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源文库网

帆源文库网 > 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 正文

乡村生态旅游建设调查报告4篇

2022-09-19 15:35:03

乡村生态旅游建设调查报告4篇乡村生态旅游建设调查报告 《成都市乡村旅行发展调查报告》- 成都市乡村旅行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模式、 成功体会、实施战略及保证措施 (讨论稿) 前 言 建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生态旅游建设调查报告4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生态旅游建设调查报告4篇

篇一:乡村生态旅游建设调查报告

都市乡村旅行发展调查报告》-

 成都市 乡村旅行发展 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模式、

 成功体会、实施战略及保证措施

 (讨论稿)

 前

 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如何紧紧环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中心任务,扎实工作,开拓创新,通过开展乡村旅行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目前各级政府、旅行界及乡村农民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乡村旅行是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田园风光为旅行吸引物而进行的兼带观光、度假、休闲性质的旅行活动。发展乡村旅行可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让城乡人民共享乡村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现代城乡居民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

 目前,成都市乡村旅行已基本形成了以农家乐、国家级农业旅行示范点、农业产业基地、旅行古镇、森林公园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行发展格局1 。据不完全统计,成都市农家乐已达到 5592 家,比 2003 年净增 1313 家,增长了 25 % ,星级农家乐达到 300 余家。全市乡村旅行直接吸纳农村就业人员 5. 8 万人,带动相关就业达 29 万人。乡村旅行的发展还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和物流业发展,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截止 2005 年底,全市民间投资建设乡村旅行项目已达 452 个,比 2003 年以前增长近一倍,农民离土不离乡,失地不失利,土地逐步实现了集中经营和规模经营,农业竞争力有效提高。乡村旅行收入占远郊农民年纯收入的30%以上,占近郊农民年纯收入的比重70 %以上,开展农家乐的农户比没有开展农家乐的农户实际增收要多一至两倍。此外,乡村旅行也促进了集体收入的增加,突出体现在土地增值、税收增长,如红砂村 2003 年每亩土地为 20 余万,2005 年每亩土地已为 220 万,两年涨了近十倍;三圣乡 2003 年税收为 40 万,打造“五朵金花”开展乡村旅行以后,2005 年税收实际为 120 万,两年增长了 3 倍。

 国家旅行局将 2006 年中国旅行主题定为“2006 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行、新体验、新风尚”,并要求各地旅行治理部门和各类旅行企业将“旅行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本地区旅行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进一步加强旅行宣传和农业旅行、乡村旅行产品项目的开发,推动乡村旅行更快更好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奉献。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国家旅行局提出的大力发展乡村旅行的指示精神,发挥成都市乡村旅行资源优势,全面推进成都市乡村旅行健康、快速、可连续发展,特编写《成都市乡村旅行发展调查报告》。

 一、乡村旅行发展的基本情形

 (一)发展背景 成都市乡村旅行源于“农家乐”的发展。

 农家乐是乡村旅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农家庭院”为基本接待单位,借助于自身邻近城市的区位优势,利用自家庭院、花圃、果园等自然条件和民俗风情吸引城市居民,开展集观赏、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于一体的旅行观光经营活动。

 四川是“农家乐”旅行的发源地。约在宋孝宗乾道八年(公元 1172 年),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旅居四川广安岳池,挥笔成就的千古名篇《岳池农家》,其中名句“农家农家乐复乐”是最早提出的农家乐。1987 年首个“农家乐”在成都显现。

 “农家乐”旅行的兴起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2250 年前,由蜀郡太守李冰父子设计并组织修建了人类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优越的自然条件蕴育了天府儿女崇尚自然、享受生活的习惯,追求休闲、娱乐、优哉乐哉和时尚的生活乐趣以及敢于创新的精神。改革开放后,成都人充分发挥沃野千里、物产丰富和区位优势等有利条件,加快发展步伐,在西部地区率先跨入小康社会,成都私家小轿车拥有量位居全国第三。物质生活满足后,成都人更加追求精神生活,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旅行需求油然而生,1995 年,我国开始实行“双休日”,为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提供了时间保证,也为“农家乐”旅行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条件。

 此外,成都市自然条件优越,景观差异大,农业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乡村民俗风情淳朴而浓厚,具备开发“农家乐”旅行的资源基础。

 再者,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农村面临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家乐”旅

 行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切入点。成都市郊区农村凭借其有利的区位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全省率先开展“农家乐”旅行,既适应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迎合了城市居民的休闲旅行的需求,给城市周末休闲度假提供了理想的去处,实现了“双赢”。

 (二)发展条件 四川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2 2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西南特大中心城市,人口约 1040万,其中农业人口约 600 万,占全市总人口数的 63%左右,具有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点。

 成都市具有发展乡村旅行的潜在动力。作为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成都市,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可连续发展,关键、重点、难点在农村。具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如何开释 200 多万农村劳动力的生产力,解放农村生产力将是最大的生产力;2)扩大近 600 万农村人口的消费需求;3)对于农村这片广阔天地,如何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如何整合它的资源。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大的关键、难题和重要性,也是成都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最大任务,这是成都市从来未有的事业,也是成都市的创新之路。

 成都市具有发展乡村旅行的客观条件,区位特点上,成都市位于中国西部地区特别的区位上。

 空间布局特点上,农村位于城市中心区以外半小时-1.5 小时的城市近郊远郊范畴,构成一个环状结构。城市特点上,成都素有天府之国之称,具有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点。地貌特点上,为平原加低丘低山地理地貌环境。从乡村旅行客源市场特点上,成都是西南特大中心城市,城镇居民逾 300 万,随着市民可分配收入的迅速提高,正在形成一个庞大的旅行消费群体。

 通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乡村旅行资源丰富,特色突出。例如,除了世界品级的旅行资源以及作为全国著名的休闲城市外,成都作为天府之国,各种乡村旅行相关的农村休闲资源、饮食文化资源、产业资源、农业资源等发达。

 (三)发展阶段 成都市“农家乐”旅行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87 年~1991 年)为萌芽阶段

  2 四川地处我国西部地区,是一个人口大省,有 8700 多万人口,同时四川也是农业大省,在 8700 多万人口中有 6800多万是农民,农业人口比重比全国平均比多 10 个百分点。四川还是“中国农家乐发源地”,现在全省发展农民兴办的“农家乐”据不完全统计有 18000 多家,其中从事“农家乐”经营和服务的农民有 9 万多人,2005 年“农家乐”旅行收入达 27 亿。

