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源文库网

帆源文库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 正文

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展(15篇)

2022-12-23 16:45:05

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展(15篇)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展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评价[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业评价[摘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潮中,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培养目标、教学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展(15篇),供大家参考。

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展(15篇)

篇一: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展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评价[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业评价[摘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潮中,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业评价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通过评价合理、有效地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保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本文将探讨关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评价的几点看法。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领域中最年轻的课程,也从本次课程改革中吸取了营养,正在实现着从计算机教育走向信息技术教育、从技能训练走向信息素养教育的变革。这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指明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要培养学生操作的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掌握“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传递,表达思想,实现交流,开展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在课程标准,还建议教师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适当渗透表现性评价的理念,以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或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在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培养目标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强调了原理、方法的理解与技能的形成与熟练,学习过程注重认知活动与技术活动的内在统一,培养目标则倡导原理知识、操作技能、技术文化、人文修养等多方面的统筹发展,因此,从教学评价方式的角度看,仅用教学结束后的纸笔测验显然难以适应新课程教与学的需要。以往的教学过程往往是先教后学,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体系。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一方面要树立“全程式的评价观”,另一方面还需要采用“面向教学的评价方式”。全程式评价观是指在教育教学前教师的教学设计阶段中,就需要对即将开展的教学过程和教学之后的计划实施的评价需要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工作,使评价量规成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地应该是“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并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过程或提供学习建议,发挥对教与学的“全过程”促进作用。面向教学的评价方式,是指在进行学科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学科特点,探索合适的评价方法,不能盲目地照搬其他学科的评价量规。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研究课程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完善的信息技术课评价体系,体现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整个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过程,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评价。高中信息技术课评价体系应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的考试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意识,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一、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评价的原则(一)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师应注意发挥在信息技术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评价促进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组织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并针对测验题目、学生的作答情况等方面展开班级讨论,共同探讨与评价有关的教学和学习问题,提高学生利用评价分析并改进自己学习行为的能力。建议教师根据评价目的和当地现状创造条件组织家长、学校、外部考试机构、教育团体等有关机构和人员参与教学评价。为了减少各评价主体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干扰,教师可以在评价之前设计统一的评价标准,并与各评价主体充分交流,提高评价主体之间的一致性,保证评价的客观与公正。评价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收集评价信息,统计、归纳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用明确、简洁的方式尽快向学生和参与评价的有关人员进行解释(关于评价结果的报告和解释方法详见后面的章节)。(二)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中小学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创造的欲望也更为强烈,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正视这种个别差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确定和选用,要在保证达到最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一方面,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与鼓励。二、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学生年龄的特点,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由情感态度、基础知识、综合能力以及竞赛成果四部分组成。1、情感态度根据平时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确定,可以从课堂纪律、学生参与度、与人合作表现等情况综合评定,评定等级可以分为A、B、C、D四个等级(也可实行百分制)。合格率可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90%左右。对于评定为“待合格”的学生,教师应向其指出缺点,帮助其改变;对于学期结束前有明显改进的,可重新评定。2、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识记教材中所涉及的关于信息、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应用软件的使用等一般知识。取平时考察和期末考试总成绩。3、综合能力采用作品式评价方式。包括平时的基本技能评价与期末的综合应用评价。基本技能评价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般掌握情况,期末的综合应用评价,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评价内容可根据教材中各分册的相关内容来确定。由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教学进度,在平时及期末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要做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表格如下:评价内容标准小组自评小组间互评教师评价☆~☆☆☆☆☆~☆☆☆☆☆☆~☆☆☆☆☆☆

  作品的主题鲜明,所包含的各种素主题材能恰当、充分地表现作品的主(15分)题。内容(5分)主题内容逻辑顺序准确,重点突出。作品中的文字流畅,语言精练,

  句子通顺。选用的制作工具和制作技巧运用技术性恰当。能准确、合理地运用多媒体(15分)素材,如声音、动画、视频素材等色彩背景色、前景色、图片、文字、标搭配题等元素的色彩搭配协调。整体风(10分)格一致,界面美观。作品中各种元素排列(大小、位置)排版合理、科学、协调,能突显出主题,(15分)既有局部的特色,又富有整体感。创造性主题表达形式新颖,构思独特巧(15分)妙。素材获取与其加工属原创。协作分工(15分)小组分工明确,能相互合作,小组成员能主动帮助别人,共同完成任务。能用生动的语言向同学们演示小组的作品,能总结出本小组的制作经验及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协作情况。

  作品演示(10分)作品点评(教师填写)

  4、创作与竞赛成绩对参加信息技术奥赛,或在上级组织其它活动中获奖的学生予以格外奖励,激发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学科竞赛,挖掘对这方面感兴趣并且有天赋的学生。参加相关竞赛也是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兴趣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对获奖学生予以格外奖励不仅奖励获奖学生本身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个激励。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我们应该积极地围绕新的评价体系,充分领会新课改的核心思想,运用新的评价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科学设计与有效实施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将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改后必要思考的问题三、小结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通过评价合理有效地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顺利达成。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式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利用表现性评价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不断实践探索和广泛的交流,研讨与经验交流,参与评价方案的合作设计,不断地提高评价的水平,逐步探索出能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方式。【参考文献】[1]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张咏梅,孟庆茂.表现性评定及其相关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27-31[3]李永珺,张向众.新课程评价中的表现性评定[J].教育发展研究.2002(12):54-57[4]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继承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二: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展

  探究信息化评价方式促进新时代学生发

  展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特别是在全民抗击疫情期间,信息化平台授课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但是,线上教学方式下的学生评价若沿用传统教学的评价模式,将不能充分展现教育信息化的优势,也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本文主要从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评价内容、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学生发展

  一、传统评价方式主要不足

  (一)、评价内容单一。传统的线下教学评价主要是对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以及技能的熟练状况进行考试考核,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评价内容比较单一,这样的评价方式令兴趣各异、天赋不一的学生具有高度统一发展方向和完全相同的学习行为,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性和创造性。

  (二)、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一直以来,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主要是由教师根据考试成绩来衡量学业水平的高低,学伴、家长等对学生的评价基本上都被忽视甚至被淡忘。通常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机械的接受来自教师的单向的、简单的评价,学生更没有评价自己的权利,这样的评价模式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和发展,更不能综合的、全面的、有效的反映学生的发展情况。

  (三)评价模式单一。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学习和评价应该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也是一个动态和发展的过程。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学与评价分离的现象较为突出,多数情况下我们忽视了对学生发展过程的评价,更多的是只关注学生的最终学习结果,即终结性评价,使评价成为在学习活动结束后的一种独立的活动。

  二、探究信息化教学评价模式

  信息化环境下的平台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有效克服学生自卑心理,还能增进亲子感情,有效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有力的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通过优化评价模式,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培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评价内容

  信息化教学的评价内容应该由传统的较多关注学生学习结果变革为更多的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由被动接受评价变革为积极的自主多元评价,从单纯的知识技能评价变革为更多地体现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

  1.基础知识方面。主要评价学生对信息化平台教学的关键知识点、基本概念的理解过程,不能单纯的考查学生的记忆力。教师可以通过“问卷网”“问卷星”等调查问卷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实时填答,让老师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学生的知识形成及发展情况,以便教师进行实时的反馈评价,及时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掌握正确的知识结构。

  2.基本技能方面。重点评价学生学习的思维状态、兴趣保持、技能运用等情况。如:可以评价他们是否主动积极参与课堂;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操作能力如何?小组之间分工协作的能力怎么样。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认知,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和较强的求知欲。

  3.情感价值方面。重点评价学生情感态度、创新意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如:可以评价他们情感的形成发展过程,是否能大胆开展想象,是否能勇于创新创造;是不是乐于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或方法,是否能主动、大胆的参与学伴间的互评。

  (二)评价方式

  正确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还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互动式实时评价

  实时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式之一,及时有效的评价更能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激发参与热情,使其兴趣、能力和成果得到充分展现,从而促进其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在信息化平台教学中,随着教学平台软件的更新升级,技术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满足教与学的各种需要。如在使用钉钉直播教学过程中,原来只能由学生单向发起“申请连麦”,不便于教师任意指定学生回答问题;更新后的平台可以由教师随时指定某生连麦发言,促进学生在平台环境下课堂学习活动中主动积极思考,提高了课堂氛围的活跃程度,更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掌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知识的发展过程,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过程评价或调整教学方法。

  2.开放式多元评价

  受教与学环境、条件等客观因素要求,信息化平台教学更需要建立开放式的多元评价,由过去的教师作为单一评价主体,转变为学伴、家长等多元化评价主体参与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在传统教学方式下不便于操作实践,但在信息化、智能化的环境下,就变得非常简单,也便于操作。

  如:由平台定时发布调查问卷,由家长每天对学生在家的学习状态、知识掌握运用、作业完成等情况进行评价;学习小组成员对学伴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预习交流、信息收集与发布、发言交流、课后探讨等情况进行评价。家长和小组学伴之间的评价,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结果均由系统后台自动统计,作为学生的过程评价,最终纳入总体评价。

  3.档案式跟踪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掌握学生的发展情况,借助于信息化的大数据平台,可以系统分析、准确掌握学生某单方面以及综合的学习情况,更有利于改进教学工作,将学生在各阶段、各年级、各学科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情况进行跟踪搜集分

  析,这也是信息化、智能化环境下的新型学生成长纪录袋,从技术层面上来说,目前有很多评价软件可以实现此功能。

  如:教师在后台设计好某一知识点的测试问卷,由学生自主进行填答,系统分析学生填答结果,根据学生的答题准确率和所用时间,分析学生的掌握状况;提醒教师、学生、家长还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关注和提高,推荐合适的网络资源(如微课),让学生选择相应的教学资源对薄弱知识点进行补习。学生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线上档案”所有学科历年来的发展情况,通过对比柱形图、曲线变化等直观形象的图形,准确、客观的认识自我的动态变化情况,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快乐。

  三、关于信息化教学评价的思考

  (一)、平台软件有待升级。由于使用对象、学科特点等客观因素,在进行动态评价时,技术支持目前还是信息化平台教学评价的最大短板,加之软件的系统性、操作性有待改进,老师、学生及家长参与评价的规范性不强。

  (二)、评价方式有待完善。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在评价中应各占多大比例还值得探讨。另外,一些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无法准确定性;定量评价中哪些指标可以优化,它们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占多大的权重,还值得思考。

  (三)、学生参与有持提高。学生的起点和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学生在信息化平台环境中的学习评价水平和评价质量有待提高。有些学生不能按教师要求完成学伴互评,内容、表述不太完整和准确。下一步将尝试通过细化任务,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任务驱动等方式,进一步改进评价模式,获得较好效果。

  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发展将赋能教育评价,使教育评价能更好的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服务。信息化平台教学的评价摸式作为新时代、新技术、新环境下的崭新的评价模式,已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优势和吸引力,但还需要整合研究教学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综合考虑网络技术、网络课程建设、教学效果评价等因素,并且将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核心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信

