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源文库网

帆源文库网 >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 正文

《半条棉被》观后感悟9篇

2022-09-15 11:10:03

《半条棉被》观后感悟9篇《半条棉被》观后感悟 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 《半条棉被》观后感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半条棉被》观后感悟9篇,供大家参考。

《半条棉被》观后感悟9篇

篇一:《半条棉被》观后感悟

《半条棉被》观后感

 《半条棉被》观后感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近日,在衡阳市非工党委,衡阳市创业就业促进会兰美林书记及党委的组织下,我们观看了《半条棉被》这部电影,下面摘录了部分党员的观后感——

 创促会理事、党员李勇观后感

 片中令我最为震撼的一个情节,是女战士廖小湘修好了从战场上捡回的电报机,收到的却是总部要求 33 师掩护主力部队挑夫队过沙洲村大山的命令,而此时的 33 师经过与敌人的浴血奋战只剩下几名伤员,其余小分队成员也基本上都是有伤病在身,收容队特派员建议发报给总部说明实际情况,33 师已无战斗力掩护挑夫队。

 就在大家犹豫不决时,女战士董秀云主动请缨,她说“我们虽然不是正规编制部队,可是我们手中有枪,相对于手无寸铁的人民群众,我们都是红军战士!”随后,身负重伤的机枪排排长张冬生、双眼失明的罗连长、受伤的战士们一个接一个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坚定地说“坚决执行命令”!此时的他们,明知上战场意味着牺牲,但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们毅然选择英勇赴义。正是因为他们为坚守初心、担当使命,舍生忘死、流血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今日非公党委组织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让红军的精神代代相传!!!

 党支部宣传委员谭远俊观影感

 “半床棉被”故事讲的是长征时期,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 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下的故事。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连。2020 年 10 月 29 日晚上 7 点在衡阳市非工党委,创促会兰美林书记及党委的组织下,全体党员共同观影《半条棉被》这部电影,深受感动,“聚焦平凡一幕,实为不凡之人”,这是红军长征路上的一段平凡往事,但电影中的人物角色却闪烁着不平凡的光彩,正是点滴平凡中的不平凡造就了今日的中华民族与中华儿女。

 一枚普通铜板,承载着党员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的自律。

 “路上挖到一颗红薯,红军也要在地上放上几枚硬币”,食虽无主,纪律却常在心中,党员干部应时刻做到自廉。常持自警之心,卑以自牧。

 一双自由脚,承载着党员破旧革新的勇气。电影中,徐解秀老人在三位女红军影响下,脱下了裹脚鞋,重拾了自由脚;党在长征过程中也蹚出了一条理论联系实际、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一床平凡被子,承载着风雨同舟的军民鱼水情。一床被子,一分为二,是共产党人与群

 众共冷暖的初心;房屋被烧,集资修建,是共产党人为群众解忧愁的决心;“半条棉被”暖了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民心。

 作为共产党员,要时刻铭记并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视察湖南的重要指示,自觉从“半条被子”的故事中重温初心、感悟初心,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力量,切实履行好职责,传承“半条棉被”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岗位,务实担当,矢志为人民服务,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热血和青春。

 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

篇二:《半条棉被》观后感悟

不变的初心 ——《半条棉被》观后感(1)

 单位组织观看电影《半条棉被》已过去一周多时间了,片中的诸多片段常会在我脑海中闪过。我想,这就是一部好电影、一个好故事吧,它不是过眼云烟,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还留有发人深省的掷地回响。

 电影《半条棉被》讲述的是红军长征时期,3 名女红军战士与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因半条被子结下的情谊,以及红军战士们不畏牺牲、并肩抗敌的战友情,展现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须臾不可分离的鱼水深情,表达了共产党人始终依靠群众、始终为了群众的不变初心。

 片中令我最为震撼的一个情节,是女战士廖小湘修好了从战场上捡回的电报机,收到的却是总部要求 33 师掩护主力部队挑夫队过沙洲村大山的命令,而此时的 33 师经过与敌人的浴血奋战只剩下几名伤员,其余小分队成员也基本上都是有伤病在身,收容队特派员建议发报给总部说明实际情况,33 师已无战斗力掩护挑夫队。

 就在大家犹豫不决时,女战士董秀云主动请缨,她说:“我们虽然不是正规编制部队,可是我们手中有枪,相对于手无寸铁的人民群众,我们都是红军战士!”随后,身负重伤的机枪排排长张冬生、双眼失明的罗连长、受伤的战士们

 一个接一个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坚定地说:“坚决执行命令”!此时的他们,明知上战场意味着牺牲,但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们毅然选择英勇赴义。正是因为他们为坚守初心、担当使命,舍生忘死、流血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过去,一寸山河就有一寸革命先烈的鲜血;如今,一寸山河承载一寸中国人民的智慧。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潜心在水稻亩产量上研究实验一辈子,养活了 960 万平方公里中华大地上的子民;为战疫逆行的 84 岁钟南山院士,用呼声唤起了全国人民的防控意识,让中国的疫情防控走在前列,成效显著;“两弹一星”元勋、著名核物理学家朱光亚,把细推物理当作乐,在中国科技的发展道路上绽放恒久光芒……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物,他们不慕虚名、不计得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奉献精神,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价值标签,引领着广大青年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体现新担当。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穿梭于繁华之间,没有战乱之苦,没有荒年之饥。但新时代有新使命、新要求,我们青年更要做新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观看电影《半条棉被》带给我们的不应该只是一时的激动或冲动,而应该是长久持续的动力和激励,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必须传承前辈们的英雄气节,不忘初心、担当使命、不负韶华,把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融为一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

 担当,为共圆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军民鱼水情巾帼半边天 ——《半条棉被》观后感(2)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2016 年 10 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讲述了一个“半条棉被”的故事。

 9 月 11 日下午,我有幸观看了这部长征、革命历史题材的红色电影《半条棉被》,影片以中央红军遭受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撤出中央苏区为背景。讲述了在转移途中,面对地上敌军的围追堵截和天上敌机的狂轰滥炸,英勇的红军一次次从血路中杀出,在突围到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时,以董秀云为首的三名女红军借宿瑶族妇女徐解秀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新婚棉被剪下一半送给徐解秀的主线故事。

 影片中既有战争的无情残酷,同时也展现出了红军与老百姓一家亲、军民鱼水情的温暖和感动,更塑造了红军女战士刚柔并济的革命英雄形象。电影中饱含深情的故事细节深深打动着我的心,特别是董秀云将最后一点救命药拿出来给徐解秀儿子服用时,镜头给到了同样需要急救药的受伤女战

 士廖小湘,她微笑着留下了理解和感动的眼泪。看到这,我早已湿润的眼睛也情不自禁地流出了泪水,此刻我深刻明白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的鱼水深情,是共产党始终想着群众、始终为了群众的不变初心。在她们身上,体现出了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这部影片塑造了董秀云这一女性作为妻子、军医和准妈妈的多重身份形象。通过这部影片,我更深层次想到以董秀云为代表的三位女红军是多么地勇敢和伟大,她们只是那个新时代无数接受新思想独立女性的一个缩影,她们也映射出那个时代的历史走向和前进趋势。在她们身上,我们能看到女性特有的力量,既有作为女性的柔情,也有作为战士的坚韧,更有舍小家为大家的博大胸怀。而与她们产生交集的也是一名善良瑶族女性,女性之间生死与共的鱼水情谊被展现的淋漓尽致、感人至深,她们都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敬佩和最可爱的人。

 众所周知,中国女性的历史是一部女性地位失落、历尽艰辛的历史。现如今,女性的地位日益提高,正在进入或占据更多的社会角色,奋战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的巾帼们充分展示伟大女性的风采。

 女性不容易,特别是作为企事业单位的女职工,面临着工作的压力、家庭的重担,比常人多了一份奔波,比男人更多了一份养儿育女的责任,客观地说,女性要做出骄人的成

 绩比男性要付出更多。这不仅仅只靠温柔善良的心地,更要有丰富的知识、博大的胸怀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承载起家庭的和睦、家族的兴旺及民族的振兴。

 《半条棉被》走的是长征路,说的是军民情,更升华到女性的勇敢、坚韧、博爱和伟大。改革开放后,女性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历史推进中扮演了愈发重要的角色。“长河浩荡流日月,棉被精神永流传”,在小康社会的今天,可能不再需要我们剪一半“棉被”分享给别人,但作为一名共产党领导下的基层党员,我们更要牢记和发扬“半条棉被”精神,努力当好新时代的突击队员,为创造美好新生活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点滴力量。

 《半条棉被》观后感(3)

 万里长征,一路北进,腥风血雨下,危机四伏,暗无天日;崇山峻岭,一路跋涉,枪林弹雨,目光所及,皆是疮痍。血染泥泞,草木悲泣,所有的歇斯底里都在湖南汝城一个小小的沙洲村得到片刻安宁。《半条棉被》的故事在一间不蔽风雨的小屋里温情演绎。

 这是一条普通的被子,一针一线穿梭着母爱的祝福,裹藏着儿女情长下的温香软语,系着妻子对丈夫的无尽思念。那一刻,至情至善至美,拨人心弦。

 这不是一条普通的被子,挥剪而下,一拆两半,棉花散

 落的瞬间透着光,暖人更暖心。此后,一半是猎猎战旗,于炮火中飞扬,换战友安然无恙;一半是摒弃封建陋习的自我觉醒,半生念想,半生守望。

 时隔多年,“半条被子”精神一直都在,它植根在共产党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坚实发力。抗震救灾时的铮铮背影、灭火救援时的视死如归、扶贫攻坚时的铁汉柔情、抗击疫情时的果敢逆行、科技报国时的“功成不必在我”……华夏大地,960 万平方公里热土处处都在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恒心。“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这句发自灵魂深处的最强音,自信有力,感动世界!

 人民是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人民幸福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

 一条被子,你一半、我一半,合在一起,就是一群人、一个民族、一部史诗、一个美好又坚定的未来。

 忆往昔,思英雄,半条被子,情暖中国!

 新时代,新长征,你我同心,复兴可待!

