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源文库网

帆源文库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 正文

正确掌控网络舆情,推动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4篇

2022-09-24 09:10:02

正确掌控网络舆情,推动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4篇正确掌控网络舆情,推动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关于应对和处置涉腐网络舆情的调研报告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广大群众参加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方式,并呈蓬勃发展的态势,如何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正确掌控网络舆情,推动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4篇,供大家参考。

正确掌控网络舆情,推动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4篇

篇一:正确掌控网络舆情,推动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应对和处置涉腐网络舆情的调研报告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广大群众参加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方式,并呈蓬勃发展的态势,如何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涉腐网络舆情,使之转化为助推反腐倡廉工作的“正能量”,是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面临的一项崭新的课题。

  一、我市涉腐网络舆情工作基本情况

 年以来,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搜集涉腐网络舆情信息 135 条。其中业务范围内 38 条,2010 年 1 条,2011 年 7 条,2012 年 30 条;市纪委共搜集涉腐网络舆情信息 35条,其中业务范围内 20 条,2010 年 0 条,2011 年 2 条,2012 年 18 条;涉腐网络舆情信息逐年呈快速上升趋势。

  全市经核查的涉腐网络舆情信息 38 条,其中经查属实、基本属实或部分属实17 条,失实 21 条,转违纪立案 32 件,给予党纪处分 29 人。其中市纪委搜索到的 20 条涉腐网络舆情信息中,经核查的信息 20 条,属实、基本属实或部分属实 9 条,失实 11 条,转违纪立案 17 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14 人。

  近年来,我市成功处置的重大涉腐网络舆情案件有:医疗卫生系统医药回扣系列案,英德市原副市长、公安局原局长郑北泉徇私枉法及受贿案,英德市公安局原政委朱应忠受贿及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案,英德市公安局原副局长谢龙生严重失职渎职及违反人事组织纪律案等。

  二、涉腐网络舆情的特点

  (一)不受时空限制,举报成本低,信息受众面广。传统的举报方式,例如电话举报、信件举报、上访等往往需要举报人耗费精力和财力,有时因紧张表达不准确、有时怕被打击报复有所保留。而网络举报可以以匿名方式举报,同时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的公共网络上实名或匿名通过微博或其他方式发布信息,就会有对此信息感兴趣的网友关注并转发,而反腐倡廉是最受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涉腐事件和人物一旦曝光,各大网站以最快速度传播,网民纷纷浏览跟帖,点击率高,受众面广,进而引起纪检监察部门的关注,从而达到网络举报的目的。

  (二)程序快捷,容易形成舆论压力。传统举报方式一般要经过一系列程序,容易受人为因素影响。而网络举报因为能够吸引眼球,形成舆论压力,“迫使”有关部门快速作出回应,相比传统的信访举报,网络举报的效果无疑迅速了许多。例如,2012 年群众发帖反映英德市原副市长、公安局局长郑北泉充当吸贩毒人员“保护伞”等问题,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市委迅速成立专案组,在不到 2 个月的时间内查实郑北泉确有违纪违法事实并立案调查。在查办郑北泉案件过程中,显示了纪检监察部门对网络举报线索的高度重视和快速反应。

  (三)突发性强,影响较大。网络涉腐舆情能迅速聚集人气,把一些热点、难点、敏感问题,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并形成强大的声势,引发众多网民的关注。

  三、应对和处置涉腐网络舆情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网民自律意识淡薄,表达意向情绪化。网民的网络反腐热情高涨,但是缺乏自律意识,不能理性控制自己的行为,在意向表达方面存在着问题:一是非理性表达,为了吸引公众眼球,使用浮夸的语言,甚至捕风捉影不负责任地发布信息,夸大问题的严重性,放大腐败面,煽动社会情绪,造成公众对党和政府的不信任。二是急于求成,有些网民对于网络公布的消息,短时间内见不到结果,就进一步制造更大的网络舆论,向纪检监察机关施加压力,甚至从网络走进现实生活,组织公众与政府对立,这既影响网络反腐的效果,

 也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

 (二)舆情真假难以甄别,容易泄露反腐信息。网络只是反腐败的一种工具和载体,本身无法甄别事情的真伪。所以,网上流传的海量信息真伪并存,真实性、可靠性没有保证,如果纪检监察机关甄别不准、处理不当,那些虚假的、非理性的信息就会借机在网络滋生蔓延,给网络监督和网络反腐带来不少问题。其次有些网民由于在公共网上大张旗鼓地公开信息,容易泄露反腐信息,一些举报信息让被举报人获知后,被举报人会有所准备、会串供甚至出逃,导致很多事情查不实也无法查实,给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带来困难。

 (三)技术安全存在隐患,应对机制不健全。目前一些纪检监察机关用于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方面的经费不足,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科技手段落后,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存在隐患,一旦遇到舆情危机事件,难以及时有效获取更深层次的网络舆情信息,会造成舆情危机事件处置工作的被动局面。其次,一些纪检监察机关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滞后。一是组织机构不健全。没有专门的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机构,加之缺少必要的处置网络舆情危机技巧培训,有效应对涉腐舆情的能力不足。二是工作机制不健全。没有一套完整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操作流程机制、处置引导机制,舆情应对工作不规范、效率不高。三是规章制度不健全。没有制定出台专门规范网上举报、网络监督、网上反腐的规章制度。