  息化环境下评价的作用,也将创造更好的、健康的未来教育生态,为学生自主的、全面的、个性化的发展搭建一个崭新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邓艺.对学生在线上线下结合的阅读学习模式的有效评价[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05期

  [2]吴文婷.浅析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评价[N].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3]叶晓文.对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绩效的评价探索[J].中小学电教.2006年03期

篇三: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展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信息技术学科学业评价之我见

  作者:刘传利来源:《成才之路》2010年第29期

  学生学业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教学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通过评价合理有效地实施,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信息技术的技能,提高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因此,我们应该本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对所有学生一刀切。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变“贬损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以克服因评价带来的“消极效应”,并以不断的“激励性评价”唤醒学生“我要评价”意识,逐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一堂信息技术课是否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是否因材施教,是否让每个学生除了掌握必要的知识之外还在其情感和思想上获得启迪和教育呢?我认为应该从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三个方面的三个不同层次)和方法上来做一个衡量。下面,我按照《标准》中的精神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规律特点,对如何在课堂中使用学生学业评价,谈谈个人的一点见解。

  一、学生学业评价内容

  第一,知识性目标。各水平要求的层次如下:①了解水平:即能再认或会认事实性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能够根据某概念描述列举出具体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达到目标比例:全体学生。②理解水平:把握事物直接的逻辑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达到目标比例:50%~80%。③迁移应用水平:归纳总结规律和原理,将学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建立不同情境直接的合理联系等。达到目标比例:10%~30%。

  案例一:七年级(下)第二课——筹划电视频道中关于如何在PPT中插入艺术字。①了解水平。如何插入艺术字:“插入”菜单—“图片”—“艺术字”;修改艺术字的字体、字号、加粗、倾斜等;如何修改艺术字的样式。②理解水平。掌握“艺术字格式”进行设置(颜色、大小、版式),掌握“艺术字形状”设置。要求:A.会结合旧知识进行扩展,例如按Shift键可对多个对象进行同时选中进行对齐操作(单击工具栏“绘图”—“对齐或分布”—水平居中)等迁移应用水平。B.能够通过对艺术字的学习触类旁通,自学剪贴画、自选图形等的设置。C.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相关知识的自学,例如如何制作倒影艺术字效果。学生可以应用搜索引擎找到相关材料进行自学。衡量知识性目标达成的效果应主要采用的测验手段:选择题、填空题等。

  第二,技能性目标。各水平的要求:①模仿水平:在原型示范和他人指导下完成操作。达到目标比例:全体学生。②独立操作水平:独立完成操作,在评价和鉴别基础上的调整与改进等。达到目标比例:50%~80%。③熟练操作水平:根据需要评价、选择并熟练操作技能和工具。达到目标比例:10%~30%。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案例二:七年级(下)第三课,我来当导演——设置自定义动画。①模仿水平。学生能够在老师讲解完如何设置太阳升起动画之后,按照老师的操作步骤做出一模一样的动画。第一步:选中“太阳”图片;第二步:单击“幻灯片放映”—“自定义动画”;第三步:设置参数,让太阳从右下角缓慢升起。②独立操作水平。能通过对太阳动画对象的学习,对自定义动画操作有个全面了解,能自己独立制作出小鸟从左侧飞入右侧飞出的动画效果,以及可以做出其他的动画效果(强调、退出等)。③熟练操作水平。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后,可以结合以前的知识做出一些难度较大的操作。例如书P20页,做出两只小鸟相对飞翔的效果。甚至可以根据老师给出的任务要求,独立做出一些有一定水准的作品。例如P23页专题——电子相册DIY。衡量技能性目标达成的效果应主要采用的测验手段:按照要求制作相关作品即上机操作题。

  第三,情感性目标。各水平的要求:①经历(感受)水平:在一节课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感性认识。达到目标比例:全体学生。②反映(认同)水平:在经历的基础上获得并能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等。达到目标比例:50%~80%。③领悟(内化)水平:建立稳定的态度、一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化的价值观等。达到目标比例:10%~30%。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上,我想首先是让学生有个健康的心态之外,还要让学生感觉学习信息技术是一门非常有趣、有用的一门课。那么如何评价一个学生在一节课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呢?我想,根据不同学生,我们也应该从三个层次上因人而定。①经历(感受)水平。学生认认真真听课,保持良好的上课纪律;不擅自玩游戏或做学习任务之外的事;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合作小组学习中能够与其他人配合。②反映(认同)水平。每次能自觉预习教材知识,表现突出;课堂积极发言,积极参加各类信息技术活动;主动帮助他人学习,辅导他人上机。③领悟(内化)水平。课外认真学习并取得一定成绩,创作的作品有创意和有突出之处;自觉维护课堂纪律,经常帮助别的学生;在合作小组学习中,能够起领导组织作用,表现突出。

  二、学生学业的评价方法

  长期以来,我们的评价意识顽固地滞留在传统的考试上,过分地突出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测验与考试依然是学生评价的重要方式,但评价的性质已经不再是为了甄别与选拔,而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全面地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从而判断学生是否需要更多的指导,同时也为学生自我检测和进一步学习提供机会。

  (1)开放考试的形式。我们可以把笔试和实验操作结合起来,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结合起来,改变传统考试形式,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考试。

  (2)开放考试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题材丰富、智情兼顾、类型多样的试题,可以是传统的书面检测卷,也可以是一份科学研究的成果(如:小论文、小发明等),还可以是一份实验方案和研究计划等。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3)开放考试的时空。考试的目的不是要给学生划等级,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所以,对于在课内无法完成的内容,可以允许学生再学习,甚至可以允许他们去查资料、请教他人,会了以后再来考试,让考试成为学生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让学生愉快轻松地参加考试。

篇四: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展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

  试探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及学生评价的思

  路

  [摘要]人们常常用“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来描绘当今时代。信息、网络给当今时代带来了无限的经济效益,不夸张的说的说,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财富。然而,居住于经济落后、边远山区的农村孩子们,他们的出路在哪呢,他们又以什么方式来为这个社会服务呢?所以,信息技术课程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是期待、是渴望。目前,在农村中小学虽然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由于起步较晚,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学校领导、及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教学设施、学生的学习背景等种种原因,导致农村的信息技术在学生的学业评价及城镇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和问题。本文试从以上各方面来寻找出农村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及学生评价的思路、内容和方法,以此和各位信息技术老师交流交流。

  [关键词]现状分析基础建设学生评价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基础文化教育,更是人才素质教育,中学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的知识和技术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用性、灵活性,在中学的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教育本身发展较快,它的这一性质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和内容的稳定性。社会在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就必然发生变化,教学内容也必须发生变化。而农村信息技术又是处于起步阶段,学校的教学设备、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及学生认知、学习背景等因素,导致了学校对农村学生学业评价产生了偏差。高中生信息技术学科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操作标准,各个学校的老师都是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评价考核。建立一种较为科学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当前信息技术学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给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有个相对合理的方法,如何给学校对农村学生的学业评价有个相对合适的标准呢?我们试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及学生评价的思路。一、现状分析1、学生对信息技术意识及目前评价方法的分析任何学科都不例外,想制定了一套可持续性的教学方案,首先对目前情况做具体的分析。下面我们以两个方面来分析。

  0/10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

  (1)农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分析。据本人在实习云南省广南县实习期间,问学生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程,以后有何用处,大部分学生回答以后可以当打字员或自己开个打字复印店……甚至还有学生回答上网聊天、发邮件。以下是一份对高三学生获取信息途径调查表

  选项查阅图书及同学讨论上网查资料询问老师

  百分数(%)2025540

  据此,可以想象,农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远远不够。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理解太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没有从上网娱乐到学习工具的转变;另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极差。因为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比较晚,大部分学生在初中、小学都没有接受过信息技术教育,所以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只认为是学习计算机,学好了计算机就可以排版打印、上网聊天、发邮件,而没认识到计算机只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部分。

  (2)目前学校对学生评价的分析。实习期间,了解到该校对本校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是:大部分学生在初中、小学都没接受过信息技术教育,但每届学生参加省统一会考过关率都在90%以上,还挺不错,说明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得很好。然而,据我了解,该还从未有过参加州以上的电脑制作作品获奖的,再综合上面的高三学生获取信息途径调查表分析,我们应该意识到一个什么问题呢?不难看出,农村高中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认知的狭窄和对学生评价的单一。信息技术本身是一门应用极为广泛,操作性、实践性、实用性、灵活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学而应有所用。而学校却把信息技术学科视同于其它学科。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仅限于排版打印之类的一些低级应用,而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之广泛。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素质养成;只注重学生地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应用的技能。2、教学环境、设备、条件及目前评价方法的分析对于一个学生学业的评价,我们不能只看他成绩的好及坏,我们更需要结合学校本身给学生提供的各种条件。

  1/10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

  据我实习期间了解到,该校是一所地处农村的省级三等完中,一方面,信息技术、计算机专业毕业出身的教育工作者寥寥无几,可想而知,农村普通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是怎样的现状;另一方面,学校经费紧张,硬件(购置设备)和软件(培养教师)的配置很不到位,信息技术课堂上,两个学生共用一台计算机,一个学生做完练习,下课铃就响了,另外一个学生就是只有听没有练,而且计算机配置低劣,每节课都有三分之一的电脑不能正常使用,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一来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够,二来学校设备不能相对满足学生的需求,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方面,教师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手段为主,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极为匮乏,专业知识功底不够,缺乏专业的艺术性,有时,一节课的时间竟有几个问题讲不清楚,有时一个问题讲了一半却无法讲下去,讲下来也是平平淡淡,真可谓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烦。下面我对该校教师对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多媒体课件使用、因特网使用和网络服务使用的情况调查表。

  文字处理软件掌握情况

  电子表格软件掌握情况

  选项不会WPSWORD

  百分数(%)502030

  选项不会会一点EXCEL

  百分数(%)702010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掌握情况体课件使用情况

  多媒

  选项不会使用过制作过

  百分数(%)502525

  选项不会使用过制作过

  百分数(%)603010

  因特网使用情况

  网络服务使用

  选项从未不常

  百分数(%)4035

  选项网上邻居

  WWW

  百分数(%)1530

  2/10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

篇五: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展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初中信息技术课学业评价的研究

  作者:王云驰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4年第10期

  摘要: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也成为社会对人才考察的一项重要标准,因此有必要构建一种初中信息技术课学业评价的机制。主要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现状以及评价内容提出学业评价的方法及建议,力争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学业评价体系,以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学业评价;成长档案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信息的传播极大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并带动了世界的进步与发展。虽然在教育方面已经有意识地进行改变,但是在评价方面,最常见的方式依然是笔试,信息技术作为初中学科中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教育方法与评价方法的发展不直接制约学生的发展。相比于其他初中学科,初中信息技术更具有兼容性、开放性以及综合性,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时既要考虑这门学科的共性,也要考虑这门学科的特性。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如果按照传统的笔试进行考察,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失去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一、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