 《半条棉被》观后感(4)

 “这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徐解秀老人这句朴实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厚重温暖的军民鱼水情。

 经过艺术创作,《半条棉被》怎样演绎这个故事?带着这个疑问,9 月 18 日,我走进了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电影党课《半条棉被》的课堂。

 第五次反围剿是故事的大背景,寒冷的天气,索命的轰炸,残缺的身体,简陋的野战医院,缺衣少食的窘迫,百姓们紧闭的门窗,一切的色调都是灰色的。

 董秀云好想问问送被子的人关于丈夫的情况,但是人已不见,询问无果;徐解秀好想给患疟疾的孩子看病,但过兵之痛,让她闭门不出。凭借寻夫的信念支撑,董秀云以护理之术,捡了一路伤兵残将,找组织、找部队,到了沙洲村,身心的疲惫在心灵的碰撞中逐渐得到化解。战战兢兢的试探,徐解秀通过金鸡纳霜治病和红薯吃食等细节,渐渐相信她所看到的红军是不一样的兵。

 这部电影里,一个泪点接着一个泪点,有革命信念,有人间情谊,有信任之喜,也有思想升华。画面始终是清冷的,烟雨连绵,瑟瑟发抖,但是情谊却在这棉被一分为二时,显示出最浓的化学变化。这床棉被,之于董秀云,是能找到丈夫的坚守,是革命定会胜利的期盼;这半床棉被,之于徐解秀,是温暖身心的宝贝,是冲破桎梏的见证,是后会有期的念想。这也难怪徐解秀及后人还在等着当年的红军姑娘能够回来看看她,这不仅是军民鱼水之情,更是交心之后的朋友情。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当徐解秀老人向大家讲述这段往事的时候,人们早已过上了无战无灾的幸福生活,是知恩图报与君子约定,让这位老人感念半条棉被的恩情持续了半个世纪并代代相传,昔日的女红军至今仍杳无音信,但共产党人人民至上、服务人民的精神却在传承。作为共产党员,唯有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处处冲锋在前,事事脚踏实地,才能不负初心与使命。

 《半条棉被》观后感(5)

 炮弹袭来,野战医院的断壁残垣间,门框窗棂上的木头还在燃烧。山坳中、树林里,尸体横七竖八,漫山遍野……这是红军长征途中无数壮烈场景中的一幕,也是电影《半条棉被》众多震撼人心画面中的一个。

 曾经从史料中读到过不少关于长征的故事,但看到《半条棉被》中那些悲壮的场景时,我依然无比震惊,80 多年前,就在我们脚下这片秀美的土地上,曾发生过多少场这样激烈的战斗啊!多少热血的中华儿女怀着对生活的憧憬,风雨浸衣、野菜充饥,挥泪掩埋战友的遗体后,又义无反顾地继续跟随党旗指引,踏上茫茫草地,爬过皑皑雪原,最终血染河山,用生命诠释自己对信仰的忠诚。

 影片中有几处细节给我印象很深:在分不清兵匪的偏僻小山村里,物资极缺的伤兵收容队,捐出自己娶媳妇的银元,

 帮助被县清乡团烧毁房子的村民重修家园;董秀云拿出珍藏已久的药品金鸡纳霜,给瑶族大嫂徐解秀的孩子治病;徐解秀煮了自家的种粮给战士们充饥,拿出家里仅有的盐巴给伤员消毒治伤;徐解秀与董秀云之间的对话:

 “我知道你们当红军很苦,可你们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或许也为了能让孩子们睡得更安稳吧……” 没有豪言壮语,红军战士用自己的朴实和诚恳,赢得村民的拥护和支持,在偏僻的沙洲村留下革命的火种,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作出了生动注解——一切为了人民。

 历史的长河百转千回,淘尽狂沙,荡涤尘埃,最终不能磨灭、无法冲淡的唯是精神的凝聚,更是价值的沉淀。鲁迅先生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华夏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正因为每遇民族危机、国家苦难,护国即护家,家国一体的文化基因,感召着亿万中华儿女万众一心,穿越风雨、砥砺前行。

 穿越 80 多年时空,历史与现实此刻交汇。长江为证,21 世纪的第一个庚子年注定将被浓墨重彩地记入中国史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中国共产党之本色依然。自武汉疫情初现,我们党便秉持这一理念,并将其贯穿抗疫斗争始终,引领着全国人民同心同向、共克时艰,凝聚起强大的爱国情、报国行,彰显出从容应对惊涛骇浪的深厚底气。“生命至上、

 举国同心”,向全世界展现了令人赞叹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观察中国的疫情防控,剑桥大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感叹:“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展现出不畏牺牲的精神。如今,我再次看到了这种精神。” 前几日,手机里一直单曲循环李健的一首歌,始终不太明白歌词的含义。今天坐在影院里,当银幕上出现女红军战士挥舞着那半床绣着鸳鸯的红被面冲上山坡的画面时,一瞬间,我突然就理解了那些歌词的含义—— 你可曾听说过雪山悬崖 曾让人魂绕梦牵 传说中有宝藏在上面 也藏着万丈深渊 多少人为了它就此长眠 却不能闭上双眼 那是谁登上高高山顶 让传说继续流传 顿时,我的胸口涌上一股热流,眼底升起一层雾气。

 面前的大路浸染着英烈们的鲜血,凝结着人民的期盼,身后是前人的目光和夙愿。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脚踏人间正道,豪情满怀,何惧世事沧桑。

 炮声仍在隆隆轰鸣,雨声还在淅淅沥沥,那清澈悠远的

 旋律已在我的心头回荡……

 “半条棉被”温暖初心 ——《半条棉被》观后感(6)

 万里长征路上,涌现无数英雄儿女,也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在那里,永远镌刻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在那里,能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最美的初心。观看电影《半条棉被》,重温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深刻体会“半条棉被”承载的军民情谊,全场观众在动人的故事情节中感受到无限的温暖和力量。

 电影《半条棉被》讲述了红军战士与老百姓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生动再现了红军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生死与共的革命情怀。这部电影以“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为主线,整个过程传递着军民情深的温暖,和红军长征苦难辉煌的场景画面,展现出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大爱担当、家国情怀。一条棉被,剪成两半,记录着红军战士与老百姓患难与共的真实故事,温暖着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心。

 江西瑞金有个沙洲坝,是毛主席亲自给群众挖井取水的地方; 湖南汝城有个沙洲村,是三位女红军剪下半条棉被送给老百姓的地方。

 两个沙洲都是军民鱼水情深的见证。“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留给老百姓的人。” “半条棉被”,给予的是温暖,是红军对老百姓的守护与至爱,更是红军将寒冷甚至牺牲留给自己的担当和奉献,体现...

篇三:《半条棉被》观后感悟

半条棉被电影学习心得感悟 5 5 篇_ _ 半条棉被观后感范文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观看半条棉被电影学习心得感悟范文一

 《半条棉被》观后感 :看似平凡 实为不凡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近日,在湖南省津市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下,我们观看了《半条棉被》这部电影,“聚焦平凡一幕,实为不凡之人”,这是红军长征路上的一段平凡往事,但电影中的人物角色却闪烁着不平凡的光彩,正是点滴平凡中的不平凡造就了今日的中华民族与中华儿女。

 一枚普通铜板,承载着党员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的自律。“路上挖到一颗红薯,红军也要在地上放上几枚硬币”,食虽无主,纪律却常在心中,党员干部应时刻做到自廉。常持自警之心,卑以自牧。贯彻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始终在思想上与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四个意识,牢记两个务必,坚定不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抵制四风问题,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与自我提高能力。常思权力之框,慎独于内。深刻认识党面临的四种危险与四大考验,牢记权力为法律所约束、为群众所服务、为人民所监督,筑牢思想防线,不踩红线、不越底线;自觉增强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诚心接受群众监督、真心对群众负责,做到群众面前不为私心所扰,不

 为人情所困,不为关系所累,不为利益所惑。

 一双自由脚,承载着党员破旧革新的勇气。电影中,徐解秀老人在三位女红军影响下,脱下了裹脚鞋,重拾了自由脚;党在长征过程中也蹚出了一条理论联系实际、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我们应坚持创新引领,把握发展机遇。建立容错机制,降低试错成本。将从严问责与合理容错相结合,坚持对干部创新进行客观评价,公正合理对待,对该容的大胆容错,不该容的坚决不容,既确保让广大干部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调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又避免拿容错当保护伞,出现纪律松绑情况。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创新成效。结合时代新特点、新形势、新任务,敢于突破传统、敢于跳出常规,打破思维惯性与工作惯性,在干事创业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敢于提出新观点,善于学习新技术,勇于尝试新方法,将创新精神贯穿工作始终。

 一床平凡被子,承载着风雨同舟的军民鱼水情。一床被子,一分为二,是共产党人与群众共冷暖的初心;房屋被烧,集资修建,是共产党人为群众解忧愁的决心;“半条棉被”暖了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民心。坚定理想信念,做有“志”干部。“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坚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理想信念,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提升干事本领,做有“才”干部。“打铁还需自身硬”,始终葆有本

 领恐慌的危机感与紧迫感,把学习作为增强干事本领的重要手段。注意学习方式。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注重学习内容。学习政治理论,讲好业务本领,做好群众办法,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让自己成为行家里手。

 观看半条棉被电影学习心得感悟范文二

 “半条棉被”虽小 为民初心却大

 最近,阅读巜习近平讲故事》一书,被“半条棉被”的故事深深打动。笔者感到,“半条棉被”虽小,却折射出共产党人初心之大、使命之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从“半条棉被”中深刻感悟初心,认真践行使命。

 “半条棉被”彰显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说:“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三名红军女战士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毫不犹豫地把一条被子剪成两半,一半留下,一半带走,这不仅反映军民鱼水情深,而且充分体现共产党人一刻也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时刻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中,努力为人民群众雪中送炭、排忧解难。

 “半条棉被”揭示不忘初心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习近平

 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向广大党员干部讲述长征路上半条棉被的故事,就是教育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说明“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共产党员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的,不是搞虚虚假假的“天桥把式”,不能搞学归学,做归做,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表现,要从为人民群众解决“半条棉被”做起,要从为人民群众解决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办起,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抓起,努力让每一个人民群众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真正让人民群众都有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抓到实处,取得实质性成果。

 “半条棉被”告诫全党从党史新中国史吸取精神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讲述半条棉被的故事,就是为了告诫全党: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中国共产党党史和新中国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创新史、光荣史,是党和国家及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一座巨大的精神“富矿”。在开展主题教育中,各级党组织要釆取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共产党员要深入挖掘党史、新中国史这个“富矿”,从中吸取巨大的精神力量,夯实践行初心使命的思想基础,带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民履职,为民担责,为民服务,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努

 力奋进新时代,不断取得新业绩。

 观看半条棉被电影学习心得感悟范文三

 以“半条棉被”唤醒沉睡的初心

 时间回转到 1934 年 11 月,红军正进行着艰难的长征。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位疲惫不堪的女红军在军队驻扎休整时借宿在村民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她们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并对老人说:“等革命成功后,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80 多年前,红军开始了漫漫长征,将理想信念的种子播撒在人民群众的心中。人民,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之根、信念之源。不仅分给人民群众自己的“棉被”,还要为人民群众送来“新棉被”,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正是共产党人不忘的“初心”。

