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源文库网

帆源文库网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 正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考6篇

2022-09-15 09:50:03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考6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考 22022一号文件学习心得体会 淬炼“三心”当好“三员”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考6篇,供大家参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考6篇

篇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考

2022 一号文件学习心得体会

 淬炼“三心”当好“三员”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奋战在新时代“三农”领域的党员干部,需要聚焦“三农”工作,淬炼履职尽责的初心、真抓实干的恒心和服务群众的民心,不断增强工作主动性、科学性、创造性,不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淬炼初心,当好农业的“服务员”。要把准农村改革发展建设方向和重大政策取向,破除盲干、蛮干,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工作任务不清楚,工作缺乏系统性的错误做法。充分认识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实现农业现代化,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查资料就能完成的,需要“三农”干部走出“舒适区”,撸起“衣裤袖”,下到“责任田”,地头走一走,田间转一转,甘当“小学生”,拜农民为师,学习实践本领,汲取实践经验,补齐业务短

 板,以“脚下泥土芳香”代替“办公室里茶香”,观览实情、体察民情、破解难题,提升履职尽责本领和乡村实践经验能力。

  淬炼恒心,当好农村的“战斗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特别是在“险滩”和“硬骨头”面前,更须撸起袖子、甩开膀子,继续发扬“闯”的精神,“干”的劲头,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让乡村美和乡村富齐头并进。“三农”干部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务实作风,苦干实干,当好建设农村的“实干家”“战斗员”,越是困难迎面、挑战当头的时候,越是要知重负重,冲在一线,以“事不避难勇担当”的精神,不谋虚功,只谋实干,切实担当起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发展的时代重任。

  淬炼民心,当好农民的“勤务员”。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服务好“三农”工作,必须要带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开展工作,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不断淬炼服务群众的初心。“三农”干部要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拜农民为师,同坐一条板凳、多说一些“土话”,向人民学习,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期盼,搭建沟通平台、优化机制,做到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心得感悟

  扎牢“树根”

 挺立“树干”

 修好“树冠”

 2 月 22 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农业现代化、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驻村干部们一批批奔赴基层,投入乡村振兴的“大森林”,但若想将自己的乡村振兴“小树苗”培育成一棵苍劲挺拔、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必须要以“为民排忧解难”扎牢“树根”、以“加强自我修炼”挺立“树干”、以“零容忍的态度”修好“树冠”。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以“为民排忧解难”滋养乡村振兴的“树根”。根深叶茂方能抵御风雨的侵袭。种树者必培其根,乡村振兴工作“百姓”是关键。驻村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脚底有泥”“心中有底”,敢于直面矛盾,解决基层中的“重点”“难点”“痛点”问题;要坚持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交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老百姓谋福利、办实事,提升群众满意度。当前处于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衔接阶段,正从“有没有”过渡到“好不好”的问题,不能一味“加速度”,做花上垒花的虚工,要在党的组织领导下,“求好不求快”,“稳”中求进,确保农业稳产增收、农民稳步增收、农民稳步安宁,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以“加强自我修炼”滋养乡村振兴的“树干”。树干由树皮、形成层、木质层、髓心组成。驻村干部要加强自我修炼,以“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绝地

 忠诚”当作“髓心”;以“实事求是的成事之道,以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担当作为”当作“木质层“;如产生树木生长细胞的“形成层“,勤学苦练,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丰富拓展知识,提升履职本领; 更是要像保护树身、防止病害入侵的“树皮”一般,以坚持原则、敢于斗争的政治品格,形成推进乡村振兴“坚不可摧”的 “树皮”。树干生长在复杂的树根上,正如时常面对复杂基层工作的驻村干部,难免遇到不理解或不配合工作的群众,亦或是紧急工作。但经历过基层“风吹浪打”,当过“热锅上的蚂蚁”,捧过“烫手山芋”,经历“重重难关”,方能学到真本领、真功夫,也能更好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以“零容忍的态度”滋养乡村振兴的“树冠”。树木主干以上的部分叫树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棵参天大树,如果任蛀虫繁衍啃咬,最终定会逐渐枯萎。基层组织建设抓好了,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也就能更上一层楼,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更紧密,乡村振兴的“树冠”才能枝繁叶茂,党的领导就会更坚强有力。“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开展工作必须讲规矩、守底线,更是要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对基层中发现损害群众利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村干部或干部,必须拿出“零容忍”的态度,“不怕撕破脸皮”,敢于斗争、坚决抵制,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把人民的幸福镌刻在乡村振兴的里程碑上。

 2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发挥党建“硬核”力量

 乡村振兴“春山在望”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对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大部署。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答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这道“时代命题”,应当着眼强基础、壮产业、育人才,将党建资源盘活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硬核”动力,以高质量党建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组织保障。

  “党建+基层”,让乡村振兴“桥头堡”更牢。“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党组织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组织者、推动者、实施者,不能仅满足于实现“有形覆盖”,更要实现“有效覆盖”。提升组织力,要用好党建考核“指挥棒”,把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纳入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站在群众中间,解决群众难题,激活农村党建工作“末梢神经”。要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完善村级阵地、文化设施、便利服务等建设,让“学习有场所、活动有载体、服务有特色”,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建 +产业”,让乡村振兴“致富路”更阔。产业兴则百业兴,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要以大力实施“党员带富工程”等活动为抓手,帮带有思路、有创业意向的农民群众发展特色农业,当好群众增收创收“好帮手”和“引路人”。要推动党建工作与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完善“党建+合作社”“党建+电商”等购销平台,组织党员专家挂靠相关产业,产业从业

 党员挂靠相关支部,以组织引领促产业兴旺。要突出产业链上党组织和党员的带富领富功能,支持党员大户、党员致富带头人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探索采取党员群众“一帮一”“多帮一”“一帮多”的“抱团”发展模式,实现变“一亩之田”为“丰产丰收”。

  “党建+人才”,让乡村振兴“主力军”更强。种好招才引智“梧桐树”,筑牢留才育人“凤凰巢”,方得发展建设“百鸟群”。发挥党管人才优势,抢抓政策机遇,推行聚才引智清单对接机制,把产业、项目企业人才需求与人才引进精准对接;大力发展归雁经济,发挥乡贤作用,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坚持以精准选人、精准派驻、精准管理为目标,总结运用脱贫攻坚经验,持续做好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和驻村工作队工作,确保选得优、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探索构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网格化党建模式,推动在党员家庭挂牌“党员示范户”挂牌,带领党员主动亮身份、树形象。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心得体会