  课堂表现是对学生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表现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生的认真程度。例如,某个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玩手机或者讲话,教师就可以将这个事情记录在档案中,这不仅能起到警示作用,而且有利于督促学生约束自己,例如,下课之后检查机房桌椅和计算机的摆放以及卫生状况。另外,这种方式还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一些学生羞怯,不敢在课堂上进行发言,这样的方式也能够立即反映出来,教师在课堂上给予这些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全面发展。但是这一方法的缺点就是需要记录的时间较长,同时也无法避免的受到教师主观上的改变。

  二、学业测试法

  测试是学生学习成绩的直观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如何直接就反应在了成绩上面,用这种方法来获取学生的学业评价所需要的信息是非常有效的。现阶段教师对于学生的测试通常分为笔试和上机测试这两种形式。笔试测试的内容往往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在短时间内便能够得出结果,但是也不能忽视上机测试对于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上机测试能够检测学生的知识疏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漏点,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是教师普遍选择的一种方式。

  三、成长档案管理法

  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客观,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考察,对学生实现全面了解。成长档案管理是建立在收集学生作业基础上的,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分析,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成长档案也能够直观展示出来,将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汇总起来,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避免了教师因个人的主观问题导致出现评价的偏差。成长档案的建立不仅有益于教师,还有益于学生,学生在对成长档案进行自我分析之后能够全面认清自己的缺点并及时改正这些问题,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了依据和基础。这个方法的缺点也是费时,并且需要人员去维护和管理。

  四、让学生参与学业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学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在学业评价工作中学生也应该承担一定的作用,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业评价中,这个学业评价机制才算完整,而让学生参与学业评价的方式也有几种。其一,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往往会比老师更具有深刻性和真实性,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片面性和不准确性,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客观的自我评价。其二,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比起教师,学生往往更了解学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个学生的反馈来了解另一个学生,使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加全面,同时为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提供依据。

  除以上方式外,还可以通过家长评价等来不断完善信息技术课的学业评价机制。总之,学业评价是受教育方式的影响而不断改进和转变的,教师要顺应发展的潮流不断去完善学业评价机制以适应新的社会以及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作者简介:王云驰,男,1983.10,本科,江西省上饶市第四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篇六: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展

  信息技术学业评价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业评价

  [摘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潮中,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业评价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通过评价合理、有效地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保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本文将探讨关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评价的几点看法。

  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领域中最年轻的课程,也从本次课程改革中吸取了营养,正在实现着从计算机教育走向信息技术教育、从技能训练走向信息素养教育的变革。这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指明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要培养学生操作的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掌握“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传递,表达思想,实现交流,开展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在课程标准,还建议教师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适当渗透表现性评价的理念,以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或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在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培养目标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强调了原理、方法的理解与技能的形成与熟练,学习过程注重认知活动与技术活动的内在统一,培养目标则倡导原理知识、操作技能、技术文化、人文修养等多方面的统筹发展,因此,从教学评价方式的角度看,仅用教学结束后的纸笔测验显然难以适应新课程教与学的需要。

  以往的教学过程往往是先教后学,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体系。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一方面要树立“全程式的评价观”,另一方面还需要采用“面向教学的评价方式”。全程式评价观是指在教育教学前教师的教学设计阶段中,就需要对即将开展的教学过程和教学之后的计划实施的评价需要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工作,使评价量规成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地应该是“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并分析学生的学习

  1/61/6

  信息技术学业评价

  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过程或提供学习建议,发挥对教与学的“全过程”促进作用。面向教学的评价方式,是指在进行学科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学科特点,探索合适的评价方法,不能盲目地照搬其他学科的评价量规。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研究课程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完善的信息技术课评价体系,体现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整个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过程,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课评价体系应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的考试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意识,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一、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评价的原则

  (一)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师应注意发挥在信息技术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评价促进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组织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并针对测验题目、学生的作答情况等方面展开班级讨论,共同探讨与评价有关的教学和学习问题,提高学生利用评价分析并改进自己学习行为的能力。

  建议教师根据评价目的和当地现状创造条件组织家长、学校、外部考试机构、教育团体等有关机构和人员参与教学评价。为了减少各评价主体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干扰,教师可以在评价之前设计统一的评价标准,并与各评价主

  2/62/6

  信息技术学业评价

  体充分交流,提高评价主体之间的一致性,保证评价的客观与公正。评价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收集评价信息,统计、归纳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用明确、简洁的方式尽快向学生和参与评价的有关人员进行解释(关于评价结果的报告和解释方法详见后面的章节)。

  (二)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

  中小学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创造的欲望也更为强烈,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正视这种个别差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确定和选用,要在保证达到最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一方面,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与鼓励。

  二、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学生年龄的特点,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由情感态度、基础知识、综合能力以及竞赛成果四部分组成。

  1、情感态度

  根据平时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确定,可以从课堂纪律、学生参与度、与人合作表现等情况综合评定,评定等级可以分为A、B、C、D四个等级(也可实行百分制)。合格率可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90%左右。对于评定为“待合格”的学生,教师应向其指出缺点,帮助其改变;对于学期结束前有明显改进的,可重新评定。

  2、基础知识

  要求学生识记教材中所涉及的关于信息、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应用软件的使用等一般知识。取平时考察和期末考试总成绩。

篇七: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展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业成就评价的实践研究与再思考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业成就评价的实践研究与再思考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业成就评价的实践研究与再思考内容摘要:本文先就笔者关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早期研究情况,以及参与《初中信息技术学生评价体系实施研究》课题的研究情况作了介绍,然后结合研究的实践,从评价的方式、标准、目标、工具与实施五个方面进行了再思考,提出了自已的观点。最后,附上了笔者的部分研究成果。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业成就评价作为一名从事了六年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课程评价的实践研究与思考。这种关注来源于笔者对评价在课程发展中的重要性的主观认识。这种认识在早几年更多的来自于“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业成就评价的实践研究1.笔者过去的实践研究年我参加了题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电子档案袋评价的创建与应用研究》的课题研究组。在组中负责《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总表》的创建工作。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实际模型(见附一),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建立了《初中网页制作评价指标表》(见附二)等。通过研究加深了对课程评价问题的认识,积累了研究经验与一手资料。2.本课题的实践研究作为实验学校的实验教师,参与了《初中信息技术学生评价体系实施研究》20__课题的研究。确定了初一6班为实验班。在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作品评价与智博平台开展了课程学业成就过程性和总结性评价的研究。设计了WORD作品的评价方案(见附三)。以“分项加权”模式计算学生期末成绩,即学生学业成绩=WORD作品评价(40%)+PPT作品评价(40%)+机考成绩(20%)。其中,WORD和PPT作品(PPT的评价方案由同事完成)的评价在学期教学过程中完成,机考成绩利用智博平台来

  完成。成绩分布图显示学生的成绩呈正态分布,且高分区高于底分区,说明教学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业成就评价的再思考1.对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再思考

  教育评价就其目的的不同,可分为“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这两种评价,一个关注教育教学的过程,一个关注教育教学的结果。关于两种评价的地位或是重要性,教育界也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形成性评价的作用要比总结性评价重要;一是认为片面的强调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弱化总结性评价的地位是错误的。总的说来,两种评价都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某些特殊的场合或前提下,某个评价的地位和作用会更显突出。

  就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业成就评价而言,笔者认为,近几年来似乎出现了“轻”结果“重”过程的趋势。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由来已久,并普遍存在于中学阶段的各学科当中。但近几年来,教育界对过程性评价越来越重视,“成长记录”、“电子档案袋”等过程性评价的工具也相继出现,并被应用于教学实践。然而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这种现象却反了过来。信息技术教师,在其拥有“先天”性的技术优势的条件下,可以说是开展过程性评价应用与研究最活跃的群体之一。这种群体性的“活跃”似乎营造了一种氛围教师更关注过程性

  评价,过程性评价更加重要。此消彼长之下,总结性评价似乎受到了“轻视”与“冷落”。这是“轻结果”之一。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也不是没有总结性评价。如每学期初中学生成绩单上的信息技术成绩,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会考成绩。前者,我经历过,学生班主任在没经过任课教师的允许下,为了让学生评三好生随意更改其信息技术成绩的事情。后者,作为经历过两界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的一线教师,对于考试成绩的真实性,只能抱以尴尬的一笑。换言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的结果,似乎仅仅只是一个形式而已。时间一长,连信息技术教师自己也慢慢对“结果”失去了兴趣。这是“轻结果”之二。无论是过程性评价研究与应用的热潮对总结性评价客观上造成的“挤压”,还是评价者和被评者不重视评价结果对总结性评价主观上造成的“漠视”,都使得总结性评价在信息技术课程上的问题突显出来。

  事实上,所谓的过程性与总结性评价都只是相对的概念。在一段时期内的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一个更短或是更长的时期内又可以转变成总结性评价或是过程性评价。一个学期中的单元测验可以看作是过程性评价,但放在一个单元的教学期内又可以看成是总结性评价;同样,作为总结性评价的期末考试,放在整个中学学习阶段又可以看成是过程性评价。因

  此,我们大可不必将目光集中在一个评价的类别上,而应更多地关注其实施的目标与绩效。

  2.对评价标准的再思考评价标准的确定是一件十分困难而又不得不完成的事情。笔者也曾满怀热情地做过标准方面的研究,并设计了指标体系表。但在网上一查才发现有很多同事都设计了自己的评价标准。在早期,我们确实需要“百花齐放”式的评价标准,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客观上需要不同的评价标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始终维持这样的状态,对课程的发展是很不利的。课程标准相对长时期的稳定和统一有利于教学的稳定和有的方矢。然而,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当前的教学环境又决定了,评价标准的绝对稳定和统一又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各类评价标准进行整合、分析与提取,形成相对稳定与统一的标准以促进课程的发展。3.对评价目标的再思考借着国家基础教育新课改的春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了全国统一的课标。课标要求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与评价要面向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目标。遗憾的是,相对而言,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还显得比较混乱,包括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也是如此。由于高中阶段对学生信息素养培

  养与考察的高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提出了综合应用的高要求,并提升到了人文和文化的层次,这就要求学生对常用的信息工具与技术的使用有相当的熟练程度。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还要大量的补工具与技术方面的课,这使得高中新课标理念的实现大打折扣。因此,笔者认为工具与技术的熟练掌握,正是初中阶段应该完成的最重要任务。因此,在初中阶段,我们的评价目标就应该偏重于工具与技术的使用和掌握,从而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4.对评价工具的再思考目前而言,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业成就评价的工具或方式有多种:电子档案袋、成长记录、博客、作品评价、考试平台、试笔测试等。关于评价工具的选择,笔者认为不应以评价的类别为标准,而是关注评价工具的特点与评价需求之间的结合度如何。我们大可不必一谈到过程性评价就马上去想电子档案袋或是博客,而谈到总结性评价就等同于机考或是纸笔测试。正如前文所述,所谓过程或是总结都只是相对而言的。电子档案袋未必就不可以作为总结性评价的工具,而纸笔测试也同样可以在过程性评价中频繁的使用。