 这一阶段农业生产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一部分农民利用自己的庭院和责任田从事旅行接待活动,吸引城市居民利用节假日到城郊农村的农家小院呼吸新鲜空气,观赏田园风光,亲自采集农家新鲜蔬菜和瓜果,品尝绿色生态食品,还可以购买盆景、根雕、花卉、新鲜农产品等。郫县友爱镇农科村“农家乐”的产生与发展就是这一时期乡村旅行发展的典型。

 2、第二阶段(1992 年~2001 年)为规模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发展“农家乐”的指导思想为“先发展后规范”。“农家乐”旅行发展步伐大大加快,从事旅行接待的农户迅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1992 年 3 月,原省委原副书记冯元慰在成都市郫县视察工作,专程到开展“农家乐”经营活动最早的徐纪元家,看到城市居民在徐家大院闲适地进行旅行活动,即兴提笔书写了“农家乐”三个大字。郫县县委、县政府及时总结农科村这一创造性的实践体会,因势利导,从政策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使参与旅行接待服务的农户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利用农业资源开展旅行活动的新形式——“农家乐”。

 成都市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农家乐”旅行这一新生事物,把农科村“农家乐”的发展模式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典型大力向外宣传和推广。1996 年 9 月 17 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同志到郫县友爱乡农科村视察时,原计划视察 40 分钟,胡锦涛越视察爱好越浓,最后用了 90 分钟才终止视察,他称赞“农家乐”旅行为农民开创了又一条致富之路。1997 年 9 月,国家旅行局原副局长程文栋考察农科村“农家乐”旅行时,高度评判“农家乐”旅行开创了中国乡村旅行的先河,为全国乡村旅行的发展创出了一条路子。党和国家其它领导人吴邦国、贾庆林、乔石、陈慕华、李铁映、周永康等也先后视察,美、德、日、俄等 30 多个国家和联合国有关组织的官员和专家、记者也专程到农科村视察、观摩。云南、上海、江苏、广东、陕西、安徽、湖南、重庆等地分管旅行和农业工作的领导也分别带队到成都郫县农科村参观和学习兴办“农家乐”旅行的体会。

 随着郫县友爱乡农科村“农家乐”的蓬勃发展,成都周边其它乡村也纷纷开始发展“农家乐”旅行,如温江、双流、龙泉驿、三圣乡等地的“农家乐”的如雨后春笋的兴起,规模不断壮大,发展“农家乐”的地域范畴从近郊区向远郊区,以及向四川省其它市、州农村地区扩展。受成都农家乐的带动和影响,目前“农家乐”已经遍布四川省的 21 个市、州,四川成为全国“农家乐”旅行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

 3、第三阶段(2002 年~至今)为规范发展阶段 特点是旅行氛围比较浓厚,旅行特色更加突出,旅行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在成

 都市乡村旅行蓬勃发展的同时,结合实际相应制定了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有的还对乡村酒店、乡村古镇等进行规范。此外,成都市大部分农业旅行示范点单位均成立了行业自律性“乡村旅行协会”合作组织,通过制定章程和规范,在治理和约束村民发展农业旅行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目前,成都被国家旅行授予“中国农家乐”发源地 3 ,成都锦江区三圣花乡被评为国家 4A 级旅行景区。锦江区三圣乡红砂村“花乡农居”、郫县友爱镇农科村、龙泉驿区兴龙镇“万亩观光果园”、都江堰市青城镇“青城红阳猕猴桃、青城绿茶基地”均已成为全国首批农业旅行示范点。这些标志着我省乡村旅行正向品牌化、规模化、特色化、多样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三)主要成效 成都市乡村旅行是城市居民的旅行需求和郊区农业资源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结果,是农民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探索出的一条新路子。乡村旅行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农业的综合效益,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成都市乡村旅行向“星星之火”,出现“燎原”之势。截至 2005 年底,全省“农家乐”经营接待户总计达到 17037 家,“农家乐”旅行吸纳的就业人员为 237920 人,“农家乐”接待的旅行者人次高达 8244万,旅行接待收入 246881 万元,上缴税费达到 9049 万元,其中,除成都市以外的各地市、州“农家乐”经营接待户总计达到 11441 家,就业人员达到 74028 人,旅行接待量为 5706 万人次,旅行接待收入达到 173928 万元,上缴税费合计达到 5706 万元,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的经济来源。

 二、乡村旅行的主要类型及发展模式

 (一)主要类型 成都市地域广阔,自然、人文环境的多样性,造就了特色各异的乡土文化特点,同时,也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差异,成都市各地的乡村旅行出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根据成都乡村旅行发展的实际情形,将成都乡村旅行归纳为城市依靠型、景区带动型、特色村寨型、历史文化型和交通依靠型等四种开发型式以及乡村组织型、企业+农户型和综合开发型三种发展模式(表 1):

 1、城市依靠型 这类乡村旅行的主要特点是依靠大城市就近的客源市场,利用农村、农园的自然

 3 2005 年截止,四川省共有 17 家全国农业旅行示范点顺利通过国家局验收。

 生态和乡村文化,从吃、住、游、购、娱等多方面满足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的需求。都市依靠型的乡村旅行发展模式由于毗邻大城市,客源市场稳固,游客的回游率高, 表 表 1

 成都市乡村旅行典型案例及特色比较 案 例 地点 主题 开发模式 发展模式 锦江区三圣花乡 花乡农居 红砂村 花香、农居 城市依靠 综合开发模式 幸福梅林 幸福村 赏梅 江家菜地 江家堰村 乡村体验 东篱菊园 驸马村 赏菊 荷塘月色 万福村 文化休闲 龙泉驿桃花故里 兴龙镇 观光果园 特色村寨型 公司+农户模式 都江堰青城山长寿村 长寿村 猕猴桃/茶 景区依靠 乡村组织型 郫县友爱乡(徐家大院)

 农科村 园林型 特色村寨型 乡村组织型 龙泉驿书房村 书房村 观花品果 特色村寨型 乡村组织型 双流万安城南坡/永安 白果村 安置小区/三个集中 特色村寨型 乡村组织型 龙泉驿洛带镇 洛带镇 古镇休闲 历史文化型 乡村组织型 大邑安仁古镇 安仁镇 古镇文化 历史文化型 乡村组织型 华阳黄龙溪古镇 黄龙溪 古镇民俗、火龙节 历史文化型 乡村组织型 温江花博会

 花卉园林艺术 交通依靠 公司+农户模式 蒲江石象湖 石象湖 异国花粹 特色村寨型 公司+农户模式 邛崃卧龙镇杯金村

 土地整理 特色村寨型 乡村组织型 邛崃平乐花楸村 花楸村 生态茶...