 “半条棉被”呼唤着共产党员认清“我是谁”。有的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时忘记了自己的党员身份,没有很好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思想觉悟方面甚至没有普通群众高。“半条棉被”的故事正如一剂猛药,让党员干部立即苏醒过来,及时追本溯源,认清“我是谁”的问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先认清“我是谁”,才能有正确的思想作为引导,端正自己的角色定位,升华自己的理想信念,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才会有分给人民群众自己“棉被”的行为,进而兑现对党对人民许下的诺言,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

 “半条棉被”呼唤着共产党员弄清“为了谁”。有的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混日子、毫无目标;有的党员干部从政后只图职权谋一已私利。“半条棉被”的故事就像一把钢锤敲响了警钟,让党员干部立即警醒过来,及时悬崖勒马,弄清“为了谁”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弄清“为了谁”,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是最基本的职责和使命,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条件和前提。共产党员要想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只有常问自己“为了谁”,常敲“半条棉被”的警钟,才不会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下迷失自我,才能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送上“新棉被”。

 “半条棉被”呼唤着共产党员理清“依靠谁”。有的党员干部在工作需要时围在人民群众身前身后,任务完成便把人民群众丢在一边,还时常出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半条棉被”的故事好比一击重拳,打醒了沉睡的初心,让党员干部立即清醒过来,理清“依靠谁”的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党员干部要干成事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因此,党员干部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经常深入到群众当中,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理清人民群众的所需、所想、所期、所盼,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目标去为人民群众谋幸福,并与人民群众一起创造历史,成为改革发展的推进者。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半条棉被”的故事就像一股精神力量,它映射出了共产党员的宗旨意识,更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党员朋友们,当你的初心即将沉睡时,不妨再重温一下“半条

 棉被”的故事,它将帮助我们认清“我是谁”、弄清“为了谁”、理清“依靠谁”,并指引着我们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为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

 观看半条棉被电影学习心得感悟范文四

 半条棉被忆初心 牢记使命再出发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向广大党员干部讲述长征路上半条棉被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 1934 年 11 月,中央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道封锁线,各个军团陆续抵达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位疲惫不堪的女红军住在了沙洲村村边的一间破旧茅草屋内。茅草屋的主人叫徐解秀,她家中一贫如洗,只有一张用楠竹钉成的床架,床上垫着稻草、铺着破席,连一条完整的被子都没有,盖的是一堆烂棉絮。女红军们在急行军中都舍弃了行装,只带着一条棉被御寒。夜里,三位女红军就和茅草屋的女主人合盖这一条被子、挤在一张床上。

 几天后的一大早,女红军们要奔赴新的战场,她们看到徐解秀床上的破棉絮,决定把她们唯一的被子留给徐解秀,但徐解秀说什么也不肯要。这时一位女红军从背包中摸出一把剪刀,把这条被子剪成两半,她对徐解秀说:“等革命成功以后,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读到这里我久久不能平静,半条棉被,是当时女红军们的全部家当,是红军和群众共冷暖的一个剪影,是无法割舍的党群鱼水情。

 翻开《习近平讲故事》,里面还有很多同样感人的长征小故事。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卓绝的战略大转移,是中国革命的新起点。长

 征途中,红军将士不顾前有敌军,后有追兵,跨过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翻过一座座白雪皑皑的高山,越过一片片潮湿阴冷的草地,转战两万五千里,来到陕北延安,保住了革命的火种,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坚实的烙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人生路,当代青年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身为满怀豪情,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青少年一代,我们要弘扬长征精神,响应时代发展的召唤,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用我们的青春汗水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身在甜水里,长在红旗下。2017 年 4 月我从苏州回到家乡,从事农村工作,周围很多人不理解,大城市到小乡村,坐办公室到走街串巷田野里,大家是不是也觉得我脑子是不是坏掉了,我身边的人都这么说。记得回乡不久,我写了一篇题为《回家的感觉真好》的心路话语,当时在“中国美丽田园白甸”镇级公众号发布,一个晚上就有38 条留言。我清楚记得,我晚上看了很多遍,更加坚定了我选择扎根基层的信念。农村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当好一名小村官并不容易,但是一想到半条棉被,联想到长征精神,我就信心满满。同年5 月我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我觉得我自己人生的长征路才刚刚开始,我觉得我的长征路就是服务好群众,坚守一份为民情怀。

 习总书记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作为一名村官,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路上播撒长征精神的种子,留下新长征路上最闪光的足迹,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崭新篇章。

 观看半条棉被电影学习心得感悟范文五

 做好当下正在做的事情

 9 月 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基层代表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到今天,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基层干部是国家社会的基石,把当下正在做的事情踏踏实实做好,才能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不忘初心,学好党史、新中国史,鉴往知来,把握“过去式”

 因为有了老百姓的支持,我们的党才有了光荣历程和辉煌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郴州参观“半条被子温暖”陈列馆时重温徐解秀老人的话,“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人民至上的鲜明底色。

 基层干部要以人民为中心,把生死攸关却心系群众的“半条被子”情怀,融于干事创业之中,紧扣民生、民本、民心,躬行于群众,开好“群音汇”,解决在基层和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打通到居民的最后“一百米”,让基层党组织成为...

篇四:《半条棉被》观后感悟

《半条棉被》观后感 第一篇

 就在前两天,我们最敬爱的习近平总书记去参观了半条棉被的纪念馆,正好看到影院有上架这部影片,本着好奇的心去看了《半条棉被》!

 影片主要以董秀云,一个因为自家老公参加红军而义无反顾的加入红军队伍中的女卫生员为主,展开了故事的叙述!影片开头就是一个战士将一床棉被送给董秀云,而这床棉被正是董秀云夫妻俩的婚被!这一幕看得很感慨,因为影片隐隐透露出她的丈夫已经牺牲了,而她不愿意接受!决定一路追寻大部队,顺便寻找自己不管是活着还是牺牲的丈夫!而在这一路上,她们到了一个山村,遇到了贫穷的乡亲,借宿在老百姓家中,他们帮助老百姓修缮房屋,治疗老百姓的小病小伤,老百姓由不理解到接纳红军的过程中,让人觉得又感动又悲伤!红军临走前,董秀云要把被子留给借宿的那户贫穷老百姓,老百姓知道这床被子对董秀云的重要意义,一直推却,最后,一把剪刀将那床婚被一分为二!我无法体会当董秀云的心情,但我深深地觉得,她必是不后悔这么做的!犹记得董秀云那句话,即便我不回来,以后我的子孙也会回来的!影片最后,董秀云所在的红军在延寿山全军覆没!

 这一幕带给我深深的震撼,因为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习惯了美好的结局!即使我们知道,之后他们可能会牺牲,但是在电影里,我们希望他们是活着的!我们总说,我们能过上现在幸福的生活,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可是,我们并没有切实地体会到,负重前行可能的后果!这场电影给我思想上的洗礼,让我深刻明白,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真的是无数先辈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活在当下,活在中国,究竟是多么幸福的事!

 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 第二篇

 5 月 30 日,学习强国刊出了《不忘初心,习近平讲的这些故事发人深思》,撷取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几则故事半床棉被、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母亲送儿打日寇。这些故事,是对共产党人的初心的最好昭示。

 其中, 《半床棉被》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也打动了我。故事发生在 1934 年 11月,红军正在进行艰难的长征。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 名女红军借宿在徐解秀老人家中,看到徐解秀家中没有一床棉被,只有一块烂棉絮,临走,要把仅有的一床被子送给徐解秀,在徐解秀坚决不要的情况下,剪下一半棉被给徐解秀留下了。

 后来我又查找了一些相关的文章,文中讲到,女红军临走对徐解秀说“等革命成功后,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徐解秀一直等待着打胜仗回来的三位女红军和她的丈夫。可是 1991 年,徐解秀去世了,她在临走前对孙子说“你爷爷回来告诉他,不是我不等他了,我等了快 60 年了,每年都到山边去看,看不来,我不拿红军的被子都可以,他们肯定是老了来不了了。一定要把路修好,党和政府是最好的,一定要把这些话给后辈传下去。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

 共产党和老百姓是什么关系半床棉被的故事说得最形象。这三位红军女战士是不是共产党员是否看到了革命的最终胜利我也上网搜寻了资料,只查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邓颖超等 15名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在得知这个故事后,曾表示要想办法找到那三位女红军,再没有找到更多的信息。也许她们……。我不愿深想。她们可能不是共产党员,但她们是共产党领导下

 的红军战士!在她们身上,体现出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忘我奋斗、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老百姓正从她们身上,认识了共产党!

 人民,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之根、信念之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虽然我不是一名党员,但我要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小康社会的今天,可能不再需要我们剪一半自己的“棉被”分享给老百姓。但在党领导下的基层单位社区,我们作为群众的娘家人、贴心人、更要弘扬长征精神,以一心为民的情怀,为创造美好新生活而奋斗,在新代的新征程上不断为群众送去“新的棉被”,让党的阳光雨露温润群众的心,坚定广大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 第三篇

 “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 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10 月 21 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述的“半条被子”的故事迅速传开,暖人心窝,感动全国。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这支军队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起家的。

 “半条被子”故事,让我们对党的群众路线有了最真切的感悟,它在提醒我们,只有与群众共冷暖,与人民群众在一起,才能苦群众之所苦,千方百计消灭群众的苦,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

 共产党是什么战争年代,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用鲜血向人民证明共产党是人民的大救星;在建设新中国年代里,在改革开放年代里,雷锋、焦裕禄、谷文昌、孔繁森、杨善洲等等,许许多多共产党员用生命实践着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徐解秀老人心中,共产党的形象更为具体生动。

 1991 年春节前,徐解秀弥留之际告诫儿孙们“咱家一辈辈都要记着,我活到 91 岁可晓得了红军和共产党是什么人,他们是有一条被子也要剪半条留给老百姓的人! ”不知为何,每读到这里,笔者就热泪盈眶。她的这番话,不仅成了家训,更值得今天的每一个共产党员反复咀嚼,认真思索。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谆谆告诫“我们党已经走过了 95 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

 “半条被子”里就深深藏着共产党人的初心――谁赢得了群众,谁就赢得了人心,也正因为此,建党 90 多年来,我们党赢得了民心,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过去如此,今天依然。如今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什么候也不能忘了这条历史经验。

