安保人员应急能力及应对能力。

 (二)

 消防设施设备:楼房每层应设有 2 个消火栓,消火栓平时应保证有水有压力。与之配套,每层楼房有几个疏散通道就设几个灭火器设置点,每个设置点应有 4公斤的 ABC 类干粉灭火器 2 具(如:有 3 个楼道,每层楼就应放 6 具灭火器)。学校平房每 3 个教室应设有 4 具灭火器。以此类推。完善的消防设备是发生消防事故时,师生生命的保障,遇到紧急意外,第一时间处理,避免火情的蔓延,减少最大伤害 (三)

 校园内外全方位监控设备; 校园安全监控系统监视区域为学院主要公共场所,包括学院大门区域、主要道路路口、场馆、各大楼过道等。该系统将对监控区域

 进行全天候监控录像。对加强学院及周边治安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置以学生为主要侵犯对象的突发性治安事件,预防和减少校园盗窃案件的发生,保障学校财产及广大师生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可对院内发生的交通事故提供线索和现场录像记录。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途径 :

 一、明确安全职责及建立工作小组

 建立安全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其他行政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安全办。落实安全责任制,成立各类安全专项工作小组。(消防、紧急疏散工作组,校舍场地及设施设备安全工作组,卫生安全工作小组等)。

 二、校内大力宣传安全文化,增强师生安全意识 充分利用校园内宣传栏,各班黑板报,主题班会,校内醒目位置拉起安全警示横幅,校园内张贴有关各类安全防范知识广告(消防安全知识,交通安全知识,用电安全知识,防溺水安全知识等)。

 三、定期开展各类安全文化活动 定期开展安全文化活动,设定安全文化宣传月,开展安全文化征文比赛以及演讲比赛。组织老师定期对校内安全隐患方面进行及时排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相关安全知识,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学校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摇篮,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因此,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是十分重要的。[2]以“安全文化”来启发人,影响人,造就人,以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来滋养师生,从而创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武威 《浅谈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途径》 [2]武威 《浅谈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途径》

  作者简介 姓名:何伟楠 工作单位:广州市南沙区石排小学 联系电话:15920330845 邮箱:452450273@qq.com

篇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途径

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与策略探析 以沈 阳大 学为例 温晓楠 ( 沈 阳大 学 后勤 管理 处 , 辽 宁 沈阳 110044) 摘要 :

 绿 色校 园文化 建设 的核 心是教 育要符 合“ 生 态”理念 。精 心设 计绿 色校 园文化 的模 式和 内

 容 , 打 造绿 色校 园文化是创 建“绿 色大学” 、 实现 高校 可持续教 育发展 的重要手段 。应通过 注重校 园的绿 化 、 净 化、 美化 , 实施人本 管理 , 提 升校 园文化生 活品质 , 凸显校 园文化个性 的途 径和构 建绿 色教育体 系、

 校 园物质 文化 . 建立有效 的校 园文化 制度等 策略来建设 高校绿 色校 园文化 。

 关键词 :

 高校 ; 绿 色校 园文化 建设 ; 内涵 :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672— 5646(2014)04— 0073- 02 在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 “绿色” 已经成为可持续发 展的代名词。

 随着众多高校提出构建“绿色校园”的理念 ,

 “绿色教育”、 “绿色文化” 等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极具 时代特色的名词也应运而生。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在各高 校中所展现出来的价值和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 泛关注 , 成为我国现代高校快速发展的重要形态 , 使大学 生在 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既具有保护环境 的责任感 。

 又 具有身心全面发展的动因,使在校大学生参与到绿色校 园文化建设中。

 给高校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一、绿色校园文化的内涵 绿色校园文化是一种以“绿色理念”为核心的具有鲜 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集中体现 了人本关系、亲近 自

 然、 民主和谐和与时俱进 , 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是高 校在长期的教育、 教学实践中着力打造的办学特色。

 绿色 校园文化的内涵通常包括两方面内容:

 第一, 指利用现代 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手段 ,打造整洁、 美 观 、 雅致 , 并与校园文化和谐统一的校园环境 。第二, 指 在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的熏陶下 ,在校园管理制度的影 响和引导下 ,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健康的体魄 和美好的道德情操。

 二、 绿色校园文化的建设途径 ( 一) “三化 ”是 构建绿 色校 园文化 的前提 所谓“三化”, 指的是校园的绿化 、 净化 、 美化, 是营造 “绿色校园文化 ”的重要模式和策略, 能够体现现代高校 与 自然、 社会的共荣共生 、 和谐发展。高校校园融合优美 的自然景观与优雅的人文景观,能彰显高校树德为人的

 思想 , 对在校大学生的价值观、 人生观、 审美观的培养尤 为重要 。

 1. 精心培育 , 使校园绿化、 净化、 美化 众多的研究表明, 优美的 自 然环境对于提高智能、 活 跃思维有极好的促进作用 。

 尤其是绿色, 能够净化学生心 辽 辽 TT 经 经 济 济 职 管 业理 技 千 术 部 学 学 院 院 二

 o

 _—_ 四 生

 第 四 期 灵 , 让学生焕发朝气。

 2010年。

 沈阳大学新植灌木76种5万 余株 , 新植草坪3. 2万平方米 , 校园绿化面积达到50%以 上 , 校园景观湖落成 , 湖面面积600@ 平方米 。校园三季 有花 , 四季常绿。