  笔者认为,关于评价工具的功能,特别是考试平台的功能,在设计之初应该在一线教师中进行充分的调研,以尽可能

  地避免使用过程中的漏洞百出。以笔者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智博平台为例,平台的设计从总体上来看,和以往的同类平台相比还是颇有新意的。新意在两处,其一,操作题的出题系统,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解决了考试平台操作题的出题问题,但使用下来,感觉还是远远不够成熟。比如,涉及的知识点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知识点的判分僵硬不灵活等。其二,学生成绩的实时分析系统。成绩的实时分析使得教师能够较好较快地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使教师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随堂分析成为可能。然而还是有不完善的地方,如分析系统给出了选择题每题学生答对与答错的整体情况,这样方便了教师对试题难度的分析。但由于没有给出每个学生每题答题情况的二维关系表,使得教师对试题的区分度、信度与效度分析变得很困难,这是应该完善的地方。

  此外,参考国外的机考或是在线考试系统具有的人性化、情境化、体现过程化等特点,反观国内的机考系统,无论是题库还是出题系统都不能满足上述特点的要求,这些都是在考试平台设计与开发过程中需要关注与完善的。

  5.对评价实施的再思考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研究与实施过程中,无论是过程性评价还是总结性评价,研究伙伴们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与思考,也渐渐形成了多样的评价策略、标准与模式。特别是过程

  性评价的方式方法多姿多彩,包括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分组评价,汇报评价等等。而在这些多姿多彩的评价方式方法面前,我们急需的是分析、综合与提炼,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下,尽早的形成相对标准化的指导文件。因为是经过科学论证与充分实践的,一旦标准形成就要鼓励和监督一线教师能将这些评价标准与方法落实的实践上,这样才能保证评价对课程发展的促进与推动,才能保证评价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励。如果好的研究成果仅仅停留在研究活动本身,那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在研究评价体系实施的同时,也应该开始关注对评价体系实施的评价研究。

  经过一学期的研究与思考,在和课题组同事们的交流中,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体系已渐渐现出雏形,虽然它还显得有些稚嫩,但它是实在而充满生命力的。在它的成长过程中,缺少不了阳光、空气与水,这就是我们坚持不懈的实践、思考与研究,让我们继续努力!

  扩展阅读: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实践和思考

  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和思考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正进行着前所未有的改革,但由于信息技术学科起步较晚,其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等环节还都处在曲折发展阶段。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对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体会,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将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定位为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其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实践中,把握技术文化要素,体验信息文化,提升信息素养。这给我们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传统评价方式外,还要求有一个更加合理、公正、公平的评价体系。一、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的基本差异课堂教学评价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相应的手段,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诸因素及发展变化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存在以下差异:传统教学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选拔与评优的功能,忽视评价的帮助与激励的功能;重学科学业成绩评价,轻综合能力评价;强调统一的标准,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结果的评价,轻视对过程的评价。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强调评价的改进和激励的功能,其着眼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业成就评价的实践研究与再思考》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业成就评价的实践研究与再思考: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篇八: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展

  信息技术学业评价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业评价[摘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潮中,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业评价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通过评价合理、有效地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保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本文将探讨关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评价的几点看法。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领域中最年轻的课程,也从本次课程改革中吸取了营养,正在实现着从计算机教育走向信息技术教育、从技能训练走向信息素养教育的变革。这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指明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要培养学生操作的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掌握“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传递,表达思想,实现交流,开展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在课程标准,还建议教师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适当渗透表现性评价的理念,以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或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能

  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在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培养目标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强调了原理、方法的理解与技能的形成与熟练,学习过程注重认知活动与技术活动的内在统一,培养目标则倡导原理知识、操作技能、技术文化、人文修养等多方面的统筹发展,因此,从教学评价方式的角度看,仅用教学结束后的纸笔测验显然难以适应新课程教与学的需要。

  以往的教学过程往往是先教后学,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体系。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一方面要树立“全程式的评价观”,另一方面还需要采用“面向教学的评价方式”。全程式评价观是指在教育教学前教师的教学设计阶段中,就需要对即将开展的教学过程和教学之后的计划实施的评价需要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工作,使评价量规成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地应该是“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并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过程或提供学习建议,发挥对教与学的“全过程”促进作用。面向教学的评价方式,是指在进行学科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学科特点,探索合适的评价方法,不能盲目地照搬其他学科的评价量规。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研究课程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完善的信息技术课评价体系,体现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整个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过程,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课评价体系应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的考试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意识,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一、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评价的原则(一)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应注意发挥在信息技术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评价促进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组织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并针对测验题目、学生的作答情况等方面展开班

  级讨论,共同探讨与评价有关的教学和学习问题,提高学生利用评价分析并改进自己学习行为的能力。

  建议教师根据评价目的和当地现状创造条件组织家长、学校、外部考试机构、教育团体等有关机构和人员参与教学评价。为了减少各评价主体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干扰,教师可以在评价之前设计统一的评价标准,并与各评价主体充分交流,提高评价主体之间的一致性,保证评价的客观与公正。评价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收集评价信息,统计、归纳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用明确、简洁的方式尽快向学生和参与评价的有关人员进行解释(关于评价结果的报告和解释方法详见后面的章节)。

  (二)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中小学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创造的欲望也更为强烈,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正视这种个别差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确定和选用,要在保证达到最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一方面,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与鼓励。二、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学生年龄的特点,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由情感态度、基础知识、综合能力以及竞赛成果四部分组成。

  1、情感态度根据平时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确定,可以从课堂纪律、学生参与度、与人合作表现等情况综合评定,评定等级可以分为A、B、C、D四个等级(也可实行百分制)。合格率可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90%左右。对于评定为“待合格”的学生,教师应向其指出缺点,帮助其改变;对于学期结束前有明显改进的,可重新评定。2、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识记教材中所涉及的关于信息、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应用软件的使用等一般知识。取平时考察和期末考试总成绩。3、综合能力采用作品式评价方式。包括平时的基本技能评价与期末的综合应用评价。基本技能评价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般掌握情况,期末的综合应用评价,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评价内容可根据教材中各分册的相关内容来确定。由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教学进度,在平时及期末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要做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4、创作与竞赛成绩对参加信息技术奥赛,或在上级组织其它活动中获奖的学生予以格外奖励,激发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学科竞赛,挖掘对这方面

篇九: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展

  信息技术学业评价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业评价

  [摘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潮中,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业评价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通过评价合理、有效地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保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本文将探讨关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评价的几点看法。

  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领域中最年轻的课程,也从本次课程改革中吸取了营养,正在实现着从计算机教育走向信息技术教育、从技能训练走向信息素养教育的变革。这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指明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要培养学生操作的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掌握“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传递,表达思想,实现交流,开展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在课程标准,还建议教师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适当渗透表现性评价的理念,以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或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在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培养目标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强调了原理、方法的理解与技能的形成与熟练,学习过程注重认知活动与技术活动的内在统一,培养目标则倡导原理知识、操作技能、技术文化、人文修养等多方面的统筹发展,因此,从教学评价方式的角度看,仅用教学结束后的纸笔测验显然难以适应新课程教与学的需要。

  以往的教学过程往往是先教后学,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体系。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一方面要树立“全程式的评价观”,另一方面还需要采用“面向教学的评价方式”。全程式评价观是指在教育教学前教师的教学设计阶段中,就需要对即将开展的教学过程和教学之后的计划实施的评价需要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工作,使评价量规成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

  2

  部分。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地应该是“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并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过程或提供学习建议,发挥对教与学的“全过程”促进作用。面向教学的评价方式,是指在进行学科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学科特点,探索合适的评价方法,不能盲目地照搬其他学科的评价量规。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研究课程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完善的信息技术课评价体系,体现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整个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过程,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课评价体系应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的考试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意识,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一、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评价的原则

  (一)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师应注意发挥在信息技术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评价促进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组织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并针对测验题目、学生的作答情况等方面展开班级讨论,共同探讨与评价有关的教学和学习问题,提高学生利用评价分析并改进自己学习行为的能力。

  3

  建议教师根据评价目的和当地现状创造条件组织家长、学校、外部考试机构、教育团体等有关机构和人员参与教学评价。为了减少各评价主体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干扰,教师可以在评价之前设计统一的评价标准,并与各评价主体充分交流,提高评价主体之间的一致性,保证评价的客观与公正。评价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收集评价信息,统计、归纳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用明确、简洁的方式尽快向学生和参与评价的有关人员进行解释(关于评价结果的报告和解释方法详见后面的章节)。

  (二)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

  中小学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创造的欲望也更为强烈,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正视这种个别差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确定和选用,要在保证达到最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一方面,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与鼓励。

  二、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学生年龄的特点,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由情感态度、基础知识、综合能力以及竞赛成果四部分组成。

  1、情感态度

  根据平时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确定,可以从课堂纪律、学生参与度、与人合作表现等情况综合评定,评定等级可以分为A、B、C、D四个等级(也可实行百分制)。合格率可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90%左右。对于评定为“待合格”的学生,教师应向其指出缺点,帮助其改变;对于学期结束前有明显改进的,可重新评定。

  4

  2、基础知识

  要求学生识记教材中所涉及的关于信息、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应用软件的使用等一般知识。取平时考察和期末考试总成绩。

篇十: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展

  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有效评价

  评价活动是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评价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激励作用,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激情、自信,关系到其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不注重孩子自身的感受和需求,所以在学生的学习中形成各种各样的压力,一提起学习就烦。而作为信息技术课外活动主要是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选择的,所以容易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这里他们没有被完全压抑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的生源主要来源于各班的信息技术爱好者。学生的年龄、层次、所在的年级以及所掌握计算机知识、技能和技巧存在很大的差异,那么面对这些不同年龄段、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学习热情人都是需要鼓励的,尤其是孩子,一句由衷的赞扬,或是夸奖,可能使他们终生受益。针对每个学生的潜能使用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使评价真正成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催化剂。基础好的学生,自信心比较强,对他们的评价要严格,不但要求他们能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还要求他们小老师去帮助同学,不断地去发现、探究新知识,所以评价时我常采用:“你真厉害!再找一找,你会有更多的新发现!”、“你的作品与众不同,太有创意了!”、“你这个小老师当得真好!”等等。而对基础差的学生,往往自卑感较强,应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如“你进步了!”、“今天你的表现很好!”、“老师期待着你有更大的进步!”等语言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设计难度较小的学习任务,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也能时常得到成功的喜悦。在使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时,应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迅速的响应,以更好地激励学生,使他们保持更高的学习热情。学生喜欢表扬,需要鼓励,喜欢肯定,希望看到自己在一个集体中的位置及作用,从而来证明自身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抓住他们的心态特点,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外,甚至还把评价引伸到了课外,一方面我会对他们的作品及时进行表扬,肯定他们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创新精神,并将优秀电脑作品打印出来,送给设计者;同时把他们的作品发到网络平台上,论坛中,学校网站上,让更多的人欣赏到他们的作品,分享到他们的快乐!给他们的学习不断地注入新的催化剂。二、运用课堂嵌入式评价,实现教学最优化