篇二:乡村生态旅游建设调查报告

3区域治理 LIVELIHOOD 民

 生袁家村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朱聪颖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乡村旅游成为现代人最主要的出游方式。本文以中国十大美丽乡村之一的袁家村作为研究重点,分析了袁家村乡村旅游业快速稳健发展的原因,及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制订提升袁家村乡村旅游发展策略。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0-0283-0002一、袁家村旅游资源评析袁家村坐落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 , 位于颇负盛名的唐太宗昭陵山下 , 是关中民俗文化的代表性地区 。

 总体而言 , 袁家村的发展规划可以划分为三个过程:第一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

 , 以发展农业为重点 , 解决温饱问题;第二阶段(20世纪 80 年代中期至 21 世纪初)

 , 初步发展小型加工等副业 , 增加村民收入;第三阶段(21 世纪至今)

 , 大力发展旅游业 , 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 , 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袁家村三次脱胎换骨的转变 , 为其他乡村的发展树立了旗帜 , 展现了袁家村与时俱进、永争第一的精神风貌 。(一)自然资源礼泉县袁家村位于关中平原腹地 , 虽然自然资源不是特别多 , 但它背靠九嵕山 , 山上丰富的石灰石为袁家村最早创办水泥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使袁家村获得了发展旅游业的第一桶金 。

 同时 , 袁家村耕地总面积约201.9 亩 , 主要种植农业作物 , 此外还拥有林地 204.2 亩 , 主要种植核桃、苹果、石榴和柿子等经济林业 。袁家村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生态环境优美 , 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 , 是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魅力乡村 。

 近年来 , 袁家村建设了一批具有关中地区特色的古典建筑景观和主题鲜明的农家乐 , 成了美丽、浪漫、温馨的乡村家园的典型代表 。

 溪流环绕村庄 ,给袁家村增添了灵气 。

 旅游区内有桃树、杏树、梨树等花木 , 在桃花盛开的时节 , 这里姹紫嫣红 , 蝶舞蜂飞 。

 因此 , 在袁家村休闲度假 , 有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清新感受 。(二)人文资源袁家村属于关中地区 , 这一地区的原始文化层十分深厚 , 既有古代原始文化遗址、众多神话传说 , 又是黄河文明的摇篮 , 周秦文化的发祥地 。

 袁家村依托昭陵博物馆、唐肃宗建陵石刻等历史文化资源 , 形成了景观群 , 吸引了大量游客 。

 这里洋溢着浓郁的关中风情 , 如颇具关中风情的明清建筑 , 古朴典雅的小巷 , 仿古的青石板 , 古色古香的面纺、油坊、醋坊、药坊、布坊等等 。

 走出古巷 ,又是一派现代景观 , 如整体的楼房及现代的康体养生文化等等 。

 古今交织的错落之感 ,使游客恍惚间如同穿越时空 。(三)区位资源在交通方面 , 银武高速、陇海铁路、关中环线、312 国道、107 省道、唐昭陵旅游专线等线路均经此地 。

 另外 , 袁家村被规划在西安咸阳的半小时经济圈内 , 客运大巴每天直接从咸阳或西安至袁家村 , 因此 , 交通十分便利 。

 此外 , 陕西省政府为了更好地发展袁家村旅游经济 , 与袁家村管理公司规划开通了袁家村关中印象地与咸阳之间的公交线路 , 进一步方便了旅客的出行和游玩 。二、袁家村乡村旅游成功发展的主要原因袁家村旅游业分为三大功能板块:一是以关中四合院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家乐乡村旅游圈 。

 这一区域由村民自主经营 , 以村民原居住地的四合院为依托 , 形成农家风味饮食外加农家宾馆接待区域 。

 二是关中印象体验地乡村旅游带 。

 利用新建康庄街、小吃一条街、酒吧街、文化创意与休闲娱乐等乡村旅游资源 , 发展集活动参与、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产品 。

 这一区域实行统一管理模式 , 吸纳商户自主经营 。三是布局在上述两个区域外的旅游及招商引资项目 , 主要包括宾馆饭店、特色观光农业等 , 这些项目的投资和经营由第三方负责 。1993 年 , 袁家村成立了集农工贸为一体的集团公司 , 2007 年 , 建立了关中印象体验地 , 从2008年到2018年 , 朝着生态、环保、绿色的方向发展 , 开发无烟工业 + 旅游业 ,村民家家住上了小洋楼 , 村资产达到 1 亿多元 , 成了颇具影响力的旅游村 。(一)整体规划 , 全面管理 , 确保集群发展所谓集群是指对全村采取整体规划 , 全面管理 。

 袁家村实施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方案 ,有利于高品质商户的加入 , 以及协同周边村落实现共同发展 。

 村内的经营商户及工作人员大多都是来自外村的人员 , 袁家村的快速火爆 , 也带动了周边村落的经济发展 , 带动了周边有机农业的生产和销售 , 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

 烟霞镇政府已建立了以袁家村为核心的十村联合发展综合旅游群体 , 借助袁家的声誉 , 大力发展周边村子的旅游业 。(二)深入开发文化资源是其成功的关键袁家村打出了“关中印象体验地”的响亮招牌 , 跳出了乡村旅游的原始农家乐模式 ,成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典范 , 也是 2015 年中国十大乡村旅游创客基地之一 。

 它将关中文化恰如其分地融入乡村旅游 , 将“时尚、健康”的理念融入乡村旅游各个环节 , 为游客提供了独特体验 。1. 袁家村核心文化因素其一 , 饮食文化 。

 礼泉烙面、香棍面、乾县锅盔、九嵕稃子、泡泡油糕、箸头面、宝鸡凉皮、白吉馍、凉粉、豆腐脑、袁家村酸辣粉等关中美食 , 让游客饱尝农家之乐 ,体验乡土人情 。

 其二 , 农耕文化 。

 袁家村乡村旅游借助农耕文化 , 以旅游为平台 , 将部分农业产品商品化 , 详细展示其农业生产过程 , 传承农业生产工艺 。

 袁家村衍生出观光农业 , 体验农业 , 瓜果采摘、租地种田等一系列的旅游活动 , 吸引了大量游客 。

 其三 ,古代传统工艺制作文化 。

 首先 , 袁家村商户展现了传统工艺的详细流程 , 如传统作坊生产的菜籽油、粮食醋、辣面、豆腐、酸奶等系列农产品 。

 其次 , 注重收集挖掘民间文化遗产 , 比如弦板腔、皮影制作及表演、木板年画、土织布、刺绣、手工剪纸等传统工艺文化 。

 其四 , 乡村田园风光文化 。

 乡村的青山绿水、清新的空气和绿色健康农产品成为吸引城市人眼球的“紧俏”资源 。

 袁家村位于号称“金城千里 , 天府之国”的关中地区 , 环境气候适宜 , 土地肥沃 , 拥优美的作者简介:朱聪颖,生于1996年,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化传播、公共关系。。