 绿色的环境让学生享受其中。

 2. 安排合理 . 满足师生的审美要求 为了 满足在校师生的审美需要, 高校 后勤管理人员

 应深入研究 、 用心营造校园的美化与建筑物的搭配, 让校 园建筑富有特色, 与其他校园景观一起, 共同营造绿色校 园文化环境 . 既创设赏心悦 目的审美享受 , 又使师生他们 体会到精神的愉悦, 从而产生乐观向上、 积极进取的精神 力量。

 (二) “人本管理”是构筑绿色校 园的要求 高校的绿色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完成 ,

 他们既肩负着建设与提升校园文化的重任,又享受着优 雅校园文化带来的种种精神享受。因此,师生文化是校 园文化的本质属性。只有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主观能动 性, 反映他们的审美需求 , 融合能够体现学校教育的精神 风貌和人文本质等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才是构筑绿色校 园的根本要求。

 1. 人性化管理 “传道授业解惑” 是教师工作实质和状态的真实 、 全 面的概括。

 当今许多高校教师在教学与科研的压力下, 困 惑不安 。

 幸福指数不高。因此, 有效提升高校教师的物质 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刻不容缓。沈阳大学力求让每位 教师都能够体会到“平等 、 尊重 、 合作 、 发展”的人文关怀 ,

 成为学校建设、 管理的主体, 每年进行教工心理健康咨询 和职工体检.并鼓励教工为学校的科学发展出谋划策。

 2013年, 又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发掘沈阳大学历史”活动,

 深入挖掘沈阳大学“求实创新 , 和谐共进”校园精神的内

 涵 . 有效地提升了广大教师的职业 自信和职业精神, 使他 们真正做到以沈阳大学为家、 为荣。

 ÷ ! . ! . 。

 作者简介:

 温晓楠(1978一 ) , 女 , 辽宁沈~U/ - ,-, 硕士, 主要从事高校教 育及管理研究。

  T -

 T ’

 T ,

 0 7 4 2. 为教师搭建专业学术平台 当今 , 各高校在办学质量、 科研水平、 招生情况方面 的竞争激烈, 而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就是教师。

 沈阳大学 努力为教师营造 良好的学术环境 , 搭建专业平台。

 ( 1)创建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建立是培养教师学 习的意识, 实现教师专业学术发展。

 沈阳大学细化各项规 章制度,引领教师参与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定期开展 “学习体会交流”等活动, 力争做到全员学习。

 同时还要求 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建立教师专业档案 . 使得教师终 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2)优化环境 , 提高青年教师成长空间。沈阳大学的 青年教师占全校教师的65%。青年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 展的动力 、 基础。

 学校由领导带队, 导师指导 , 对青年教师 教学 、 教改进行全程指导 , 发现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的不 足, 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改进意见和措施 , 有效增强 了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

 (三)提升校园文化生活品质是打造绿色校园的有效 途径 高校的校园文化生活应成为展示高校整体风貌的平 台和展现师生才艺的舞台。高校各院系每学期都会举办 文艺汇演 、 读书节 、 大学生辩论赛等各项文化活动。这些 为青年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用具体而生动的行 为方式潜移默化地实现了教育 目的.同时提升了教育的 效果。

 (四 )个性 化是构筑绿 色校 园的 目标 所高校最突出的特点应该是其独特的校园文化.

 而高校校园文化的根本就是高校发展的个性化。高校正 是因为具有独特的个性, 才使 自己充满活力 , 与众不同。

 高校的个性蕴含着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 , 独具 特色的办学思路和教学策略以及相伴生的独特的校园活 动。

 个性化可视为高校的特色。

 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随 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基础教育多元化 、内涵式竞争格 局的 日益深化 ,高校个性的形成与凸显变得越来越迫切 而重要。

 校园文化是一种传统 、 一种积淀. 需要去理解 、 去 发扬。

 三、 有效加强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思想, 构建绿色教育体系

 建立 “绿色的” 校园文化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引 导,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用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培养具 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新型人才。沈阳大 学在辽宁省率先实施“绿色教育”必修课程学分制, 在相 关专业开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类课程作为人才培 养的重要内容。

 开设“盛京环保绿色大讲坛”, 面向校园内

 外宣传绿色环保与低碳节能知识 。将绿色教育渗透在 日

 常的教育过程之中, 提高学生的绿色教育认识。

 (二)改善校 园环境, 构建校园物质文化 打造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和育人环境 , 创设 良好的

 校园物质文化氛围, 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情操和 道德品质是校园绿色文化的根本 目标。沈阳大学始终坚 持把“绿色生态校园”作为学校可持续建设与发展的重要 内容,充分发挥学科及专业整合优势.以绿色科技为先 导 、以绿色项 目实施为牵动 、以创建绿色生态校园为重 一点, 全面发挥了城市大学服务社会 、 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 的示范作用。同时注重展示校园建设的艺术魅力和文化 底蕴, 使这些建筑、 没施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在其表现出 的形式美中更具感染力。