 共产党是什么是“半条被子”里的殷殷深情,是在党旗下的神圣誓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躬身实践。今天,在新的历史期,每一个共产党员更应该永不忘记“半条被子”里的赤子初心,多一些理想和信仰,多一些责任和担当,永远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群众

 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求真务实,取信于民,真正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让理想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信仰的力量支撑我们走好新的长征。这样一个“有一条被子也要分一半给老百姓”的共产党,才能永远充满凝聚力、战斗力、生命力!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更会换来全体国民安居乐业,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局面。

 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 第四篇

 在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有一位年近 90 高龄的老人朱中雄,他的一生都在盼望三位女红军。他还告诫自己的子辈、孙辈,不论何,一定要等她们回来。

 而这,都是为了实现朱中雄的母亲徐解秀老人的遗愿。

 1934 年深秋的雨天,一支“陌生”的军队来到了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深受“过兵”、“过匪”侵扰的村民吓得躲进了家里,不敢出门。瑶族妇女徐解秀也不例外。

 她紧锁房门,怀里抱着生病的孩子,大气都不敢出。更“糟糕”的是,三位女战士来到她家屋檐下,避起雨来。

 屋外,冷雨绵绵;屋内,寂静无声。徐解秀不断地透过门缝观察着屋外的人。雨越下越大,三位女战士被淋得全身湿透,仍然静静地蹲在门口,偎依着取暖,没有任何打扰村民的意思。

 终于,善良的徐解秀忍住内心的挣扎,冒着被清乡团杀头的危险,打开了门……

 一段情谊就此结下;延绵近一个世纪的等待,也就此开始……

 把三位红军女战士请入家中后,徐解秀拿出家中的种粮给她们充饥,用家中仅有的盐巴冲水,给受伤的女战士消毒。而三位女战士则拿出稀缺药品给徐解秀的孩子治病,修葺徐解秀家漏雨的屋顶,筹钱给村民修补着火的房子……

 徐解秀终于知道了三位女战士的身份――“红军”。

 她们一起缝补衣服、彻夜长谈……短暂的相处让徐解秀和三位女红军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直至相惜,也让徐解秀一家和沙洲村村民对红军战士有了全新的认识。

 分别,红军女战士看见徐解秀家徒四壁,想把行军一直背着的棉被留给她。徐解秀不肯,一番推让后,红军女战士拿出剪刀,将棉被剪成两半,留下一半送给了徐解秀,并承诺,十年后胜利了,再来兑这半条棉被。

 从此,徐解秀留着这半条棉被,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1944 年,十年过去了,女红军承诺的间到了,但她们没有回来……

 1949 年,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了,她们还是没有回来……

 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过去,她们仍然没有回来……

 终于,在第五十个年头,徐解秀等来了一个人!

 1984 年,《光明日报》记者罗开富决定重走长征路,他来到了湖南汝城县沙洲村,遇到了徐解秀。此的徐解秀已经两鬓斑白,步履蹒跚,但 50 年前的事情她记忆犹新,尤其女红军的那句承诺,深深刻在她的脑海――

 “等我们打了胜仗,就回来兑这条棉被!”

 徐解秀向罗开富讲述了 50 年前的往事,她问罗开富那三位红军姑娘在哪里我一直在等她们。

 罗开富含着热泪,当晚写下《三位红军姑娘在哪里》的文章,他希望通过报纸发表,找到这三位女红军。

 然而,要让这段“寻情记”拥有圆满结局,实在太难。中央红军长征,登记了姓名的女战士只有 30 名,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普通战士。

 又一个十年过去,三位女红军战士仍然没有音讯……

 1991 年,邓颖超、蔡畅、康克清等 15 名经历了长征当仍健在的女红军托罗开富为徐解秀家送去了一床新被子,以纪念这段长征路上的感人往事。

 如今,距离“半条棉被”故事发生的间已经过去了 86 年,距离罗开富记者报道这个故事也过去了 36 年。

 虽然三位女红军战士始终没有找到,但我们知道三位红军姑娘在哪里她们在我们的心里!

 “半条棉被”虽然已经破损不在,但它已经成为军民鱼水情深的象征,一直暖着中国共产党人那颗滚烫的初心。

 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 第五篇

 1984 年 11 月初,重走长征路的《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来到了这个村庄。80 多岁有点恍惚的徐解秀以为是红军回来了“你们打回来了你们胜利了那 3 名女红军什么候能来我家男人怎么还不回来呀”闻听此言,罗开富被感动了,他将这个故事整理后,以《三个红军姑娘在哪里》为题在《经济日报》头版发表了。邓颖超、康克清、蔡畅看完这篇文章的谈话“悠悠五十载,沧海变桑田。可对那些在革命最艰难的候帮助过红军的父老乡亲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请罗开富同志捎句话我们也想念大爷、大娘、大哥、大嫂们!”并表示一定要想办法找到徐解秀老人要找的三位女红军姑娘和她的丈夫。

 后来罗开富到北京,也跟这三位老红军汇报过。很多老红军都说,我们会继续找她,但是在找到她之前,你先代我们去送一条被子过去,感谢她当年对红军的帮助。

  1991 年,当罗开富拿着被子赶到这个地方,老太太几天前已经去世了,所以罗开富就跪在那里,说“大娘,我来晚了!”后来她的孙子告诉罗开富,老人临走还说“你爷爷回来告诉他,不是我不等他了,我等了快 60 年了,每年都到山边去看,看不来,我不拿红军的被子都可以,他们肯定是老了来不了了。一定要把路修好,党和政府是最好的,一定要把这些话给后辈传下去。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

 2005 年,罗开富利用假期和报社的同事,又去给徐解秀老人上坟。到她房间的候,她孙儿把当年徐解秀给红军烤衣服的火钳送给我。她留下这把火钳为什么,一个是为了想念,另一个是为了找当年的红军。

 故事引用

 2016 年 10 月 21 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一切贪图安逸的想法都要不得》重要讲话,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在论述“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论点,习近平总书记用了湖南汝城沙洲村“半床棉被”这个红色经典故事,原文如下“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 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影视改编

 2018 年 12 月 4 日,取材于发生在红军长征期间真实故事的红色电影《半床棉被》在湖南长沙举行启动仪式。

 故事意义

 这个“半条被子”的故事经过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讲述后,迅速传遍了全中国,温暖了全中国,让人们又一次重温了那段艰苦而光荣的奋斗历程。跟“半条被子”的故事一起感动中国的是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鱼水深情,是共产党始终依靠群众、始终为了群众的不变初心。

 “什么叫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半条被子”的故事形象地解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是喊在口头上,而是具象地体现在“半条被子”上。

篇五:《半条棉被》观后感悟

2021 关于《半条棉被》观后感范文

 该片以红军长征为历史背景,生动描述了红军长征的苦难辉煌,深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革命情怀。下面是由本人为大家整理的 2021 关于《半条棉被》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2021 关于《半条棉被》观后感范文【一】

 1934 年 11 月上旬,在 x 汝城县沙洲村,3 名女红军借宿老百姓家中,临走的时候,把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留给了徐解秀。

 半条被子的背后启示,是三位女红军战士宁可自已受苦也不让群众吃亏的为民情怀,感受到军民鱼水情的深刻内涵,老百姓是水,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老百姓拥爱军队,红军赢得了人心。

 半条被子的故事传说,红色精神过去如此,今天依然。谁真心实意对待老百姓,谁就赢得了人心,谁心中装有老百姓的位置,谁就有真理的源泉。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再走革命老区,追随老百姓的脚步。2019 年 8 月 12 日,贵广动车队的部分党员,参观了半条被子的发生地。聆听红色感人故事传说,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党日活动。不禁思绪万千,心潮澎湃。

 万象始更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通过这次学习活动,精神上接受了红色的洗礼,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贯彻新的理念,履行新的使命。

 在新的历史时期,每一位共产党员不能忘记半条被子的初心,我

 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树高千尺不忘根,老百姓是万水千山的源。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心连心共命运。

 红色故事传说是长征精神,鼓舞着共产党员的理想,半条被子是巨大的信仰财富,感悟初心,传承崇高的责任,而不是仅仅嘴上说说,而要把这种精神践行到实际的工作中,在思想上深刻重视,在行动中坚决落实。

 理论上大学习,工作中大落实。回到车队后,贵广的党员们理论联系实际,用红色的故事传说磨砺意志,找差距,抓落实。用半条被子的精神,守初心,担使命。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体现在实效上,对标找差距,发力抓落实,党员小组的设岗建区奔着问题去,追着问题改。

 一,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党规和党章,提高党性素质和修养,提高自我的思想建设。积极主动学习党史和学习系列讲话,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已,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二,加强业务技能学习,把理论学习放在重要的地位,自觉运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在日常的工作中提高客运质量。坚持在创岗建区的责任区,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自身的一言一行,在岗位上以实干为荣,不图虚名,鼓实劲,办实事,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努力积累客运乘务的经验和总结,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保证安全出行的前提下,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尽职尽责,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踏踏实实完成本职工作。

 三,加强优质服务的宗旨,对待旅客如同春天般的温暖,脚踏实地的做好客运工作,急旅客之所急,想旅客之所想,真正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照样可以一样能发光,一样能发热,正如雷锋同志说的,如果我是一滴水,我愿意滋润每一寸土地,如果我是一线阳光,我愿意照亮每一分黑暗,如果我是一颗螺丝钉,我愿意坚守在普通的岗位上。认识到位,才能行动自觉。树立以客为先的服务理念,在工作中追求用心,用情的服务态度,努力完成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神圣使命,奏响高铁名片主旋律的最强音。

 2021 关于《半条棉被》观后感范文【二】

 时间回转到 1934 年 11 月,红军正进行着艰难的长征。在 x 汝城县沙洲村,三位疲惫不堪的女红军在军队驻扎休整时借宿在村民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她们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并对老人说:等革命成功后,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80 多年前,红军开始了漫漫长征,将理想信念的种子播撒在人民群众的心中。人民,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之根、信念之源。不仅分给人民群众自己的棉被,还要为人民群众送来新棉被,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正是共产党人不忘的初心。

 半条棉被呼唤着共产党员认清我是谁。有的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时忘记了自己的党员身份,没有很好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思想觉悟方面甚至没有普通群众高。半条棉被的故事正如一剂猛

 药,让党员干部立即苏醒过来,及时追本溯源,认清我是谁的问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先认清我是谁,才能有正确的思想作为引导,端正自己的角色定位,升华自己的理想信念,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才会有分给人民群众自己棉被的行为,进而兑现对党对人民许下的诺言,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