  在“田间地头”接续振兴“山海情”

 近日,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即《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 21 世纪以来第19 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部署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明确了底线任务和重点工作,推动实现“两新”。当前,我国农村人口数量仍然占有较大比例,强调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实现“田间地头”里的“升级发展”,不仅对国家的发展稳定具有深远意义,更展现了党中央对乡村振兴的浓浓“山海情”。

  “民以食为天”,端稳中国“饭碗”,感悟颗粒之间的殷殷期盼。“食为政首,谷为民命。”任何时候,初级粮食产品都是一个国家最基础、最根本的“命脉”。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在这种情形下单方面地依赖粮食进口无疑是“甘为鱼肉”。“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越是复杂的局面就越要练好“基本功”,把中国人的“粮袋子”牢牢系住,是事关国家稳定的底线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颗粒之间的“殷殷期盼”,一心一意搞产量,通过稳定耕地面积、鼓励研发技术等手段,实现农业农

 村种地挑上“金扁担”,让科技“飞”到“田间地头”,从源头保障国家的粮食供应底线。

  “村喜禾花实”,攥紧致富“钥匙”,感悟产业之间的暖心关怀。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让乡村农民腰包“鼓”起来,就不能仅仅盯着已有的“一亩三分田”,而要“广开源”,向现代产业问“药方”。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农村农民致富的主动性,积极同他们的各种需求对接,在基本设施建设“下乡”的基础上,一方面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因地制宜为农民产业致富提供“高附加值”的路子;另一方面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结合实际为农民发展产业提供“更多选择”的保障,让兴旺产业为乡村振兴开好路,起好头。

  “人不负青山”,保护生态“金山”,感悟山水之间的远见卓识。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并不意味着以环境换发展,粗放式发展的老路最终是“饮鸩止渴”,保护环境归根结底是保护居民自己的切身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明了绿色发展的新路径。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乡村振兴背后那一点“生态绿”,结合地方实际发展生态产业,绿色产业,循环产业,不仅保护好“绿水青山”,更能利用好“绿水青山”,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发展之路。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乡村振兴的背后,是对土地上的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规划。领会“田间地头”的“山海情”,广大党员干部要知行合一,化理解为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篇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考

22 年第1期4·金融服务“三农”·摘要: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方的努力推动下,我国农业农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金融机构要主动适应形势变化,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大政策资源倾斜,不断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更多金融力量。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分析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以及做好资源保障等工作举措,并就当前金融服务面临的困难问题提出建议。关键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粮食生产;耕地保护;农业科技;金融服务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817(2022)01-0004-04DOI:10.16678/j.cnki.42-1864/f.2022.01.001 ■中国农业银行乡村振兴金融部  王 帅关于新时期做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思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当前,“三农”发展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历史阶段,更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使命担当,优化服务体制机制,加大重点领域金融供给,加快产品政策创新,不断提升乡村振兴服务质效。一、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面临新形势新需求自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产生了重要变革,取得了突出成绩。农业生产迈上新台阶,粮食产量连续 7 年保持在 1.3万亿斤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 60%。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消除。农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 2.56。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快补齐,乡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可以预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落地推进,各项政策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乡村全面振兴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快,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将迎来更广阔的空间。一是乡村振兴重要项目政策落地按下“快进键”。2022 年,国家将出台种业振兴、乡村建设等专项规划,启动“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城乡建设绿色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占比、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乡村振兴专项债等改革举措将会全面落地,各地将加快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项目,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带来超万亿元市场空间。二是乡村新主体新业态发展跑出“加速度”。在中央政策推动下,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层出不穷。目前,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填报数量超过 300 万个、农民合作社达 225 万个、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达 90 万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9 万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超过 7000 个。近期在国家印发的《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中明确,到 2025 年培育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超过 2000 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联合体超过500 个。乡村产业链条化、集群化、规模化的发收稿日期:2022-01-23中国农业银行长春金融研修院  邵 雪

 2022 年第1期5·金融服务“三农”·展趋势,将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更多优质客群,也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批量化、规模化拓展客户提出新要求。三是数字乡村建设全面驶入“快车道”。随着数字乡村战略进一步落地实施,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速普及渗透,数字乡村试点工作如火如荼展开,“互联网 + 政务”“互联网 + 党建”“互联网 + 村务”等乡村治理模式不断涌现,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整体提升。国家已建设油料、天然橡胶、糖料蔗、棉花、苹果、大豆、生猪等 7 个品种全产业链数据应用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报系统注册用户数已达 13.5 万家,认证家庭农场 2.5万家、农民合作社 1.6 万家;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5750 亿元;80% 的乡村旅游经营户拥有在线支付与预定系统。乡村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涉农经营渠道平台、结算方式更加丰富多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线上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四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摆上“日程表”。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根据《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中央将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健全三次分配机制等方面入手,推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探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解决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目前,全国 55 万个行政村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办证,2 亿农户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41.3 万个村领到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集体成员累计分红超过 3800 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26 元,实际增长 11.2%,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2.5 个百分点。因此,从全国层面看,促进农业农村共同富裕,基础初步具备,各类主体金融需求将更加旺盛。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要聚焦重点领域,加大产品政策创新(一)持续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认真落实中央“四个不摘”的部署要求,保障脱贫地区贷款规模,确保信贷投放力度不减。对接地方政府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数据,对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严格执行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助力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针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研究出台信贷准入、审查审批、利率优惠、资源配置等倾斜政策,加大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政策倾斜,加强定价优惠政策传导落地,力争重点帮扶县新发放贷款利率保持较低水平。做好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金融服务,把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配套设施作为重点支持项目,精准给予信贷产品和政策支持。加大后续产业发展信贷投入,对吸纳搬迁群众就业较多的企业,以及配套的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载体,实施相对优惠的贷款利率,助力群众稳定就业。针对脱贫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等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积极布局网点、自助银行和惠农通服务点等渠道,提高金融服务便利度。(二)大力支持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事关全社会的稳定发展,是“国之大者”。围绕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优质粮食工程等战略,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照商业化运作的原则,积极支持粮食精深加工、贸易流通等全产业链发展,针对“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粮食产业领军企业、优质粮食工程重点示范企业、农垦企业等,适当放宽信用贷款和供应链融资条件。以大豆、油菜籽、花生和油茶等油料作物主产区为重点,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建立重点支持企业名单,支持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能力。积极支持生猪、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以种养殖、加工企业以及北方设施蔬菜、南菜北运基地项目为重点,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信贷准入门槛,足额保障信贷规模,全力保障企业资金需求。加大种粮农户信贷支持,批量化建立种粮农户信息档案,推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在春耕备耕、夏粮收购、秋收秋种等重要时间节点,建立信贷服务“绿色通道”,实施信贷审批优先受理、优先办结等快办机制,提高贷款审批效率。(三)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和农业科技金融服务耕地是农业生产最为宝贵的资源。银行业