  1/4

  “嵌”字的解释把东西填镶在空隙里。所以我认为课堂嵌入式评价就是把评价深深地埋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课堂嵌入式评价是一个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日常行为作为评价对象的评价过程。这些日常行为可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学习态度、听课纪律,学习习惯等学习行为的变化,可以是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等能力,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电脑作品,或者平时用来评价学生知识点的任务达成度,它们为真正实现学习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材料。终结性评价注重的是教学的结果,主要是为了判定最终的学习成果,并做出成绩评定。嵌入性评价是追踪的是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力求学习效果最优化而对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及时地进行评价,它有助于我们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反馈和有效调整教学过程,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和不断进步。课堂嵌入式评价存在着以下几个优点:

  1、课堂嵌入式评价由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度高课堂嵌入式评价的主导者是教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过程的不同知识点,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并可按照教学目标不断调整评价方法,使得评价方法更加多元化,这种评价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到教师布置的每一个学习任务中去,不断地期待着教师的及时评价和表扬,从而更有可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嵌入式评价中,学生只需认真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遇到困难时可随时求助于周围的同学和老师,并无额外的压力,所以学生很喜欢这种课堂嵌入式评价方式,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到不同的学习任务中去,期待着下一次教师的即时评价。2、课堂嵌入式评价更关注学生的发展毫无疑问,终结性评价的关注点在于考试成绩的高低,并且以此作为评价的依据。课堂嵌入式评价更多关注的是学生个人的发展,将评价嵌入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教师采取各种方法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引导学生进一步的发展,使得评价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3、课堂嵌入式评价突破口小,多层次课堂嵌入式评价嵌入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表现为评价对象,突破口小,多层次,评价的小步调使得学生不断努力,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案例:《名片diy》课堂嵌入式评价的典型范例。我从欣赏精美的名片作品开始,把整个学习过程设计成幸运闯关游戏的形式。幸运第一关:通过出示名片实物,自然地引入到名片纸张大小的设置。通过“认一认”生活中常见的

  2/4

  纸,“猜一猜”word中默认的纸,“试一试”选择不同大小的纸,到“想一想”多大的纸适合做名片等评价环节,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设计自己个性化名片的探究活动中来,学生参与度高,学习热情高涨!

  接着进入幸运第二关:通过课件的引导认识页边距的作用,再把页边距的设置任务交给学生大胆去尝试、去探究。最后是幸运第三关: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等级,开始制作自己的名片:

  初级:按提示完成名片中少量的基本信息的输入,简单美化。中级:自主完成名片中基本信息的输入,并美化、编辑—建议大多数同学选择。高级:最高的难度,什么都需要自己动手做(设置名片纸张的大小,页边距,输入信息,美化,甚至可以插入漂亮的图片-桌面\插图)。这个案例是课堂嵌入式评价的典型应用,根据学习目标对每个学习活动进行了细分,突破口小,多层次,并对每个学习目标进行了小步调的评价,特别是最后一关的分级任务,给不同的给学生留下了更大的创作空间,让每一个人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体现,有助于他们及时回顾所学的知识,发现存在的问题,更有利于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使得评价真正发挥促进教学效果的作用。三、巧用弹性评价,焕发探究欲望学生的学习差异是无处不在的。如果按照单调划一的标准进行评价,势必造成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消化不了。在当今倡导教育和谐发展的大背景下,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尤显必要。弹性评价就是建立在尊重差异、面向全体、以学生为主体等原则的基础上,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之间的差异,不管教师在课堂上怎样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学生中总有极少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还是不能掌握。为此我根据学科指导纲要中的要求,设计了三个不同等级的评价目标。三级评价目标中,初级是最低评价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主要是针对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中级目标面向学习情况中等及中等以上的学生,以及通过努力也能达到的学生;高级目标主要是针对学习上有潜力,计算机学习中较为出色的学生。具体的做法是: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等级的操作题、自主创作题等,设置多项的评价内容,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这样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准备和努力,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案例:四下第4课《查找资料更方便——搜索引擎》的三级操作评价目标的设计

  3/4

  发送word文档《查找资料擂台赛》到学生电脑,其中包含了6个不同难度的查找题。初级目标:能够使用一个关键词进行简单的查找,找到第1、2题的资料。这是本节课的最低操作目标,关键词一目了然,要求大多数学生都掌握。评价:三星级(3★);中级目标:在第一级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难度,需要自己从查找题目中确定关键词,并能找到第3、4题的资料。评价:四星级(4★);高级目标:能够熟练使用关键词,甚至多个关键词,不仅仅是查找文字资料,需要查找图片、歌曲等不同类别的资料。评价:最高等级,五星级(5★),获得当之无愧的“电脑小高手”称呼。当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对进步大的学生也可以进行越级评价,即他的能力只能得个三星级,可以破例获得四星级,使学业评价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通过用弹性评价,用适合学生发展的独特评价方式来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对学生个体来讲,全面发展并不是要求所有学生的学业都是优秀的,而是允许和鼓励学生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总的来说,课堂嵌入性评价,弹性评价等新颖的评价方式顺应了教育评价要关注学生个人发展的趋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更多的工作量,如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规划不同的评价方案、及时提供评价反馈等。我们要努力以宽容的态度,期待的目光,多几把评价的尺子,让每一个学生多一份精彩,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各种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进步的足迹,享受成功的喜悦;通过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通过评价融洽师生关系,进行心与心的理解和沟通,使学生能“尊其师而信其道”;更要通过不断地研究、优化评价内容和方法,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4/4

篇十一: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展

P>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业评价

  [摘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潮中,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业评价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通过评价合理、有效地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保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本文将探讨关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评价的几点看法。

  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领域中最年轻的课程,也从本次课程改革中吸取了营养,正在实现着从计算机教育走向信息技术教育、从技能训练走向信息素养教育的变革。这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指明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要培养学生操作的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掌握“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传递,表达思想,实现交流,开展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在课程标准,还建议教师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适当渗透表现性评价的理念,以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或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在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培养目标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强调了原理、方法的理解与技能的形成与熟练,学习过程注重认知活动与技术活动的内在统一,培养目标则倡导原理知识、操作技能、技术文化、人文修养等多方面的统筹发展,因此,从教学评价方式的角度看,仅用教学结束后的纸笔测验显然难以适应新课程教与学的需要。

  以往的教学过程往往是先教后学,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体系。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一方面要树立“全程式的评价观”,另一方面还需要采用“面向教学的评价方式”。全程式评价观是指在教育教学前教师的教学设计阶段中,就需要对即将开展的教学过程和教学之后的计划实施的评价需要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工作,使评价量规成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地应该是“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并分析学生的学习

  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过程或提供学习建议,发挥对教与学的“全过程"促进作用。面向教学的评价方式,是指在进行学科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学科特点,探索合适的评价方法,不能盲目地照搬其他学科的评价量规.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研究课程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完善的信息技术课评价体系,体现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整个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过程,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课评价体系应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的考试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意识,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一、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评价的原则

  (一)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师应注意发挥在信息技术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评价促进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组织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并针对测验题目、学生的作答情况等方面展开班级讨论,共同探讨与评价有关的教学和学习问题,提高学生利用评价分析并改进自己学习行为的能力.

  建议教师根据评价目的和当地现状创造条件组织家长、学校、外部考试机构、教育团体等有关机构和人员参与教学评价。为了减少各评价主体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干扰,教师可以在评价之前设计统一的评价标准,并与各评价主

  体充分交流,提高评价主体之间的一致性,保证评价的客观与公正。评价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收集评价信息,统计、归纳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用明确、简洁的方式尽快向学生和参与评价的有关人员进行解释(关于评价结果的报告和解释方法详见后面的章节).

  (二)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

  中小学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创造的欲望也更为强烈,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正视这种个别差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确定和选用,要在保证达到最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一方面,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与鼓励。

  二、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学生年龄的特点,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由情感态度、基础知识、综合能力以及竞赛成果四部分组成.

  1、情感态度

  根据平时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确定,可以从课堂纪律、学生参与度、与人合作表现等情况综合评定,评定等级可以分为A、B、C、D四个等级(也可实行百分制)。合格率可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90%左右。对于评定为“待合格”的学生,教师应向其指出缺点,帮助其改变;对于学期结束前有明显改进的,可重新评定。

  2、基础知识

  要求学生识记教材中所涉及的关于信息、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应用软件的使用等一般知识。取平时考察和期末考试总成绩。

  3、综合能力

  采用作品式评价方式。包括平时的基本技能评价与期末的综合应用评价。基本技能评价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般掌握情况,期末的综合应用评价,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评价内容可根据教材中各分册的相关内容来确定。由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教学进度,在平时及期末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要做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表格如下:

  评价内容

  标准

  小组自评

  小组间互评

  教师评价

  ☆~☆☆☆☆☆

  ☆~☆☆☆☆☆

  ☆~☆☆☆☆☆

  主题作品的主题鲜明,所包含的各种素

  (15材能恰当、充分地表现作品的主题。分)

  内容

  主题内容逻辑顺序准确,重点突

  出。作品中的文字流畅,语言精练,句

  (5分)子通顺。

  技术性

  选用的制作工具和制作技巧运用

  恰当.能准确、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素材,(15

  如声音、动画、视频素材等分)

  色彩

  背景色、前景色、图片、文字、标搭配

  题等元素的色彩搭配协调。整体风格一

  (10致,界面美观。

  分)

  排版

  作品中各种元素排列(大小、位置)

  合理、科学、协调,能突显出主题,既有(15

  局部的特色,又富有整体感.分)

  创造性主题表达形式新颖,构思独特巧

  (15妙.素材获取与其加工属原创。分)

  协作分工

  小组分工明确,能相互合作,小组

  成员能主动帮助别人,共同完成任务。(15分)

  作品演示

  能用生动的语言向同学们演示小

  组的作品,能总结出本小组的制作经验

  (10分)及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协作情况。

  作品点评(教师填写)

  4、创作与竞赛成绩

  对参加信息技术奥赛,或在上级组织其它活动中获奖的学生予以格外奖励,激发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学科竞赛,挖掘对这方面感兴趣并且有天赋的学生。参加相关竞赛也是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兴趣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对获奖学生予以格外奖励不仅奖励获奖学生本身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个激励。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我们应该积极地围绕新的评价体系,充分领会新课改的核心思想,运用新的评价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科学设计与有效实施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将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改后必要思考的问题

  三、小结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通过评价合理有效地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顺利达成。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式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利用表现性评价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不断实践探索和广泛的交流,研讨与经验交流,参与评价方案的合作设计,不断地提高评价的水平,逐步探索出能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咏梅,孟庆茂.表现性评定及其相关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27-31

  [3]李永珺,张向众.新课程评价中的表现性评定[J].教育发展研究.2002(12):54—57

  [4]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继承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十二: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展