 。. .。

 。

 284区域治理 LIVELIHOOD 民

 生自然生态环境 。

 其五 , 现代康体养生文化 。袁家村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 , 形成了现代康体养生文化 。

 袁家村聚集了温泉 SPA 会所、洗浴、瑜伽养生馆、健身疗养、休闲游乐场、滑雪场、休闲茶室等多项现代康体养生活动 , 为前来旅游的游客带来了更多的欢乐与健康 。2. 重点打造核心文化 , 强化地域特色分清主次文化因素 , 是袁家村永续发展的基础 。

 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是袁家村主打的文化产品 , 其中以饮食文化居首位 , 而景观与生态环境文化以及现代康体养生文化则是非主打文化产品 , 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

 在袁家村的核心区域 , 主打古色古香的关中民俗文化 ,而现代休闲娱乐场所分布在边缘区 , 这样的布局结构 , 既满足了游客的消费需求 , 又保留了袁家村的文化特色 , 避免了文化趋同 。

 袁家村针对核心的民俗文化因素 , 开发出各色各样的乡村旅游项目 , 包括:老字号的店铺、关中作坊、小吃街、关中民俗、关中杂耍等 。

 永泰和布坊、五味斋醋坊、五福堂面坊和德瑞恒油坊等老字号 , 让几千年的古老关中跳跃在每个游客的眼前 。

 关中文化与现代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 , 能够让旅游者亲身体验关中文化 , 强化地域文化特色 , 从而有效地增强其旅游资源的人文含量和文化品位 。(三)强化品牌意识与服务意识 , 实现可持续发展袁家村在经济发展中 , 树立了品牌意识和服务意识 。

 袁家村注重 QS 认证 , 采取了针对经营户不收取费用、针对游客不收门票和停车费等措施 , 其目的是“放水养鱼” ,让每个商户都成为袁家村的活广告 , 进而做好宣传口碑 , 获得游客的信赖 , 巩固袁家村的口碑和品牌 。

 袁家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

 注重以旅游业为依托的相关产业 , 形成了集房地产开发、旅游餐饮、影视文化及医药化工为一体的集团公司 , 成功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成了乡村游的典范 。三、袁家村乡村旅游发展策略(一)升级袁家村旅游形象 , 形成品牌文化其一 , 主打“关中印象体验地”的品牌特色 。

 从客观条件来看 , 袁家村自身的自然条件并不具备优势 , 村里的建筑大部分是在文革后修建 , 但袁家村的领导选择重建之路 ,通过模仿旧时关中地区的建筑风格 , 重新规划其景观体系 , 调整经济结构与产业格局 ,充分发挥乡村功能 , 打造了一个集中展示关中民俗和乡土风情的美丽乡村 。

 因此 , 各个营销渠道都要注意突出关中印象 , 让“关中印象体验地”的声誉响彻全国 。

 其二 , 举办多种多样的关中文化艺术表演活动 。

 文化已成为当今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 为了更好展现文化的原真性 , 可以举行大型文艺演出、灯会、庙会、音乐会、舞台剧等民俗活动 , 来活灵活现地呈现关中文化 。

 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 , 是展现农村风貌 , 农村生活场景再现的重要舞台 。(二)深入开发文化资源 , 形成地域特色要坚持“文化兴旅” , 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 。

 乡村旅游的开发和挖掘不能仅体现在“乡土建筑”环境下的关中特色小吃文化上 , 这样以小吃为主的乡村旅游项目不利于袁家村旅游的永续发展 。

 目前 , 袁家村着重在品茶(王家茶馆)、听戏(秦腔、陕北民谣、陕西民歌等)、按摩、采耳等服务 , 随着其乡村旅游的火爆发展 , 引来了周边地区的模仿和复制 , 为了避免产品趋同 , 袁家村必须深入挖掘现有的文化 , 充分展现关中风情 , 开发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乡村旅游项目 。(三)加大宣传力度 , 创新营销形式其一 , 要利用各种新兴媒介和平台 , 积极开展袁家村乡村旅游宣传活动 。

 目前袁家村的宣传方式主要包括电视、袁家村旅游网站、电影播放服务 , 小视频等 , 宣传形式比较单一 。

 在宣传方式的选择上 , 袁家村可以进行一些新的尝试 , 如积极利用微信、快手、抖音等新媒介 , 开启粉丝经济时代的个性化服务 。

 此外 , 要积极参加陕西省举办的各类旅游宣传活动、旅游交易会 , 多渠道打响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的名牌 , 全方位拓宽客源市场 。

 其二 , 要积极开展袁家村与马嵬坡以及周边乡村旅游的联合营销 , 建立乡村旅游合作机制 。

 把袁家村的关中民俗文化、御杏飘香的山底村、龙眠福地陵光村、花果氧吧东坪村等周边文化资源融合起来 ,充分发挥特色品牌农家休闲旅游村庄之间的互动 , 逐渐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靠、相互促进的乡村文化旅游区 , 极大地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富裕 。(四)延伸产业链 , 提升游客体验近年来 , 袁家村完成了开设旅游交通专线、修建新的停车场、扩大公厕规模等一系列工程 ,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

 袁家村应在此基础上 , 建立更为先进的投资机制 , 不断地延伸产业链条 。

 为了使袁家村的乡村旅游再上新台阶 , 体制机制的不断革新很重要 ,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管理公司、聘请专业管理人员等措施 , 创新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 。可以使商户、农户通过股份制改造形成利益共同体 , 推动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 李红 . 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的创新式发展探究 — 以袁家村为例 [J]. 明日风尚 ,2019(3):175.[2] 张 凌 云 . 西 部 乡 村 旅 游 发展 报 告 — 袁 家 村 密 码 [J]. 新 西 部( 上 ),2017(6):8-13.(上接第 277 页)实验室实验验证该方法测定水样结果的相对误差、相对偏差较小 , 精密度和准确度不错 。