  四、我市应对和处置涉腐网络舆情的一些做法

  (一)建立健全涉腐网络舆情搜索和调处机制。一是加强领导。我市成立了涉腐网络舆情工作小组,成员包括宣教室、信访室、办公室、纪检监察室、案管室等部门负责人,建立了一支分工明确、协调有力、素质过硬的涉腐网络舆情和调处工作队伍。二是统一管理舆情搜索平台。由涉腐网络舆情工作小组统一管理“网络舆情搜索系统”、纪检监察网、政府网以及“市长信箱”和“纪检监察微博”等平台,确保及时、全面搜索和处置涉腐网络舆情。三是建立和完善涉腐舆情搜索制度。市纪委信访室坚持每天在互联网上搜索涉腐舆情两次以上。委局机关其他部门每天把在纪检监察网和“纪检监察微博”上查收的举报件按规定及时移交信访室处理;四是建立涉腐舆情处置制度。对接收到的网络件,要求当日报分管领导审批,承办部门须在 6 个工作日内完成办理和回复工作。五是建立涉腐舆情分析上报制度。经常对涉腐舆情进行分析研判,研究舆情发展趋势,发现热点问题及时呈报领导决策。如 2012 年 9 月,我们分别搜索到群众反映市检察院、市物价局个别领导改任非领导职务后仍占用公车私用的舆情后,及时报送了《舆情反映一些单位公车私用问题突出》 (2012 第 20 期)的舆情信息,引起市委和市纪委主要领导的重视,督促有关部门对换届后领导用车问题进行整改。

  (二)抢占处置先机,快办快结网络舆情问题。2010 年以来,我委直接查办涉腐网络舆情案件 6 件,交办基层查报结果 6 件,转办 8 件,涉及副处级以上干部 1 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14 人。在调处涉腐网络舆情案件工作中,我们树立舆情案件无小案,舆情案件特办急办的理念,快速处置网络舆情问题。一是调查快,及时回应舆论。如 2012 年 11 月 29日,我们搜索到群众发帖反映英德市公安局原政委朱应忠与某女性不正当关系,原副局长谢龙生调整岗位后长期不上班并收受贿赂的舆情后,迅速上报市纪委领导,11 月 30 日市纪委成立专案组介入调查,至 12 月 24 日,基本查清了朱应忠、谢龙生等人的违纪事实。12 月 25日经市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对朱应忠、谢龙生等人立案调查,12 月 26 日向社会公布立案调查决定,快速回应了网络舆论。二是依法处理快,及时消除公众质疑。在调查处理涉腐舆情案件过程中,我们在突出快查快办的同时,坚持依纪依法办案,按规定及时公开调查处理信息,消除群众质疑,避免媒体大肆炒作。2012 年 6 月 28 日,群众网站反映英德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郑北泉充当吸贩毒人员“保护伞”包庇吸毒人员等问题,很多网民转载、跟帖,

 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市委迅速成立专案组对网民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8 月初,市委对郑北泉先行采取组织措施,调离原工作岗位。10 月 17 日,在查实郑北泉确有违纪违法事实后,市纪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对郑北泉立案调查。在查办郑北泉案件过程中,群众对纪检监察部门的迅速反映持正面肯定,平息了事态。三是整改快,发挥办案的综合效果。我们注重发挥办案的治本功能,通过对涉案部门的整改,大力提高查办涉腐舆情案件的综合效果。如 2012 年市纪委信访举报部门从互联网舆情搜索系统收集到反映市某医院医生收受药品回扣问题的线索,查处了一起医药公司行贿医务人员的特大案件,纪检监察机关立案 12件 12 人,收缴违纪金额 360 多万元;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20 件。在办案过程中,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到各县(市、区)医疗卫生系统召开通报会,整改会,督促医疗卫生系统制定实施了一些强有力的整改措施,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社会群众的广泛认可。

  (三)正确对待网络监督,科学应对涉腐网络舆情。当前,互联网已成为广大群众参与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方式,群众参与度高。纪检监察部门通过搜索网络舆情,也成功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分子。但从当前的情况看,网络舆情“良莠不齐”的现象仍比较突出。一方面,我们要适应新新形势的变化,正确对待网络舆情,把网络舆情当作是一种重要的群众监督形式,切实做好舆情调处工作;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探索舆情规律,注重预防和疏导,抢占主流意见高地,把潜在风险的负面消极舆情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一是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在调处网络舆情工作中,作为纪检监察机关,我们坚持做到公正公平,“一碗水端平”,严格依纪依法调查处理,绝不护短;调查情况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网络回复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得到了社会认可,提高了党委政府的公信力,维护了纪检监察机关的威信。二是抢占主流意见高低,引导网络舆情。我们因应新形势的变化,用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同时,切实加强对网络舆情工作队伍建设,积极发布权威信息,形成主流观点,主导网络舆情。