 半条棉被呼唤着共产党员弄清为了谁。有的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混日子、毫无目标;有的党员干部从政后只图职权谋一已私利。半条棉被的故事就像一把钢锤敲响了警钟,让党员干部立即警醒过来,及时悬崖勒马,弄清为了谁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弄清为了谁,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是最基本的职责和使命,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条件和前提。共产党员要想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只有常问自己为了谁,常敲半条棉被的警钟,才不会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下迷失自我,才能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送上新棉被。

 半条棉被呼唤着共产党员理清依靠谁。有的党员干部在工作需要时围在人民群众身前身后,任务完成便把人民群众丢在一边,还时常出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半条棉被的故事好比一击重拳,打醒了沉睡的初心,让党员干部立即清醒过来,理清依靠谁的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党员干部要干成事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因此,党员干部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经常深入到群众当中,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理清人民群众的所需、所想、所期、所盼,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目标去为人民群众谋幸福,并与人民群众

 一起创造历史,成为改革发展的推进者。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半条棉被的故事就像一股精神力量,它映射出了共产党员的宗旨意识,更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党员朋友们,当你的初心即将沉睡时,不妨再重温一下半条棉被的故事,它将帮助我们认清我是谁、弄清为了谁、理清依靠谁,并指引着我们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为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

 2021 关于《半条棉被》观后感范文【三】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用半条被子的故事刻画了共产党人时刻心系群众的形象。近日,位于 x 省汝城县沙洲村的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入选第三批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90 多载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诸如半条被子的温暖这样的为民爱民之举,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不胜枚举,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

 寻初心之根,涵养家国情怀。在汝城县沙洲村民俗广场,半条被子大型雕像矗立中央,鲜红的半条被子犹如一面鲜艳的旗帜,映照着共产党人的初心。1934 年 11 月,红军长征途中,3 名女红军借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临走时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了下来。这种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心上的初心本色,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代代相传,正如时代楷模张富清一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充分

 彰显了共产党人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崇高精神。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我们更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掸去思想上的灰尘、淬炼政治上的坚定,在坚守初心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问使命之本,勇挑责任重担。半条被子的温暖背后,是红军战士将寒冷甚至牺牲留给自己的担当和奉献。当年,红军正是靠着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大无畏精神,战胜了沿途的重重困难,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新的长征路上,半条被子的温暖激励着我们敢于担当、勇于奉献,才能跨越新的雪山草地,征服新的娄山关腊子口。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用生命担当使命的新时代英雄战士杜富国,为了任务敢拼命、为了战友不惜命,一句你退后,让我来,充分彰显了当代军人的非凡担当。真正的共产党员,面对艰难困苦,就要以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敢啃硬骨头的拼劲,敢于迎难而上、砥砺前行,自觉做起而行之的实干家,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

 扬时代之帆,致力伟大实践。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唯有不忘初心,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赢得未来。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守初心、担使命,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具体体现在干事创业上。当前改革攻坚正处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愈进愈难而又不进则退的时候,广大党员干部应在感悟半条被子的温暖中强化事业心、责任感,努力当好新时代的突击队员。始终保持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的紧迫感,保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鼓劲扬帆再出发,真正把使命刻在心上、扛在肩上,不让职责

 挂空挡,不让承诺放空炮,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努力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021 关于《半条棉被》观后感范文【四】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近日,在 x 省 xx 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下,我们观看了《半条棉被》这部电影,聚焦平凡一幕,实为不凡之人,这是红军长征路上的一段平凡往事,但电影中的人物角色却闪烁着不平凡的光彩,正是点滴平凡中的不平凡造就了今日的中华民族与中华儿女。

 一枚普通铜板,承载着党员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的自律。路上挖到一颗红薯,红军也要在地上放上几枚硬币,食虽无主,纪律却常在心中,党员干部应时刻做到自廉。常持自警之心,卑以自牧。贯彻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始终在思想上与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四个意识,牢记两个务必,坚定不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抵制四风问题,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与自我提高能力。常思权力之框,慎独于内。深刻认识党面临的四种危险与四大考验,牢记权力为法律所约束、为群众所服务、为人民所监督,筑牢思想防线,不踩红线、不越底线;自觉增强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诚心接受群众监督、真心对群众负责,做到群众面前不为私心所扰,不为人情所困,不为关系所累,不为利益所惑。

 一双自由脚,承载着党员破旧革新的勇气。电影中,徐解秀老人在三位女红军影响下,脱下了裹脚鞋,重拾了自由脚;党在长征过程

 中也蹚出了一条理论联系实际、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我们应坚持创新引领,把握发展机遇。建立容错机制,降低试错成本。将从严问责与合理容错相结合,坚持对干部创新进行客观评价,公正合理对待,对该容的大胆容错,不该容的坚决不容,既确保让广大干部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调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又避免拿容错当保护伞,出现纪律松绑情况。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创新成效。结合时代新特点、新形势、新任务,敢于突破传统、敢于跳出常规,打破思维惯性与工作惯性,在干事创业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敢于提出新观点,善于学习新技术,勇于尝试新方法,将创新精神贯穿工作始终。

 一床平凡被子,承载着风雨同舟的军民鱼水情。一床被子,一分为二,是共产党人与群众共冷暖的初心;房屋被烧,集资修建,是共产党人为群众解忧愁的决心;半条棉被暖了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民心。坚定理想信念,做有志干部。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坚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理想信念,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提升干事本领,做有才干部。打铁还需自身硬,始终葆有本领恐慌的危机感与紧迫感,把学习作为增强干事本领的重要手段。注意学习方式。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注重学习内容。学习政治理论,讲好业务本领,做好

 群众办法,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让自己成为行家里手。

 2021 关于《半条棉被》观后感范文【五】

 什么是?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用半条被子的故事刻画了人时刻心系群众的形象。近日,位于 x 省汝城县沙洲村的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入选第三批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90 多载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诸如半条被子的温暖这样的为民爱民之举,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不胜枚举,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

 寻初心之根,涵养家国情怀。在汝城县沙洲村民俗广场,半条被子大型雕像矗立中央,鲜红的半条被子犹如一面鲜艳的旗帜,映照着人的初心。1934 年 11 月,红军长征途中,3 名女红军借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临走时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了下来。这种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心上的初心本色,在中国人身上代代相传,正如时代楷模张富清一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充分彰显了人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崇高精神。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我们更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掸去思想上的灰尘、淬炼政治上的坚定,在坚守初心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问使命之本,勇挑责任重担。半条被子的温暖背后,是红军战士将寒冷甚至牺牲...

篇六:《半条棉被》观后感悟

《半条棉被》观后感(5 篇)

 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 第一篇:

  就在前两天,我们最敬爱的习近平总书记去参观了半条棉被的纪念馆,正好看到影院有上架这部影片,本着好奇的心去看了《半条棉被》!

  影片主要以董秀云,一个因为自家老公参加红军而义无反顾的加入红军队伍中的女卫生员为主,展开了故事的叙述!影片开头就是一个战士将一床棉被送给董秀云,而这床棉被正是董秀云夫妻俩的婚被!这一幕看得很感慨,因为影片隐隐透露出她的丈夫已经牺牲了,而她不愿意接受!决定一路追寻大部队,顺便寻找自己不管是活着还是牺牲的丈夫!而在这一路上,她们到了一个山村,遇到了贫穷的乡亲,借宿在老百姓家中,他们帮助老百姓修缮房屋,治疗老百姓的小病小伤,老百姓由不理解到接纳红军的过程中,让人觉得又感动又悲伤!红军临走前,董秀云要把被子留给借宿的那户贫穷老百姓,老百姓知道这床被子对董秀云的重要意义,一直推却,最后,一把剪刀将那床婚被一分为二!我无法体会当董秀云的心情,但我深深地觉得,她必是不后悔这么做的!犹记得董秀云那句话,即便我不回来,以后我的子孙也会回来的!影片最后,董秀云所在的红军在延寿山全军覆没!

  这一幕带给我深深的震撼,因为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习惯了美好的结局!即使我们知道,之后他们可能会牺牲,但是在电影里,我们希望他们是活着的!我们总说,我们能过上现在幸福的生活,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可是,我们并没有切实地体会到,负重前行可能的后果!这场电影给我思想上的洗礼,让我深刻明白,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真的是无数先辈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活在当下,活在中国,究竟是多么幸福的事!

 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 第二篇:

  *月*日,学习强国刊出了《不忘初心,习近平讲的这些故事发人深思》,撷取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几则故事:半床棉被、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母亲送儿打日寇。这些故事,是对共产党人的初心的最好昭示。

  其中, 《半床棉被》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也打动了我。故事发生在1934 年*月,红军正在进行艰难的长征。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 名女红军借宿在徐解秀老人家中,看到徐解秀家中没有一床棉被,只有一块烂棉絮,临走,要把仅有的一床被子送给徐解秀,在徐解秀坚决不要的情况下,剪下一半棉被给徐解秀留下了。

  后来我又查找了一些相关的文章,文中讲到,女红军临走对徐解秀说:“等革命成功后,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徐解秀一直等待着打胜仗回来的三位女红军和她的丈夫。可是 1991 年,徐解秀去世了,她在临走前对孙子说:“你爷爷回来告诉他,不是我不等他了,我等了快 60 年了,每年都到山边去看,看不来,我不拿红军的被子都可以,他们肯定是老了来不了了。一定要把路修好,党和政府是最好的,一定要把这些话给后辈传下去。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

  共产党和老百姓是什么关系?半床棉被的故事说得最形象。这三位红军女战士是不是共产党员?是否看到了革命的最终胜利?我也上网搜寻了资料,只查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邓颖超等***名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在得知这个故事后,曾表示要想办法找到那三位女红军,再没有找到更多的信息。也许她们……。我不愿深想。她们可能不是共产党员,但她们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战士!在她们身上,体现出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忘我奋斗、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老百姓正从她们身上,认识了共产党!