 但是密封消解法在消解过程因为加压存在危险性 。(五)氯气校正法氯气校正法是在水样中加入硫酸汞溶液、已知定量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和催化剂硫酸银 - 硫酸 , 加热回流 2 小时后 ,(NH 4 ) 2 Fe(SO 4 ) 2 溶液滴定水样中剩余的重铬酸钾 , 通过消耗的 (NH 4 ) 2 Fe(SO4) 2 溶液的体积量计算出水样中 COD 的浓度 , 为 COD 表观 。

 将水样中被氧化 Cl- 形成的 Cl 2 导出 ,经 NaOH 溶液吸收后 , 加入 KI , 溶液 pH 用H2SO4 调节约为 2-3 , 用 Na2S2O3 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 滴定时用淀粉作指示剂 , 消耗的Na 2 S 2 O 3 溶液的体积量计算出 COD 的浓度 , 为COD校正 。

 水样的COD真实值=COD表观-COD校正[4] 。氯气校正法经常被用来测定氯碱厂、废水深海排放、沿海炼油厂等 Cl- 浓度<20000mg/L 并且 COD<30mg/L 的废水 。

 氯气校正法相对耗时较长 , 操作过程繁琐 , 实验室效率较低 。三、结论以上所叙述的五种消除 Cl- 干扰的方法在实际实验过程中都有局限性 , 每种方法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

 就目前来说 , 当水样中Cl- 浓度在 1000mg/L 以内的时候 , 我们优先使用国标方法;当 Cl- 浓度超过 1000mg/L时 , 并且水样 COD 浓度不高 , 可以考虑使用标准曲线法、低浓度氧化剂法 。

 相比较而言 ,低浓度氧化剂法相对比较可靠 。参考文献[1] 环境保护部 .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HJ828-2017)[S],2017.03.30.[2] 桑玉全 . 分段重铬酸钾法测定高氯废水 COD 方法研究 [J]. 油田环境保护 ,2002,12(2):20-21.[3] 魏复盛等 .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 ( 中册 )[M]. 北京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7:449-451.[4] 国家环保总局 . 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氯气校正法(HJ/T70-2001)[S],2001.09.11.。

 。. .。

 。

篇三:乡村生态旅游建设调查报告

Nong Jia Can Mou 农业经济87 2022.3·下 临夏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调查报告王喜红(中共临夏市委党校(行政学校),甘肃临夏,731100)摘 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乡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乡村更美让农民更富,让村民的存在感和归属感越来越浓。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旅游业;农村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494(2022)03-0087-03作者简介:王喜红(1991—),女,研究方向:农村党建。1 临夏市乡村旅游基本情况近年来,甘肃省临夏市牢牢把握“三农”工作重心,将高标准高质量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抢抓用好国家、省、州扶持倾斜政策,以打造特色鲜明、宜人、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为目标,从提升乡村旅游基础条件入手,深化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旅游业态、繁荣乡村文化建设,以“旅游+乡村振兴”的新模式,依托以紫斑牡丹、特色美食和乡村特色资源,持续推进了乡村旅游快速发展,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全市乡村发生深刻变革和巨大变化。1.1 科学规划顶层设计,狠抓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临夏市现有南龙、折桥、枹罕、城郊四个镇,通过充分发挥每个镇特色优势,因地制宜打造适和各镇发展的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基础条件、特色资源等优势,以花海、冰雪、乡俗、美食为纽带,大力发展乡村全季节旅游。实施了南龙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折桥湾旅游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折桥村等14个重点旅游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等重点乡村旅游建设项目,在各镇集中修建了观景台、木栈道、田园景观小品、水利设施改造、休憩座椅、景观绿化、旅游指示牌等基础设施;对慈王农庄、金色草滩、王坪牡丹基地、河州小镇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旅游景点旅游基础设施进行了补充修缮,新建了折桥祁牟、枹罕王坪、南龙凤凰山3条乡村旅游环线,新打造了集观赏花海、餐饮休闲、垂钓采摘等内容的河州花之约花卉博览园、南龙碧水苑、江牌芍药花海等一批特色乡村旅游景点。为打造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全市乡村旅游大环线,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证。着力打造乡村景点景区。成功打造了马家庄马术游乐城、金色草滩、慈王农庄、向阳花海、王坪紫斑牡丹种植基地、八坊牛乐园、羊博园、河州小镇、瓦窑迪乐园等为主的9个体现乡村特色和人文景观的乡村旅游景点。1.2 做大做强节会经济,扩大乡村旅游品牌效应着力构建临夏市全域全季节旅游发展新格局,持续打亮叫响“花儿临夏在河之州”文旅品牌新形象,以紫斑牡丹,特色美食、乡村旅游为主的品牌节会持续发力。一是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基础条件、特色资源等优势,以花海、冰雪、乡俗、美食为纽带,大力发展乡村全季节旅游,通过生态建设、观光农业、民俗文化、休闲旅游有机结合,通过举办成功冬春季文化旅游节,金色草花节、农民丰收节、梨花节、西瓜采摘节等系列乡村主题活动,有力促进了乡村特旅游品牌节会效应持续扩大。节会期间,农民文艺汇演、民间竞技运动、农家乐美食大赛等活动精彩纷呈,全市折桥湾、河州花之约等一批特色乡村旅游景点游客络绎不绝,体验民俗、游览花海、蔬果采摘、休闲垂钓、品尝美食等为主线的乡村游、民俗游、体验游备受外地游客青睐,乡村旅游正在成为假期休闲旅游的新亮点 [1] 。折桥镇、南龙镇、枹罕镇也结合各镇特色,相继在河州牡丹月、临博会期间举办了农耕体验、蔬果采摘、旗袍秀、汉服展示、摄影、绘画写生等活动,为节会营造了浓厚的氛围,无缝接续了河州牡丹月等节会期间的繁华与盛况,今年以来创新举办各类系列文化活动,活动期间,探亲团聚、观景赏花为主题的短线州内游、近郊游成为游客首选,短线游、乡村游等线路人气兴旺,拉动临夏市乡村旅游不断发展。截止2021年10月底,临夏市乡村旅游人数达210.04万人次,乡村旅游消费达4.95亿元。1.3 对外宣传推介持续发力,助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通过依托2021河州牡丹文化月平台优势,不断创新宣传模式,赴兰州、厦门、西宁、济南四地分别高规格召开了旅游招商推介会。二是精心制作全新的宣传画