  五、建议

  (一)加大平台宣传力度,畅通网络反腐举报渠道。要加大纪检监察举报网站的宣传力度,借助门户网站、博客、微博等渠道建立反腐专栏,公布举报方式,将工作中能够公开的内容尽可能向社会公开,满足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丰富举报网站内容。增加纠正不正之风和优化政府效能等栏目,鼓励公众举报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不正当行为,加强舆论对公共权力全方位的监督;网站管理人员应主动与举报人进行网上互动,及时将办理过程、进度、结果向举报人进行反馈;丰富网络举报受理方式。如引入手机客户端,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举报人可以利用手机直接登录举报系统,即可上传文字,也可发送图片、视频,使公众能随时随地地参与反腐败工作。

  (二)营造网上主流舆论,构建网上舆论引导机制。首先要积极开展网上舆论阵地建设,发挥重点网站的标杆示范作用。谋划好重点新闻网站的建设和发展规划,使之成为党和政府占领舆论阵地、主导新兴媒体、维护信息安全、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其次,要正确引导网上舆论,提升应对能力。“政府上网”是政府参与网络舆论、提升应对能力的重要方式。网上反映的问题大都是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应及时回应,最大限度地压缩小道消息、谣言和攻击性言论的生存和传播空间,引导网上舆论朝着客观、理性、成熟的方向发展。

  (三)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构建网上舆论约束机构。网络规范和道德的形成,主要靠教育、引导以及网民自律。首先,应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管。建立健全监管制度,推行实名登记网站、论坛、博客等认证制度,尽管避免网民以隐蔽身份发泄情绪或散布错误信息。其次,应加强对网上舆论的技术引导。技术手段是加强网上舆论管理的一个有效办法。再次,应加强道德教育,引导网络从业人员和广大网民增强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和公德意识,提高对负面舆论的免疫力,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的低俗之风,让网络成为网民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

 (四)推进网络制度创新,加强网上舆论法制建设。首先,要加强网络舆论监督的制度建设。注重厘清与网络舆论监督相关的知情权与隐私权、政务公开与国家机密、社会监督与造谣诽谤、言论自由与人身攻击等法律界限,明确规定网络舆论监督的形势与内容、权利与保障以及网络侵权的法律责任等,使网络舆论监督中的评价、讨论、互动、传播等各种行为都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要正视网络舆论监督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特点,针对网络监督的特点和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推进网络监督逐步向规范化、法制化迈进。

篇二:正确掌控网络舆情,推动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网络舆情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在今年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要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作为反腐倡廉牵头部门,在新的历史时期,纪检监察工作理应创新思维、主动作为,将应对网络监督信息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关注网络舆情,运用监督信息,为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作出积极探索。

 一、开展网络舆情工作的现状 (一)县纪委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工作。县纪委以宣教室为网络工作的主阵地,安排专门人员从事网络舆论信息的收集、研判、分析工作,搜集信息的网络除国家的大型网站外,注重当地的网站及论坛,及时了解当地的民情信息及舆论导向,对于一些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及时报送有关领导,并及时加以引导,对于网络舆情的搜集工作作为县纪委宣教室的一项常规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并建立了一系列工作及报送制度。

 (二)建立网络舆情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县纪委利用大宣教工作格局的有效条件,充分利用大宣教工作机制,联合县委宣传部、文化局、广电局、工商局等多家单位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对网络信息及舆论导向及时进行沟通,有利于网络舆情工作的开展。

 (三)积极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为了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力量,加大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每个乡镇配备一名网络评论员,全县共有网络评论员 36 人,为鼓励评论员的工作积极性,县纪委专门制定了奖励措施,评论员在网站上及时发帖,开展正面引导舆论导向工作,同时利用网站开展网络宣传工作,建立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联动引导机制,对于突发性事件做到发现及时、引导及时。

 (四)组织网络舆情工作专项培训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县纪委宣教室积极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学习,及时更新技术手段,了解网络舆情新形势。学习新的技术手段提升网评引导和网上管控能力和水平,学习利用技术手段自动跟帖、顶贴,在节省人力的同时,提高网上引导管控工作效率和效果。

 二、当前网络舆情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网络舆情工作的认识不到位。由于网络舆情工作的特殊性,工作的实际效果不容易看到,并且很难有一个可以衡量的考核标准,许多人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认为这项工作可有可无,对网络舆情工作不重视。总体上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已经进入良性轨道,日趋科学规范,“主动回应网上关切、主动处理现实矛盾和问题”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共识,但个别事件在应对技巧和回应方式等方面仍有欠缺,语气过于生硬、过于绝对。