P>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研究

  作者:郑赛娇来源:《教育·综合视线》2021年第10期

  小学语文教师的职责是唤醒孩子沉睡的灵魂、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给予他们生命的希望。信息化技术具有跨越时间、超越空间的优势功能,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授课、阅读、评价等多方面提供便利。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评价的双效合一,从而进行多元化评价,成为当下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思考的重点。

  一、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的现状分析

  学业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主要还是通过课程分数进行评判,有些教师受到评分等级制度的制约,评价方式缺乏个性,缺少创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评价主体单一,缺乏多元性;2.评价方式简单,缺乏激励性;3.评价维度不宽,缺乏发展性;4.重视评价结果,忽视过程性评价。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评价机制中的充分运用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或信息化教学平台可以改变传统评价模式,进行个性化评价、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甚至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提供的大数据进行精准分析,以此掌握学生的知识瓶颈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教学提供有力的分析依据,这就是信息化教学评价机制的“智能性”与“超越性”。如,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学习空间、班级优化大师、反馈器等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开展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

  三、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的多元化策略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积极的参与者与合作者,我们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实行多元评价,帮助学生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师长评价中不断反思、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和自能发展。

  1.借助“班优大师”进行教师多维评价

  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既能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及时、精准地借助大数据进行纠正、分析,防止学生多走弯路。因此,从学生发展这个目标出发,教师应设计、实施科学有效的多维评价。例如,利用希沃白板的“班级优化大师”软件把学生头像设置成动物图像,每种动物对应着不同的性格及做事风格,教师

  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头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评价的积极性。同时,根据语文学科测评及素养培养的目标,借助班级优化大师软件设置多个维度的评价项目,如生字书写、认真听写、美文欣赏、诗词积累、习作展示、书法作品、语文小报、有效预习、大胆发言、积极思考、团队合作等,既从“听、说、读、写”横向维度评价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从“课前、课中、课后”纵向维度评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学科素养,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实现多维度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

  同时,每个评价项目按“优秀、良好、合格”设置相应的等级分值,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及时在班优大师APP上进行加星评价,根据软件自动累计的学分一周或两周实施一次阶段性总结,评选出“书法之星、阅读之星、写作之星”等等。这种学分累计加个性化设置的教师评价方式,既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及时、全面地记录学生学习轨迹,更直观、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借助“助手平台”进行学生相互评价

  学生评价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既能反思发现自己的学习问题,也能及时积累他人的优秀经验。如果说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学业的一个客观、中肯的认识,那么相互评价不仅能融洽同学间的关系,还能从中发现自身或其他同学身上存在的问题,实现“评价、欣赏、借鉴”的完美结合。例如,借助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省资源平台”)的网络学习空间布置导学、检测等相关任务,学生在校借助班级平板登入“人人通”APP完成学习后,可以浏览其他同学的完成情况,并进行实时点赞、语音或文字留言,实现同学间的互助评价。

  3.借助“班级微信群”进行家长融合评价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足够优秀,所以会不自觉地对孩子进行批评、指责,很少对孩子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而家长中肯的评价与鼓励会树立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和向前的进取心。现在我们都建立了“班级家长微信群”,家长和老师在群里沟通极为方便,期中或者期末可以让家长写下这半年来自己孩子的成长变化,以及学习、生活情况发在群里,老师可以截图放到课件上让孩子观看。这样的评价既能讓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深刻的思考,也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爱的温暖。

  (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能增进教学生机,促进学生发展。传统教学在纸质作业上实行“优、良、合格”的评语固然能对学生的短时学习做出及时评价,但长此以往会让学生产生评价疲乏,缺失继续学习的动力,我们可以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灵活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延迟评价和分层评价,以达到鼓励不同层次学生持久学习的目的。

  1.利用“在线检测”实行延迟评价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常识积累的过程,只有在失败和错误中不断积累,才能收获更多的成功,因此,延迟评价是一种很好的评价方式。比如,学生的一次随堂测试成绩不理想,可能是由于粗心或精神状态不好,这种情况下不能对学生进行责备。教师要明确检测的最终目的不是以分数论排名,而是及时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效并调整教师教学策略。如果教师明确检测的真正意义并具有延迟评价的意识,此时可与学生、家长进行协商,在征得同意后让学生进行第二次的随堂测试。我们可以借助资源平台的网络学习空间,事先将检测试题发布到平台上,学生在校利用班级平板,在教师的监督下登入平台进行二次测试。为防止学生受记忆影响而默背答案,二次测试可随机打乱试题顺序,学生完成后平台会根据教师设定的答案自动评判学生的客观选择题,主观题则需学生输入文字或在空白纸上答题拍照上传平台,教师则随时随地在手机上进行再次批阅。这种延迟评价给予学生再次学习的机会,满足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纵向发展要求,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感受到努力和成功带来的喜悦。

  2.利用“班优大师”进行分层评价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如果用同一标准来评价所有学生的语文学业显然不恰当,这样无疑会让优等学生产生学习的倦怠感,让学习有困难的孩子缺失信心。我们的评价要基于学生个体的纵向发展、自我提升而进行,针对这种差异,我们可以因生而异设置分层评价。例如,在开展“好书共读”时,经常让学生做阅读思维导图或设计手抄报,一些美术功底弱的学生可能没办法设计美观的版面和插图,这时可把学生分为甲、乙两组,两组评价标准不同,相应分值也不同,但乙组同学的评价分值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晋级到甲组评价,比如:乙组两次“良好”可以晋升为一次“优秀”,两次“乙组优秀”则可晋升为一次“甲组优秀”,并获得相应的表彰积分。这样的分层评价既能提升中、下等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优等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危机感,促进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评价维度的多元化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朗读、阅读、写字、口语表达、习作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学生终生发展的需求。

  1.借助“反馈器”评价阅读效果

  统编教材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增加阅读量上教师总会想尽方法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可学生阅读效果如何无从监测。我们在开展全班共读的基础上,一个月举行一次主题阅读汇报,除了同桌相互检查“阅读记录卡”外,可以借助希沃白板设置几道检测题,利用人手一部的“反馈器”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现场答题,并根据检测数据查看学生答题情况,以此检测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借助“反馈器”不仅可以实现全员参与,而且相比紙质测验,它能更快、更及时地把握学生阅读效果,省时、高效。

  2.借助“班级空间”评价写字水平

  根据课程设置,每周有一节写字指导课,很多教师只是完成了课上指导,下课铃声一响写字任务也就结束了,根本来不及对全体学生的书写作品进行展示与点评,致使一些学生失去了持续练字的兴趣与动力。班级书法栏也只能展示部分优秀同学的作品,如何对全体学生的写字水平进行监督和提升成了一个难题。可以借助平台的“班级空间”,让学生每周提交一次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写字作品,老师收集评价后按A、B、C三个等级把书写作品发布到班级空间相册。看到自己的作品在班级相片墙展示,无疑是一种激励,对作品没有上墙的学生也是一种鞭策。

  3.借助“课前导学”评价朗读能力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教学中教师会借助课文载体教给学生多种朗读技巧,以此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一节课上学生展示朗读的机会并不多,因此,我们可以安排每月一次的朗读专项检测。每次要占用一两节课去执行检测显然不妥当,而借助资源平台的“课前导学”板块,让学生通过班级平板把朗读录音提交到平台上,老师在手机或电脑上倾听这些录音,并对录音进行语音点评或做出等级评价。为了得到更好的评价,学生往往会多读几遍后提交最好的一次录音,这样就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大声朗读的积极性,更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信息技术参与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交流、沟通、互动,进一步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多维度的素养。随着以信息化为载体,语文教学的多措并举与多元评价,极大程度推进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维度的多元化,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未来学习所具备的多种能力,为其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十三: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展

P>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评价

  学生学业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教学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通过评价合理有效地实施,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信息技术的技能,提高应用信息技术水平。

  在常规教学中我们应该本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变“贬损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以克服因评价带来的“消极效应”,并以不断的“激励性评价”唤醒学生“我要评价”意识,逐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堂信息技术课是否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是否因材施教,是否让每个学生除了掌握必要的知识之外还在其情感和思想上获得启迪和教育呢?我们应该从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三个方面的三个不同层次)和方法上来做一个衡量。对如何在课堂中使用学生学业评价。

  一、学生学业评价内容第一,知识性目标。各水平要求的层次如下:1、了解水平:即能再认或会认事实性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能够根据某概念描述列举出具体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达到目标比例全体学生。2、理解水平:把握事物直接的逻辑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

  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达到目标比例50%~80%。

  3、迁移应用水平:归纳总结规律和原理,将学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建立不同情境直接的合理联系等。达到目标比例:10%~30%。衡量知识性目标达成的效果应主要采用的测验手段:选择题、填空题等。

  第二,技能性目标。各水平的要求:1、模仿水平:在原型示范和他人指导下完成操作。达到目标比例:全体学生。2、独立操作水平:独立完成操作,在评价和鉴别基础上的调整与改进等。达到目标比例:50%~80%。3、熟练操作水平:根据需要评价、选择并熟练操作技能和工具。达到目标比例:10%~30%。第三,情感性目标。各水平的要求:1、经历(感受)水平:在一节课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感性认识。达到目标比例:全体学生。2、反映(认同)水平:在经历的基础上获得并能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等。达到目标比例:50%~80%。3、领悟(内化)水平:建立稳定的态度、一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化的价值观等。达到目标比例:10%~30%。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上,我们首先是让学生有个健康的心态之外,还要让学生感觉学习信息技术是一门非常有趣、有用的一门课。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测验与考试依然是学生评价的重要方式,但评价的性质已经不再是为了甄别与选拔,而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全面地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从而判断学生是否需要更多的指导,同时也为学生自我检测和进一步学习提供机会。针对信息技术学科我们可以采取的,(1)开放考试的形式。我们可以把笔试和实验操作结合起来,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结合起来,改变传统考试形式,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考试。(2)开放考试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题材丰富、智情兼顾、类型多样的试题,可以是传统的书面检测卷,也可以是一份科学研究的成果,还可以是一份实验方案和研究计划等。(3)开放考试的时间。考试的目的不是要给学生划等级,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所以,对于在课内无法完成的内容,可以允许学生再学习,甚至可以允许他们去查资料、请教他人,会了以后再来考试,让考试成为学生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让学生愉快轻松地参加考试。

  总之,课程的评价要注意反映一个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其科学素养所应达到的水平。通过采用上述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方法,使评价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强大动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评价理念,构建自主评价网络,扩展评价内容,充分发挥发展性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科学素养真

  正得以不断提高。

篇十四: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展

P>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业评价

  [摘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潮中,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业评价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局部,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通过评价合理、有效地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保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本文将探讨关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评价的几点看法。