  Nong Jia Can Mou | 农业经济88   2022.3 · 下册、折页、海报、小程序挂件、手绘导览图等文宣产品,在A级景区、旅行社、星级宾馆、出租车等平台进行了投放。三是充分发挥回藏风情线区位优势,在临合高速公路临夏服务区打造了临夏旅游精品文创产品展厅,向过往游客展示销售临夏精品文创商品。同时,提升智能化宣传水平,扩大线上宣传力度,利用网络直播、省州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抖音APP等多种形式展示临夏形象 [2] 。2 临夏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2.1 南龙镇、城郊镇休闲娱乐型南龙镇妥家村利用草滩自然风景资源在妥家村精心打造了风铃长廊、网红景观等各类游玩设施,集中连片实施“米改花”项目1000hm 2 ,全面推广种植观赏油菜,并成功举办了2019年金色草滩草花节,在节会举办期间,共计接待游客上万人,滑草、玩水、射箭、露营、木屋烧烤、轻功水上漂、呐喊喷泉等全新体验让游客流连忘返,有效增强了乡村旅游吸引力。并以回归田园为主题,精心打造了草堂美食体验区,逐步实现了吃、游、娱、购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在冬季探索发展冬季乡村旅游项目,承办了全市第二届冬春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增设了冰雪滑道、雪地摩托车、雪地转转、狗拉雪橇等娱乐项目,全域全季节旅游产业发展势头正旺。城郊镇大力发展发展乡村旅游,持续盘活农村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城郊镇瓦窑村利用自身自然资源条件和地理区位优势,以乡村旅游发展农村经济,全力打造乡村旅游项目,依托项目打造了瓦窑村迪乐园,开辟了一条以乡村旅游发展农村经济的致富路。成立了专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共有101户村民加入,通过不同程度的投资入股限额,把全村困难群众也带动进入,合作社投的项目包括餐厅、卡丁车、轮胎场地等的设施,现已正常开业运营。瓦窑迪乐园旅游项目分为卡丁车竞技娱乐区、儿童卡丁车游乐区、休闲烧烤区、室内餐饮区、汽车养护区、游客服务中心等板块。2.2 折桥镇农耕体验、农家特色餐饮型折桥镇慈王村立足于慈王村独特的区位、交通、农业种植基础等优势,对废弃的慈王砖厂进行覆土填埋,盘活资源,建成了以农耕体验、科普研学、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慈王农庄项目。项目一期总投资200万元,占地0.026km 2 ,完成了土地平整、土地改良、路面夯土铺设、水系打造、功能用房、入口广场、围墙、附属设施、亮化美化等建设内容。项目二期已流转土地0.033km 2 ,正在进行设计等前期工作,慈王农庄由慈王村党支部牵头实施,成立临夏市金色慈王田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经营,立足于城市居民旅游消费需求,受QQ农场游戏启发,将0.026km 2 土地划分为20m 2 和40m 2 不等的地块500余份,配套建成田间小路和灌溉设施,配合运行农耕商店,提供种子和劳动工具,让城市居民以200元~400元价格认领地块,自主种植油麦菜、菠菜、番茄等各类蔬菜,通过手机小程序,随时掌握蔬菜生长状况,在耕种的过程中体验农耕生活,受到了市民的极大欢迎。折桥镇农家乐产业发展开始于1988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规模,特色农家院上百家,形成具有浓郁的东乡族民俗特色餐饮产业,为了整合旅游资源,培育特色产业,使全镇农家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党委、镇政府牵头,农家乐业主自发组织成立“临夏市折桥镇农家乐产业协会”,使全镇农家乐产业向规范、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折桥镇大力发展特色农家乐,农家特色的“爆炒草鸡、炕锅洋芋、东乡手抓、平伙发子河沿面片、油炸粿粿、糖油糕、三炮台”等各类美食让游客享受着一场场舌尖上的盛宴。折桥镇农家乐产业也成为临夏市乡村旅游特色之一。2.3 枹罕镇生态观光型枹罕镇王坪村积极争取政策项目支持,通过整合土地、人力、技术资源,成立临夏市王坪村紫斑牡丹种植专业合作社。走进五月的王坪村,山川锦绣,花儿飘香,牡丹产业加快了王坪美丽乡村建设进程。八坊牛乐园、羊博园景区的成功打造,开辟了“旅游+农业”的先河,更成为研学旅游基地。枹罕镇在青寺村、拜家村、王坪村、石头洼村种植油菜花共计0.8km 2 ,景观长廊、成品风车、村庄风貌和各式景观打造,原本偏僻的村庄引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3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3.1 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瓦窑村迪乐园、妥家金色草滩、杨家杏花岭、慈王金色田园等乡村旅游景点无一不在吸引着来自各地成群结队的游客前来观光驻足。在旅游景区,文明旅游第一道风景看哪里?首先配套的基础设施是游客到达这个景区的最直观体验。公共厕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不完善,造成了游客体验感差。虽然近一两年来通过努力一批卫生厕所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然而后期对于这些卫生厕所管理还不够到位,日常清扫和维护然不到位,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其次停车场修建不规范,个别乡村旅游景点仅仅是把周边土泥地作为临时停车场,甚至随意停放在景点道路两侧,增加了安全隐患,停车场不够用