 2022 年第1期6·金融服务“三农”·金融机构要围绕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在避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商业化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融资路径。深化与政府、社会资本合作,推动各地成立市场化承贷主体,创新基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的项目综合收益、借款人综合经营收入,以及可行性缺口补助或政府付费方式 PPP 模式等,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建立农业重大灾害应急服务机制,通过减费让利、贷款期限调整等措施,加大对灾损农业设施和受灾农户信贷支持。积极服务国家种业振兴行动,围绕种质资源保护、育种创新攻关、种业基地建设、种业企业扶优等领域,研究完善支持种业发展政策措施,探索创新种业企业投贷联动服务模式和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贷款产品。针对各地农机购置需求,探索利用物联网等新技术,创新大中型农机具等新型抵质押方式,在农业设施发达、地方政府实施农业设施物权登记的区域,支持各行开展种养殖设施抵押贷款业务。(四)着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质量发展乡村产业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聚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农产品加工园以及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方式,参与产业链“人地钱物”要素直通车服务,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各类经营主体。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优势,通过线上发布信息、智能撮合等方式,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客户提供产业项目招商引资、投资展业商机的业务撮合。积极支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以及省级及以上政府部门确定的冷链物流重点项目、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创新银政担合作模式。围绕“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农业农村领域碳达峰方案,积极支持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等,推广林权抵押贷款,探索创新国家储备林建设差异化产品政策。跟进各地农村生态产品、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推广“碳汇林业贷”“生态保护贷”等区域特色产品,探索“生态产品抵押 + 项目贷”服务模式。(五)深入服务国家乡村建设行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重要体现。聚焦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等重点领域,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注重加大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信贷投放。探索建立乡村建设重大项目库,对符合条件的农村改厕、供水保障、污水垃圾处理、农村清洁能源等项目贷款,在项目资本金比例、授信额度核定、担保方式等政策方面优先支持。跟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积极推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质押贷款,支持创新特色融资模式。聚焦国家新一轮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地区,探索“农房抵押 + 民宿贷”“农房抵押 + 政府增信”等融资服务。围绕中央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支持地方债券用于乡村振兴项目的部署,全面参与地方政府专项债立项申报、发行顾问、项目配套融资方案设计等工作,做好财政拨付金融服务。三、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要强化政策保障,拓展服务模式服务乡村振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健全的体制机制、专业的人才队伍、倾斜的资源投入、丰富的服务网络以及多元化服务方式,才能提供不竭的发展动力。(一)建立上门服务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成立服务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制定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规划,定期研究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进展和重大政策措施。建立领导干部挂点工作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任务,全面压实服务乡村振兴责任。加强基层党组织和“一懂两爱”、服务“三农”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县域支行领导干部选配,实施乡村振兴专项招聘计划。将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经历作为干部提任的重要参考,激励引导干部人才到乡村振兴一线干事创业。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设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三农”指标,加大考核挂钩力度。单列县域机构财务资源,额外安排激励工资、战略费用等资源用于重点项目,提高服务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动力。

 2022 年第1期7·金融服务“三农”·(二)强化乡镇网点渠道支撑根据城乡人口流动特点和趋势,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前瞻性做好网点布局调整,推动城市密集网点向城乡结合部、重点乡镇、农村新社区迁建。建设县域“金融 + 政务”新型网点,开设政务受理窗口柜台,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创新开办社保缴费、补贴申领、就医挂号等便民服务。在金融服务相对匮乏的地区,布设金融服务站,开展便民金融服务和惠农政策宣传。加强手机银行、远程银行等在农村地区普及应用,提升业务办理便捷程度。增配流动服务车和便携式服务机具,为偏远地区或金融空白乡镇提供综合服务,打造农民身边的“村口银行”。(三)推动金融服务与乡村治理融合互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实施人才驻县驻乡驻村行动,选派优秀干部到乡镇政府和村两委挂职,充实乡村金融人才力量。实施送金融知识下乡行动,重点围绕信用意识、金融知识、防范非法集资和诈骗等开展宣讲,提升农民金融意识。开展信用村信用户建设,实施农户信息建档行动,对信用意识良好、偿还借款及时的农民实施积分奖励,配套制定贷款优惠政策。密切与地方政府合作,将评定农民信用和道德积分作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的重要抓手,对经村干部和村民小组评议推荐的农户,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培育农村良好信用环境。四、提高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质效,需要国家政策予以引导支持从全国整体情况看,尽管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地区融资难、融资慢等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但金融深度服务乡村振兴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政府和监管部门予以关注支持。(一)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政策由于缺乏合适的承贷主体和还款来源,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乡村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项目介入难度大。同时,部分乡村建设项目的...

篇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考

2022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 体会材料七篇

  2 2022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 1 1

 伟大的事业,离不开科学的理论为指引;伟大的梦想,需要强大的精神来指路。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部署了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回望过去的改革发展历程,三次就“三农”工作作出战略指引。从农村改革到乡村振兴到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每一次都在重要的历史关头,向全党全社会接续释放重农强农的明确信号,为我们提振士气、廓清职责,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善于把握政治大局,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看“三农”、抓“三农”。

 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分析认识形势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我们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更是由“三农”本身特殊的政治属性所决定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大国而言,14 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几亿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从来就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三农”问

 题,也绝对不只是简单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始终坚持胸怀“两个大局”,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才能清醒认识、准确把握面临的复杂形势,做到“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讲政治必须提高政治领悟力。要做到对党中央精神深入学习、融会贯通,坚持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推动工作,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三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形成了新时期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理论探索与顶层设计。我们必须要把握精髓,学深悟透,深入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等,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对“国之大者”要了然于胸,对“三农”工作要找准坐标、找准方位、找准靶心,明确自己的职责定位,不断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三农”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

 讲政治必须提高政治判断力。要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以人民为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三农”问题。要切实转变单纯从业务工作出发、只看一隅一角的思维定式,不能只算经济账、眼前账,还要多算政治账、长远账。比如粮食安全,不能单纯算比较效益和机会成本,更得算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大局稳定这个大账;农产品进口不能只考虑节约国内的耕地和水资源的需要,而忽视了由此可能导致命脉受制于人、关键时刻被“勒脖子”的风险;长江禁渔,不能只看到短期内各种物资人力的投入,更要思