  信息技术课程是根底教育领域中最年轻的课程,也从本次课程改革中吸取了营养,正在实现着从计算机教育走向信息技术教育、从技能训练走向信息素养教育的变革。这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指明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要培养学生操作的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掌握“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传递,表达思想,实现交流,开展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在课程标准,还建议教师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适当渗透表现性评价的理念,以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或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在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培养目标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强调了原理、方法的理解与技能的形成与熟练,学习过程注重认知活动与技术活动的内在统一,培养目标那么倡导原理知识、操作技能、技术文化、人文修养等多方面的统筹开展,因此,从教学评价方式的角度看,仅用教学结束后的纸笔测验显然难以适应新课程教与学的需要。

  以往的教学过程往往是先教后学,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体系。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一方面要树立“全程式的评价观〞,另一方面还需要采用“面向教学的评价方式〞。全程式评价观是指在教育教学前教师的教学设计阶段中,就需要对即将开展的教学过程和教学之后的方案实施的评价需要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工作,使评价量规成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地应该是“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并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过程或提供学习建议,发挥对教与学的“全过程〞促进作用。面向教学的评价方式,是指在进行学科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学科特点,探索适宜的评价方法,不能盲目地照搬其他学科的评价量规。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鼓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研究课程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改革和开展的需要。因此,要建立表达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开展、鼓励教师上进和推动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完善的信息技术课评价体系,表达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的

  多元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整个信

  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过程,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课评价体系应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开展,要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的考试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意识,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开展中的需求,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一、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评价的原那么〔一〕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应注意发挥在信息技术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乏,以评价促进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组织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并针对测验题目、学生的作答情况等方面展开班级讨论,共同探讨与评价有关的教学和学习问题,提高学生利用评价分析并改良自己学习行为的能力。建议教师根据评价目的和当地现状创造条件组织家长、学校、外部考试机构、教育团体等有关机构和人员参与教学评价。为了减少各评价主体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干扰,教师可以在评价之前设计统

  一的评价标准,并与各评价主体充分交流,提高评价主体之间的一致性,保证评价的客观与公正。评价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收集评价信息,统计、归纳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用明确、简洁的方式尽快向学生和参与评价的有关人员进行解释〔关于评价结果的报告和解释方法详见后面的章节〕。

  〔二〕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中小学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风格和开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创造的欲望也更为强烈,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正视这种个别差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确实定和选用,要在保证到达最低教学要求的根底上,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一方面,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根底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与鼓励。二、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学生年龄的特点,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由情感态度、根底知识、综合能力以及竞赛成果四局部组成。1、情感态度根据平时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确定,可以从课堂纪律、学生参与度、与人合作表现等情况综合评定,评定等级可以分为A、B、C、D四个等

  级〔也可实行百分制〕。合格率可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90%左右。对于评定为“待合格〞的学生,教师应向其指出缺点,帮助其改变;对于学期结束前有明显改良的,可重新评定。

  2、根底知识要求学生识记教材中所涉及的关于信息、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应用软件的使用等一般知识。取平时考察和期末考试总成绩。3、综合能力采用作品式评价方式。包括平时的根本技能评价与期末的综合应用评价。根本技能评价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般掌握情况,期末的综合应用评价,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评价内容可根据教材中各分册的相关内容来确定。由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教学进度,在平时及期末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要做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4、创作与竞赛成绩对参加信息技术奥赛,或在上级组织其它活动中获奖的学生予以格外奖励,激发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学科竞赛,挖掘对这方面感兴趣并且有天赋的学生。参加相关竞赛也是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兴趣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对获奖学生予以格外奖励不仅奖励获奖学生本身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个鼓励。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我们应该积极地围绕新的评价体系,充分领会新课改的核心思想,运用新的评价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科学设计与有效实施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将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改后必

  要思考的问题三、小结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局部,对信息

  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通过评价合理有效地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顺利达成。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式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利用表现性评价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不断实践探索和广泛的交流,研讨与经验交流,参与评价方案的合作设计,不断地提高评价的水平,逐步探索出能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1]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张咏梅,孟庆茂.表现性评定及其相关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27-31[3]李永珺,张向众.新课程评价中的表现性评定[J].教育开展研究.2002(12):54-57[4]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继承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十五: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展

P>  教学评价专指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评价也成为现代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成功教学的基础,而且是进行各种教育决策的基础。课标中也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评价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一张试卷解决一切问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往的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评价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评价除了上述目的,还是为了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分析,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手段,本次我们主要讨论的是以下六个问题1.什么是阶段性评价?2.阶段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关系。3.章节结束上机操作技术达标。4.阶段性作品评比。5.模块阶段测试。6.学生自评与互评。

  一、什么是阶段性评价

  阶段性评价是对一个学段、一个学科教学的教育质量的评价,其目的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性评价,一般是在某一种学习阶段结束之后进行,即学生不再继续这项学习了,但这种阶段是模糊的。有时一个阶段的测验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实力、弱点,并改正自己的学习,是在学段或学期、学年结束时对学生发展目标实现程度作出的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积累和总结。阶段性评价以过程性评价生成的事实材料为依据,既要注重量化等级和质性评语的使用,又要重视典型事例和突出表现的事实描述,也可以理解为对学生某一单元或某一阶段学习效果所进行的的各种形式的检测。阶段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老师和学生了解教学和学习效果,调整“教”和“学”行为的重要手段。阶段性检测的目的不是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教学中的缺陷,改进教学。宋老师的《制作电子校刊》这节课,是在学生已完成《文字处理》这一章的学习后的综合应用课程的第一节。这节课虽然老师用了一定的时间解决整体的规划和设计,但最终学生的作品会反映出这段时间《文字处理》这一章教与学的效果。也可视为通过这样的两堂课的最终作品来考察学生学习的结果,做为一种阶段性的评价,同时可以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阶段性检测不能过多过滥。在评价学生阶段性检测成绩时,除了了解对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正确程度,还应对其他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进行考量。平时的检测难度要适中,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拿到高分甚至满分,鼓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及时进行鼓励和引导。

  二、阶段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关系

  过程性与阶段性都是围绕着学生发展目标,过程性评价侧重于目标的一步一步发展,阶段性评价侧重于达成度的评价,这意味着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积极主动的通过目标的预设引领学生成长,而完全有别于过去到了期末给学生做鉴定、写评语;而阶段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将过程评价与阶段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过程性评价为阶段性评价提供事实材料依据,阶段性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总结,这意味着过程性评价侧重于记实、积累。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要促使学生学会成长,激发学生努力追求目标和不断自我完善,只是具体任务和目的不同。过程性评价的任务是重在关注、重在记实、积累,目的是要通过关注、写实捕捉学生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进而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性评价的任务是重在总结、评价,目的是通过目标达成度的评价使得师生了解发展水平,明确下一步努力方向。作为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而提出的过程性评价,目前还找不到权威的定义,但可以这样来理解:过程性评价的“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具有导向性,过程性评价不是只关注过程而不关注结果的评价,更不是单纯地观察学生的表现。相反,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如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主要不是体现在评价结果的某个等级或者评语上,更不是要区分与比较学生之间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从教学评价标准所依据的参照系来看,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亦即“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教学评价的类型”。评价的功能主要在于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而不是最终给学生下一个结论。也可以理解为:过程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运行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这是近几年来,广大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以新课改为背景,不断探索、尝试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评价方式。它渗透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所表现出的种种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的评估,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及时、准确、积极、有效的过程评价对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

  用,同时也对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更能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仅如此,课堂中良好的过程评价还会增添许多情感和人文因素,而使得课堂生动、活泼了起来。因此,过程性评价,不是对学生进行简单、概括地予以肯定或否定,而是要密切关注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给予有针对性的积极的评价,从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并促进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愉悦地学习,让学生在不同的领域里展示自己的优势和成绩,记录下自己的进步,增强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特别是使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在宋老师的《文字处理》这一章的教学中(案例只提供了其中一节课),在每一节课的课堂上,老师都用教学网络提供了当堂课的教学反馈,通过这些反馈,老师能及时地调整教学,将整个《文字处理》这一章的教学导向最理想的结果。而且平时宋老师的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通过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关于自评与互评的操作细节会在第六个讨论主题中详细讨论),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自省,保证最终良好的学习效果。宋老师在每节课上对评价的重视和体现,正是通过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走上良性的学习道路。这样才能在最终的阶段性评价的同时进行整体系统化的文字处理综合应用,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过程性评价重视了对学生在学习中各个环节的评价。重点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能与其他同学合作探讨相关的学科问题,是否独立思考并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等等。教师选择恰当的语言,适时的时机,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待学习的态度。这种评价通过评价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自我的教学行为,这本身也是教师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学相长”,增加师生感情,提升学生学习和掌握本学科知识的兴趣和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评价形式忌单一。(对的要表扬,错的要分析:自评与互评)2.不能为评价而评价。“回答正确”、“非常好”、“棒极了”、“大家为他鼓掌”使得学生对教师评价语言感受不深,无动于衷,甚至觉得很幼稚和“言不由衷”。为了评价而评价,考虑到学生有怎样的收获了吗?好,好在哪?是否所有的学生都明白?3.评价时机如果不当或者滞后,容易导致学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而变得无所适从;一但有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可能代表一些人的问题,教师必须对此做出评价,必须追问原因,并依此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4.评价内容一维。只关注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忽视甚至遗漏了学生在整个学生过程中所运用的学习方法和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1.激励性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尤其是

  对一些“弱势群体”的同学,更需要在课堂上毫不吝啬地给予积极的以激励为主的评价,鼓励他们、赏识他们,因为人在激励和鞭策下会不断地获得内驱力,从而不断发展和进步。2.真实性要使评价结果有可信度,教师的评价就必须要真实!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们都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非常注意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知道要在课堂评价中多用激励性的语言,都在避免给学生施加不必要的压力,但是使用不当就会适得其反,矫枉过正了。有些教师激励性的语言夸大其辞,缺乏一定的真实性。一个从未完成过学习任务的学生,今天完成了基本任务,教师表扬了他:“你今天的表现让我很兴奋,你在进步,我很为你高兴,加油!”表扬的话语令学生感动,学习更加有动力了。表扬要有标准,要有分寸,要得体,要一视同仁。评价越真实,越有“透明度”,就越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3.时效性教育学家布莱克·威廉提出,最有益的教师评价就应该是“具体的、描述性的和及时的。”一名好的教师,应该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亲切的微笑和积极的态度,赏识每一个学生,他会在每个时刻、每个环节,仔细倾听着每个学生的回答,在倾听中挖掘着学生的闪光点,同时发现问题,做到及时肯定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成果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指明学生应该纠正的错误,并指明继续努力的方向。但是,这并不等同于“立即”评价,老师要想做出“即时评价”,也一定要有一个思考的过程,这对教师是个考验,这个过程充满着智慧,要思考从怎样的角度、用怎样的语言、在怎样的时候进行评价,学生的优点是什么,问题在哪里,怎样评价,这样不仅对当事人(回答问题的学生)有很好的激励作用,还对其他听课的学生也有很好的警示作用。只有把握好评价的最佳契机,评价才能到位,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明白道理何在,才能真正使学生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积极地推动学生的发展。4.多维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观察、评价他们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诸多情况,多样化、多渠道、全方位地从三维目标入手评价学生,是鼓励学生爱学、乐学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三、章节结束上机操作技术达标章节结束上机操作技术达标