  | Nong Jia Can Mou 农业经济89 2022.3·下 以及停车难、乱停车的现象急需解决。旅游的几大重要因素,吃、住、行、游、购、娱,吃饭排在第一位,可见餐饮的重要性,而现有的一批农家乐卫生条件比较差,同时餐饮服务从业者的服务意识也跟不上游客的需求,菜品的质量和价位也是层次不齐,因为缺乏管理存甚至存在乱要价的现象,这一现象也急需解决 [3] 。“住”也是旅游活动中重要的一环,游客待惯了城市喧嚣的环境,到乡村景点来也想要体验农家特色的住宿和优美的天然环境,而发展至今整个配套的民宿比较少,所以需要在这一方面再改进,增加一些农村特色的住宿,把游客留在村里,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3.2 后续旅游产品的开发及服务从业者的专业能力没有跟上景区发展通过乡村旅游节会的举办,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游玩观赏,但是没有开发出吸引游客的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纪念品大同小异,没有自己当地的特色。景区景点服务从业者服务水平及服务意识不够,尤其实在“仪表”礼仪、“服务语言”礼仪、“行为举止”礼仪等方面仍需。3.3 全市各镇村旅游体验项目雷同“千篇一律”,特色不明显各镇村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项目雷同,某个镇、村种植油菜花,发展“花海”,其余各镇、村也纷纷效仿、某个镇、村发展名宿、其余各镇村也开始发展民宿,造成了游客审美及视觉疲劳,后续应积极发掘各自镇村特色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旅游项目,以更好的增加旅游竞争力和吸引力。3.4 出行交通条件不够不便利很多的乡村旅游景区大都在城市的周边,有些景点更是在山上,现有的“村村通”和公交汽车虽然能到镇、村周边但距离实际的景区还是有一段距离,对于不开车的游客来说交通不够便利。4 发展对策建议近年来,临夏市依托独特的牡丹文化和民俗文化,不断促进旅游产业和富民产业融合发展,成功举办了河州牡丹文化月、金色草花节、马家庄乡村文化旅游节、临博会等节会活动,建成了一批依托美丽乡村、“旅游+”为模式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下一步应完善及健全基础设施从乡村旅游项目设施建设、基础条件改善、村容村貌治理、旅游从业者服务能力,综合素质、服务专业性的提高等方面下功夫。一是积极解决卫生厕所及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不仅要修建足够数量卫生厕所及停车场,而且还要提高整个设施的质量。要修建规范的停车场,后续还要对已投入建成使用的设施要加强和日常的管理,派专人负责,延长基础设施的寿命。在餐饮方面成立统一专门的农家乐产业协会,规范化运营这些农家乐,要在优化服务质量,提升菜品口味,提高餐饮卫生和服务员水平上下功夫,同时还要合理制定菜品价位,整个农家乐的运营要由协会进行管理,通过创建星级农家乐评选,促进整个行业的提升,避免出现各类让游客体验感不好的现象。在住宿方面,打造一批具有农家特色的民宿,改变旅游过程中吃住不配套的问题。二是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和外出实地观摩学习先进的服务标准,在现有的服务人员中举办各类专业比赛,通过多种举措提高景点景区从业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积极性,让游客在整个游览游玩过程中获得较好的体验感。三是按照各镇、村各自的特色优势,发展特色旅游项目,避免雷同,提高乡村旅游的水准并制定长远发展的计划,避免造成出现“昙花一现”的现象。四是解决交通不便利的问题,由政府出面,积极帮助协调有关部门,大力发展旅游专线,还可以在景区门口开通旅游电瓶车,方便交通的同时可以为景区增加受益,方便不开车的游客的出行,对于自驾出行的游客,除了积极修建规范化的停车场外,设置合理的引导箭头和行驶路线。5 结束语近年来,通过实施全域旅游战略,临夏市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蓬勃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临夏市休闲旅游和假日消费的新亮点、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成为临夏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新引擎。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围绕建设“强、富、美”乡村的目标,因地制宜,深化特色,不断发展乡村旅游业,加快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参考文献[1] 张雅菲.美丽乡村之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稻米,2022,28(1):123.[2] 刘雨.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对策探析[J].山西农经,2021(24):55-56,59.[3] 尚晓萍.乡村振兴背景下实施“乡村文化+旅游”路径探析[J].农家参谋,2021(24):11-12.

篇四:乡村生态旅游建设调查报告

 概

 况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1.项目名称:泰山马蹄峪乡村旅游 2.建设单位:泰安市马蹄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3.注册资金:50 万元 4.项目负责人:曹申平 5.项目主管部门:下港乡政府 (二)、项目总投资 1500 万元。近期 500 万元。

 (三)、资金筹措:

 公司筹资 300 万元;银行贷款 500 万元;项目合作 700 万元。

 (四)、建设期限 三至六年 (五)、编制单位 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

 北京神州新纪录规划设计院

  二、马蹄峪村基本情况 马蹄峪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下港乡的最南端,北临下港乡茅茨舍村,东接黄前镇、西靠祝阳镇。距泰安市中心约 35 公里,距济南市中心约 50 公里。全村总面积为 6200 亩,人口 976 人,8 个生产组,11 个自然村,298 户人家。民风纯朴,社会治安很好。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该村人均收入 3000 多元,在全乡处于中上游水平。主要产业是林果业,占总产值的 70%左右,其中板栗占 50%,杏占 20%。养蚕户 70 多户,已初步形成规模产业。目前,村子引山泉入户,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马蹄峪空气洁净、负离子含量高、食品和饮用水无污染,是人们理想的居住地。该村共有人口 976 人,其中 80 岁以上的老人 30 多位,90 多岁的老人 6 位,是有名的长寿村。

 本区域小梯田众多,田内种植粮食作物,田边种植杏、花椒、板栗、核桃等经济林木。农林间作,很有特点。

 自给自足的田园经济是本区域最典型特色。家家都有小菜园,且以分布在房前屋后最多。这里的蔬菜不打药,不施化肥,是名副其实的绿色蔬菜。

 石磨、碾子分布较多,是村民加工食物的主要工具。也是发展民俗旅游不可缺少的重要“原生态”资源。

  三、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 1.兴村富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旅游业是富民兴村的产业,马蹄峪需要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村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家庭、小康社会。通过马蹄峪的旅游发展,形成典型的示范效应,带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2.提升替代传统产业,保护水源地的需要 马蹄峪地处泰安市水源地黄前水库上游,对水环境的要求高。当前马蹄峪的产业是林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值不高,效益一般。其中几十个养鸡大棚对水环境造成威胁,需要进行替代。通过旅游业这一“无烟工业”的发展,替代传统的养殖业的发展,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环境效益。

 3.弘扬和保护泰山民俗文化的需要 泰山民俗有自己的特点,目前基本没有展示和整理,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通过旅游业,就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保护和利用。

 (二)、可行性 1、区位交通相对便利,市场条件好,可进入性强 (二)、可行性 1、区位交通相对便利,市场条件好,可进入性强 从马蹄峪村区位看,该村地处济南、泰安两城市交界地带,有公路直接与都市区相连,济南、泰安城区是规划区的主要客源地,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车程都在 1-2 小时左右,旅游区的可进入性较强。泰山旅游东线经过此处,从宏观旅游地理位置看,本旅游区发

  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显著,可以借助多层次、高密度的旅游交通网络充分发展旅游业。

 2、生态资源相对丰富,有较大吸引力 马蹄峪四面环山、独特的小盆地自然环境,形成独特的山地小气候。山间植被繁茂,林果品种繁多,以板栗和杏树为主,谷底春来早,一年三季花飘香。自然生态资源相对丰富,以“山泉小溪流水人家;杏花板栗鸟语花香”为其主要特色。盆地周边基本没有工业污染,内部基本没有污染源,加之植被茂密,一年四季空气清新,可谓天然氧吧,村内八旬以上老人 30 多位,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这一切对城市居民有较大的旅游吸引力。