 虑全流域的生态保护乃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一定要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头脑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始终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三农”问题,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讲政治必须提高政治执行力。讲政治既是讲,关键还要“做”,得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体现到实际效果上。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要原原本本执行党中央“三农”大政方针,不打折扣真抓实干,立说立行马上就办,做到不掉队、不走偏。既要紧紧围绕“国之大者”抓主抓重,也要围绕中央部署落细落小,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在具体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言行中,落实到农业农村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提高政治站位,守牢政治底线,拿出硬招实招,狠抓落地落实,全力以赴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各项决策部署,努力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2 2022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 2 2

 作为一名农商银行的青年员工,我始终有一种“三农情结”,犹如一颗种子在内心深处生根发芽。在进办公室工作之前,我是一名支行客户经理,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与农贷户打着交道,每天周而复始的做着同样的事情。但正是这样看似简单而又单调的工作,让我从中

 深深感受到了老百姓对农商银行深厚的感情,他们信任我们就像信任自己的土地一样,在粮食收获前就知道自己能打多少粮食。70 多年比肩同行,共同的栉风沐雨,双方早已结下了浓浓的“农商鱼水情”。

 在办公室工作后,我接触到各类文章材料多了起来,也有幸能听到行领导们对农商行转型发展的讲话。“乡村振兴、支农支小支微支民、金融精准扶贫、整村授信、党建互联互助”等,这些是近期耳边常听的词汇,行领导的话语间始终都离不开“三农”。改名不改姓,改制不改向,我从中深深感受到了农商银行在服务“三农”上的决心和努力。我想这就是农商银行的“本色”。

 我从农村里来,深爱着自己成长的土地,能够在在农商银行工作并服务于自己熟知的农民朋友,我感到幸运,也感到满足。我想有这种感觉的,肯定不止我一人,因为我们的员工均来自脚下这片熟悉的土地,我们的单位早在成立之初就把自己的根深深地埋进了这片土地,工作于“城乡人民自己的银行”,服务于县域地方经济发展是大家共同的梦想。

 工作中,我有幸遇到一位睿智的农商行前辈,他的亲身经历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年轻时代在服务“三农”上的坚守与忠诚。他们的故事深深感染了我,让我真心爱上了这份工作。他讲到“作为一名客户经理,当你只有做到走进包片村里,每一户家中养着的狗能朝着你摇尾巴、农户能拉你进去喝一杯茶,你的工作才做到位,才是一名合格的客户经理”。

 前辈的话深深震撼了我,让我内心也产生了哪天自己能得到前辈们这样“待遇”的向往。但当我向他抱怨,现在的农民朋友很忙,忙着圈里的的猪等着他去喂,后山的羊等着他牵回,地里的土豆正等着他去收获,而不“搭理”我,甚至家中的狗没有主人的许可,不让我进入主人的院子时。前辈则语重心长的说道“时代在变,现在的农民朋友比以前更勤劳,不是他们不搭理你,而是你选择的时间不对。农民朋友对我们是认可的,你为什么不能等到傍晚或者去田里找他呢,只要用心去做、真心相待,再经常走访,喝上农户一杯热茶,甚至留你吃上一顿饭都是常有的事······” 当我带着前辈的话走上信贷岗位上时,以至在现在办公室岗位上时,我惊奇的发现,原来前辈对我讲的话,大家都在很好的践行,他们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精神,大家都在传承。近期全行开展的“十公里行动”,男女老少、干部员工齐上阵,一村一户细细走访,一笔一划认真记录,行动开展的热火朝天,我想这就是农商银行“三农”情结的完美体现。

 2 2022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 3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统筹推进“无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

 国家社会历史进程告诉我们一个规律:“无商不富,无工不强,无农不稳”。农业作为一个国家最基础的产业,它发展的水平高低关系到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也是决定人民幸福度和满足感的重要指标。我国农村地区老龄化严重,缺少劳动力进行生产,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依靠科技创新,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道路。

 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要求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人力投入过高。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普及,打通了农村孤岛融入现代经济的通道,让偏远乡村同外部世界实现了历史性的互通。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技术手段,有效拉近城乡之间的距离,现代医疗技术不断提升农民健康水平,新一代生物技术、新材料等的发展,为乡村真正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实现农村现代化,必然要求人力资源的创新。人是高新科学技术实施的载体,只有农村人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新科技才能在农村地区真正的得到应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 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在农村创造一个让人才发挥才能的舞台,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深化加大农村人才体制的改革,出台一系列的奖励措施,支持和鼓励我们的大学生、返乡农民工、成功人士回到自己的家乡进行创业,鼓励他们在我国的农村地区进行创

 新性的工作,能有效的激发出我国农村的内生活力。同时,也要培育一批有文化、爱科学、懂技术、敢创新的新农民,为农村生产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保障人力需求,也是十分必要的。

 乡村振兴是一个伟大的课题,它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成功与否,关系到我们人民的根本利益,创新发展技术,打破常规思维,树立大局观念,埋头艰苦奋斗,相信我们一定会夺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

 2 2022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 4 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部署是十九大报告对“三农”地位的总判断,既有“重中之重”地位的再强调,又有“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的新定调,也是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头戏。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务之急,对此我谈几点建议。乡村振兴首要是解决好“三农”问题。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农村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可以再延长三十年或者更久,说到底土地才是农民的铁饭碗,在土地上做文章才是农业农村的最主要的命题,把农民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我所在的地域,我所包的村,最适宜,而且得到验证的就是种植苹果,将苹果做大做强才是当务之急,这之中最重要的是解决劳力缺乏的问题,要在苹果产业上持续加大扶持政策,特别是苹果后整理项目,加大冷库建设和苹果加工政策的投入。其次要解决干部队伍,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

 “三农”工作队伍,特别是今年要进行村三委换届,借此机会,将村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信息化,将一批知识水平较高、带头作用较大、信息化程度较好的年轻人选进班子队伍,突出党的领导地位,突出干部带头示范作用,真正让农村发展起来,有活力,能聚人、能致富。最后,一项政策的实施,我觉得要贵在坚持,要持之以恒抓,不要随意更改,导致半途而废,所以乡村振兴战略既然提出来就要大刀阔斧的行动,而且要坚持不懈的抓。