 二是网络舆情工作机制不够完善。建立纪检监察系统网络监舆情工作机制,顺应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形势,只有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建立一套成熟可行的工作机制,才能让网络变成纪检监察部门的重要“耳目”;只有确立一套有效的搜集、研判、分析的程序,才能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工作。网络的开放性带来了它的一个负面结果,即虚假信息的泛滥。它妨碍人们获得真实信息,导致人们形成与现实不相符合的意见,严重的还会使人们产生思想上的混乱和极端的行为。而一些含有违纪线索的信息也会因其偏激或者极端情绪化的言辞而广为散播。有的部门应对机制存在着滞后性和职能缺失,往往出现“事前不问、事后救火”的被动局面,从而丧失主动权,损害公信力。

 三是相关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智能手机普及和网络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舆论场形成越来越迅速,某一现实事件一经发生或正在发生过程中,便会迅速出现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圈子中,瞬间在网上形成热点,某些事件甚至会被网友利用手机同步直播;从传播介质来看,既有文字图片,也有音频视频,甚至会有播报人即时的旁白评论。网络舆论场形成的即时化、参与介质的全媒体化,对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滞后于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形势,不能做到“监

 测即时化、应对即时化、调控即时化”。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系统网络舆情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资源整合机制。建立纪检监察组织牵头,网络安全、新闻宣传等相关单位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针对网络舆情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议,通报网络舆情动态,会商网络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将纪检监察现有的网络信访举报、执法纠风监督与行政效能投诉板块进行整合,对其中的投诉举报信息纳入网络监督信息统一办理。另外,对于影响力较大或重大突发事件,在利用官方微博或政务网站及时播报事件进展同时,通过重点新闻网站集纳网上相关报道,还原事件过程真相及处置结果,能够起到一锤定音、平息炒作的效果。

 (二)建立信息收集机制。加强与政府网络主管部门、公安机关沟通与联系,及时获取网上监控的有关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党风廉政、作风效能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现、及时处置”是网络舆情应对成败与否的关键一环。日常工作中,我们在密切关注网上信息的同时,要求信息员及时上报收集到的突发事件及潜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将舆情管理重心从后端的“应急响应”转移到前端的“现实隐患”和“网上第一落点”,并根据掌握的零星信息迅速做好布控工作,根据网上舆情走势和舆论关注点,及时调整回应方式和侧重点,遏制谣言的传播,牢牢把握网络舆论管理工作的主导权。

 (三)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在纪检监察门户网站和当地主流网站设立“网络监督信息办理情况发布平台”。一旦出现重大事件,立即启动信息发布机制,协助做好解疑释惑、澄清事件、批驳谣言、引导舆论等工作。历次重大突发事件应对表明,避而不答、视而不见、久拖不决只会火上浇油,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化,措辞强硬、自说自话、答非所问可能会激化网民对立情绪,陷入更大被动。因此,认真倾听网上声音、及时回应网民质疑、虚心接受社会监督才是明智之举。从近年来舆情应对成功案例分析,“态度决定效果”,涉事部门应当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坦诚态度,诚恳接受社会的监督,争取公众的理解。同时要及时发声、善于发声,第一时间发布相关信息,回应社会质疑,并随时通告事件进展,抢占舆论主

 动权。

 (四)建立工作落实机制。在舆情事件处置过程中,线上线下工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首先要从解决现实问题入手。舆情事件一经爆发,相关部门应立即着手调查事件真相,并督促涉事主体部门尽快妥善处理,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加强网上舆情监测和处置。积极主动做好事件回应和信息发布工作,密切关注网上舆情走势,及时发现倾向性、敏感性言论,及时封堵删除煽动性、攻击性、行动性信息,针对网民质疑,加强网评引导,确保网上舆论平稳有序、不失控。

 应对网络舆情工作经验材料

 近年来,县**局在积极应对网络舆情方面,着手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通过高度关注网络舆情,不断强化网络问政,加快推进主流信息平台建设,积极畅通与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沟通渠道,建立完善舆情监控机制,及时、认真回应网民关切,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为推进住建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县住建局办公室在“新闻网”的“民生专栏”、“论坛”、局网站“公众留言”栏目中引导回复网络舆情 80 多次,特别是在“论坛”上回复帖子 70 个,从统计分析来看,网民对住建工作意见建议总体呈下降趋势,3 月份帖子最多,有 12 个,其次是 1 月份和 7 月份,各 9 个,8 月份最少,仅 2 个。3 月份是“两会”期间,网民反映意见、表达诉求比较集中 1 月份是年关,7 月份有建党 90 周年这一特殊日子。另外,还是县迎接省级文明县城复评的冲刺阶段,在这些时间节点上,网民呼声建议就明显比平时多。

  一、主要做法

  1.突出思想建设,增强应对网络舆情的责任意识。围绕认识上的提升,从四方面增强应对网络舆情的责任意识:一是提出要正确看待网络监督,切实提高对网络舆清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针对网络舆情所具有的直接性、突发性、偏差性这三个特点,提出必须时刻关注网络舆情、积极应对网络