 人民,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之根、信念之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虽然我不是一名党员,但我要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小康社会的今天,可能不再需要我们剪一半自己的“棉被”分享给老百姓。但在党领导下的基层单位社区,我们作为群众的娘家人、贴心人、更要弘扬长征精神,以一心为民的情怀,为创造美好新生活而奋斗,在新代的新征程上不断为群众送去“新的棉被”,让党的阳光雨露温润群众的心,坚定广大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 第三篇:

  “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 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月*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述的“半条被子”的故事迅速传开,暖人心窝,感动全国。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这支军队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起家的。

  “半条被子”故事,让我们对党的群众路线有了最真切的感悟,它在提醒我们,只有与群众共冷暖,与人民群众在一起,才能苦群众之所苦,千方百计消灭群众的苦,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

  共产党是什么?战争年代,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用鲜血向人民证明:共产党是人民的大救星;在建设新中国年代里,在改革开放年代里,雷锋、焦裕禄、谷文昌、孔繁森、杨善洲等等,许许多多共产党员用生命实践着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徐解秀老人心中,共产党的形象更为

 具体生动。

  1991 年春节前,徐解秀弥留之际告诫儿孙们:“咱家一辈辈都要记着,我活到 91 岁可晓得了红军和共产党是什么人,他们是有一条被子也要剪半条留给老百姓的人! ”不知为何,每读到这里,笔者就热泪盈眶。她的这番话,不仅成了家训,更值得今天的每一个共产党员反复咀嚼,认真思索。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谆谆告诫:“我们党已经走过了 95 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

  “半条被子”里就深深藏着共产党人的初心――谁赢得了群众,谁就赢得了人心,也正因为此,建党 90 多年来,我们党赢得了民心,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过去如此,今天依然。如今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什么候也不能忘了这条历史经验。

  共产党是什么?是“半条被子”里的殷殷深情,是在党旗下的神圣誓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躬身实践。今天,在新的历史期,每一个共产党员更应该永不忘记“半条被子”里的赤子初心,多一些理想和信仰,多一些责任和担当,永远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求真务实,取信于民,真正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让理想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信仰的力量支撑我们走好新的长征。这样一个“有一条被子也要分一半给老百姓”的共产党,才能永远充满凝聚力、战斗力、生命力!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更会换来全体国民安居乐业,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局面。

  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 第四篇:

  在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有一位年近 90 高龄的老人朱中雄,他的一生都在盼

 望三位女红军。他还告诫自己的子辈、孙辈,不论何,一定要等她们回来。

  而这,都是为了实现朱中雄的母亲徐解秀老人的遗愿。

  1934 年深秋的雨天,一支“陌生”的军队来到了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深受“过兵”、“过匪”侵扰的村民吓得躲进了家里,不敢出门。瑶族妇女徐解秀也不例外。

  她紧锁房门,怀里抱着生病的孩子,大气都不敢出。更“糟糕”的是,三位女战士来到她家屋檐下,避起雨来。

  屋外,冷雨绵绵;屋内,寂静无声。徐解秀不断地透过门缝观察着屋外的人。雨越下越大,三位女战士被淋得全身湿透,仍然静静地蹲在门口,偎依着取暖,没有任何打扰村民的意思。

  终于,善良的徐解秀忍住内心的挣扎,冒着被清乡团杀头的危险,打开了门……

  一段情谊就此结下;延绵近一个世纪的等待,也就此开始……

  把三位红军女战士请入家中后,徐解秀拿出家中的种粮给她们充饥,用家中仅有的盐巴冲水,给受伤的女战士消毒。而三位女战士则拿出稀缺药品给徐解秀的孩子治病,修葺徐解秀家漏雨的屋顶,筹钱给村民修补着火的房子……

  徐解秀终于知道了三位女战士的身份――“红军”。

  她们一起缝补衣服、彻夜长谈……短暂的相处让徐解秀和三位女红军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直至相惜,也让徐解秀一家和沙洲村村民对红军战士有了全新的认识。

  分别,红军女战士看见徐解秀家徒四壁,想把行军一直背着的棉被留给她。徐解秀不肯,一番推让后,红军女战士拿出剪刀,将棉被剪成两半,留下一半送给了徐解秀,并承诺,十年后胜利了,再来兑这半条棉被。

 从此,徐解秀留着这半条棉被,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1944 年,十年过去了,女红军承诺的间到了,但她们没有回来……

  1949 年,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了,她们还是没有回来……

  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过去,她们仍然没有回来……

  终于,在第五十个年头,徐解秀等来了一个人!

  1984 年,《光明日报》记者罗开富决定重走长征路,他来到了湖南汝城县沙洲村,遇到了徐解秀。此的徐解秀已经两鬓斑白,步履蹒跚,但 50 年前的事情她记忆犹新,尤其女红军的那句承诺,深深刻在她的脑海――

  “等我们打了胜仗,就回来兑这条棉被!”

  徐解秀向罗开富讲述了 50 年前的往事,她问罗开富:那三位红军姑娘在哪里?我一直在等她们。

  罗开富含着热泪,当晚写下《三位红军姑娘在哪里》的文章,他希望通过报纸发表,找到这三位女红军。

  然而,要让这段“寻情记”拥有圆满结局,实在太难。中央红军长征,登记了姓名的女战士只有***名,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普通战士。

  又一个十年过去,三位女红军战士仍然没有音讯……

  1991 年,邓颖超、蔡畅、康克清等***名经历了长征当仍健在的女红军托罗开富为徐解秀家送去了一床新被子,以纪念这段长征路上的感人往事。

  如今,距离“半条棉被”故事发生的间已经过去了 86 年,距离罗开富记者报道这个故事也过去了 36 年。

  虽然三位女红军战士始终没有找到,但我们知道:三位红军姑娘在哪里?她们在我们的心里!

  “半条棉被”虽然已经破损不在,但它已经成为军民鱼水情深的象征,一直

 暖着中国共产党人那颗滚烫的初心。

  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 第五篇:

 后来罗开富到北京,也跟这三位老红军汇报过。很多老红军都说,我们会继续找她,但是在找到她之前,你先代我们去送一条被子过去,感谢她当年对红军的帮助。

  1991 年,当罗开富拿着被子赶到这个地方,老太太几天前已经去世了,所以罗开富就跪在那里,说:“大娘,我来晚了!”后来她的孙子告诉罗开富,老人临走还说:“你爷爷回来告诉他,不是我不等他了,我等了快 60 年了,每年都到山边去看,看不来,我不拿红军的被子都可以,他们肯定是老了来不了了。一定要把路修好,党和政府是最好的,一定要把这些话给后辈传下去。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

  20**年,罗开富利用假期和报社的同事,又去给徐解秀老人上坟。到她房间的候,她孙儿把当年徐解秀给红军烤衣服的火钳送给我。她留下这把火钳为什么,一个是为了想念,另一个是为了找当年的红军。

  故事引用

  2016 年*月*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一切贪图安逸的想法都要不得》重要讲话,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在论述“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论点,习近平总书记用了湖南汝城沙洲村“半床棉被”这个红色经典故事,原文如下:“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 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

 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影视改编

  2018 年*月*日,取材于发生在红军长征期间真实故事的红色电影《半床棉被》在湖南长沙举行启动仪式。

  故事意义

  这个“半条被子”的故事经过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讲述后,迅速传遍了全中国,温暖了全中国,让人们又一次重温了那段艰苦而光荣的奋斗历程。跟“半条被子”的故事一起感动中国的是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鱼水深情,是共产党始终依靠群众、始终为了群众的不变初心。

  “什么叫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半条被子”的故事形象地解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是喊在口头上,而是具象地体现在“半条被子”上。

  2020 年*月*日 15 时

篇七:《半条棉被》观后感悟

条棉被》观后感心得体会 5 5 篇 篇 2020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用“半条被子”的故事刻画了共产党人时刻心系群众的形象。近日,位于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的“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入选第三批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90 多载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诸如“半条被子”的温暖这样的为民爱民之举,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不胜枚举,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

 寻初心之根,涵养家国情怀。在汝城县沙洲村民俗广场,“半条被子”大型雕像矗立中央,鲜红的“半条被子”犹如一面鲜艳的旗帜,映照着共产党人的初心。1934 年 11 月,红军长征途中,3 名女红军借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临走时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了下来。这种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心上的初心本色,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代代相传,正如“时代楷模”张富清一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崇高精神。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我们更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掸去思想上的灰尘、淬炼政治上的坚定,在坚守初心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问使命之本,勇挑责任重担。“半条被子”的温暖背后,是红军战士

 将寒冷甚至牺牲留给自己的担当和奉献。当年,红军正是靠着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大无畏精神,战胜了沿途的重重困难,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新的长征路上,“半条被子”的温暖激励着我们敢于担当、勇于奉献,才能跨越新的“雪山”“草地”,征服新的“娄山关”“腊子口”。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用生命担当使命的新时代英雄战士杜富国,为了任务敢拼命、为了战友不惜命,一句“你退后,让我来”,充分彰显了当代军人的非凡担当。真正的共产党员,面对艰难困苦,就要以“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敢啃硬骨头”的拼劲,敢于迎难而上、砥砺前行,自觉做起而行之的实干家,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

 扬时代之帆,致力伟大实践。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唯有不忘初心,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赢得未来。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守初心、担使命,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具体体现在干事创业上。当前改革攻坚正处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愈进愈难而又不进则退的时候,广大党员干部应在感悟“半条被子”的温暖中强化事业心、责任感,努力当好新时代的突击队员。始终保持“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的紧迫感,保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鼓劲扬帆再出发,真正把使命刻在心上、扛在肩上,不让职责挂空挡,不让承诺放空炮,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努力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电影《半条棉被》观看心得 电影《半条被子》讲述了红军长征时期,投宿于沙洲瑶族村老乡徐解

 秀家的三个女红军,见到徐家家境贫寒,家里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别前女红军用剪刀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留给了徐解秀,让她能稍稍抵御严寒的故事。

 “看完《半条棉被》,我更加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共产党人流血牺牲换来的,我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努力奋斗”,县委宣传部党员干部侯穆玲观影后说。

 汤先梧要求,要通过观影提高党性修养,更加坚定党员理想信念;要认真思考,结合本职工作与影片内容写好观后感;结合观影所学、所思,将工作抓好抓落实。

 电影《半条棉被》心得体会 影片《半条被子》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时期,3 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到徐家家境贫寒,家里连一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时,女红军用剪刀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留给了徐解秀的故事,展现了军民鱼水情及伟大的长征精神。

 观影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这部影片是对我们党的初心和革命情怀的最真实表达、最深刻映照,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初心使命与革命情怀,才会有如此风雨同舟、命运与共的军民鱼水情! 我集团党员将在感悟“半条被子”的精神中坚定信仰、坚守初心,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加入到推动党的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队伍中来,为争当全市建设“重要窗口”示范样本