 2 2022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心得 5 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重要的发展战略是在新时期农村发展中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明确的指出了发展农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现阶段“三农”问题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环境是习总书记很关心得问题,而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到了脱贫攻坚决胜时期,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更是成为政府最关注的重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憧憬,关键就是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补齐农村发展滞后的短板,建设好美丽乡村,让农村人也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的美好成果。

 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十九大报告则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比之前的统筹发展更加具体; 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无疑给广大农业经营者吃下了一颗“长效定心丸”; 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更是切中了农村人才短板的要害; 等等。对于这一系列的新政策带来的不仅仅是农村发展的新希望,更是实实在在的政策帮扶。

 在十九大精神的正确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这艘巨轮的领航中,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破浪而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 2022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 6 6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已经迈进了 20__年,脱贫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乡村振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予以重视。不能懈怠,集中力量,努力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缩短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贫富差距,改善农村相对比较落后的经济。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乡村振兴”首先要发展经济。但是发展经济同时,更要重视环保工作。发展可持续性产业链条。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在农村,要做好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处理工作。垃圾分类处理。可回收垃圾进行回

 收,进行二次利用,不可回收垃圾如果皮、剩饭等容易分解的垃圾进行掩埋,让其分解发酵之后,可以当做肥料,如作为花肥等。

 “乡村振兴”要重视农村精神风貌建设,移风易俗、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定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增强乡村文明建设。例如举办文艺演出活动、跳广场舞等。这样既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能丰富农村精神文化业余生活。一举两得,值得推行,值得借鉴,值得发扬。

 “乡村振兴”要发展好特色乡村旅游产业,我们都知道第三产业,既服务业,利润高,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因此要想改变产业结构,就应该向第三产业,服务业靠拢,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一方面可以带动...

篇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考

22 022 中央一号文件学习感悟心得

  强化党建引领效应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强调要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各省也将制定出台实施意见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对做好今年“三农”工作进行了明确要求、作出了重要部署。

  农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党的领导是“三农”发展的坚强政治保障,要始终坚持以农为本的根本原则,把“三农”工作牢牢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继续奋发作为,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添砖加瓦。

  想要强农业,就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地位。农业发展关乎国计民生,关乎千家万户,做好“三农”工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深入贯彻党对“三农”工作政策要求,坚决落实党的各项决议部署,将党的精神要求转化为行动自觉,确保党在“三农”工作中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优势,切实夯实强国之基、富民之本。坚持党管人才,不断优化“三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一体化建设体系,把乡村人才纳入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并予以重点支持,充分激发乡村人才工作活力。充分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想要兴农村,就必须发挥党组织的引领效应。把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切入点,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汇聚合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方面,要持续建堡垒树旗帜,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发挥乡镇党委推进乡村振兴的统筹协调作用,持续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

 化建设,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组织开展强村带弱村的帮带活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另一方面,要持续聚人才建队伍,做好换届后半篇文章,深入研判村社干部工作状态,深化乡土人才“三带”行动,加强对返乡青年、新型农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群体培训,实施乡村公共服务人才能力提升计划,努力培养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

  想要赢民心,就必须弘扬共产党员实干精神。赢民心懂民意是基层党员干部做好“三农”工作的基础,也是唱响党的好声音、落实党的好政策的关键。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把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升放在首位,既要强化政治理论的学习,也要突出对农业发展知识学习,摸清农业发展规律,以更多的“专业土话”赢得群众信任。持续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工作作风,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主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着力破解制约“三农”发展的急难愁盼问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围绕群众所盼所想所需出发,站在乡村发展、群众增收、生活提质的角度多思考、多研究,并结合自身实际,探索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奔小康。

 2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心得

  基层干部的金“点”子

 2 月 22 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 21 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 19 个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要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我们作为新时代基层建设的主力军,更是要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基层实践中俯下身、迈开步,从文件中悟基层干部发展金“点”子,固信念、务实事、思变通,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常固信念,夯实“着力点”,在“练兵场”中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我们在进行入党宣誓时,都曾举起右手庄严承诺:“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党历经百年风雨,依然生生不息,这是无数共产党人怀揣为民服务初心,践行民族复兴使命的成果。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铭记宣誓内容,坚定自身政治立场,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信仰者、实践者和继承者。我们要团结起来,组建一支“听党指挥”的基层干部队伍,上连政府、下接群众,向党中央靠拢、向先锋模范学习,争当模范兵,做好“连心桥”。同样,我们也要坚定矢志为民的立场,尽快融入基层,适应工作发展需求,摸透群众家长里短和急难愁盼,做好人民“勤务兵”和基层“排头兵”,为绘好美丽乡村画卷“执笔”。

 勤务实事,直击“关键点”,在“持久战”中扛重担。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大背景中,新时代基层干部要脚踏实地办实事,找准“关键点”,把准脉、点准穴、下准药、治准病,攻坚克难,稳中求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层干部要找准民生“关键点”,勤务民生大事。我们要走近田间地头、深入街头巷尾,说方言、话家常、摸实情、知民意,洞察民生诉求,分清轻重缓急,直击民生最深处、最根本问题,深刻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把“论文”写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地方。我们作为新入基层的”三门“选调生,更要坚决摒弃好高骛远、本末倒置,在基层实践中摆脱学生稚气和干部傲气,能拉得下脸、弯得下腰、迈得开步,擅长的事要抢着做、精细做,不擅长的事要勇敢做、不怕做,拿出闯的势头、拼的干劲,切实发现好、解决好问题根本,在基层道路上自强不息、砥砺奋进。

  善思变通,发展“创新点”,在“攻坚战”中出奇招。农业稳产增产需要现代化农业基础支撑、农村稳定安宁需要改进乡村治理、农民稳步增收也要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提效率需要创新,谋发展也需要创新,广大党员干部要会创新、敢创新、善创新。勇做“急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不怕试错,更不怕犯错担责,坚决摒弃抱残守缺、举棋不定、畏首畏尾,这些创新路上的大忌,激发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勇气和胆量。在工作和生活中,主动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本领,懂得沙里淘金,博采百家之长,而后融会贯通。同样,我们也要坚决摒弃当局者迷的狭隘眼光、随波逐流的旁观者心态,明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道理,尝试转变固定模式,以批判性思维看待问题,敢于质

 疑,敢为人先,擅于从多角度出发,培养新思路、探索新路径、找到新方法。

 2 22 022 中央一号文件专题学习心得

 把握乡村振兴的“三个字眼”

 新春伊始,《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这是 21 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九个“中央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对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大部署,对于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握乡村振兴“三个字眼”,扎实做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和实效性导向。