 舆情、正确引导网络舆情三点要求。二是把应对网络舆情工作摆到与党风廉政建设、信访维稳工作、机关效能和干部作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网络舆情工作同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每年还利用党委中心组学习会、局务会议、局系统信息工作会议对网络舆情进行专题分析,对应对工作进行具体点评。三是要求班子成员和各部门负责人起好带头作用,把上网察看舆情作为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来做。使“上网察民情,下网解民忧”变成常态工作和分内事情。四是对应对网络舆情工作明确三条衡量标准,即是否做到及时应对,是否得到较好评价,是否防止出现负面舆情的恶化。通过有效应对网络舆情,促进阳光建设,和谐建设,提高群众对住建工作的认可度。3 月初,在“论坛”上人气较高的一位网民在论坛上发帖,以《一个真正为群众着想的好部门》为题,对县住建局网络舆情应对工作予以肯定和赞赏。该网民在帖子中这样说,“讲实话,这年头老百姓对政府的期望值越来越低,向政府反映的问题能给你应付已经很知足了,说明还当你一回事,有些部门对网上的意见和建议置之不理,根本不当你的存在。而建设局能及时回应而且处理,反映出局的领导非常关注这个在某些领导眼中不值一提的小小论坛,体现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群众观念”。

  2.突出机制建设,构建应对网络舆情的操作体系。围绕制度上的完善,从五方面构建应对网络舆情的操作体系:一是建立舆情监控机构。9 月,在全县较早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舆情管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出台《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将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列人对部门科室的年度考核内容。各部门科室均落实专兼职网评员(一般由信息员兼任),每位网评员均注册有一个网名,方便跟帖。同时,鼓励部门科室的负责人注册网名跟帖。每位网评员和部门科室负责人注册的网名均报局办公室备案,以便掌握各部门人员跟帖情况。二是加强舆情收集预警。高度关注本地舆论信息平台,落实日常监测机制,局办公室除每天坚持定人定时进行舆情监测外,要求局下属部门科室的网评员也要做到每天上下午各至少一次浏览有关网站,监测相关舆情。局系统建立网评员 qq 群,一旦发现有需要应对的舆情,第一时间通过网评员 qq 群进行提醒,为相关部门科室

 在第一时间处置舆情提供保障。对收集的舆情建立台账。同时,要求各部门科室通过各种渠道善于捕捉周边地区、相同行业的有关舆情动态,以便对本部门做好工作提出预警和建议。三是确立引导回复模式。对收集到的网络舆情,明确回应事项的回复要求。对涉及本部门科室工作职责的有关咨询、疑问、意见、建议,部门科室可直接引导回复的就直接引导回复,需要以局名义引导回复的上报局办公室,由局办公室引导回复;局办公室注册“建设”这一用户名,代表局名义正面回复网民。对涉及职能有交叉的有关咨询、疑问、意见、建议,一般由局办公室协调相关部门科室进行引导回复。原则上对网络舆情要求当天发现并在当天予以引导回复。一些比较重大或特别复杂的舆情,由局办公室以《网络舆情抄告单》的形式呈报局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进行批示办理。批示办理的回复时限一般不得超过 3 个工作日。对一些社会关注度特别高的舆情热点的回复,采取专门单独发帖的形式,以表达对网民的关切,争取网民的关注和理解。四是把关回复跟帖内容。回复跟帖内容要有利于正确引导舆情,代表本部门科室意见的回复内容必须经本部门科室主要负责人审阅同意后才能在网络上回复。部门科室难以把握的回复意见,请示分管领导进行把关。对用图片说明效果好的必须附上图片进行回复。五是保持舆情后续跟踪。对网络舆情,除了要求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反应,还提出要做到回复后的持续监测。对有恶意攻击倾向的帖子,以局名义表明严肃处理的态度,并及时发布权威的信息,调整心态,与网民坦诚沟通、平等交流。对一些部门科室承诺采取的整改措施由局办公室督促相关科室尽快落实,并将落实后的信息上网回复,以取信于民。

  3.突出能力建设,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素质要求。围绕形象上的着力,从四方面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素质要求:一是重视回帖态度。许多网民对县住建局应对网络舆情的评价是:回帖及时,落实到位,能接受网络监督,网络管理员很敬业。对网民所反映的一些问题、意见、建议,一般用网言网语与网民们交流,即用适合网民习惯的容易接受的网络语言,避免非正式的官方语言,如“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根据有关规定”等等非常硬性的语言;引导回复内容一般使用三段式格式:首先对网民的关注或监督表

 示感谢,其次具体说明有关情况或告知拟采取的整改措施,最后还会附上一句“如有未尽事宜或对上述答复有异义,请联系县住建局相关部门科室”,并且告知其联系电话。同时,还重视通过积极回帖,争取论坛负责人的支持。一些帖子在回帖后由于回应快,效果好,得到论坛坛主的点评和欣赏。二是加强人员培训。为提升网络舆情处置和引导能力,20 年邀请县新闻中心相关负责人对局系统全体信息员、网评员作了题为《政府危机公关和网络舆情应对》专题辅导培训,讲解负面舆情发生后该怎么办以及微博使用方面的注意点等知识,让网评员了解并掌握网络应对的更多技巧、方法和手段。三是抓好解决落实。针对近年来住建工作网络舆情的五大焦点(一些城市道路工程,由于进展慢、施工时间过长,影响群众出行,群众有怨言;市政...