 排头兵而努力奋斗。

 电影《半条棉被》观看有感 人们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那什么是初心?为什么不忘初心,才能得以成功? 有个故事说的是一只蝎子不小心掉到一口水缸里,无法爬出。一个和尚路过此处看到这个情景后,伸手把这只蝎子从水缸里捞了出来。但是,这只蝎子在脱离困境逃走的一瞬间,却本能地把这个和尚的手指狠狠地蜇了一下。围观的人看到此景愤愤不平地对这位和尚说,这个蝎子太不仗义了,你救了它,它却恩将仇报地蜇你,早知这样,你就不该救它!和尚一脸平静地说:蝎子蜇人是它的本性,我救世上的生灵于水火之中是我的本性。我岂能因它的本性而放弃我的本性呢? 读罢这则故事后,我感触很深:做事情的时候,不要忘记你自己是来干什么的,你要干什么,你的目的是什么,认准最初的方向,持之以恒顺着这条路走下去,才不会违背你自己原来的初衷,才能实现目标。

 作为一名党员,我的本性、我的初心是什么呢?回忆起 17 年前宣誓入党那一刻的心情,我清晰记得当时无比的激动和兴奋,那鲜艳的党旗下铿锵的誓言穿越了时空,激荡着我的心灵,响彻在我的耳边。

 不忘入党初心方能坚定信仰 “初心”,就是一个人的目标以及为目标而立下的誓言。共产党员的初心,就是立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誓言,就是对党忠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理想信念。无论任何时候,在任何环境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的本性与初心就是对共产主义事业不倦的追求,

 就是在党旗下庄严许下的诤诤誓言,就是融入血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回想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为了革命的成功,南征北战,流血牺牲,靠的是什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只因坚信人生最高之理想,在于求达于真理,38 岁的李大钊从容就义;只因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36 岁的瞿秋白、33 岁的澎湃视死如归。因为这一信念,毛泽东 10 多个亲人献出了生命,2100 万革命者慷慨捐躯。

 再看和平建设时期,无数共产党人为了社会主义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靠的是什么?靠的还是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坚如磬石的信念,是自己那颗宝贵的初心。从焦裕禄到杨善洲,从邓稼先到袁隆平,从雷锋到郭明义„„概莫能外。__年,走进地震灾区的外国友人面对令人震撼的汶川奇迹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有些“经”我们很难取走——你们有这么多勇于献身的中共党员。这些共产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信念如山。

 去年看到一篇报道:湘潭大学原纪委书记曾子其,退休 19 年坚持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故事。或许有人会想,退休了就像一头牛卸了架,该歇歇了。曾子其为什么还那么“卖命”?“我想为党活 100 岁”,曾子其透露出自己的心声。遍地英雄下夕烟。云南保山地委原书记杨善洲退休后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 22 年。甚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都对自己的使命念念不忘:“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共产党员的身份永远不退休。”退休没有成为他们对党员身份的告别,反而成为他们英雄般的开始。

 感怀过去,聚焦现实,我们深深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一直充满生机活力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大部分中国共产党具有坚定的理想信仰、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忠诚为人民服务。

 不忘入党初心方能永葆本色 在任何环境中,只有不忘入党初心,坚守底线,拒绝诱惑,才能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才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党员。

 1939 年元旦,陈毅司令员乘新年之际,宴请当地抗日武装的负责人。在热烈的气氛中,陈毅司令员说:“请大家放心,今天的烟酒钱可不是公款,是我陈毅写文章所得到的稿酬啊!”。正是牢记宗旨,坚定信仰,才能将廉洁作为重要支撑,战场上的“亮剑”才更有底气,更令日寇胆颤;正是有了这种从纯洁内心透出来的廉洁,共产党人才能最大限度上下同心,才能把最广泛的人群团结在周围,才能胜强敌、创奇迹。

 可惜,这样的坚守并非人人都能做到。例如,深圳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蒋尊玉,他曾身居要职,在仕途上平步青云,“连跳式”升官;如今落马,被查出近乎疯狂地接受巨额利益、参与赌博,还在企业老板安排下多次嫖娼、参与赌博,被一线办案人员形容为“五毒俱全”的干部。蒋尊玉的人生道路,一度沿着“从军—规划—治水—治区—治市”的轨迹而行,政绩耀眼、仕途顺遂。但是他丝毫没有珍惜自己手中的权利来为群众谋福利,而是用来为自己的圈子疯狂敛财,所以等待他的是法律的制裁。

 近年来,我们从电视、报纸、网络上看到一系列落马贪官的新闻,在

 他们的履历中,不乏曾经是优秀党员干部,也曾经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也曾有过立志为党和人民奉献一生的铮铮誓言。但是,他们却没有经受住形形色色的考验,最终背离了党的宗旨和自己的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__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同志说:“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申请加入共产党意味着主动放弃一部分普通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就必须多尽一份义务。” 这些话看似朴实平凡,却再次告诫全体党员不忘第一身份,履行第一职责。对于共产党员来说,无论出身和社会地位如何,其第一身份都应是“共产党员”这四个大字。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时时警醒,明白自己是一名在党旗下宣过誓的共产党员,要用入党誓词约束自己,用坚强的行动恪守党章,恪守信仰。一个党员就是群众中的“一面旗”,千百万共产党员的先进形象就是我们党的光辉形象。每一个党员在工作生活中,都要从小事做起,从衣食住行做起,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为金钱所诱,不为美色所迷,不为物欲所累,慎独慎初,自警自省,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不忘入党初心方能担当作为 在基层工作中,我经常会被党员的事迹所感动,为他们的精神境界所感怀。

 深圳罗湖区清水河街道银湖社区党委书记杨容兴,今年已经 70 多岁,有着近 50 年的党龄,平时带病也坚持为社区党员讲党课,严格要求

 自己,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坚持写日记,日省其身,出版了《绿草吟草》、《成竹在胸》等书籍;草铺西社区__达州通州区流动党支部书记魏中彪,一名普通的来深建设者,8 年来坚守在风风雨雨的基层党建工作中,落实各类党员服务工作,协助社区抓好流动党员与流动人口管理等工作,带领支部党员做好党建工作的同时,他还义务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尽力为老乡排忧解难,使党组织得到老乡群众的信任和好评,真正与群众同心同德,起到核心作用,当选为罗湖区第 6届党代表。

 在我们的身边,从不缺乏这样优秀的党员。为什么他们能几十年如一日肩负起工作的责任和担当,任劳任怨、孜孜不倦,为党和人民奋发作为?我在他们的身上、他们的言行举止中找寻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共产党员在宣誓入党的那一刻起,也把信仰写进了心里,成为自己的精神家园。于是,在往后的日子里,要用一生的时间、一生的实践去固守自己的家园,使其勿染尘埃,清净常新。即使有困难,即使有艰辛,甚至有挫折,有失败,也会义无反顾。

 这些都深深打动着着我,我也在用自己的言行向他们学习和靠近。__年我到清水河街道工作,负责党建和纪工委工作。当时的清水河街道辖区具有“两多、两差、两后、两弱”的特点,即“外来人口多、生态山体多,插花地条件差、市容环境差,市政配套滞后、产业低端落后,民生基础薄弱、文体建设薄弱”,因此在推进基层党建和治理中难题层出不穷。__年我分管清水河的党务工作后,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开始着手研究如何通过推进质量党建,来强化基层治理。怀着

 满腔的进取心和责任心,结合上级的工作部署,坚持“落实与创新”并举,打基础,谋长效,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努力,取得明显成效,清水河街道的党建工作也从以往的全区排名靠后,到__年全区第一名。

 尽管如此,比起身边许多优秀的党员,我仍然觉得差距很大,时刻充满了紧迫感和危机感,不断地追求更多的进步空间。我一直相信,作为一名党员,不忘入党初心,践守入党誓言,就是一生的成功! 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心得 我们为何而战,重新回到那片战场,鲜血染红了河流,尸体铺满了山丘,红军战士们在长征的路上缺衣少粮没有药品,敌人疯狂地围追堵截,反动力量挨家挨户搜捕,还要与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我们的战士为什么没有丝毫地动摇,英勇无畏地向前进,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创造出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奇迹,是信仰,是共产主义的信仰,是解放劳苦大众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坚定信念!我们的红军战士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我们与过往千年的“兵“不一样,即便是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即便是急需要帮助的伤病号队伍,我们也不进屋,不要粮,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红军战士的队伍来自于劳苦大众,也服务于劳苦大众,也为解放劳苦大众而战!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我们为何而战,始终是为了人民,但这永远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七十年前我们是为了中国人民可以“站起来“,无数的英雄先烈为了这一目标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五十年前我们是为了中国人民可以”富起来“,扭转近代史百年贫穷和落后的局面,在建设祖国的历史篇

 章中又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如今我们...

篇八:《半条棉被》观后感悟

《半条棉被》观后感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习主席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2016 年 10 月21 日)

 5 月 13 日下午,根据党校学习安排,我们观看了电影《半条棉被》。影片根据长征时期三位女红军借宿沙洲村的真实故事改编,采用插叙的手法,处处含情,层层蓄力,以红军女战士和村民徐解秀相遇相知相助相惜的故事为主线,深刻展示了军民鱼水深情,党与人民生死与共的伟大情怀。

 一条污渍斑斑、破旧不堪的棉被,却又预示般地露出一小截红色被面,在影片中出镜多达 15 次。与其说是道具,不如说是无声的主角,是历史的见证。它从新到旧,一分为二,最终物尽其用,旗帜般飘扬,仿佛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角色在讲述着女主人公从成长觉醒、践行信念、再到奉献牺牲的历程,不断地启发共产党员的追问: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我是谁?女主人公董秀云起初只是个旧社会的童养媳,为了寻找丈夫老韩,为了证明自己而加入了红军。但在担任医护的过程中,她逐步学到了技能知识,了解了红军战士,磨练了坚强的意志,甚至还救了老韩的命。从找丈夫到找红军主力部队,她找到了党组织,找准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到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为了谁?董秀云等三位女红军在徐解秀家屋檐下避雨时,纵使腿伤剧痛、衣帽湿透,也没有任何闯入的意图。直到徐解秀邀请她们才进屋,夜晚大家合盖着这条棉被,彻夜长谈,徐解秀问:“女人家走那么远的路,有一顿没一顿的,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啊?”秀云答:“如果有一天都安生了……孩子能睡得安稳,当妈的也不再提心吊胆了,我想,就因为这个。”她们为孩子治病、为失火人家捐钱、为了掩护纵队浴血奋战,为的就是劳苦大众,为的就是解放全中国。

 依靠谁?从门缝里递出的钥匙到灶台上热气腾腾的红薯,从四面八方聚拢祈福的村民到大街小巷挥泪送别的百姓,我们党始终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这也是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当董秀云提出要将被子送给徐解秀“让孩子能暖和过个冬”时,徐解秀的反应也恰是要为她留个念想,连说“使不得使不得”。最终,被子虽一分为二,红军与群众间的深情厚意却是共融相连,永不分离。

 “一被子就是一辈子”,这是倾注了亲情与祝福,见证了秀云和丈夫老韩从旧式婚姻到革命新人转变的爱情信物。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也是救护队友,关爱战友的长征友谊温度。“旗帜飘扬,红心向党”,这更是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的真实写照和革命丰碑。作为当代青年,重温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我们更应当深刻领会大爱担当、家国情怀的精神内涵,在实现宜昌高质量发展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

 

篇九:《半条棉被》观后感悟

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精选 5 篇

  ?