  “稳”字当头,厚植民情,让乡村振兴“坚如磐石”。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之大流行影响深远,强权政治之大蔓延威胁和平。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稳住农业基本盘”,“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确保”: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广大党员干部在新征程中要始终坚持“稳”字当头,厚植为民情怀,让乡村振兴推进“坚如磐石”。新的一年要面对诸多新挑战,多点散发的疫情,危害极端的天气,时有发生的返贫,都需要突出一个“稳”字,这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也是打牢基础的关键。要听民心、顺民意、增民福,汲民之慧根智慧于万众,成民之精神风骨于万心,取民之力量服务于万人。因民而生,生生不息;因民而兴,兴兴而荣;因民而盛,盛世恢弘。

 “进”字贯穿,创新举措,让乡村振兴“稳中求进”。文件提出,乡村发展要“促进”,乡村建设要“推进”,乡村治理要“改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新进展”“新步伐”,都是稳中求“进”的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清晰头脑,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要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要突出实效,改进传统手段,改进问题,移风易俗,把大把精力投入到乡村振兴上,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探索和推广符合时代需要的先进经验。

  “硬”字傍身,勇接挑战,让乡村振兴“势如破竹”。保夏粮保全年粮食丰收这场硬仗,必须以背水一战的态度、超常超强的力度坚决打赢。大力实施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这场硬仗,必须“多油并举,多措并施”,攻坚克难扩面积,千方百计提单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广大党员干部要培养一种无私忘我、行端影直的净气,一种铁骨铮铮、腰杆挺直的骨气,一种敢于碰硬、敢于攻坚的勇气,在乡村振兴征程中勇接“烫山芋”,扎实“基本功”,修炼“必杀技”,在急难险重任务上“淬火锻炼”,“因岗练技,因事施法”,结合岗位实际将乡村振兴工作任务领会吃透,不断锤炼应对挑战的“钢筋铁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势如破竹、行稳致远。

  乡村振兴已全面展开,工作任务繁重、难度系数更高,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提升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能力水平,真抓实干,埋头苦干,高质量完成好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各项任务,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心得感悟

  扎牢“树根”

 挺立“树干”

 修好“树冠”

 2 月 22 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农业现代化、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驻村干部们一批批奔赴基层,投入乡村振兴的“大森林”,但若想将自己的乡村振兴“小树苗”培育成一棵苍劲挺拔、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必须要以“为民排忧解难”扎牢“树根”、以“加强自我修炼”挺立“树干”、以“零容忍的态度”修好“树冠”。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以“为民排忧解难”滋养乡村振兴的“树根”。根深叶茂方能抵御风雨的侵袭。种树者必培其根,乡村振兴工作“百姓”是关键。驻村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脚底有泥”“心中有底”,敢于直面矛盾,解决基层中的“重点”“难点”“痛点”问题;要坚持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交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老百姓谋福利、办实事,提升群众满意度。当前处于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衔接阶段,正从“有没有”过渡到“好不好”的问题,不能一味“加速度”,做花上垒花的虚工,要在党的组织领导下,“求好不求快”,“稳”中求进,确保农业稳产增收、农民稳步增收、农民稳步安宁,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以“加强自我修炼”滋养乡村振兴的“树干”。树干由树皮、形成层、木质层、髓心组成。驻村干部要加强自我修炼,以“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绝地

 忠诚”当作“髓心”;以“实事求是的成事之道,以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担当作为”当作“木质层“;如产生树木生长细胞的“形成层“,勤学苦练,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丰富拓展知识,提升履职本领; 更是要像保护树身、防止病害入侵的“树皮”一般,以坚持原则、敢于斗争的政治品格,形成推进乡村振兴“坚不可摧”的 “树皮”。树干生长在复杂的树根上,正如时常面对复杂基层工作的驻村干部,难免遇到不理解或不配合工作的群众,亦或是紧急工作。但经历过基层“风吹浪打”,当过“热锅上的蚂蚁”,捧过“烫手山芋”,经历“重重难关”,方能学到真本领、真功夫,也能更好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以“零容忍的态度”滋养乡村振兴的“树冠”。树木主干以上的部分叫树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棵参天大树,如果任蛀虫繁衍啃咬,最终定会逐渐枯萎。基层组织建设抓好了,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也就能更上一层楼,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更紧密,乡村振兴的“树冠”才能枝繁叶茂,党的领导就会更坚强有力。“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开展工作必须讲规矩、守底线,更是要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对基层中发现损害群众利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村干部或干部,必须拿出“零容忍”的态度,“不怕撕破脸皮”,敢于斗争、坚决抵制,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把人民的幸福镌刻在乡村振兴的里程碑上。

篇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考

22 022 中央一号文件学习感悟心得

  强化党建引领效应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强调要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各省也将制定出台实施意见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对做好今年“三农”工作进行了明确要求、作出了重要部署。

  农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党的领导是“三农”发展的坚强政治保障,要始终坚持以农为本的根本原则,把“三农”工作牢牢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继续奋发作为,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添砖加瓦。

  想要强农业,就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地位。农业发展关乎国计民生,关乎千家万户,做好“三农”工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深入贯彻党对“三农”工作政策要求,坚决落实党的各项决议部署,将党的精神要求转化为行动自觉,确保党在“三农”工作中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优势,切实夯实强国之基、富民之本。坚持党管人才,不断优化“三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一体化建设体系,把乡村人才纳入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并予以重点支持,充分激发乡村人才工作活力。充分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想要兴农村,就必须发挥党组织的引领效应。把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切入点,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汇聚合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方面,要持续建堡垒树旗帜,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发挥乡镇党委推进乡村振兴的统筹协调作用,持续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

 化建设,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组织开展强村带弱村的帮带活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另一方面,要持续聚人才建队伍,做好换届后半篇文章,深入研判村社干部工作状态,深化乡土人才“三带”行动,加强对返乡青年、新型农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群体培训,实施乡村公共服务人才能力提升计划,努力培养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

  想要赢民心,就必须弘扬共产党员实干精神。赢民心懂民意是基层党员干部做好“三农”工作的基础,也是唱响党的好声音、落实党的好政策的关键。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把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升放在首位,既要强化政治理论的学习,也要突出对农业发展知识学习,摸清农业发展规律,以更多的“专业土话”赢得群众信任。持续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工作作风,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主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着力破解制约“三农”发展的急难愁盼问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围绕群众所盼所想所需出发,站在乡村发展、群众增收、生活提质的角度多思考、多研究,并结合自身实际,探索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奔小康。