 3、上级政府部门重视和支持 随着旅游的经济效益和关联效益的突显,岱岳区、下港乡有关政府部门对乡村旅游发展给予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支持。在制定全区经济发展时将旅游业提到战略高度,提出“旅游兴区”的指导思想。此次,岱岳区将马蹄峪村作为民俗村开发试点,投入 50万资金,支持马蹄峪村旅游开发,有区、乡政府的重点扶持,本区必然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4、旅游规划已经制定 通过紧张的野外考察,旅游规划专家充分挖掘了马蹄峪的社会文化与自然内涵,设计了较为全面的方案,制定了《泰山马蹄峪乡村旅游概念性规划》,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5、管理体制较先进

  马蹄峪旅游管理,一开始就设计了公司+农户的模式,体现了政府主导,更体现了市场主体的原则,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管理体制的安排较科学合理。

 总之,马蹄峪村有条件、有能力发展好旅游业,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农民、农村与旅游业的结合,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当地文明水平,旅游业会成为马蹄峪兴村富民的重要产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表率和示范。本项目的实施会带来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本项目是可行的。

 四、项目发展总体定位 (一)战略定位 近

 期:生态休闲、三农乐园 中远期:以乡村风情为特色、以度假、休闲、娱乐为主体的综合旅游地 (二)战略品牌 防癌杏、长丝茧、古栗岭、乡间小路、世外桃源 (三)旅游形象定位 泰山杏花村——下港马蹄峪(主要用于春季、夏初)(三)旅游形象定位 泰山杏花村——下港马蹄峪(主要用于春季、夏初)

 泰山民俗村——下港马蹄峪(常年使用)

 (四)目标市场定位 依托泰安、济南等周边城镇居民市场;吸引分流来泰山的游客市场;利用特色专题旅游产品拓展省内外专项旅游市场。

  五、规划项目布局 根据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结构、类型结构、开发利用方向,马蹄峪旅游总体布局采取“一区三沟” 格局,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一)、“一区”:即马蹄峪乡村旅游休闲中心。

 规划形象为“古树老屋、桃源人家”

 功能定位:以山村民俗、三农体验、服务接待的综合服务旅游区。

 又可分为以古树、人家为主题的乡村风貌旅游区、以桑蚕、纺织为主题的民风民俗旅游区、以荡舟、垂钓为主题的水景观光休闲旅游区,以及提供农家餐饮、住宿为主的服务区。

 (二)、“三沟”即邹家沟林果生态旅游区、东岭根林下休闲旅游区、姚家沟山涧奇石休闲探险旅游区。其中邹家沟为近期规划的重点。

 1.邹家沟林果生态旅游区。

 规划形象:杏花村 功能定位:以林业观光、山果采摘、山泉嬉戏为主题的动感之旅游区 重点抓住“马蹄防癌杏”这一品牌,借“春花”、“夏实”两个高峰期,开展林业观光活动,把发展果品生产经营与发展生态旅游结合起来,把传统农业与观光农业结合起来,建成城市居民休闲游憩、养生、体验田园乐趣及乡村居民农闲娱乐的好去处。

  2.东岭根林下休闲旅游区。

 规划形象:绿色幽境,悠然南山 功能定位:以林下休闲、娱乐,体验自然为主题的悠然之旅游区 3.姚家沟山涧奇石休闲探险旅游区 规划形象:山涧奇石、快乐老家 功能定位:以赏石戏水、溪谷探险的激情之旅游区

  六、环境保护 (一)现状分析 马蹄峪位于黄前水库的上游,是黄前水库的水源地之一。水质优良,局部地区存在生活垃圾、排泄物。

 (二)旅游业发展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马蹄峪旅游环境保护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走出一条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新路。

 1、大力宣传,提高居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2、用科学的手段和技术进行防治 3、用法制(包括乡规民约)的约束来达到长久的治理。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近期投资估算 马蹄峪近期旅游开发建设投入估算,见 7-1:

  表 7-1:近期旅游项目投入估算(单位:万元)

 项目类别 旅游项目 总投资 近期投资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旅游产品开发 村庄门户标志景观 50 30 小桥(石板桥)

 5 5 栗王广场 20 15 木屋服务点 10 3 木栈道 10 4 石屋服务点 7 4 民博园 100 80 旅游服务设施 旅游接待中心宾馆 70 50 泰山龙山庄等农家旅舍 10 8 停车场 40 20 旅游道路交通建设

 150 80 导游标识系统

 15 10 河流与水库整治 150 80 其他

 80 40 旅游促销 旅游广告宣传 40 20 旅游活动、宣传措施 20 10 其他 10 6 旅游人才资源 开发 人才培养、交流等 20 12 总计

  466

  以上近期投资总额中需要加上不可预见的投入,按项目投入的10%计算,另需要46.6万元。近期总投资为512.6万元,作为概算,我们做取整处理,近期总投入约为500万元。

 (二)资金筹措 政府扶持+银行贷款+招商引资+资本市场融资+自筹资金

 八、效益评价 (一)经济效益 营业利润:近中远期期末年利润为 151.2、488.3、1385.1 万元。估计 6 年左右可以基本收回投资。

 (二)生态效益 1、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

 2、保护水源,净化溪谷,打造黄前水库的洁净水源地。

 3、保护古树名木。

 (三)社会效益 1、扩大就业面。约计到 2010 年可安置 160 人直接参与旅游,到 2014年可安置约 350 人,到 2020 年,安置约 750 人。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2、扶贫。有利于增加乡村居民的收入。

 3、保护传统的农村生活、生产方式,对延续传统历史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九、结论和建议 从对马蹄峪乡村旅游的分析来看,该项目的前景较好,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定会成为泰安市乡村旅游的示范,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本项目投资风险小,各种效益较好,实施单位有能力落实,能有效带动本地的就业和收入的提高,带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从项目本身来看,该项目指导思想明确,设计科学,技术可行,预算合理,预期效益较好,符合项目立项的规范和要求。建议尽快立项建设。

  项目建议人:

 王雷亭

 北京神州新纪录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院长、教授 泰山学院副院长

 泰山研究院院长 蒋铁生

 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

 教授 魏云刚

 泰山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系

 讲师 赵琳琳

 泰山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系

 硕士

 二〇〇六年七月二十八日

推荐访问:乡村生态旅游建设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乡村 生态旅游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