篇三:正确掌控网络舆情,推动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舆情的公共管理面临的困境

 及对策建议思考

  在新媒体背景下,一些信息在传播和产生的过程中具备及时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对社会上主流意识形态起到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但是从一些细节性的角度来看,网络舆情的发展对公共管理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对网络舆情进行公共管理时要结合实际所产生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升公共管理的效果以及水平,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一、对网络舆情进行公共管理的必要性 为了使公共管理能够对网络舆情进行良好的管理以及约束,在进行公共管理之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全面地分析对网络舆情进行公共管理的必要性,不仅可以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还有利于提高后续工作的针对性。随着我国当前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利用网络来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范围越来越广,再加上网络传播具有及时性和多

 样性的特征,从而使得网络舆情的时代特色明显地随着我国当前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网络中一些消极信息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不仅会对人们的认知产生一定的差异,还会影响社会上的主流思想,在社会中营造较为消极的氛围。一些人在网络中进行信息获取的过程中,假如自我约束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不強的话,那么经常会被某些人当做操控社会文化的工具,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性,因此在当前时代下对网络舆情进行公共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网络舆情的发展现状。首先,在网络舆情发展的过程中,受众群体可以大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种类型是经常接触网络的群体,例如网络行业的从业者;第二种类型是不接触网络的群体,例如年龄较大或者是贫困地区的人口。这两类群体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在扩宽人们互动范围的同时,也加剧了社会分化的程度。对于某些人而言,利用网络主要是为了表达自身的意见和一些诉求,但是对于另一种群体来说,网络却成为了这部分人群参与公共生活的阻碍。研究数据表明,对于一线二线城市来说,网络覆盖率超过了 80%,对于比较偏远的地区来说,网络的普及率是小于 25%的,网络普及率的差异性严重影响了人们公共参与的热情。其次,在网络舆情发展的过程中正负功能在转变之间的随机性和迅速性是比较强的。主要是从一个社会问题入手进行深入的讨论,网络舆情的形成是

 社会群体发表自己意见的过程,在实际中一些舆论议题往往是传统媒体和网络民众参与的过程。由于这些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性是比较强的,所以一些人在看新闻之后可以结合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进行信息的传播以及互动。网络舆情属于一个中性词,关键在于是谁阻挡了这场舆论,假如舆论是被有用心的人所掌控的话,不仅会严重影响网民的明辨是非能力和判断能力,还会对整个社会文化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威胁到了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再其次,网络舆情的针对性是比较强的。对于网络舆情来说,大多数都是民众比较关注的问题,一是符合自身切身利益的,二是社会上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当社会舆情中一些错误的理论被无限扩大之后,那么会出现社会文化和社会稳定的危机,使得公共管理的水平无法得到有效地提高。综上所述,在当前时代下对网络舆情进行公共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结合网络舆情所呈现出来的新特点和新的变化,制定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案,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约束以及管理。

 二、网络舆情在公共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网络舆情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一些群众在发挥和发表自身意见和感想的同时,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及时的讨论。在当前时代下,随着网络舆情的不断发展,

 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上广泛关注的问题,政府部门对这一问题关注度是比较高的。但是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要站在不同群体和不同观点的立场上,充分地考虑广大人民的利益,由于网络舆情传播速度是比较快的,影响范围较广。假如渠道是多元化的,那么会导致人们在情绪化变化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甚至是在网络舆情中一些虚假信息会对人们的明辨是非能力和判断能力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舆情的预警要对一些负面信息的影响进行有效控制,在公共管理中一些群众对负面信息的关注度是比较高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管理水平的提高。一些消极网络事件不仅会引发公众的不满情绪,再加上一些重量级人物的转发,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假如没有正确引导会失去原本的价值,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与此同时在进行公共管理时,如果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良好的处理和引导的话,那么会形成社会上的舆论危机,严重时会激发社会的矛盾,造成政府形象的损失。

 三、网络舆情公共管理的方法 1. 创新网络舆论的引导模式。随着我国当前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在网络中一些舆论逐渐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如果没有对舆论进行良好的引导和管理,那么会使网络舆论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特点,在潜移默化中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因此,在当前时代下在

 对网络舆情进行公共管理时,相关管理部门要创新新型的网络舆论引导模式来适应网络舆论急速发展的速度。对于我国政府部门来说,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将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纳入到社会管理和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省市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管理方法,全面提高管理的质量以及管理的效果。例如可以借鉴长沙市网络舆情的管理政策,通过建立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评价团队,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的引导,并且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进入到网络新闻平台中,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检查,秉承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来进行网络新闻的探讨以及讨论,无形之中能够对网络舆情起到一个良好引导作用。相关政府部门要对这一案例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结合这一地区网络舆情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高公共管理的针对性。除此之外相关政府部门要对原有的公共管理模式进行转变和调整,结合当前网络舆情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特点,提高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公共管理模式制定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社会的效益,将社会效益放在主要的位置上,减少不正当言论对社会文化和社会发展方向的影响。