 2 22 022 中央一号文件专题学习心得

 把握乡村振兴的“三个字眼”

 新春伊始,《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这是 21 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九个“中央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对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大部署,对于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握乡村振兴“三个字眼”,扎实做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和实效性导向。

  “稳”字当头,厚植民情,让乡村振兴“坚如磐石”。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之大流行影响深远,强权政治之大蔓延威胁和平。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稳住农业基本盘”,“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确保”: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广大党员干部在新征程中要始终坚持“稳”字当头,厚植为民情怀,让乡村振兴推进“坚如磐石”。新的一年要面对诸多新挑战,多点散发的疫情,危害极端的天气,时有发生的返贫,都需要突出一个“稳”字,这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也是打牢基础的关键。要听民心、顺民意、增民福,汲民之慧根智慧于万众,成民之精神风骨于万心,取民之力量服务于万人。因民而生,生生不息;因民而兴,兴兴而荣;因民而盛,盛世恢弘。

 “进”字贯穿,创新举措,让乡村振兴“稳中求进”。文件提出,乡村发展要“促进”,乡村建设要“推进”,乡村治理要“改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新进展”“新步伐”,都是稳中求“进”的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清晰头脑,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要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要突出实效,改进传统手段,改进问题,移风易俗,把大把精力投入到乡村振兴上,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探索和推广符合时代需要的先进经验。

  “硬”字傍身,勇接挑战,让乡村振兴“势如破竹”。保夏粮保全年粮食丰收这场硬仗,必须以背水一战的态度、超常超强的力度坚决打赢。大力实施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这场硬仗,必须“多油并举,多措并施”,攻坚克难扩面积,千方百计提单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广大党员干部要培养一种无私忘我、行端影直的净气,一种铁骨铮铮、腰杆挺直的骨气,一种敢于碰硬、敢于攻坚的勇气,在乡村振兴征程中勇接“烫山芋”,扎实“基本功”,修炼“必杀技”,在急难险重任务上“淬火锻炼”,“因岗练技,因事施法”,结合岗位实际将乡村振兴工作任务领会吃透,不断锤炼应对挑战的“钢筋铁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势如破竹、行稳致远。

  乡村振兴已全面展开,工作任务繁重、难度系数更高,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提升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能力水平,真抓实干,埋头苦干,高质量完成好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各项任务,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快来“春耕赛场”展身手

 不久前,在冬奥赛场上,中国奥运健儿奋勇拼搏、超越自我,取得了振奋人心的好成绩,也激励着国人砥砺奋进,勇敢向前。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是奋斗的好时节,全国各地的春耕生产已拉开帷幕,从农资供应、田间管理,到创新指导、防灾减灾,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当以奥运健儿为榜样,在如火如荼的“春耕赛场”上大展身手。

  年轻干部要做“春耕赛场”上的“冲锋队”,哪里需要就上前。粮安天下,农稳社稷。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是春耕生产的重要时节,是关乎农业丰收的开局之战。因此,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自觉扛起责任担当,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当好“春耕赛场”上的“冲锋队”,及时解决制约春耕生产的突出问题,给广大农民群众吃上“定心丸”。此外,年轻干部还要以“春耕赛场”作为提升能力的“春考”,要帮助广大农民群众做好市场调查、物资采购、调运销售、生产育种等项工作,要落实中央精神,用好政策“杠杆”,保障农资供应、稳定农资价格,织密农业保险保障网,确保春耕生产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运输畅通,从而千方百计保障春耕生产有序推进。

  年轻干部要做“春耕赛场”上的“技术组”,农技服务不断线。进入新时代,要想在“春耕赛场”上提质增效,少不了农业科技的参与。因此,年轻干部特别是农业科技干部要进一步发挥好自身的特长,在党旗的号召下组成春耕“技术组”,深入田间地头,推动各地细化安排,强化科技服务,抓住“冷尾暖头”有利时机,抢农时抓春耕,同时还要利用好农业信息化平台,把农情传上来,再精准地把服

 务送下村、让技术落到地。广大的驻村年轻干部还要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农村创新农资营销、配送方式和服务方式,让数字化农服体系切实服务好群众。随着农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广大农技干部还要帮助农民提升信息化水平,让广大农民搭乘“互联网+”的快车,把新型农业科技服务载体平台建在田间地头,从而打通科技惠农服务“最后一公里”。

  年轻干部要做“春耕赛场”上的“保障团”,多方合力护春耕。干部干部,就要以实干当头。因此,广大年轻干部要主动走田间、进农户,为群众解决好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带头推广农业技术、组织群众开展基础设施维护、做好农药物资的监管保障,继续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成果,带头积极战胜各种困难,团结一切力量,打好春耕生产主动仗。农业生产需要做好多方面的统筹协调,从农资运送,到气象灾害预警,再到农资专项“打假”行动等,时间紧任务重,因此需要各条战线上的年轻干部主动扛起责任担当,充分发挥农业、水利、科技、乡村振兴等部门职能作用,开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形成推动落实的强大合力,共同为“春耕赛场”提供坚实的保障,从而为确保圆满完成春耕备耕夯实基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好自己的力量。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主动靠前,当好春耕赛场的“冲锋队”“技术组”和“保障团”,扛起责任担当、发挥专业特长,不负春光,不负时代,在“春耕赛场”上奋力夺取“开门红”。

 2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心得

  学好乡村振兴“彩色课堂”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对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系统谋划。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号角已吹响,奋斗正当时。广大党员干部要学好乡村振兴“彩色课堂”,用彩色画笔描摹出乡村振兴多姿多彩的美丽画卷。

  上好“红色”理论课,锚定目标踔厉奋发。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通向民族复兴的必修课、重点课,同时也是一门“新课”。实现乡村振兴,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怎样预判、规避风险,如何拓展实践路径,如何选择发展最优解……各种实际问题林林总总,都需要我们坚定立场、把牢方向,在前进道路上不断探索。要加强乡村振兴理论培训,举办乡村振兴主体培训班,实现科级干部、驻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等重点群体全覆盖培训,其他基层干部应训尽训,使基层干部更好掌握乡村振兴政策脉络,更好把地方发展规划融入国家大局中。要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村级治理、基层党建、粮食安全等与“三农”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展开培训,切实提升基层干部乡村振兴实战能力。