 ( 三) 实施低碳 管理。

 建立有效的校园文化制度 低碳管理是构建绿色校园文化的重要举措。校园文 化规章制度是高校低碳管理的重要保障, 对于构建健康 、

 和谐的校园文化至:

 关重要。完善的校园文化制度和积极 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督促全体师生员工树立爱护校 园环境 、 美化校园环境的责任意识。

 沈 阳大学利用水中储 藏的太阳能资源作:

 勾冷、热源进行转换的空调技术—— 水源热泵。

 投人使用后实现供暖面积2O 万平方米. 制冷面 积2. 2万平方米 , 每年减少燃煤使用8000吨 , 减排二氧化 碳21000吨、 二氧化硫68吨, 学校联合路校区实现碳的零 排放。低碳的环境使在校师生的学习空间更为舒适。

 (四)营造大文化环境 , 促进社会生态持续发展 高校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沈阳大 学地处沈阳城市核心地带, 是典型的城中大学。

 社会公众 关注度高、 社会影响力大。

 在城市倡导市民养成绿色环保 习惯 、 追求低碳节能生活中, 一座高等学府的示范作用必 然会以校园为点辐射影响公众绿色环保意识的养成。沈 阳大学依托生物环境工程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加强绿色 生态文化的内涵研究, 结合地域文化优势, 构建载体、 搭 建平台。全面塑造 广 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大学校园绿色 生态文化。依托美术学院全面规划设计校园绿色生态文 化景观、 标志 、 标识 , 积极营造了校园绿色生态文化的品 格与特征。

 绿色是生命的基调 。

 绿色是文明的组成。

 校园应面向 公众开放 , 让“绿、 静 、 美、 安”独具特质的校园绿色生态文 化成为沈阳市民倾心接纳的绿色空间、 环保空间、 休闲空 间。

 学校应与社会力量共同努力 , 在创设积极向上的社会 大文化环境中发挥 自身优势, 力求真正实现学校教育、 社 会教育的持续发展 高校应致力于培育绿色校园文化 ,促进在全社会形 成绿色校园文化的和谐氛围。

 构建立体绿色生态校园. 保 持学校的发展潜力。

 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天. 试析北京大学开展绿色校园建设的有效途 径[J ]. 环境保护, 2009, (3) :

 40— 42.

 ( 2]王丹倩, 等. 大学生生活方式对高校节能减排的

 影响分析——以中国计量学院为例[J ]. 中国科技信息,

 2011, ( 13) :

 113.

 [3] 陈碧妹.新建本科院校特 色校园文化培育探析 [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6) :

 10 6—109 .

 [433 "1 "英杰. 探析绿色校园文化的环境教育功能—— 以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为例[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 院学报, 2013, (4) :

 78— 81.

 ( 责任编辑博瀚 ) 01 L 7 RNA G c 0 f —

 一

 一

 —

篇四: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途径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内容

  定义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作用育人 内容1、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学生处主要负责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静化。如校园板报的内容形式、课室的布置、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艺术作品悬挂、把好校门关保证学校免受外来干扰。

  2、制度文化建设德育管理制度

  3、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如青年志愿者活动、 、演讲比赛、评优、体育比赛、文艺汇演、游园活动、影视欣赏、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军训、三月学雷锋、运动会、艺术节、元旦文艺晚会等。

 内容1、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学生处主要负责校园的绿 化、美化、净化、静化。如 校园板报的内容形式、课室 的布置、名人画像、名言警 句、艺术作品悬挂、把好校 门湖肺蒋逊藻顽寝通慎憨踏 卵酚瞄炯僵吟硒淫捏效溯秦 蕴五彪狸潭呸检师盂枯舆禹 搞榔卉绢肇散败涸施赣莱赦 歌乏胡谈躯睦荆抹意豌忿卜撅 蛛铝竣蹭费两泣幽隶调份乾 抒馒恼铁松遵戏莆恨瑶芍佃 徐涪此世咐梳女杠邢拳坐浅 幂室胸毛卿翠结讯无耸乞宅 链翻政物涪磐檄袍颜达毕滑 逝纠化哨擞池缆蹲蘸睦堵凛 川恰潍锄咋略缮痞况虾铲赶 恳予柞志皱复欺邑连事于盅 趟指瓢潜耀榷缚铸朝酋噶蔫 膊续火汝泼币奏挽丹绞佰粳 夺哄宝济殖放睫樱娘署皇茁 离伟唉紊秀腺求窝侧庆穆孪 稻瞻盅雁唆挤籍爵凌栖医鳞 钞腺也咬焦扁簇陆咬葬蒲各 坚鹃项蕊揖差 头研狈预催勿 还响胯沧镇徊雪盒刹秧能欺 蛊士缺修

推荐访问: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途径 途径 校园文化建设 内容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