 2. 构建网络舆情的监控平台。由于互联网中的舆论具有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征,所以這给实际的公共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因此在这一背景下,相关管理人员要构建网

 络舆情的监控平台,对一些不正当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约束以及网络舆情管理,通过监控平台中的信息来对舆论导向进行严格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信息监控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假如在网络舆情方面出现一些紧急问题的话,那么相关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对舆情进行规范性的管理。与此同时公共管理人员要对一些特殊问题进行全面重视,在特殊时期下加强对传播正能量的重视程度,让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比如在疫情严重的时期,为了让人们有足够信心对抗这次疫情,在一些网络平台中可以更多地宣传有关医护人员奋斗在一线的信息,让人们在紧张时刻能够感受社会的温暖,增强对抗击疫情的自信心以及成就感,充分地发挥网络新闻平台的重要影响作用。与此同时,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所以相关部门要对一些虚假性的舆情进行正确引导以及监督,充分地发挥网络舆情积极的一面,并且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要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例如在网络舆情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一些矛盾的话,那么要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为群众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3. 开展多样化的网络舆情教育。在对网络舆情进行公共管理时,除了要构建完善的监督平台之外,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开展多样化的网络舆情教育,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相关部门要提高网民的明辨是非的能力,

 积极配合所开展的公共管理工作来正确地分辨出在网络中的一些消极信息;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宣传力度,让网民正确地对待和认识网络信息,当遇到虚假信息时,要做到不传播,并且严格地遵守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自身的言论和行为进行有效约束以及管理。在宣传工作中还要让网民做到不盲目跟风,在社会和网络氛围中营造积极向上和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不仅可以对原有的网络环境起到一个良好的净化作用,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使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结束语 在当前时代下对网络舆情进行公共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网络舆情是网络技术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重视程度,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和调整。相关工作人员要结合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公共管理的职能和工作范围制定科学的引导机制和应急机制,结合互联网信息的传播途径和特点,对社会舆论进行有效的引导,并且对一些消极的言论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提高公共管理的水平。

篇四:正确掌控网络舆情,推动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基层面临的网络舆情风险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范文 基层作为政策的详细执行层面,在宣扬政策、处理冲突的时候,面临着 网上网下 双重压力。习近平总书记说,网络就是草野,网民就是草根。应当说,历史上没有一个时刻,能像现在这样,把江湖与庙堂衔接得如此紧密而一体、把百姓与官家交融得这么便捷而深化。

 过去的权力机关说一不二,今日的网民说三道四 ,网络舆情对管理者形成了强大压力,感知网络舆情风险并正确应对,成为基层干部的必修课。

  一、基层面临的网络舆情风险

  (一)涉众型互联网违法犯罪,成为群体性舆情事情的高风险源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近年来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网络非法吸储以及网络售假等案件多发高发,且涉及面广、社会影响恶劣。在多起非法集资事例中,部分投资人将不满心情指向党委和政府,质疑金融政策和国家体制,对党和政府执政实力产生质疑,埋伏着较多的社会风险。

  (二)

 对抗式解读官方信息 舆论频发,加大官民裂隙。在突发公共舆情事情或政府公共政策发布时,官方信息简单引发民众 对抗式解读 ,即 官方解释什么,民众越疑惑什么 的恶性循环。比如城区路面破损、乡村道路坑凹、教导公正问题、物业管理问题、环境庇护问题,等等,都成为网民疑惑相关部门工作未尽职尽责的重灾区。

  (三)质疑和触碰党委和政府的权威,成为一部分网民的心态。

 随着民众民想法识的不断增加,在多元化的舆论场中, 否定性的声音 和 批评性的观点 简单引起公众的爱好,引发公众参加社会事务的研究和共鸣。如:农夫工群体、涉军群体、 无家可归

 有家难归 的购房群体等,在自己的利益受到伤害时,不加区别的把责任归因于政府,在网络上创造声势,引发共鸣,无疑增强了政府的行政成本。

  (四)自媒体参加网络舆情,给舆情事情增强不确定性因素。自媒体对热点事情的关注度逐渐走高,并深度参加到事情的爆料、评论等舆情形成的各环节当中。并乐观发表评论提出质疑,使得舆情在短时光内快速蔓延。比如一些微信公众号常常发布属地儿童失踪、交通事故、自然灾难等信息,故意无意的蔓延和放大信息,给舆情事情带来不确定性因素。

  (五)部分利益群体认同中心督察巡察,抗拒本地党委政府政策解释。部分民众对中心领导集体以及中心的战略决策全都拥戴,但是对于基层党委和政府的一些做法存有非议,认为他们没有较好地贯彻中心精神或者执行走样。越级上访和网上反映成为他们诉求得到上一级党委政府解决的渠道,特殊是在上级党委政府工作组到本地开展督察巡察、高级领导干部到本地调研时,这部分利益群体就会在线上线下集中反映问题,给地方维稳、治安、信访、特殊是舆情等工作增强压力,干扰正常的督察、巡察、调研工作,引发事端。