 红色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 1 ?

 1984 年 11 月初,重走长征路的《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来到了这个村庄。80 多岁有点恍惚的徐解秀以为是红军回来了:“你们打回来了?你们胜利了?那 3 名女红军什么时候能来?我家男人怎么还不回来呀?”闻听此言,罗开富被感动了,他将这个故事整理后,以《三个红军姑娘在哪里》为题在《经济日报》头版发表了。邓颖超、康克清、蔡畅看完这篇的谈话:“悠悠五十载,沧海变桑田。可对那些在革命最艰难的时候帮助过红军的父老乡亲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请罗开富同志捎句话:我们也想念大爷、大娘、大哥、大嫂们!”并表示:一定要想办法找到徐解秀老人要找的三位女红军姑娘和她的丈夫。

 后来罗开富到北京,也跟这三位老红军汇报过。很多老红军都说,我们会继续找她,但是在找到她之前,你先代我们去送一条被子过去,感谢她当年对红军的帮助。

 1991 年,当罗开富拿着被子赶到这个地方时,老太太几天前已经去世了,所以罗开富就跪在那里,说:“大娘,我来晚了!”后来她的孙子告诉罗开富,老人临走时还说:“你爷爷回来告诉他,不是我不等他了,我等了快 60 年了,每年都到山边去看,看不来,我不拿红军的被子都可以,他们肯定是老了来不了了。一定要把路修好,党

 和政府是最好的,一定要把这些话给后辈传下去。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 ?

 2005 年,罗开富利用假期和报社的同事,又去给徐解秀老人上坟。到她房间的时候,她孙儿把当年徐解秀给红军烤衣服的火钳送给我。她留下这把火钳为什么,一个是为了想念,另一个是为了找当年的红军。

 故事引用 ?

 2016 年 10 月 21 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周年大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一切贪图安逸的想法都要不得》重要讲话,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在论述“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论点时,习近平总书记用了湖南汝城沙洲村“半床棉被”这个红色经典故事,原文如下:“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 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影视改编 ?

 2018 年 12 月 4 日,取材于发生在红军长征期间真实故事的红色电影《半床棉被》在湖南长沙举行启动仪式。

 ?

 故事意义 ?

 这个“半条被子”的故事经过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讲述后,迅速传遍了全中国,温暖了全中国,让人们又一次重温了那段艰苦而光荣的奋斗历程。跟“半条被子”的故事一起感动中国的是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鱼水深情,是共产党始终依靠群众、始终为了群众的不变初心。

 “什么叫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半条被子”的故事形象地解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是喊在口头上,而是具象地体现在“半条被子”上。

 红色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 2 ?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讲述了一则“半床棉被”的故事。这则故事,让人感动,也给人启迪。

 1934 年 11 月,红军正行进在长征途中。部队驻扎休整时,三位疲惫不堪的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她们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了老人,并对老人说:等革命成功后,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

 三位女红军走后,徐解秀老人一直珍藏着这半床棉被,直到去世前还念叨着她们。此后,尽管三位女红军没有再回到汝城县沙洲村,但“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的承诺,共产党人兑现了——不仅送来了新被子,还送来了一天比一天更美好的生活。

 85 年物换星移、沧海桑田,但“半床棉被”的故事依然述说着

 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生死与共、风雨同舟的殷殷深情;“等革命成功后,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的承诺,依然昭示着共产党人“长征”的目的和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我们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围绕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来实践。”“一个被窝度寒夜,一床被子对半分”,过去,我们党正是靠无数个这样的行动赢得了民心,从而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今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让世人惊叹的成就,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增长、日趋多样,只有不忘“半床棉被”里的为民情怀,把初心和使命体现在不断给人民群众送去“新棉被”上,我们党才能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绩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拥护。

 不忘“半床棉被”里的为民情怀,需要切实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盼,不断掌握他们的新追求、新需要。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当有代表讲到“农民的八个梦想”时,习近平总书记说:“我经常到一些贫困地区去,到农村去,我总有一句话,想知道你们还需要些什么?”一句“想知道你们还需要些什么”,是赤诚为民的生动体现,也深刻昭示我们:为民没有终点,服务永无止境;人民群众有什么样的新期盼、新需求,我们就应该送去什么样的“新棉被”。

 “我要是连这个问题也解决不了,还当什么农业技术员!”张铁兵在学校本来学的是苹果种植技术,当看到种植葡萄的农户因寒灾损失惨重而欲哭无泪的场景后,他就在自家地里搞起了葡萄种植实验,从一个外行“修炼”成了资深“土专家”,带动全县走出了一条科技

 兴农、葡萄富农之路。李保国说:“农民群众脱贫致富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前南峪需要植树造林,他就研究土壤、径流、气候;富岗群众需要种果树致富,他就研究昆虫、肥料和标准化生产;当规模和品牌效应成为农副产品赢得竞争、提升效益的必然选择,他又成了核桃技术创新联盟和苹果技术创新联盟两大产业联盟的理事长„„像张铁兵和李保国那样,永远面向群众的新需要,一刻不停地学习、掌握新本领,才能在更好服务人民中坚守初心、担负使命。

 今天,我们正奋斗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不忘“半床棉被”里的为民情怀,不断了解、掌握群众还需要些什么,不断掌握为民造福的新本领,不断为人民群众送去“新棉被”,就一定能从人民群众中获取前进的强大力量。

 红色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 3 ?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 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红军为什么能够取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红军之所以能够取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既不是因为长了三头六臂,也不是因为得到了天神庇佑。而是因为共产党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因为共产党的所作所为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与拥护。

 “半床被子”的故事只是红军众多军民鱼水情故事中的普通一

 个。红军在长征途中纪律严明,不仅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甚至还要帮助村里人劈柴挑水干农活。军爱民,民拥军,这样的红军哪有不打胜仗的道理,这样的共产党怎会缔造不出一个新中国? ?

 “半床被子”的故事已经过去了 80 多年,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穷苦村庄如今也已经奔向了小康。“半床被子”的故事已经成为了历史,但其所传导的情谊,应在当代被赋予新的正确解读。

 正确解读“半床被子”,中国共产党要不改初心,牢记使命。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夺取了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等一个又一个胜利。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态”。时下,中国共产党在改革的路上渐行渐远,但仍需不改初心,牢记使命,防腐拒变,时刻谨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正确解读“半床被子”,基层政府组织要走好群众路线。习总书记一再强调:“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当下,一些基层政府组织严重偏离了群众路线,当起了“官老爷”,摆起了“官架子”。一些党员干部甚至公然把人民摆在了党的对立面,造成了恶劣的群众影响。基层政府组织是直接联系与服务群众的一级组织,是群众心中党和国家的形象代表。因此,基层政府组织更要走好群众路线,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正确解读“半床被子”,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昔日,中国广大的农村物质匮乏,以至于家中一床像样的被子都没有。

 今天,中国已经跃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但改革的成果应该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共享,如若不然就偏离了改革的初衷。“半床被子”的故事告诫我们,不仅要做大经济总量,同时还要逐步完善分配制度,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不让群众被物质生活“刁难”。

 在中国共产党最穷困潦倒的长征路上,三名女红军尚且能够为群众留下“半床被子”。在经济繁荣的当下,中国共产党更要善于用正确的方式去解读“半床被子”的深意,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增强服务人民的本领。

 红色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 4 ?

 近日,我有幸提前收看了一部长征、党史题材的电影《半条被子》,电影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我身边的观众在观看电影时让感人的情节感动地情不自禁地流出泪水,电影闭幕后自发地起身用热烈的掌声为电影喝彩。“半条被子”承载着老一辈革命家在人民军队创建和发展过程中的丰功伟绩,这部电影以“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为主线,体现了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表达了谁能走进老百姓的心里,谁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革命红军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战胜一切困难和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电影《半条被子》传递着“军民情深”的温暖,传承着红色文化基因。用“半条被子”致敬“长征精神”,

 用“半条被子”呼唤初心,铸就时代之魂。下面是我观看电影《半条被子》有感而发的心灵诉说。

 一是重走长征路续写军民情。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人类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

 时至今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昔日腥风血雨刀、枪相见的地方早已恢复安宁,当富足和安康使我们把前辈们的努力只是看作历史书中的一页时,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段历史,去善待并铭记呢?我想真正值得记忆的,能矢志不忘的把感人的事迹,通过文字或者电影、歌曲的方式融汇到我们的民族集体无意识之中,通过我们的红色基因代代相延。通过重走长征路的人,让我们缅怀和回忆长征英烈和英雄,另一方面就是对现在要更好地继承长征精神的一种呼唤。1984 年 11 月 7 日,经济日报记者罗开福重走红军长征路时,在汝城县沙洲村采访了徐解秀,挖掘出“半条被子”的感人事迹,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更加深刻地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电影“半条被子”的再现,生动地表现了当年的人和事,这些感人的事迹是革命前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我们接过红军战士的“接力棒”,坚守一份为民

 情怀,就要常念长征情,就要常想百姓事,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主旋律就是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大力提倡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提供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新时代主旋律的最强音就是爱国、和谐、奋斗、发展。电影《半条被子》高举新时代、演绎主旋律。《半条被子》是一个“有情怀、有意义、有温度”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其展现的“半条被子”是体现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一段佳话。同时,该片的导演、词作家赵友为了真实还原当时的情景,在演员选用等方面进行了科学有序的安排,经过细致打磨和演员的精彩演绎,为《半条被子》这部电影注入了新时代的新血液。

 三是踏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

 中国走进了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新征程,奋进在不负韶华的路上,电影“半条被子”的一经上映迅速传开,暖人心窝,感动全国。爱人民者人民爱,得民心者得天下。正因为赢得了民心,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才能克服千难万险,夺取长征的伟大胜利。电影真实地还原了当时 3 名女红军用“半条被子”回答了人民的军队爱人民,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必须牢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永远不变的真理。电影《半条被...

推荐访问:《半条棉被》观后感悟 观后感 棉被 半条

搜索