  章节结束上机操作技术达标作为一种评价检测的方式,主要用于本章节学习结束后,检测学生对本章节所学技术是否达到预期标准。本学科学科检测过程中,大部分老师还是非常重视学生的上机实践能力,也非常希望能达成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目标。在检测时也经常以学生作品为主要项目。但有的学习作品创意、艺术性都很强,但并没有将所学技术都用上,这样就对学生是否全面掌握了所学技术没有把握。针对这种情况,可在章节学习结束后进行上机操作的检测。检测题的要求以全面反映本章节所学为主。可以设计统一的一个或者几个任务,要求在同样的前提下完成某几项技术操作达到最终的目标,这样的检测是达标检测。只要完成相关技术操作就算过关,不对创新、艺术性做过多要求。如果不想用固定的题目来检测学生,而采用宋老师的《制作电子校刊》这样的形式,让学生以创作作品的形式来检测技术是否达标,那么在任务布置之初就要对要求必须体现的技术和效果明确地说明,但这样做的效果可能会影响作品的艺术性。这需要老师们自已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具体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关于阶段性作品的评价问题,是我们的第四个讨论主题。

  四、阶段性作品评比

  如果仅仅是通过章节结束上机操作技术达标检测学生的学业水平,很多老师又觉得不足以全面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尤其是其信息素养等综合素质的水平。所以我们可以进行阶段性的作品评比做为章节结束上机操作技术达标的补充。在阶段性作品评比时,所用的评价标准与章节结束上机操作技术达标不同,如技术应用这部分。章节结束上机操作技术达标应该是应用了测试要求的技术,而阶段性作品评比应要求所用技术合适恰当。如动画制作中(以Flash为例),章节结束上机操作技术达标要求将逐帧、运动渐变等等所用技术都反映出来,而在阶段性作品评比要求在学生自己确定主题的情况下所选用技术恰当地达成了目标。如有的片段可能用逐帧动画是最合适的,那么虽然学生没有用到所学的大部分操作技术,在技术应用这部分也应给予高分。在学生作品评价过程中,学生所选主题、艺术性和创造性都应占相应的权重比例。在评价的过程中,身为老师要对我们的态度、语言有艺术性的追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教学语言艺术,他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要想提高评价语言的有效性,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大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中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果教师的评价语言不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无论你说的多天花乱坠,都是无效的。

  2.差异性原则

  评价也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坚持差异性原则。学生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学业成绩的差异上,还表现在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动机兴趣、爱好特长等各个方面。这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速度和轨迹都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我们教师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是千差万别的,他们是在不断发展的,他们处于不同的生活环境,走着不同的生活道路,世界在他们的眼中也呈现了不同模样,所以他们对同样的事物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看法。所以我们老师不能用相同的尺度去度量他们,去要求他们。我们的教育是要让犯错误的同学慢慢少犯错误,直至最后不犯错误;让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把成绩慢慢提高,这才是教育的灵魂之所在,这才是充满智慧的教育。由于人的发展分为“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两种类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评”。我们的评价语言要富有想象力,能够唤起各类学生发展的力量,能够给他们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个性、心理、知识结构、回答的问题,灵活运用多样化的语言给予及时、恰当、有针对性的评价,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健康的学习心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同时,教师要表达出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学习中的不良心理反应,促使学生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成为学习和生活的成功者。

  3.具体性原则

  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教师的这些评价语言―――“不错”、“很好”、“再想想”、“你能做得更好”等等。的确,这些语言有一定的激励性,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笼统、概括性的语词,尽量少用,课堂评价语言一定要具体、明确,这样学生才能明确教师的态度和期望。

  4.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即要求教师评价时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正确、精确。也就是说,评价要有根有据,要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或学习行为。教师在教学情景中,要避免两种情况:一是无中生有的评价;二是“名不副实”的评价。客观评价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之上,如果离开了客观评价,“鼓励”、“赞赏”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为成功只有在失败的映衬下才显得更光彩夺目,表扬也只有在客观评价的前提下才更具魅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观察学生、分析学生,实事求是地肯定其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不能手足无措,也不能巧妙回避,否则会导致学生形成应付的学习态度。如果教师不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进行评价,有时反而会产生负面效应。评价语言的使用要正确。评价语言要注重精确性、有区分度。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的己有经验、兴趣、爱好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肯定存在着水平上的差异,所以教师对不同学生的作品必然应当有不同评价,即

  评价语言要有区分度、精确性。一句笼统、简单的评价,学生甲听到后可能十分得意,因为他在班上学业不佳,常常表现出动脑筋不够,但学生乙的反应却很平淡,因为这种表扬一点不能看出他与其他同学不同之处,不能激起他的兴奋。每一位学生都希望从教师那儿得到不同于其他同学的特别的评价,这种评价无论是肯定或部分肯定,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特别用心和关注,从而促进教与学活动的积极展开。

  5.情感性原则

  课堂评价语言不仅要讲求科学性,也要注重情感性。教师要满怀着对学生的爱,从对学生的尊重的角度出发,用饱含情感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有着浓浓人情味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以更强的自信心投入学习,也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和谐。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由此可知,只有动情的评价才能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扉。教师要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用学生的价值观去理解学生,要把话说到他们的心灵中去。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教师充满真情的赞赏,能让学生沐浴爱的芬芳。当然,“真诚”在某种程度上与说话者的品质有关。如果一个教师平时对学生挖苦讽刺,课堂上很难与学生进行良好的对话交流的,那么他的评价语言也很难对学生发挥作用。所以做诚实的人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当记住,想要成为学生的朋友,除了学识外,还要真诚!此外,教师在使用课堂评价语言时必须做到“有礼貌地说”。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存在社会距离,所以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学生也要尊重教师。不过由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迥然有别,一般情况下不存在学生歧视教师的问题,问题主要在于教师是否能够平等地对待学生。在课堂教学情景中,教师的一些评价语言如果威胁了学生对自我印象期望的话,就会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或者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如:一位学生回答错了,教师说:“这个问题咱们说了多少遍,还错!”这是对学生不礼貌不尊重的表现,“错有错的美丽”,学生的错误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好的警示牌。不少教师在自己在教学论文或教学随笔中,尤其是递交的参赛作品中,其用语是相当科学、准确、生动的。然而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无论是口头上的还是书面上的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教师的一句话,可以使一个人越学越有信心,也可以使一个人越学越觉得没意思;可以使一个人在这个学科上成为很有造诣的人,也可以将这个人从此毁掉。

  6.艺术性原则

  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评价语言更是这门艺术中的精髓。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创造性地实施评价。不断变换表达方式和评价的角度,或是一句赞叹,或是一句玩笑,或是一句名言。语气要诚恳,要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去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沐浴在教师富有个性的评价中,促进学生个体的良性发展。请蹲下身子看学生,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五、模块阶段测试

  通过认真组织实施模块阶段测试,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测试重点不仅是对知识的记忆和重现上,不能孤立地对知识和技能进行测试,更要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注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适当增加能力考察题和自主探究题的比例,设置有助于学生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的实际问题情境,在解决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实际问题情境,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检测的目的不仅在于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因此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或挑选针对性强的测试题,采取多层次的信息反馈途径,对测试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便对以后的教学活动进行调整。依据现行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命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尤其是操作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的“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可以来源于教材的习题并加以改造,其难度不高于教材中例题、习题的水平。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应用,不要盲目加深难度,力求抓住主要的、基础的东西。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握知识联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握知识联系。

  信息技术学科会考的笔试试题一部分来源于学生的上机操作(主要是操作的方法或结果),另一部分则是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考查,着重考查“双基”的掌握情况。重视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还要重视知识联系,灵活应用知识,测重运用一个知识或多个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或运用多种方法去解决一个问题,从而检测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测重考查学生上机操作和知识联系过渡的能力,如果学生平时有做过,这个题目就很简单了,反之若只是死记硬背,那这种题目的得分率就低了。让学生更好的联系知识,还能发散思维、提高操作技能。

  2.以图形代替文字描述,注重考查学生运用能力。以图形代替文字描述,注重考查学生运用能力。

  目前常用操作系统是视窗操作系统,直观的图形化界面大大方便了用户操作,图形化界面中各种操作也就成为考试的一个要点。还有一部分试题虽是文字描述,但仍是关于操作的考查,要求学生不仅平时要多练习,更要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比较学习,如常用工具栏、状态栏、文字工具栏上的每个图形按钮的形状和功能要熟练掌握。

  3.注意试卷的区分度。注意试卷的区分度。

  模块考试是一种达标考试,主要用于检测高中学生通过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其主要功能不在选拔,而在于检测和激励。试卷难度区分度一般在8:1:1,容易题占80%,中等题占10%,稍难题约占10%。主要是检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要盲目加深和拔高难度,更好地做到双基教学和能力培养相结合。

  4.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供服务。要注重这方面能力的考查,所用数据最好是来源于生活中较新、较有特色的例子。

  六、学生自评与互评

  1.自我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就是把自身的行动及其结果与一定的价值尺度相比较的过程。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以给学生创造自我评价的机会。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素质教育的一个亮点是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体验、领悟、积累的过程。多给学生创造自我评价的机会,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在通过一个阶段的教与学后,应鼓励学生根据阶段性测试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和问题,对自己前阶段的学习过程做小结,这样不仅是对以往所学的查缺补漏,也是对自省能力的有效提高,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2.学生互评

  如果评价作为教师的“专利”,学生就处在被动甚至被忽略的地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生生评价时,由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容易出现思想的交锋,学生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容易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评价能力,更锻炼学生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珍重他人的优良品质以及相互协作精神。让学生参与评价,学会评价,可以说是一箭双雕!应当强调在学生互评之后,教师必须给予综合性的评述,让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统一到一个基点上。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这种互评互析的评价伙伴关系,使评价成为实现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的自我调控的过程。

  3.小组互评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人际交往、协调合作的个性品质的培养。新课标提倡学生小组之间互相评价,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往往出现在教师精心组织的辩论中,在教学中的重点或教学难点突破时,经常采用。通过将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由发言人来阐述,而后相互反驳,在互动的过程中,有争论、有理解、有碰撞,这样大家对讨论的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学习知识、领悟方法、修正思想,

  同时获取极大的情感满足,也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互评。但是,小组的构成一定要有科学性,要有不同特质的学生,即要由各具特色的学生共同组成。比如,有的学生记忆力好,有的学生理解力强,有的学生善于表达,有的学生比较沉稳,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学生善于抽象思维,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有的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很独特等等。我们将这些不同特质的学生尽量均匀分布到各个学习小组,以期相互促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要注意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给组长布置任务至关重要,组长要能够带动组内每一个学生。总之,评价不是个新兴的话题,它将是永远的话题,我们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运用自如,才能使评价真正起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展 信息技术 学业 新发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