  二、当前基层应对网络舆情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熟悉,消极应对。对网络成为主要舆论阵地缺乏应有的熟悉,习惯用传统的思维方式看待网络舆情问题,不了解网络舆情

 的特点和逻辑,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影响估量不足,没有以我为主、抢占先机的意识。没有熟悉到在舆情形成初期,有效的引导和预防可以防止网络群体性事情的发生,造成在面向网络舆情时,消极防备应对较多、乐观抢占先机引导偏少,容易粗暴应对多、合理引导平静少。比如,无数基层部门认为自己把线下工作做好就行了,网上的事件由宣扬、网信部门处理,不是自己的份内事。

  (二)投入不足,保障不力。因为熟悉上的缘由,无数基层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工作上缺乏人员和物质设备的有力保障。没有配备特地的网络舆情员,缺少网络舆情监测方面的专业人才和高素养的网络评论员,浮现详细工作无人管或无法管现象。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或设置不合理,缺乏自主的、有影响力的网络宣扬平台。比如,基层网信办设在宣扬部,只是协调机构,不是工作机构,由编制为 1-2 人的内设科室担当网信工作。

  (三)机制不全,处置不力。网络舆情的处置机制还未有效建立,无数时候把侧重点放在已产生后果的网络舆情或者是涉及面广的重大网络舆情上,对涉及潜在危机和区域性个体事情舆情的收集、分析工作还显滞后。在如何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危机方面显得相对薄弱,没有形成系统的对策和措施,处置机制不健全,不能适时果断处理危机。比如:缺乏预警处置预案、未建立信息分析机制、正面引导机制未形成、如何与网络媒体打交道引导网络舆情走向等现象普遍存在。

  (四)办法欠缺,水平较低。基层准时反映、有效应对重大舆情的实力不强,缺乏处置网络舆情危机的办法技巧,不擅长和新闻媒体

 交流。都说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但新时期在处置网络舆情时,不能只是堵住群众的嘴,无数时候正是因为我们处理的手段比较弱、水平比较低,才浮现诸多失误,引发群众不满,导致事态升级。比如,一些行政执法部门,面向媒体的舆论监督,不敢说话、不会说话、说错话的现象,屡见不鲜。

  三、基层应对网络舆情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要加强互联网有害信息的源头控制。因为互联网匿名性所带来的网上信息无序是客观存在的,网上有害信息时常被传扬,假如对此不加控制,则势必导致网络空间不良倾向和心情的扩散,并对现实社会造成危害。加强互联网有害信息的源头控制,有助于网上信息生态良性进展,使之成为公众信息交往的有序空间。要发挥各级网络管理机构、公安部门的作用,协同作战,对网上有害信息的传扬行为举行查处和打击。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战争力,贯彻并认实到抓好舆情工作是新形势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必定要求;压实工作职责,强化管控力,把舆情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全力做好舆情应对工作;要突出民意建设,强化研判力,要切实化解舆情隐患,把舆情隐患毁灭在萌芽状态,降低舆情风险;要根据要求迅速有效的处置好舆情,强化处置力,确保全 X 舆情平安,社会和睦稳定。

  二是要健全互联网舆情的迅速报告制度。互联网每时每刻都在举行着大量的信息更新,集纳了社会各个不同层面的立场和观点、看法和建议、心情和诉求。对此,要健全准时、精确、全面的互联网舆情报告制度,将网上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热点事情、网民心情、公众

 看法等迅速报告给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X 委网信办提出须要的处置看法,涉事部门实行相应措施,以维护和营造网上良好的信息传扬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和睦进展的大局。监测发觉的重要舆情信息应 1 小时内速报上级网信部门,不得瞒报、误报,主动开展网上网下调查核实、应急处置工作;已引起媒体关注的网络舆情,涉事部门要在 6 小时内发声,在 12 小时内受理问询、质疑和看法建议,并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在 24 小时内正式回应。网络舆情迅速报告制度应该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对各项工作的常态化要求,各级各部门都要予以高度重视,由专人分管,明确特地的联络员,确保落实到位。

  三是要落实网络舆情处置的干部问责制度。

 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 ,甚至会影响现实社会事情的进展和走向。每一条网络舆情的背后,都躲藏着某些利益诉求,这也是民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网络舆情的正确回应和处置,考验着领导干部的水平和才智。网络舆情的应对作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应按照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有关考核要求,进一步提高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中的考核比重,加强催促检查和年度考核。对工作落实到位、成效显然的,根据有关规定通报表扬;对处置不力、造成严峻后果的,根据有关规定提出问责建议。问责的目的,一方面使各级干部重视网络舆情所反映出的问题,更好地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水平,有效地处理和化解社会冲突;另一方面也将各级干部的工作状态置于网络舆论的监督之下,使互联网成为干部勤政廉政的一面镜子,进而提高社会的公共监督效果。

推荐访问:正确掌控网络舆情,推动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舆情 掌控 调研报告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