  上好“绿色”实践课,回归本质充电提能。天时不如地利,乡村振兴主战场在农村,要打好这一仗,必须下沉一线,到广袤农村去练脑力、眼力、手力、脚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践课就是授人以渔的过程,要把课堂搬到平原丘陵、高山峡谷,在田间地头、果园菜园中上实践课,将枯燥的理论应用到实践,升华为经验成效。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地方发展实际,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邀

 请对应的专家学者到庭院、田间地头、养殖基地授课,边讲专业理论,边做操作演示,手把手教会农民农作物栽培、畜禽养殖等实用技能。要坚持效果导向,不断丰富教学形式,整合集中观摩、挨个练习,座谈讨论等形势,打造“多样化”乡村振兴课堂,让农民脑子里有想法、手头上有方法。

  上好“黄色”示范课,激发活力提质增效。地利不如人和,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发挥乡村振兴建设者、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闭门造车肯定不行,必须搭起“擂台”开展“武艺大比拼”,以赛促学,以赛长学。各地要因地制宜搭建“舞台”,组织属地内镇村党组织书记同台“打擂”,拿出真本领,展现新实绩,在互评互看、互教互学中激发“比学赶超”热情。要树好标杆模范,通过“比武”把先进标兵选出来,把好的经验做法提炼出来,台上晒成绩、台下找差距。“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不遗余力拓展“朋友圈”,积极邀请周边邻近地方和发展相似地区一起交流探讨,定期组织到先进地区现场观摩学习,进一步对标对表,激发干劲,以点带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篇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考

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范文八篇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感召下,在浓烈乡情萦绕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返乡创业就业,为自己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范文八篇【一】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

  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范文八篇【二】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中央会议上、在调研考察中,他多次就"三农"问题发表重要讲话。此次集体学习前两个月,书记就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

 定战略、明思路、论办法,主席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重要讲话,为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乡村振兴,是关乎中国广大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国家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下的一项伟大工程,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下,正逐步成为现实,一步一步的向着目标迈进。

 振兴乡村,聚焦三农,需要解决面对的问题很多,这时候就要严格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从上抓起,严格落实《乡村振新战略规划 高质量。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供给,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旨在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全方位高质量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其中,若干制度创新值得关注:如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上述举措旨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

  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将所得收益通过支出预算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创新性政策举措改变了以往增减挂钩、占补平衡均取之于乡、用之于城的做法,通过跨省域调节,可以大大提高节余指标的含金量并用以反哺农村。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这些制度创新有助于构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

 组织维度上的创新 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打造一支新时代"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证。为此,文件强调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按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要求,打造新时代的"三农"工作干部队伍。

  惩治"微腐败",打造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管党治党,从基层党组织抓起。文件提出,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着力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文件首提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鼓励在乡村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上述经营主体及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的骨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须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文件指出,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积极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国现有两亿多小规模兼业农户,多数年龄偏大,有的是老人和妇女。现阶段的迫切之举,是采取针对性措施,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使之分享到现代农业发展红利。

  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行业组织,带领中国农业"走出去"。文件提出,积极支持农业走出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和农业企业集团。农业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能够引导小农户参与系统内的分工协作,使农民由传统的农业生产者向具有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投资意识、风险意识的现代产业工人或农业企业家转变,从而解决土地配置细碎化、生产经营分散化问题,整体提升农业的产业层级和质量效益。农产品行业协会是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以及相关科研、教学和其他组织、个人参加,为维护和增进全体会员的共同利益,在自愿互利基础上依法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可以跨地域、跨组织发展,能够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水平上提高农民和农业经营者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小农户和农业经营与国内外市场对接,降低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有助于带领中国农业"走出去"。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范文八篇【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是全国的命脉所在,如果没有农业、农村、农民,城镇必将失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建设美丽乡村,长期以来一直是人民群众的期盼。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千百年后,人们所向往的村美、水清、树绿的美丽乡村正在成为现实。"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

  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这些重要论述表明,"三农"作为国之根本的地位持续在加强。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必将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载体,在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作为山川秀美、农业大市的怀化,我们更有希望的田野,更是大有可为。因此,要积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首先,要坚持优先发展经济。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本。美丽乡村应该是富足的乡村,贫穷落后的山清水秀不是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要以经济发展为动力支撑,特别要立足于农村当地的优势资源,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以项目带动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我们不仅创建"美丽",更要经营"美丽";不仅打造景观,更要打造产业,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只有产业发展了,农村才能集聚人气,形成良性循环,充满生机活力。所以,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农业产

  业化,不断延展农业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培育农村新业态,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子。

 其次,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美丽乡村的气质,是美丽乡村的外在之美,物质富裕而环境脏乱差同样不是美丽乡村。在过去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以损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事例不胜枚举,尤其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更加突出。当前,如何进一步处理好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需要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拿出切实可靠的解决办法。要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环保意识;要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要规范畜禽养殖,科学合理处置畜禽粪便,等等。只有生态环境好了,才能确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才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再次,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广大农村群众的物质生活有了大幅度提高。对美好生活的渴求,特别是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愈来愈强烈。生活之美、生态之美、乡风文明,内外兼修才算得上美丽乡村。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深刻认识当前农村社会风尚、村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认识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促进

  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回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要积极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的良好乡风民俗,提高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着力培养新型农民,推动农村走上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发展道路;要积极回应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大力繁荣发展农村文化,让农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把广大农村建设成更有古道乡愁、更加和谐稳定、更富人文情怀的美丽乡村。

 最后,要创新乡村治理体系。科学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全力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保障。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并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明确了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新理念新思路,将更加有力地促进农村和谐稳定。要顺应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定位、新要求和新机遇,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加大农村基层干部培养力度,充分发挥村集体和农民的主体作用,积极搭建新乡贤与乡村社会结构有机融合的平台,构建兼具乡土性与现代性的现代乡村治理模式。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范文八篇【七】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

  连续发出的第 19 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部署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对扎实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2022 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在这重要的一年,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继续稳住农业基本盘,对于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由谋篇布局进入具体施工阶段。要加强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开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着力促进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巩固脱贫稳势头提后劲、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在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立足自身抓好农业,依靠自身端牢饭碗,才能更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第一层次是抓好粮食播种面积,推进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进而稳定粮食年度产量;第二层次是下力气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扩大牛

  羊肉和奶业生产,提高大豆和油料自给率;第三层次是稳定生猪长效性支持政策,保障"菜篮子"产品价格稳定。这三大层次的落实均离不开压实地方责任,要开展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坚决杜绝大规模返贫现象发生是过渡期"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2021年,全国农村居...

推荐访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考 全面推进 振兴 乡村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